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

作者: wangnana2000

導讀西行漫記 (二) 一直有一個夢想:背上行囊,踏上火車,由它載著去一個遙遠的地方。在一個很長很長的假期,只有廣闊的天地山水,只有陌生的城鎮山村,只有單純的風土人情。逃避也好,追夢也罷,這一天終於到了。 第一站便是開封。東京汴梁的開封。 提及開封不能不提鐵塔。這座高高聳立的黑色琉璃塔如今已成了開封的標記。保國寺不復存在,只剩兩只石獅守著“� ...

西行漫記 (二)

一直有一個夢想:背上行囊,踏上火車,由它載著去一個遙遠的地方。在一個很長很長的假期,只有廣闊的天地山水,只有陌生的城鎮山村,只有單純的風土人情。逃避也好,追夢也罷,這一天終於到了。

第一站便是開封。東京汴梁的開封。

提及開封不能不提鐵塔。這座高高聳立的黑色琉璃塔如今已成了開封的標記。保國寺不復存在,只剩兩只石獅守著“極樂世界”的牌坊。接引佛也無法迎接應試的考生。不知曾有多少宋朝才子在塔頂眺望黃河,又有多少在誇贊塔身精美的圖像。塔邊不遠就是古城牆,由此更明白了登樓的目的,不愧“天下第一塔”的稱號。

開封是屬於宋朝的。而由宋都御街行至龍亭,不由失望。皇上坐的龍亭只是這樣一座精致的孤樓嗎?難怪當年皇帝要偷偷摸摸去會李師師。與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盛況相比,御街也太冷清了。倒是圍繞龍亭的楊家湖有幾分韻味,卻又是因正對的天波府命名。在開封人心裡,楊家將的位置超過皇帝了嗎?為中央集權煞費苦心的宋太宗真要哭了。

相國寺與開封府都離龍亭不遠。那本是令我浮想連翩的地方,卻有見面不如聞名的感覺。國寺內佛像眾多卻無特色可言。開封府已成包公祠,一代清天代表了宋朝的法制,太顯眼的人工雕琢痕跡,不如歸去。

倒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禹王台”值得一提。沒有雕梁畫棟,沒有香壇牌位,只簡簡單單一座雕像,這個古老的祭壇自有一番大氣。一邊又冒出了三傑祠,那是李白杜甫和高適相聚的地方。孫中山也來插上一腳,辛亥革命的烈士墓90年代初被遷入此處。一色簡單的雕像加碑文。園裡種滿牡丹和櫻花,季節關系都未開放。耳邊有鎖鈉悲涼的調子,更添了一層肅殺的氣氛。整個公園離市區很遠,近黃河。

鼓樓夜市數開封一絕。晚7點一過,以鼓樓為中心,從相國寺到龍亭亮了一路。寺後街多為小吃。與“第一樓”的灌湯包相比,那兒沒有湯汁滿口,齒郟留香的回味。可烤牛羊肉,烤裡脊,炸蟬等等抓上一把,再品一碗杏仁茶,別有一番情趣。不夠飽,再來碗河粉,馬上見顏色了。從嘴到臉,直到眼角眉梢,甚至頭皮都一齊麻起來。趕緊一杯酸奶加串菠蘿,終於救回一命。北書市街白天是書的海洋,且多為參考書,伴隨眾多的夜校廣告,居然還有席殊書屋。晚間書店一關門,成了夜市北段的小商品市場。化妝品,VCD,工藝品,滿眼20歲左右的男孩女孩手拉手在挑選,正與白天類似。這才是現代的清明上河圖吧!

再往西行,到鄭州,至登豐,便可見嵩山。嵩陽書院正裝修大門。而嵩山粗看並沒有山的氣勢,但其綿棉不絕的走勢居說得三天才能翻越。武術學校多了起來,到處是穿校服的學生,還有帶鋪蓋拜師的,那自然是少林寺到了。

許因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成就了少林,一進大門便見唐太宗親筆提字的碑文。往下無甚特別,達摩殿內的石坑久負盛名,倒是禪宗二祖斷臂立雪,感動達摩的立雪院數意外之見。正對寺門的十方禪院羅列著一百八十羅漢與七重地府掌管大權的閻王雕像。是我所見過的最全的佛門職員表了。不論是否人為造勢太過,總算特色。

