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三日游記我很喜歡旅游,但不大願意跟旅游團隊去游覽。參加旅行團總感到自己像一只被趕著走的鴨子。

作者: gexida

導讀我很喜歡旅游,但不大願意跟旅游團隊去游覽。參加旅行團總感到自己像一只被趕著走的鴨子。導游的小旗一揮,便急匆匆地跟著走,到了景點圍著導游聽他說一通杜撰的“典故軼事”,即使指點景色也是通過別人的眼睛和腦子思考,缺少了自己用“心”去品味大自然的情趣。特別當對某一個風景剛感悟出點味道來,卻又要被導游匆匆往前趕了,只能帶著遺憾和留戀的心情離� ...

我很喜歡旅游,但不大願意跟旅游團隊去游覽。參加旅行團總感到自己像一只被趕著走的鴨子。導游的小旗一揮,便急匆匆地跟著走,到了景點圍著導游聽他說一通杜撰的“典故軼事”,即使指點景色也是通過別人的眼睛和腦子思考,缺少了自己用“心”去品味大自然的情趣。特別當對某一個風景剛感悟出點味道來,卻又要被導游匆匆往前趕了,只能帶著遺憾和留戀的心情離開。這樣的旅游還能游出好心態嗎?這次也不例外,衝著被旅行社的宣傳品和旅游網絡炒得火熱的浙西大峽谷,星期五調了休,一清早,打起背包登上了六點開往杭州的列車。九點多就到了杭州東站。在車站廣場右側乘28路公共汽車到松木場站,換乘152路電車,三站就到了杭州汽車西站。去臨安,昌化方向的長途客車必須在這裡乘坐。去那裡的車很多,差不多五,六分鐘就發一輛。可不,剛下電車,就見有一輛開往昌化的客車開出站來,急忙招呼司機停車,二個半小時即可抵達昌化鎮(15元/人)。從昌化可換乘去大峽谷的中巴(5元/人)。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大峽谷。

浙西大峽谷的主要景點有四處:鸕鶿潭(門券10元/人),劍門關(25元/人),八仙潭(10元/人)和柘(音zhe)林瀑(10元/人,四個景點買聯票48元/人)。分布在一條長18公裡的狹長地段,彼此之間相距甚遠,且沒有交通車,對散客來說很不方便。(從網上得悉,自4月20日開始,浙西大峽谷內將通交通班車以方便散客,但至少到目前是子虛烏有的事)。如果能湊滿六個旅伴,包一輛小昌河面的是一件又省心又省時間的好事(120-130元/輛)。可以讓它送到一個景點的入口處,然後讓它等在出口處。待游完全部景點後可以送到昌化鎮。

平心而論,浙西大峽谷的景色並不特別好。它被炒得如此火熱,不免有些商業水份,還可能是借助了真正號稱世界第一的西藏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大峽谷的威名。所謂峽谷,顧名思義,必須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流,兩岸的山體必須陡峭,且高低落差很大,浙西大峽谷是否符合“大峽谷”的標准是令人懷疑的。進山汽車離開昌化沒多久就在龍崗往北拐入進山的小道。公路以溪而築,蜿蜒在半山坡中。對岸的山上,映山紅盛開了,在一片新綠中,東一簇大紅的,西一簇白色的,還有粉紅的,桃紅的,紫色的,把整個山坡點綴得姹紫嫣紅,煞是好看。汽車在群山中盤旋半個小時,便可到達第一個景點——劍門關。

從公路邊拾級而下,是一座吊橋,橋邊的崖上刻著“劍門關”三個紅色大字。走過搖搖晃晃的吊橋,是一條長長的棧道,游人沿著棧道旁溪而上。溪很大,谷中多巨石,溪水就是從它的間隙中噴湧而下,發出嘩嘩的聲響。一路上有不轉石,嬉水灘,水車坊等景點,游完全程約要一個半小時。出口處有旅館和餐廳。過“五星橋”就回到了公路。

去八仙潭比較困難,因為我們沒有包車,只好與同游的旅行社的導游商量,總算答應我們搭便車。

八仙潭景色與劍門關的景色很相似,也是從公路邊走下去,山勢要險峻些,棧道修築在靠公路一邊,走在上面,頭頂上不斷傳來汽車的馬達的轟鳴聲和喇叭聲,與旅行社導游的電喇叭的喊聲交織在一起,把僅有的一點野趣和寧靜趕得無影無蹤。唯一引人入勝的是由溪水衝刷而成的一個個深潭,因深淺不同,潭的顏色也有淺綠,深綠之分。更有一些像翡翠一樣,在太陽光的照耀下,蕩洋著金色的漪連,像一串項璉上一個個明珠。你別看它清澈見底,實際上是很深的。

時間很晚了,搭車是不可能的了,我們只好順著公路往回走。幸好遇一輛 回家的面的,答應20元載我們回到公路的拐彎處龍崗,順便載我們去游玩柘林瀑。柘林瀑由龍門瀑和炎生瀑組成,炎生瀑在下,龍門瀑在上。有石階可上。由於天色已晚,游客都走了,連收票的人也下班了,不用買票。瀑布不大,但景色十分精致緊湊,非常幽靜。夕陽的余輝照在青翠的山崖上,真的十分美麗。

