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埃及游8日(3)

作者: 細沙隨風

導讀5.3 盧克索-卡納爾克神廟&帝王谷&盧克索神廟 &夕陽下的尼羅河 從亞歷山大回到開羅已經是晚上8點了,我們將乘坐晚上9點的火車前往盧克索。火車的外表很破舊,但是車廂裡面比較干淨,兩人一間,比中國的硬臥車廂要舒適得多。火車上的晚餐也還算可口,就這樣,在火車的晃蕩中,我們迎來了盧克索! 從火車站下車,我們的第一目的地就是:卡爾納克!它是� ...

5.3 盧克索-卡納爾克神廟&帝王谷&盧克索神廟 &夕陽下的尼羅河 從亞歷山大回到開羅已經是晚上8點了,我們將乘坐晚上9點的火車前往盧克索。火車的外表很破舊,但是車廂裡面比較干淨,兩人一間,比中國的硬臥車廂要舒適得多。火車上的晚餐也還算可口,就這樣,在火車的晃蕩中,我們迎來了盧克索! 從火車站下車,我們的第一目的地就是:卡爾納克!它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廟,供奉的是眾神之主—阿蒙。實際上是一系列神廟的組合集群,時間綿延達兩千年,從四千年前的中王國時期直到接近紀元之初的托勒密時代。自然,最突出的莫過於新王國時期的拉美西斯二世,由於國力昌盛,上下埃及置於統一的治理之下,北到盧克索,南到阿斯旺,他的足跡踏遍大河上下,建的廟宇環布整個埃及,他的塑像也遍布全國。卡納爾克神廟,是我此次埃及之行最為震撼和驚心動魄的景觀了,對於它,真的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什麼了。上圖吧~~~



(庭柱)



(大殿裡有134根這樣的柱子)

離開卡納爾克,驅車40分鐘左右來到了帝王谷。

帝王谷,眾多陵墓,分布在一條開闊的山谷中。山谷的正前方,即谷底的盡頭,就是高聳的底比斯山的主峰,它本身就像一座巨大的天然金字塔,其頂端部分極似珠穆朗瑪的主峰——在一層不高的垂直壁上有一座金字塔形的峰頂。荒涼的山嶺,寸草不生;裸露的山體,因風化與開掘,已成為破碎凌亂的碎石,只有山體的上部還保留著陡峭的岩體。

這裡曾經是65位法老的陵墓,在1922年之前,有64座都已經被盜。唯一幸存的是少年國王圖坦卡蒙那座不起眼的陵墓,它面積小並且建在拉美西斯六世陵墓的下方。少年國王只在位9年,在他19歲時意外死亡。這個在眾多聲名顯赫的法老中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少年法老,卻因他保存完好的陵墓被發掘而比其他任何一個法老都受到現今世人的關注。我們只參觀了拉美西斯三世和四世的陵墓,圖坦卡蒙陵墓的開放時間要從下午兩點才開始,沒有時間等待,只好放棄了。關於帝王谷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帝王谷,天然的金字塔)

孟農神像,也是帝王谷享廟的一部分,從這兩尊廟門前的巨像規模,可以推想當年神廟的恢宏。

神廟建築本身已經蕩然無存,唯有兩座巨大的雕像矗立在荒原之上。宏偉的坐像極其壯觀,高度在20米左右,也就是有七層樓高。比例准確、造型勻稱,這是埃及新王國時期的作品,塑的是國王阿蒙荷泰普三世,時間遠在公元前1500年前。雕像是坐像,國王正襟危坐,雙手放在膝上,身軀、雙手、兩膝和小腿基本完整。神像的面部已經損毀,左面一座的胸部也已破損,是公元前27年的一場地震毀壞了它們。據說,在早年,每當黎明之際,破損的巨像往往發出一種凄厲的聲響,如歌如泣,因而被稱為“會唱歌的石像”。其實,這也許是破裂的石材在低溫下收縮時,石頭被擠壓而發出的聲音;也可能是強風穿透石縫時氣流的呼嘯。但公元三世紀時,羅馬人嘗試著修復巨像之後,“歌聲”從此消失。面對巍然屹立、神秘莊嚴的巨像,我們顯得無比的渺小,一種敬畏之心油然而起。古埃及人深知,以巨大昭示莊嚴、以巨大展現權威,以巨大寓意神秘、以巨大震懾心靈。


(孟農神像)

吃完午飯,下一站,依然是拉美西斯時代經典的神廟建築--盧克索神廟。

神廟的規模似不如卡爾納克,但顯得更為精致。兩座黑色玄武岩雕刻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姿巨像,並排在塔門之前,連腳部的肌腱和靜脈都一絲不苟,技藝是何等的寫實和高超!

兩座巨大的方尖碑,已只剩下一座;另一座,早在十八世紀末,就由埃及政府贈送給了法國,至今矗立在巴黎協和廣場。神廟的石柱,形制與卡爾納克的不同,是一種結束狀的圓柱,柱頭是緊閉的花瓣;盡管體量仍比許多現代建築巨大,但由於造型上的這種處理,卻使它不見雄壯而更顯精巧。除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外,還有部分體積不大的雕像,雖然殘破、但卻精美,是由大理石雕刻的。神廟最裡面的阿蒙神殿的壁畫非常豐富,我攜帶的旅游指南中很多壁畫圖都出自這裡。


(拉美西斯二世)


精選遊記: 盧克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