終於到了塔林,平添一份親切。這是唯一不存現代痕跡的地方。自初唐以來,宋元明清,由方到圓,由單層到多層,“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它已不知度了幾百位高僧,終於造就了這不俗的一景。

未登少室山,直接搭車往白馬寺。路經“十八盤”,為山路險峻,丘陵風光獨到,司機水平高超喝彩。

夕陽西下時見到了寺前的白馬。相比之下,相國寺的提匾嚴謹有余,風雅不足。少林寺鐵劃銀勾,自有一番氣勢。直到見了白馬寺,才知何為淡泊和諧了。再看寺門,少林以山為門,上山即入門;相國寺三扇門中開一正門,顯其國寺派頭。而同為國寺,白馬寺門不但開闊得多,幾扇門也好進得多了。也是天時地利之巧合?

踏上清涼台,那是天竺僧翻譯講解《四十二章經》的地方,連接著大雄寶殿和藏經閣。底下一片空地,不知當時聽經會是怎樣的盛況。

匆匆而入,匆匆而出,一天在寺廟中穿梭而過。已由開封到了洛陽,明天該是第二站了。

七大古都中,洛陽是最暖味的一個。並無哪個朝代在此定都。卻從魏晉起,不斷有人被發放此處。曹植,武則天,直到花貶洛陽,這個牡丹城似始終在等待。等著被記起,等著被發現,等著被欣賞。正是三八婦女節,莫名把洛陽與女子聯系起來。曹植期盼的眼神中,“翩若驚鴻,宛如游龍”的洛神黯然神傷。“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愛到何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分明又是一個將近絕望的期盼。真不曾想,洛陽的每一點記憶竟都流淌著無望且無奈的等待。

龍門山便是汴水圍繞的。對岸有著大名鼎鼎的香山。走過白居易也許曾踩過的土地,照上一張龍門石窟的全景,迫不及待向那個神往已久的地方飛奔過去。山壁內大大小小的石洞不下百余。細看時,北魏至盛唐的所有特色與精華便濃縮在這石洞中了。飄逸瀟灑中隱隱透出建安風骨;平和安祥,形態誇張的自然是盛唐產物。色彩一點點豐富,神態更趨滿足和樂,樂伎力士,內容漸豐,一派普天同慶的氣氛。最欣賞的仍是武則天唐高宗紀念李世民造的奉天寺。居中大佛自指李世民,拈指微笑。旁站一小佛,垂首肅立,卑謙有加。再旁立一高大女佛,不卑不亢,王者風範。一家人的關系從大小位置神態上都讓人拍案叫絕。不由為盛唐的智慧喝一聲彩,為武氏的胸襟道一聲好。

牡丹花還未開。作為第三絕的洛陽水席不可不嘗。燕菜自有千百年的歷史,而久負盛名的黃河魚、炸丸子又如何放棄?走進最負盛名的“大不同”餐館,在小姐驚訝的目光下一氣點了兩葷兩素。望著滿滿一桌的湯湯水水,先喝一口。鮮!!到底聞名不如見面。可惜呀,一刻鐘後,只能拍拍一肚子油水,忍痛割愛了。

秦嶺一帶的石灰岩造就了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再一次乘火車經過,依舊被這滄海桑田的變換所震撼。黃土地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的。歲月風塵施展了多少魔法造就奇跡?西安已越來越近,她也該是奇跡之一吧!

第一眼的西安城嘈雜,紛亂,充斥著廣告和旅行團,並不是想像中的樣子。啃一個蘋果,甜而脆,有了陝西的味道。安頓之後,開始了尋找西安的路途。

直奔大雁塔而去。如果說少林寺是源頭,那白馬寺無疑引進了活水。而大慈恩寺則真正把佛教開枝散葉,引水入田了。唐三藏促成佛教的流傳,成就了《西游記》。而沒有《西游記》,很難保我會記得大雁塔。

說實話,大雁塔帶來的感覺遠不如開封鐵塔出色。它本應有更豐富的內涵,可過多現代人工雕琢的痕跡反顯得太新太完整太鮮艷了。從塔頂放眼看去,車來人往,完全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夕陽西下,沿文物街去古城牆。書畫筆硯瓷器陶罐的鋪子間居然發現了關中書院。這個明清最大的學府如今已成師範學院。亭台樓閣依稀當年風範,那是邵力子重建的成果。耳邊傳來“送別“的手風琴聲,這裡倒仍是一片淨土。也不枉幾代人的苦心經營。

