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紹興

作者: marvely

導讀 (鵝池碑) (蘭亭碑) 公司工會不知道算不算是大發慈悲,突然決定每個月要組織部分員工利用周末到江浙一帶兩日游,而第一次出游的策劃、組織行程和領隊的工作陰差陽錯的落在了我的頭上。機會既然到了就不要放過,按照我們老板那種做事一天三變的個性,誰知道下個月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活動(事實證明我的疑慮是不無道理的),即使有還會不會輪到我來組織,想到這些 ...


(鵝池碑)



(蘭亭碑)

公司工會不知道算不算是大發慈悲,突然決定每個月要組織部分員工利用周末到江浙一帶兩日游,而第一次出游的策劃、組織行程和領隊的工作陰差陽錯的落在了我的頭上。機會既然到了就不要放過,按照我們老板那種做事一天三變的個性,誰知道下個月還會不會有這樣的活動(事實證明我的疑慮是不無道理的),即使有還會不會輪到我來組織,想到這些,我當然要好好利用這次機會去一些自己還沒有去過的地方,當然也要以公司廣大員工的利益為大前提的。說到自己還沒有去過的江浙地點(其實有很多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紹興,這是我和父母難得都未去過的地方,所以一直想找個機會一起去,可惜老爸實在太忙,想要安排兩日的旅游都不行,而現在旅行社的紹興兩日游一定會把五泄或者諸暨這兩個我超不喜歡的景點安排在裡面,我比較傾向於紹興市內的幾個景點,所以紹興就成為了我一直想去卻無緣去的地方,借著這次機會,我做了一個紹興風情兩日游的線路,交給旅行社報價後,於3月29日,我帶著公司裡39個成團了,只是天公不作美,長江三角洲都處於初春的雨季,我們這兩天的行程不可避免的要在綿綿的細雨中渡過了。經過一個上午的跋涉,旅游大巴直接開到了紹興蘭亭,此時細雨暫停,順著一條兩旁種著茂密的綠竹的小徑,我們走進了蘭亭景區,導游徑直把我們領到了鵝池碑前。這塊立於鵝池邊的石碑也稱為“父子碑”,是王獻之在父親王羲之寫好“鵝”字之後續寫了“池”字,一肥一瘦風格迥異。因為一生愛鵝,據說凡是在紀念王羲之的地方都會有鵝池的建築。我不懂書法,也就只能通過些許典故來了解這些碑刻後的深意了。鵝池碑不遠處是康熙皇帝親筆御題的蘭亭碑,這裡是《蘭亭集序》的成名地,自然不會少了這塊代表性的石碑,只是碑刻在文革時期斷為兩塊,現在雖然拼在一起,但其中的一小塊碑石渺無蹤影,使得石碑山“蘭”字的下半部分和“亭”字的上半部分都有一小塊失卻。但這殘缺的美反而更吸引了大眾的目光,每個到此的游客都好奇的用手在那塊後補上的石刻上反復摩挲,我們也照葫蘆畫瓢的把手放在石碑上順便留影。景區裡還有一塊重量級石碑——御碑,它被安置在八角重檐的御碑亭內,石碑是我國最大的古石碑之一,正面篆刻著康熙皇帝書寫的《蘭亭序》,反面則是乾隆皇帝游覽蘭亭時的《蘭亭即事》。在同一個碑林區同時有幾個皇帝的碑刻很常見,但在一個石碑的正反面同時篆刻兩個皇帝的文字倒是很稀少。景區內當然還有很多和書法有關的景點,間或穿插在其中小亭曲橋、綠坪園湖讓這個書法聖地更添了一份柔美。景區內王右軍祠的內堂裡,有一副王羲之的畫像,畫中的王羲之青衫冠綸,意氣風發的站在池邊綠竹下,腳邊有他最愛的鵝相伴。畫像上一塊光緒年間的牌匾書寫著的“書得風流”四個大字,和畫像互相照應,相得益彰。游完蘭亭,我們接著到了東湖。我極不喜歡人工的景點,所以一直不想去五泄這個人工開鑿的石山,但沒想到東湖也是這樣的地方,東湖上有一個被搬掉半座山體的舊石料場,後人在此基礎上修建了人工崖壁,又增添了亭台樓閣橋,形成了東湖景區。游東湖最好是乘烏篷船,而且到了紹興無論如何也要乘一次烏篷船的,一條船可以坐2到3個人,單程50元,我算算價格不太貴,就公費請大家乘了。我們乘著淺淺的烏篷船順著狹長的湖面開始游覽。在櫓夫的帶領下,我們沿著崖壁先到達了仙桃洞,說是洞實際上只是崖壁上的一處凹陷的地方,只能容納一條船在裡面打轉,在洞底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實在看不出這個洞和桃子有什麼關系。第二個洞更像是一個狹長的過道,烏篷船在裡面劃過後,就到了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洞陶公洞,同樣是不大的洞,同樣不知道為什麼叫陶公洞,同樣是坐井觀天,不過仰望著那小小的一片天空的感覺還真有趣。