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游記》作者coy

作者: 我叫徐濤

導讀登上江輪返回南京時。只有輕柔的江風和淡淡的星光為我們送行。清晨在一片波光 中醒來,遠遠看見灰蒙蒙的南京城,有一種古木寒雲老故城的悲涼。仿佛前幾天的游歷不過一場春夢,在夢裡天柱山有一種淡泊的寧靜,而夢外的南京卻有一種無奈的孤獨,盡管碼頭這麼嘈雜,街道這麼擁擠。 於是想起一首歌,也許送給天柱山是合適的吧: 願與你遠遠的漫步雲端 美麗穹蒼為� ...

登上江輪返回南京時。只有輕柔的江風和淡淡的星光為我們送行。清晨在一片波光 中醒來,遠遠看見灰蒙蒙的南京城,有一種古木寒雲老故城的悲涼。仿佛前幾天的游歷不過一場春夢,在夢裡天柱山有一種淡泊的寧靜,而夢外的南京卻有一種無奈的孤獨,盡管碼頭這麼嘈雜,街道這麼擁擠。

於是想起一首歌,也許送給天柱山是合適的吧:

願與你遠遠的漫步雲端

美麗穹蒼為我們舒展

別讓心靈 境景

要一種干淨的自由自在

天柱山是歷代文人騷客夢想的歸隱之地,也是英雄美人的傳說之所。雖然皖州素

以豐富的人文歷史景觀著稱,但只要舉出蘇東坡,王安石,小喬等熠熠生輝的名字,

天柱山與其他的歷史遺跡相比,還是不讓風流的。

余秋雨曾寫過《寂寞的天柱山》,言下不免有些落寞。懷著一絲好奇和憐憫,在草長

鶯飛的春光裡,我開始了天柱山的旅途。

凌晨在略有寒意的夜風中登上了開往安慶的火車,只記得一輪明月在高高的夜空中

靜靜的溢著清光。在一片空曠的車站下車後,順利地搭乘中巴到潛山,然後在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上數著青色的山峰,也為偶爾探出的幾枝明艷的杜鵑而欣喜。一路上蟬噪不止,和著正午暖洋洋的日光,薰的人昏昏欲睡。

從山門拾級而上,綠蔭蓊郁中偶有怪石突出,形成了混元霹靂,八戒聽經等

景點。所幸山路還不算崎嶇,不一會兒即可抵達青龍潭。這是個歇宿的好地方,

遠遠可見飛來石峰突兀踞於頭上。青龍潭並不大,但潭水碧綠,倒印著白色的拱

橋和環繞的群山,也有一番可愛之處。美中不足的是,索道站的喇叭裡綿綿不絕

的通俗歌曲打斷了零落的鳥聲和微弱的溪水潺湲,讓人十分的無奈。沿湖面而行,

可順路登至日觀亭。臨峰而眺,原先中巴繞過的群山盡收眼底, 暄訓耐詈虞尤

其間,谷裡的人煙也歷歷在目。松風振衣,浮雲低懸,確也有一分蒼涼。

隨後循著溪澗而行。石板隙間常有青草蔓生,滋生出油油的綠意。行至迎真

道,漸漸頭頂的綠蔭少了,而道旁怪石叢生,顯現出一 崢嶸氣像。尤其到了迎

真洞,巨石當道,山路曲折而陡,常常穿梭於山洞岩隙之間,引人入勝。小心地

貼著崖壁登上迎真峰頂,回看來路,只見狹窄的石徑或隱或現地出沒於石峰之間,

可比太白之鳥道;情趣各異的石頭迎風而立,與千姿百態的岩松交相呼應。這時

再望飛來峰,已不如先始那般高了,但依然擋住了我們大部分視線。由於天色漸

晚,一行人只好原路返回(主要歸功於下山王(呵呵,是一個可愛的網友的昵稱))的催促),再次經過迎真洞時,才發覺此處不失為休息納涼的好宿處。

初看混元霹靂,實在想像不出與霹靂有何聯系,但當小心翼翼爬上左邊的一塊突兀的巨石,從石後回望,謎底立解:在山石的背後如同用干將劍一般將其一劈兩半,光潔得令人結舌,完整的一體分出了兩個世界,而流水般的行人嘟嘟的念著石上之字,草草的略過了自然給游人的啟示:分離。

