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之戀(承德自駕游)

作者: yuancong

導讀出發是一種夢想的驅使,離開是一種想念的開始,在承德和離開承德的日子裡,我總是有一種愧疚,沒有把它的日夜記錄下來,終於提筆了,為了那心底徘徊的塞外之戀… …我總希望處於一種行走狀態,為了夢想去行走,於是在2008年“六一”到來的氛圍裡,“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子,右擎妻,單騎千裡路,一圓承德夢”。5月31日早4:00,夢想帶來的衝動使我驅車駛上沈陽— ...

出發是一種夢想的驅使,離開是一種想念的開始,在承德和離開承德的日子裡,我總是有一種愧疚,沒有把它的日夜記錄下來,終於提筆了,為了那心底徘徊的塞外之戀… …我總希望處於一種行走狀態,為了夢想去行走,於是在2008年“六一”到來的氛圍裡,“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子,右擎妻,單騎千裡路,一圓承德夢”。5月31日早4:00,夢想帶來的衝動使我驅車駛上沈陽—錦州—朝陽—平泉—承德8個小時的漫漫長路,京沈、錦朝高速沒說的,但101國道(建平、凌源)有些路段路況較差。顛簸到12:00,進入承德市區,入住承德露露大酒店,條件一般般。略做調整後,就第一時間驅車順著避暑山莊逶迤的外牆,來到承德外八廟之首——普陀宗乘之廟(門票40元),名字有些繞口,覺得“小布達拉宮”更貼切些,兒子也有同感。天空偶爾落下幾滴雨,也沒有影響我們的心情,遠遠看到紅白相間的廟宇在山巒之上,蒼翠掩映之間,那種神聖的感覺像意念麻醉了我的思緒,腳步也緩了起來,不自覺地用虔誠敬畏的目光仰視,普陀宗乘之廟雖然沒有布達拉宮雄偉,但也氣度不凡。全廟按建築布局分前、中、後三部分。前部自廟前五孔石橋始,有山門、碑亭、五塔門;中部有琉璃牌坊、白台塔院;後部大紅台是該廟的主體建築組群。踏進了中國清代宮式做法的山門,便是修葺一新的紅色的碑亭,亭內存放著滿、漢、蒙、藏文字的《普陀宗乘之廟碑記》、《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灰色碑刻,滄桑間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遙想當年土爾扈特人在渥巴錫的帶領下千裡迢迢為了回歸夢想而留下一條血淚班駁的歷史,我心中便充滿了崇敬,因為為了信仰而放棄生命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去尊敬的,無論信仰是否和我們的取向相同,他們用生命虔誠地等待著那信仰的集結號,他們就是偉大的,這就是“舍生取義”!亭後平頂城台式五塔門上連建著黑、白、黃、綠、紅五色喇嘛塔,與兩側瑪尼石堆簇擁的迎風招展的經幡,一起刺向陰霾的天空裡向我們訴說著藏式的韻味。這座寺廟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藏式建築,廟內約60處平頂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隨山勢呈縱深式自由布局,依山就勢,富於變化,而無明顯軸線。我比較欣賞的是古老的琉璃牌坊,色彩艷麗卻不張揚,雕刻精美卻不花哨,難得的作品。還有趣的是藏式建築上的“盲窗”,呈等腰梯形的窗子是堵死的,“蹭”導游得到原因有二:一是藏區風沙大,二是讓喇嘛安心頌經,不為外面的花花世界分心,我聽後一笑而過。穿過了琉璃牌坊,便可看見主體建築大紅台位於山巔,這是一座暗紅色的方形建築,在周圍白色樓宇的映襯下,非常搶眼,但內部光線黯淡,這裡也是舉行重大的宗教儀式或清帝接見重要的少數民族部落首領及王公大臣們的場所。由於大紅台的“廊腰漫回,懸牙高琢”,我們在裡面足足轉了一個小時,一會兒在平台上感受塞外山風;一會兒在金頂上見證日寇踐踏的痕跡,兒子也顯得很有耐心,難得難得!當夕陽撥開雲層的煩擾,毫不吝惜地灑下一片金色的時候,我們才走出普陀宗乘之廟,回首看去,一切建築顯得更加宏偉神秘,在我們領略過才覺得它更加瑰麗。隨後我們驅車到大清花餃子館(大概在德彙門附近),暴撮!紅燒肘子(一個)38元,便宜!