這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陣陣悠揚的戲曲聲,出了洞,就看見不遠處的湖面上有一座亭子,亭內有穿著戲服的人正在唱著我們聽到的戲曲,烏篷船很快也靠岸了,我們走到亭子的近處細細欣賞,不時有演員站到亭子中央表演豫曲,通過擴音器的傳播,戲曲聲沿著湖面優美動聽地傳向遠處。也有些游人技癢,一時性起,忍不住也跑到亭子裡表現一把。回去我們沿著湖畔圍牆邊的小路步行,遠看整個崖壁,雖然是人工開鑿的,但還是要贊嘆人力的鬼斧神工,能在這小小的東湖內創造出奇山、奇洞、奇石,不愧為中國最大的山水盆景。傍晚的時候,紹興下起了中雨,但並不妨礙我們買土特產的心情。在市區最繁華的商業街上我們找到了一家華潤萬家超市,紹興的特產還真多,各種豆制品,鹹魚,還有紹興老酒,東挑一點,西拿一些,一不小心就把購物籃裝滿了。第二天清早,昨晚一夜的大雨稍有減緩,我們繼續紹興之游。今天的第一站是又稱為愛情主題公園的沈園。可能是因為下雨,游人並不多,我們的湧入打破了園子的寂寞和冷清。伴著錚錚的古箏琴聲,我們在園子內最先看到的就是刻著兩首《釵頭鳳》的牆壁,兩首詞的字裡行間無不體現著陸游的遙思和唐婉的默念,相信每個人都會惋惜他們相愛卻不能相守,同時我也很羨慕他們有可以一輩子想念的刻骨銘心的深摯愛情。兩人分離後在沈園的再次相遇,雖是“春如舊”,但已“人成各”,兩人感慨著“今非昨”、“人空瘦”,所有的思念只能化作篇篇凄美的詩詞。很多人因為《釵頭鳳》而忽略沈園這座古典園林的自身魅力,但《衩頭鳳》的確成就了沈園。有800多年歷史的沈園最初是南宋時期的一座私家花園,雖歷經滄桑,但從園內寬大排場的建築上仍能看出它起初的規模一定很大,雖然這些建築應該是在遺址上重新修建的。如今的沈園小而精巧,可能是因為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這園子在我的想像中應該是一位依窗斜坐,眉宇中有著一絲憂慮的古代仕女的形像,窗前,綿綿細雨正敲打著她和陸游邂逅的葫蘆池。出了園子,才發現門口有一塊被稱為“斷雲”的石頭,石頭衝中間斷為兩節,據說“斷雲”是“斷緣”的諧音,可是細看,兩塊石頭之間卻還是絲絲相連著的,就像陸游晚年曾多次來到沈園,把他對唐婉割不斷的想念都流連在這被愛情和雨打濕了的園子中了。紹興有很多名勝古跡,也是名人之鄉,和這座城市最緊密相連的只能是魯迅了。從沈園門口步行10分鐘就可以到魯迅故裡風景區。踏著古樸的青石板路,敲開黑漆斑駁的木門,走入白牆青瓦的民居,就真的是帶著課本游紹興了。穿過窄窄的過道來到四方的庭院,魯迅先生在《故鄉》中描述過的看到的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天空大概就是這樣吧。廳堂內的祭台上擺滿了供品,泥塑的人像正恭恭敬敬的祭拜祖先,應該是《祝福》中祥林嫂想要幫忙的祭祖吧。魯迅紀念館內,高科技的投影技術在玻璃櫥窗後活靈活現的再現了人們搖著烏篷船趕去看社戲的熱鬧場景。祖屋的灶間,擺滿舊時的廚具,魯迅先生在這裡遇見了小時候的玩伴閏土,閏土也把漂亮的貝殼作為禮物送給年少的友人。小小十幾平米的三味書屋內,小魯迅刻了個“早”字的書桌擱置在屋內的一角,想必它也和它的主人一樣,嘗盡了“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看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這三味。漫步在百草園中,我開始尋找魯迅先生在他童年時代的這個游樂園中發現的所有新奇的事物:美味的桑葚、嚇人的石井、彈琴的蟋蟀、入網的鳥雀。魯迅先生筆下對於紹興的所有一切回憶,在這裡都真實的一一呈現。我們在故居中緩步而行,在紀念館內默默瞻仰,魯迅先生的遺風和精神將永遠沉澱在這座古城中。結束了在紹興的游覽,連綿兩天的細雨也停止了,我一直想到紹興旅游的願望終於達成了。覺得在紹興旅游其實是件很方便的事情,首先各個景點之間距離不是很遠,而且景點間有旅游班車可以免費接送游客;其次紹興實行聯票制,像我們這樣購買四個景點的聯票比分開買要便宜了40%,而且紹興那便宜又多樣的土特產總會讓人滿載而歸的。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