第二日天氣不陰不晴,正是個爬山的好天。於是飽食之後,清晨七點開始摩

拳擦掌地往山上衝。途中曾駐足六月飛雪,原來山谷間雲霧蒸蔚,猶如積雪,淡

藍色的遠山有如浮於雲端,仙鄉縹緲。繼續前行,經過龍吟虎嘯崖、牛馬城、靈

鱉探海等景觀,可惜由於想像力的貧乏,大多景點的妙處皆無領會,只好聽憑眾

人指指點點,切磋之下指鹿為馬作罷。隱約還記得振衣崗的題名之妙。

穿過西關,我們選擇了神秘谷一線。前人介紹說這是天柱山最獨特的一段。

名雖曰谷,其實卻在不斷的爬升之中。原以為昨日迎真道上穿石過洞已是極盡

洞天之曲致,與神秘谷相較,不過是極短的一段而已。神秘谷是體現爬山樂趣

的代表,在陡峭的山間沿著回旋的石階,穿過狹窄而曲折的山縫(胖子很難過

的!),頭頂上是參差狹長的青天,的確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讓人

驚喜不已的是峰回路轉之際,可能展現出一樹怒放的山花,也可能是豁然開朗

的天際,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在幽暗漫長的甬道中,在耳邊水音盈耳而不見

溪流時,讓你體會柳暗花明的深意。

這樣雖一路攀爬而無倦意,也的確是得到游山的真趣所在了。興致盎然之際,飛也似

地掠過眾多山頭,只聽得松濤陣陣,衣袂當風,大有列子乘風,馮虛御宇的快感。行至無路可上之際,對面赫然拔地而起一座石峰,即為其號稱“南天一柱”的天柱峰了。那是一座遙遙聳立的孤峰,壁立千仞,說不盡的清峻冷傲;群鳥飛盡,浮雲失色,只有略帶悲涼的風回旋在耳畔,嗚嗚的吹動著岩隙的蒼松勁草,仿佛蒼涼愴然的古音。此時不自覺地追懷起古幽州得凄曠,還有陳子昂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感懷來了。寂寞的天柱山,也許就因為這孤立高標的風骨,隔斷了紅塵三千裡,也讓失意或忘形的人們到此徘徊而生終老林泉之念吧。

下山的路變得十分輕快,有時不經意回頭望望飛來峰和天柱峰,倒也發現了許多與上

山時的不同。走馬觀花般的越過了青龍背,觀景台,方始領悟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真諦。一路上大家還在為過往的山石形狀而爭論不休,俯身下瞰,卻注視到了山間的一雙明眸——那是流光溢彩的煉丹湖。青山間流爍著她澄碧溫柔的眼波,山色也變得嫵媚起來,漸漸有了鶯花繁華的盛景。相傳左慈曾煉丹於此,沒想到放浪 美比綾耍也能在湖邊固守如斯,煉丹湖的魅力,也由此可見一斑了

西關以秀美著稱,游客雲集;而東關以雄峻聞名,人跡漸稀。我們固執地選擇東關

下山。一路下來,俯首可覽峽谷秀色,舉頭可見奇峰嵯峨,人行其間,但聞林間鳥啼間關相接,舉目滿山新 灘 翠相雜。鵝黃的松果,粉色的杜鵑,都比山上多了分潤朗明麗的色彩。行至疊翠亭下折,一路到了谷底,山路卻陡地爬升到天獅峰。在欹斜高低的石梯上,人一下變得笨拙起來;筋浮面紫之際,抬頭仍是漫漫通天的石梯。於是消消停停,終於還是氣喘吁吁地爬上了兩邊巨石相峙的山口,聽得山風穿過嗖嗖作響,而對面登山之人的呼聲此起彼伏,頗有種分享成功的喜悅。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用在此處也不為過。

接下來沿著崖壁,手腳並用地爬上了天獅峰,迎風佇立,恨無雙翼不能展翅飛翔;但居高臨下,無限風光盡在俯仰之間,雲天當空似乎觸手能及,也足以令人渾然忘卻剛才的膽戰心驚,而徒生一種登臨絕頂我為峰的豪情(可惜啊,fantacy!(同去的網友)) 終於還是得辭別峰頂,逶迤下山。穿過狹長的百步雲梯,漸漸地勢平坦起來,下山的路也格外輕松。這時大可有閑情逸致看景走路,或在溪澗小憩,任你盡興而為,山野之趣莫過於此。行至山腳,順路游覽了三祖寺。菩薩金剛,大多一個模子出來,並不出彩。只是順治的出家詩還算明了,值得玩味。


精選遊記: 天柱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