回賓館,一覺天亮。翌日晨雨滌蕩後天空,沽藍裡綴著幾朵淡淡的雲,在山的懷抱裡酣睡的承德漸漸睜開了惺忪的眼睛,現在讓我的夢想給出理由: 避暑山莊(90元門票)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1994年避暑山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們隨著晨練的人群進入德彙門,迎面便是東宮遺址,在殘存的台基上可以想像當年恢弘的樣子,兒子不解地逡巡著,我就指給他看柱礎石和上面的凹坑,他才若有所悟的點點頭。 從東宮遺址迤儷過來,我們就進入湖泊區,有了水的點綴,山莊亦多了幾分溫婉可人的江南味道。平靜的湖面如鑒,倒影著雲卷雲舒的藍色天空,容納著精巧別致的亭台樓榭,襯托著微微擺動的綠色“絲絛”,這美麗的園林景致已經令我們如醉如痴,如此還不能讓你怦然心動的話,我們再添上些詩情畫意的名字:如意洲、水心榭、冷香亭… …,月色江聲、煙波致爽… …,康熙和乾隆先後擬定了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命名名並題詩,所謂“移天縮地入君懷”是也。康熙題名均為四字,乾隆題名均為三字,這是區分“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的最明顯標志,我認為相對而言爺爺比孫子“拽”點,這是必須的!但孫子也有才,“煙雨樓”仿制於嘉興,“滄浪嶼”克隆自蘇州,這樣的“乾坤大挪移”正是乾隆所最鐘愛的,也是讓我們享受“出百裡而見千裡”的一種幸運。不知不覺來到清麗幽雅的小院—文津閣,進得院門,迎面湖石堆砌的假山,穿過之後方見一汪小湖,眼前豁然開朗,矗立著文津閣,據說這裡是乾隆存放《四庫全書》的地方,真假不知,倒是九曲亭上彩畫從不同位置看有不同效果是一絕。轉出文津閣,我們就來到平原區,這裡曾是清朝皇帝接見蒙、滿、藏、回各路王公的地方,每次大會必有篝火、歌舞、宴飲,甚至小型的圍獵。出於這種需要,平原區建築很少,布置著圓圓的蒙古包,一派草原風光,別是一種閑適悠然。路旁邊一塊標石,刻著“試馬埭”,顧名思義,也許就是縱馬馳騁的地方,妻、兒更是興奮異常,分別來了一套手舞足蹈的表演,都被我的“菲林”記錄下來;這一刻我真的想放縱自己,在青綠的草地上,在如洗的天空下,如果風景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讓它隨風飄遠… …站在草原上遙望近處山巒上的制高點,峰頂有一座涼亭,喚做“南山積雪”。我們經歷一番攀爬,在兒子大汗淋漓之後,終於坐在“南山積雪”亭中,俯瞰山莊中的山水建築歷歷在目,遠眺外八廟和棒槌山的怪石一覽無余,那叫一個“美”。在我看來康熙還是滿有閑心和決心的,把“辦公室”搬到這塞外來,俗點講叫“奢侈”,但留下一片“遺產”也是功在千秋。從“南山積雪”上走下來,我們覓到了山莊內散放的梅花鹿,它們似乎並不怕人,“呦呦鹿鳴,食野之萍”的景像也許依稀能為我們還原出康乾盛世時避暑山莊的片段。 我們進入宮殿區,終於見到了那屹立數百年的澹泊敬誠殿,上面有乾隆的御筆書寫的三塊匾額,稍模糊些,但是真跡,90元門票,值!楠木的柱子至今不腐,結實!院落布局,幾進幾出,大氣!後面依次是四知書屋、煙波致爽殿、雲山勝地樓,建築上構思巧妙,決不雷同,轉得我們瞠目結舌,迷糊!最後在慈禧太後的居所前,兒子用滿洲的風俗盤腿留了張影,正經!妻不得不數次慨嘆,對於承德之美的意外,是啊!在塞外草原上結合真山真水,再造山巒、流水、園林、草原風貌,令人不能不驚嘆設計者(包括皇帝)的智慧和膽略,我們驚嘆同時更應思索如何保護和宣傳好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也正是我到此一游的夢想實現之後孕育出這份濃烈的塞外之戀,期待也許還可以再來!出避暑山莊麗正門,已是正午時分,遙想著漫長的路程,我片刻不敢耽擱,匆匆的領略並不代表囫圇的記憶,匆匆的離開並不代表來時的真誠,駛離這武烈河畔的塞外名城時是我想念的開始,但也留下一個再來的理由。

圓蔥寫在離開承德的日子2008年7月20日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