由南大門登上古城牆,這是西安的正門。護城河形同虛設,永安門早成了交通要道,車水馬龍,人流如織。而空蕩蕩的城牆上靜得帶些蒼涼。“蕭蕭班馬鳴,落日照大旗“,上下相隔了近兩個世紀。

整個西安是以鐘樓為中心的。道路便是一個“十“字。東南西北四條路分別通向四扇城門。不遠的鼓樓外,從北院門到北廣濟街,再到橋梓口回民一條街,聚集著真正的老西安。如同上海的老城區,自然也有城隍廟。特意去找城隍老爺,在一大堆小販中只發現了廟的牌樓。大俗大雅中,一切早以民為本,又何必再造個泥胎呢?

在老城中,有著一群特殊的人─穆斯林。他們不抽煙,不喝酒,不吃豬肉,不過春節,不做傷害自己身體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五次贊美真主,過著自己的古兒邦節。不需要發財,不需要發泄,也不需要競爭,如同風是自然的,雨是自然的,他們也如此自然地生存著,有著最大的安寧和滿足。

幾乎所有的回民都圍繞清真寺住。一進門,只見庭院深深。但不像寺廟有幾重大殿,偏殿,供奉眾多的神像。穿過數道牌樓,唯一的正殿就在眼前了。穆斯林以為真主只有一個,且他是無形的,反應在每個人的靈魂。所以殿堂內只有阿拉伯兄弟的標記—一朵蓮花。趕著晚祈的時間去的,見了不帶一點表演成分的平常人的祈禱。所有祈禱者早已小淨。在領頭人向四方召喚後,他們馬上禁聲,脫鞋進殿跪拜,熟練地背誦著古蘭經。那是真正的虔誠,沒有人為自己所求而祈禱,只是單純的敬畏與信服。

西安的小吃很有名。再無哪個城市能把饃,面,牛羊肉之類單調的原料搭配得如此滋味十足。而正是回民把吃的文化帶到了西安,也正是靠“吃“,他們生存著。無論哪家回民小吃店都是老字號,香氣溢滿了整條回民街。賈三灌湯包,樊記肉夾饃,老劉家柿子餅……扯面,小炒,羊肉泡饃和燒烤更是每一家的絕活。曾有人說隨便找個回民鋪子來碗牛羊肉小炒都比得上最高檔的飯店。我信這話。

八點過後,回民不願遷就晚睡的漢人,所有老字號都早早關了門。你方唱罷我登場,西安的夜市開始了。

鼓樓邊的烤肉十串起賣,雞雜十七串。抓上一把,加杯酸梅湯,那是西北郎最爽的時候。粉巷的葫蘆頭,鐘鼓樓廣場邊的餃子宴,每家都值得一提。吃不了辣味非好漢,西安是無辣不成食的。辣過之後在廣場上吹吹風,看看燈光輝映下的西安城,別有一番味道。不過兩個人時,賣花的小女孩是不會放過生意的。

相比之下,東昌路的排檔更有氣氛。一色的砂鍋加烤肉,啤酒是成箱的。會有歌手在你身邊彈吉他,也會忽然從哪兒冒出一段秦腔或信天游,讓你耳目一新。

陝西一大怪:秦腔唱得台子塌下來。本以為這是夜生活的主角,沒想到只有周末的易俗社才能讓人一飽耳福。沒有蓋碗茶,沒有小二哥飛手巾,幾位新秀在台上喊得性起。生旦淨末醜,四段折子一一亮相,有些味道了,還是待延安再評判吧。

城裡的故事差不多了。還剩兩個密不可分的景點。它們在內容與建築結構上並無一處相同,卻都在踏入大門的第一步就給你一種被卷入歷史長河的感覺。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是新建的歷代文物集中展示會,而碑林是日漸積累的歷代歲月痕跡。殷商時期的瓦片,倉頡造字的石碑,都讓人不禁摒住呼吸。

最欣賞的依然是盛唐。再無一朝有如此絢爛的色彩與豐富的表情。其前太過粗糙呆滯,其後或太拘謹,或太野蠻,均難再見力士的健壯與樂伎的舞姿被誇張得如此恰到好處。而縱觀歷史,由漢的發源至唐的絢爛轉而宋的精細復雜、隱忍內斂,再到明清的簡單實用、大而化之,竟暗和近幾年的潮流。只是巧合嗎?或許原本歷史就不斷地在大處小處重復著吧。

