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真的在咆哮(縱橫秦川東張西望之四)

作者: lyr37

導讀18日清晨在山西吉縣游壺口瀑布,走下大巴,東西兩山之間是干涸的黃河河床,平平靜靜,不見瀑布蹤影,岸邊一條低矮狹窄的長橋曲曲折折伸向河床中間,大家下到曲橋上往前走,大約走了一百多米,河床中央現出自然形成的寬二三十米深三四十米的岩石槽,白色的霧氣在升騰,傳出轟轟隆隆悶雷般的響聲,原來黃河伏在下邊的岩石槽裡。走到岩石槽邊,好一幅雄偉壯觀的全 ...

18日清晨在山西吉縣游壺口瀑布,走下大巴,東西兩山之間是干涸的黃河河床,平平靜靜,不見瀑布蹤影,岸邊一條低矮狹窄的長橋曲曲折折伸向河床中間,大家下到曲橋上往前走,大約走了一百多米,河床中央現出自然形成的寬二三十米深三四十米的岩石槽,白色的霧氣在升騰,傳出轟轟隆隆悶雷般的響聲,原來黃河伏在下邊的岩石槽裡。走到岩石槽邊,好一幅雄偉壯觀的全景圖出現眼前,一道30米深的峽谷橫在河道下,無數條黃色水龍怒吼著噴吐著白沫從峽谷的上面左面右面飛來,跌落到峽谷裡發出炸雷般的轟鳴,跌落過程中,撞擊出團團水霧,水霧籠罩著白色泡沫黃色瀑布,落到谷底的黃水白沫迅速沿著岩石槽奔騰呼嘯向南流去。在高處可以看到,峽谷北面黃河的寬度本有好幾百米,到峽谷上一下子收到二三十米,形成壺口。像千軍萬馬互相簇擁著推擠著又嘩嘩甩落著,這就是壺口瀑布。

俗話說“不到黃河心不死”。可以加一句,不到壺口不能算真正到過黃河。此前也曾見過清秀的蘭州黃河,也曾在渾濁的鄭州黃河的岸邊發過呆,可是怎麼也想像不出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意境,也想像不出黃河大合唱裡“黃河在咆哮”的意境,以為那些都是詩人的誇張。到壺口才親眼看到 “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天河景像,終於親耳聽到黃河在大自然的咆哮。習慣在黃土高原上默默跋涉的黃河,一旦遇到攔路的岩石峽谷就會把不屈不撓一往無前的氣勢與靈性爆發出來,使人震撼,使人感悟。平坦的環境難顯能耐,大起大落方現英雄本色。

結束壺口游,用過早餐,即驅車去延安。十點多進城,導游帶大家參觀了王家坪原中央軍委所在地和楊家嶺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所有革命遺址均免費開放,這樣便容易使革命遺址不沾市場經濟的灰塵,保持其革命的純潔性;也能使更多人容易來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在王家坪我們參觀了原軍委禮堂、彭德懷舊居,彭的舊居看起來像窯洞,但卻建築在平地上,既沒有山也沒有坡,它不是從山邊或坡上掏挖出來的,而是在平地上以石起圈,再在圈頂鋪土讓上面長滿青草。這種房子有窯洞冬暖夏涼的優點,但比窯洞結實,是從窯洞到瓦房的中間過渡型住房,是陝北特有的一種民居。在彭的舊居前空場上有身著彩衣頭系白毛巾的老鄉忘情地吹嗩吶、打腰鼓、扭秧歌、演唱歌頌延安精神的老革命歌曲,吸引眾多的游客。年輕人好奇,老人們共鳴。

在楊家嶺我們參觀了原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央大禮堂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居住過的窯洞。當年的革命領袖們比鄰而居,條件簡陋,使人容易體會到一種親密無間的團結,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以及艱苦奮鬥精神。在今天改革開放,講究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的新時期,延安精神仍然值得分析、

研究、繼承和發揚。

有兩個地方是游客們留影的最佳選擇,一是楊家嶺的中共七大會場,二是寶塔山下延河大橋前。行色匆匆,導游只給我們兩個多小時完成延安游,以便在當晚返回西安。大家不得不借助相機留下對當年革命歷史的紀念,留下對革命聖地延安的紀念。


精選遊記: 延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