當晚我們住在天目山的入口處藻溪鎮。這是個小鎮,街道頗整齊。住宿條件還不錯,且便宜。

清晨,我們就出發去西天目山。吸取昨天的教訓,我們雇了一部小昌河面的(130元/天)。這樣我們就可以直接從藻溪開上山去,只需要一個多小時,不用登山爬梯了。(進山門票40元/人)。

西天目山沒有黃山的奇松怪石,也不如匡廬的奇秀俊俏,但植被非常好。林木以古,大,高,稀,美稱絕。進了山門,沿著石板鋪成的山徑,踏著清晨朝陽透過樹葉的間隙,在小徑上形成塊塊光斑,就像魚游進了樹的海洋。兩邊三,四個人合抱的大樹比比皆是,以柳杉為主。沒多久就到了一個三岔路口,往前走就到了四面峰台景區,是俯瞰天目山的最隹點。站在台上,只聽見風吹樹林的陣陣樹濤,眼望整個深淺不同的綠色的海洋,遠處的山脈如淡淡的水墨畫,俯看山腳下的村陌,山路歷歷在目,不禁令人心曠神怡。清晨,眾多的游客還沒有進山,四周是那麼安靜,使人忘了自我,整個身心仿佛融進了這大自然神奇的綠色中。那樹濤仿佛是對我喃喃私語,整個靈魂都得到了一種升華,感到一種筆墨難以形容的愉悅,遠離了都市的喧囂,遠離了繁雜的事務和人際關系。真有範仲淹筆下的“榮辱皆忘”的感覺。我想這種感悟,這種境界只有通過旅游才能茯得。這就是旅游的真諦。

原路返回到三岔路口,拾階而下就是倒掛蓮花的景點,這裡重巒迭峰,峰奇石怪,谷幽如畫,景色極為精致。是天目山的最隹景點。游畢後下一段很陡的石梯,就到了“五世同堂”,在這裡可以看到人稱“活化石”的野銀杏,它們在一億七百年前曾遍布歐亞大陸,與恐龍同時生長,後於第四紀冰川期瀕臨滅絕,僅在西天目山有少量幸存。還可以看到高達六十米的衝天樹。再上山經“開山老殿”沒走多遠,就是那棵著名的被乾隆皇帝敕封的“大樹王”。直徑達2。4米,要五,六個人才能合抱。該樹以皇帝敕封而聞名,但也正因為如此,被愚昧的人們認為是神物,紛紛剝下它的皮去供奉,以致夭折。現在只剩下軀干供人憑吊,使人唏噓不已。回到“開山老殿”,有小路可登頂峰仙人頂,旁有回車站的路。

下山,在告嶺午飯後,驅車去天目石谷。

天目石谷是新開發的原始生態旅游景點,系第四紀冰川運動發生滑坡形成的。以神奇怪石,飛瀑潭澗組成數公裡崎嶇重疊的山峽石谷。一進門(門券38元/人),就聽到嘩嘩的流水聲,伴著溪澗上山,首先就到了“九連瀑”。它是由九個小瀑布串連組成,清澈的溪水穿崖裂谷,跳石過澗,恰似白練懸壁,很有氣勢。天目石谷的飛瀑較多,規模較大的就有九連瀑,五瀑潭,水簾洞,龍潭等。石谷的另一特點是巨石很多,據稱百噸以上的有五千多塊,千噸以上的有百余塊。尤以八仙台,飛來石,迎客石最為著名。由溪水衝刷而成的潭澗就更多了,比較大的有嘻水潭,龍潭,靜水潭等。坐在潭邊的石塊上,在潭裡洗一洗腳,頓覺神清氣爽,疲勞全消。石谷頂端據說留有一億年前火山噴發的火山口的遺跡,現已成了一沼澤地,但尚未開發,路小難走,游人很少去那裡。可見天目石谷很有特色的原始風景是由火山噴發造成的。不愧於稱臨安風景的精品,是值得一游的。如果要說不足的話,我覺得人工雕琢的痕跡太過了一點,有畫蛇添足之嫌。有些亭台樓閣顯得不倫不類,與周邊自然風韻不相符合。這使人想起九寨溝五彩池邊的小磨坊,不經修繕的古樸的外形與景色是那麼和諧,那麼協調,仿佛已成為自然景色的一部份,絲毫沒有煙火味,是值得景點的規劃者借鑒的。

由於景點是最近開發的,那裡的民風是非常淳樸的,對客人很友善。給我們開車的司機是村的支部書記,當過兵,對當地很熟。除了幫我們聯系門票打折外,還主動帶我們去游覽普照寺,使我們很感激。

普照寺位於東天目山麓。寺不大,修繕得很好。廟裡干干淨淨,一塵不染。這裡是培養佛學研究人員的,不以營利為目的,故不用買票。有十幾個佛學研究生,他們在普陀山已度過了三年預科,三年本科的僧侶生涯,再到這裡深造三年。畢業後將分派到各廟宇當主持或方丈。可惜這些身穿僧侶服裝戴眼鏡的年青人不肯與外人交流,深以為憾。