見識了趙孟頫的小楷,王羲之的行書,張旭的狂草……最值得一提的仍是顏正卿。橫平豎直,小學生都懂的道理,真要做到卻不容易。顏氏廟碑粗看並不漂亮,可細細推敲,居然找不出一筆失誤。化繁為簡,楷書為根本。老子曰: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走出西安城,隨意往一個方向,都有驚喜等待你。

東線便是臨潼。早在各個場合聽聞世界第八奇跡,連美國總統都為之拍中國的馬屁,今日終於得見兵馬俑。

一進大廳,就有種震懾感。那是任何照片或錄像都無法傳達的感覺。只有身臨其境,站在那片灰色的世界中,才能真正體會何為奇跡。最壯觀的當數第一坑陸軍隊:共十一道,有先鋒,有後援,有進攻,有防守。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活脫一部天然兵書。間隔士兵的土道上依稀可辨當年火燒阿房宮的痕跡。如項羽知道在大火下埋藏著秦最大的財富,可還會讓它保留到今天?坑口保留著當年發現它時已挖下的半口水井。如四位老人都不曾注意,或干脆挖井偏了半尺,那這個秘密還將隱藏多久?70年代發現時,驚喜後的狂熱並未留住秦俑的絢爛。灰色陶土上斑駁的紅色印跡似哀悼著一世輝煌的逝去。這些兵馬也許寧可長眠於地下,總會有一個人,真正能了解他們的特點,挖掘他們的潛力,保存他們的本色。等待,只有默默地等待。但願第二坑的開發會是一次美麗的相遇。

同樣是墳墓,西邊的乾陵完全有了另一番味道。可以說是為了看無字碑才決定這次路線的。越過了漢武帝的茂陵,驅車直達奶頭山,平臥的女皇帝在向我招手。

寬寬的司馬道兩邊石人石馬肅立,再遠處高山丘陵連綿起伏。緩步前行,那塊向往已久的石碑慢慢露出了全貌:簡單高大的一整塊石頭,沒有任何修飾,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沒有任何名人題字,顯出幾分孤獨幾分突兀,卓而不群的傲然於天地之間。只有武則天這樣的女皇帝才會有這樣的這樣的手筆吧。

不遠處有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這兩座已開挖的陪葬墓雖只陪襯,壁畫瓷器等等發現卻也可圈可點,讓人嘆為觀止。

提及這一東一西兩座陵墓,真的很難用語言文字來形容。面對那種大氣,只有沉默,只有用心去感受。

與秦始皇一樣看中驪山溫泉的還有唐明皇。在這個有山有水,有金有玉的風水寶地,風流皇帝上演了絕唱《長生殿》。一見海棠池,一見龍吟榭,一泡溫泉浴就明白楊玉環逃不掉了。“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沒人能拒絕這樣的寶地,這樣的安逸。梨園的笙歌仍在繼續,不知可是《霓裳羽衣曲》?如李隆基只是一介樂師,偕心愛的女人在此作曲編舞,悠閑逍遙、樂而知貧的終其一生。那再無“紅塵一騎妃子笑”的可能,也再無“君王從此不早朝”的罵名。偏偏時不於他,終只有“人生長恨水長東”。是歷史和他開了個玩笑吧!

不遠處就是馬嵬坡。楊貴妃的衣冠塚該有青青綠草了。

華山原並不在計劃之內。曾決定不參加旅行團,不過分勞累,哪知鬼使神差就上了旅行團的中巴,居然還一氣到了南天門,真忍不住自我陶醉一番。

“自古華山一條道”。北岳自有北方山川特有的高大險峻。直上直下全靠鐵鏈攀登的峭壁,只容一人通過的空中棧道﹍﹍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登華山恐怕只有大膽氣了。在絕頂四顧,雲海一片,頓感豪情萬丈,一切煩惱都隨風而逝了。

山上的雪還未化盡,銀妝素裹下顯得雍容華貴。石縫中冷不丁冒出三兩枝桃花,該是雪水澆灌的吧。樹未全綠,枝頭已扎滿了紅色的絨繩,均系著同心結或如意扣,一如鐵鏈上的密密麻麻的銅鎖。紅,白,綠,初春的華山生動起來。

