揚州訪古之隋煬帝陵

作者: lodyhuang

導讀在漢陵苑總算買到了揚州交通圖,不過正面的市區圖沒有標出隋煬帝陵的位置,只能在背後的總圖上看到大致的方位。抬手看了看表已經接近十一點了,原本計劃去觀音山腳下的六必居吃素齋的,看來只能放棄了。揚手叫了一輛出租車,司機聽到要去隋煬帝陵,多少有點兒意外,幸好他知道路,我也就放心上車。不算太遠,計價器上顯示14元的時候,已經到了槐泗鎮,下車前我 ...

在漢陵苑總算買到了揚州交通圖,不過正面的市區圖沒有標出隋煬帝陵的位置,只能在背後的總圖上看到大致的方位。抬手看了看表已經接近十一點了,原本計劃去觀音山腳下的六必居吃素齋的,看來只能放棄了。揚手叫了一輛出租車,司機聽到要去隋煬帝陵,多少有點兒意外,幸好他知道路,我也就放心上車。不算太遠,計價器上顯示14元的時候,已經到了槐泗鎮,下車前我打聽了回來的車站位置,雖然要走一小段路,不過為了荷包考慮還是值得的。煬帝陵前有一道石頭牌坊,是99年重修時候修建的。陵區大門前坐著一個老頭負責買票檢票,可能因為游人太少老人顯得懶洋洋的,因為沒有看到其他工作人員,我猜想這裡的衛生打掃等雜活也該是由他負責的。買票的時候,他多少還顯得有些驚訝,隨後起身走進辦公室在抽屜裡頭翻出了一疊票子撕給我,我便順勢跟他攀談,問他是不是很少人來這裡,不知這話是否冒犯了他,他立刻回應還是有的哦,然後抬手指了指門口坐車離去的三四個人說:他們開車來看的。我禮貌地笑笑,接過檢好的票子轉身進了陵區。 一進大門,眼前就是一彎碧綠的池水,幾個當地人悠閑的在塘邊垂釣。這個小池塘就是煬帝陵保留下來的三處唐代古遺跡之一的雷塘,重修時候在上面修建了玉帶橋,雖然算不上宏偉,到底也還是有些帝王氣像的。陵區總面積不大,玉帶橋、古祭台、墓塚沿中軸線依次排列,遠遠就能看到高高的封土和墓碑上“隋煬帝陵”四個篆字。古祭台事實上只留下了一些夯土,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現在用青磚壘起,供人憑吊。墓塚聳立在高台上,規模不算小,正面是前幾年新修建的仿隋唐建築風格的樓閣式門柱,奇怪的是左側的門柱外牆已經脫落,看著有些許的破敗與落寞。我很自然的聯想到了一個有關隋煬帝死以及下葬的傳說:平心論隋煬帝並不像民間演義的那樣是個徹頭徹尾的糊塗蟲,他不但洞悉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的道理,甚至還對自己的人生歸宿做了最糟糕的打算。閑暇無事的時候,楊廣經常把罌裝毒酒帶在身邊,與自己寵幸的嬪妃半真半假地說:“若賊至,汝曹當先飲之,然後我飲。”不想最終這樣的結局對於他來說都成了夢想,隋大業14年(618),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率軍士發動兵變,衝入江都宮中,當著他的面殺死了他最心愛的小兒子趙王楊杲,鮮血濺了皇帝一身。隋煬帝自知不保,便對那些要動刀的人說:皇帝自有皇帝的死法,還用你們這些家伙拿刀動槍嗎?取鴆酒來!可惜,那些叛將絕不允許皇帝尊嚴地死去,依舊要動“絞刑”。隋煬帝沒辦法,只得自己解下“練巾”,被昔日那幾個部下絞殺了。楊廣死後,蕭後與宮人用漆板床板做成棺材,殯於江都宮西院流珠堂內,後又改葬於城西北的吳公台下。唐武德三年(620),唐高祖以帝禮葬於雷塘今址,傳說隋煬帝幾次入葬都被雷辟開墳墓,無奈之下人們只得在墳上放鐵佛,於是盡管電閃雷鳴卻不再辟開墳墓,這才得以下葬。因而,今日隋煬帝陵附近尚存鐵佛寺,這個傳說有多少可信成分自不必探討,不過多少體現了人們對於這樣一位暴君的態度。此後,日久年深,墓地已逐步荒棄,當地人也已經不知道此處還埋葬著這麼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直到嘉慶十二年(1807),清代著名學者阮元以75歲高齡請辭,回到家鄉雷塘養老,才根據方志記載,確認了隋煬帝陵的位置,並進行整修,隋煬帝陵才重新為人所知,成為人們懷古探訪之地。現今帝陵前的石碑中上書寫有“隋煬帝陵”四字,右側為“大清嘉慶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撫阮元建石”,左側為“揚州府知府伊秉綬題”。歷史上只怕沒有一位帝王像隋煬帝這樣與一坐城市緊緊聯系在一起,瓊花觀、大運河、摘星樓似乎無處不留著煬帝的痕跡。畢竟他與揚州淵源太深,年輕時即在此為王,稱帝後又屢屢來到這裡,最後死於斯葬於斯。可是他畢竟是一個亡國之君,盡管近年來旅游大熱,各地紛紛挖掘歷史資源廣泛開發旅游業,可是如果拿這麼一位歷史上著名的暴虐之君作文章,到底還是顯得理不直、氣不壯,看看陵區修建的狀況,當年還是花了一些人力財力的,可能後來到底還是覺得大肆宣揚不是個事兒,所以現在的陵區雖然規整,卻總有著說不出的尷尬和無奈。陵區裡頭遍植瓊花,潔白可愛,既然傳說中的煬帝是為了瓊花來到揚州,那麼在他的長眠之地能與之相伴也算是一份安慰。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