回到臨安已很晚了,所幸在車上碰到兩個好心的當地導游,他們主動為我們去跟賓館打交道,結果標價二百多元的標准房僅以140元租給我們了。對臨安人的好客又一次留下深刻印像。

第三天上午我們去游臨安近郊的白水澗。在市內乘3路公交車到汽車北站,在那裡換乘去橫畈鎮的中巴(3元/人)。橫畈鎮是個農村小鎮,去白水澗的車在鎮裡,要走進鎮內才可以換乘直接去白水澗的車(2元/人)。

白水澗的門票是28元,另加游覽車費5元。從大門到山腳下有一段距裡,要乘游覽車前往。乘游覽車時毫無秩序可言,來一部,游客蜂湧而上,槍到位子就成。車到景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被漆成黃色的吊橋,橫在進山口特別醒目。看來臨安人對吊橋情有獨鍾,但放的地方總不合適,破壞了整個景色的和諧。為什麼不去看看都江堰呢,人家的吊橋與周圍景色渾然一體,毫無人工雕琢的脂粉氣。不過白水澗的景色是不錯的,景區依山旁水,清澈的溪水奔流而下,在十裡竹海形成許多飛瀑深潭,其谷之深,其水之清,竹之翠,石之奇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像。可惜游人如織,摩肩接踵,把景區的一派恍若隔世的飄渺意境衝得煙消雲散。瀑布以“龍潭雙疊”為最,瀑布一百余米,勢如雁蕩山的大小龍湫。相傳鑒真東渡日本前,曾在這裡研習佛理,上下古道是高僧曾涉足攀登過的,蜿蜒在密密竹林中,頗有幾分野趣。

白水澗有“江南桃花源”之說法。有人考證,魏書“司馬睿傳”曾記載:“江左名人陶侃及陶淵明皆出身於奚族”(奚族原居白水澗泉坑村)。但不管其真實性如何,這裡山明水秀,竹翠林深,群山重疊,綠水長流,是有些陶淵明筆下的“荷鋤擔鄉情,出門皆風景”的如入夢境的“白雲人家”的韻味。生活在喧囂都市裡的人們都夢想陶淵明的世外桃園,以為如此便可不戀市井繁華,置身於繁雜的工作和復雜的人事關系之外,躬身稼事,造福桑梓,忘情山水,其樂融融。但抿心自問,能持否?對此我自覺汗顏,愧對陶公。三天五天,以為樂事;半月一月還新鮮,長期下去怎生了得!記得上山下鄉時期,途經九華山腳一風景極其優美的小村,遇一村姑問路,才知是投親插隊的同命人。離開時,她那包含著茫然,絕望,無奈,羨慕的眼神,至今留在我的腦海裡,永遠不會忘記。任何一種生活方式,旁人總是容易看到其美好的一面,卻遠沒有品嘗過其中的艱辛。山裡人很羨慕都市的高樓大廈和繁華市井,他卻不知道都市人生活的煩惱和壓力。所以陶公的桃花源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夢,是一種幻覺。但我們不排斥這些夢,它恰恰是都市人生活壓力和煩惱的最好渲泄,是減壓閥。使精神得到解放,靈魂得到休息。我想這是旅游的價值基礎。

游完白水澗,必須原路返回。由於白水澗停車場太小,如果旅游車輛太多,調頭也困難,往往排成長隊,堵車厲害。此時返橫畈的客車不會開上來,千萬不能死等。可沿公路走下去約一公裡左右,到公路拐彎處的小村等車。

返回到臨安北站,換乘到龍須溝的車(6元/人)。注意必須問清是否是去小九寨溝的車,不要乘錯到臨目去了。

龍須溝又稱太湖源生態旅游區(門票28元/人)。真想不到養育江浙滬數千萬人民的太湖水系的源頭就在這裡的主峰馬尖崗。此處稱“江南九寨溝”真是名不虛傳,風景奇特,林木繁茂,環境古樸幽雅。進門即見溪畔巨石上刻有紅色大字“源”,跨過溪石,游人穿行於林木之間。群山崢嶸險峻,古木森森,峰回路轉,溪水潺潺。拾級而上,可游覽龍須壁,雲碧潭,千仞崖,醉花潭,競跳石等景點,風光旖麗多姿。特別是走到古佛院附近,忽聞陣陣悠遠的鐘聲,疑是古禪佛院。走近一看,原來僅古鐘一口,付三元錢即可擊鐘六下。細看介紹原來是借鐘聲以告示天下:要警惕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要加強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喻意頗深。

三天的旅程結束了。有些地方沒有游到,如臨安市區的玲瓏山,青山湖,錢王祠等,只好等以後有機會了。

坐上返滬的列車已經晚上七點多鐘了,車窗外閃過一串串燈光,離都市越來越近了,想起明天又要沉浮於繁雜的事務堆和人際關系裡了,我真的感到乏了。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