下山時腿已軟了,仍在可惜未見華山日出。只看往後的緣分了。

再往北已罕見游人了。為見識真正的黃土地,帶著幾分好奇,幾分熱情,幾分挑戰,踏上了往延安的火車。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秧歌舞兒跳起來。”終於到了老區,見了窯洞。陝西一大怪,房子靠山蓋。棗園舊居保存尚好。毛澤東的屋子成了他像章的陳列館,恐怕再無一位領導人有過如此多的照片了吧!門前的月桂剛抽出嫩芽,窗上貼了窗花,紡車仍在屋前靜靜地躺著,忽然會竄出幾只黑色的小豬,那是陝西的民居。

在博物館復習中國近代史,意外發現了“信天游”的點歌電話。定心坐下,從“走西口”、“蘭花花”,一路聽到“信天游唱不完”。調子與秦腔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是從心底喊出的期望,帶著無奈、悲涼、孤苦。似想把所有的哀傷與不平都發泄在歌裡。從未聽過如此直接的歌詞:“見到他,我咬一口來問一聲﹍﹍”只有陝西的婦女能喊出這樣的話。她們生活在這塊黃土地上,一邊下地干活照顧老小,一邊納著鞋底盼望遠歸的丈夫,嘴裡狠狠地罵著“冤家”,心裡卻惦記著他的衣食起居。無盡的等待養成了她們的性格,造就了信天游。

登上寶塔山,在烽火台俯視延安。“丫”字形的延河緩緩流過整個城市,流過王家村,流過楊家嶺﹍﹍正是這條河養育著老區,養出了一派淳樸的民風。希望小學的娃兒在車上就背起了課文,長途車會免費捎你一段,延安大棗隨你品嘗,小吃攤的主人會把所有特色給你裝上一碗只求不浪費﹍﹍終於懂了火車上那位老師的話:“延安人,特好!”

逆著延河的流向坐車去看黃河。青黃不接的時候,這片貧瘠的土地居然見不到一點綠色。有些地方還未解凍,雪地裡插著幾根枯枝。窮,如此真切地在眼前。蜿蜒曲折的河床突然寬闊起來,藍綠色的河水注入了渾濁的大河流。山地開始有了桃花,有了春色。盡管有幾處斷流,水聲仍是越來越大,水流也越來越急,黃河終於到了。

黃河大橋這邊是陝西,橋那頭就到山西境內。站在兩省中央,黃河從腳下流過,河床已呈倒梯形,可想河水泛濫時的衝擊力。難怪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看下游微笑的大禹像,可是在為自己的功績而自豪嗎?再看上游,“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千裡黃河一壺收。”帶著滿面的風沙,滿腔的興奮,到了終點壺口瀑布。雖非汛期,其洶湧程度已讓人嘆為觀止。響聲震天,水氣彌漫,陽光映照中瀑布邊一道明媚的彩虹。待濕漉漉的重回車上,只想到一個字一一值。

要告別母親河了,顛簸中竟找不到詞語來表答對她的感覺。她有過輝煌,有過富裕,可如今卻成了貧窮與暴燥的代名詞。無是非對錯可言,唯有接受,唯有嘆息。

將近尾聲了,終於走到了此次行程的歷史源頭一一黃帝陵。

軒轅廟內黃帝手植柏盤根錯節,直入雲霄。兩邊林立著歷代跟隨所種的柏樹和祭天時刻的碑文。純粹的尊敬,朝聖的心情,上前跪下,向這位遙遠的祖先敬一柱香:保佑這片黃土地吧,它的輝煌一去不復返了。墳在山後,不用再看。望著山下一片荒蕪的土地,有哭的衝動。

又回到火車上。眼前山地丘陵漸漸變作平原,綠色多起來。鹽堿地泡著的蘭考過去了。樹開始抽芽,麥田變作水稻,油菜花開了。已過了關東,過了南京長江大橋,家越來越近了。

一個人的旅行難免寂寞,好在北方人是熱情有趣的。如沒有一路陌生的朋友幫助,恐怕我上不了華山,無法接近穆斯林,也難以堅持到最後。應該說世界仍是美麗的,缺乏的大概只是發現的眼睛與交流的勇氣吧。最後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我的夢醒了。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