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遊記列表



避“運”游(97)——永寧山下(二十四)

泰東陵為雍正帝的孝聖憲皇後的陵寢,位於泰陵東1.5公裡的東正峪。 由泰東陵路口向北走約300米,腳下的瀝青路變成了漢白玉鋪就的泰東陵古老的神道。 繼續前行100米,神道經過一座七孔石平橋: (七孔石平橋) 史料說:泰東陵最南端是一座六孔石平橋。 橋孔是偶數有些不可理解。 (七孔石平橋側面) 我仔細瞧了數遍:七孔。 繼續向北行,神道向西再向北轉彎後消失了....... 我一直向北走,登上一道溝坎,看到了泰東陵的一路三孔石拱橋。 一路三孔石拱橋北面就是泰東陵: (橋北面就是泰東陵) 由清西陵全景圖上看,泰東陵的三孔石拱橋南面,圖上標有一座建築,應該是泰東陵的小碑亭. ...

避“運”游(96)——永寧山下(二十三)

書接前文: 《避“運”游(91)——永寧山下(十八)》 13:30. 我離開三路三孔橋南行,回到環陵公路上。 (清西陵全景圖) 在泰陵東面,雍正為其21個妃嬪建造了泰陵妃園寢。乾隆為其生母孝聖憲皇太後修建了泰東陵。 我沿著環陵公路東行,經過八角樓.....燕趙山莊..... 走了大約1公裡後,來到環陵公路的泰東陵路口。 (墓主人孝聖憲皇後 [轉貼]) 墓主人孝聖憲皇後。 姓氏:鈕祜祿氏 出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二十五日 父親:凌柱 丈夫:雍正帝胤禛 子女:1子,即乾隆帝 陵寢:泰東陵 徽號: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皇太後 謚號: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 ...

避“運”游(91)——永寧山下(十八)

簡單介紹泰陵祭祀區: 繼續向北前行是泰陵宮前廣場南端的三路三孔石拱橋。 三路三孔橋北是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形式與聖德神功碑樓相仿,但規模縮小了將近三分之二左右。 馬槽溝上建有平橋通往神廚庫院。 所謂祭祀用的整牛整羊,僅取頭、脊、尾、蹄幾個部分像征性地擺在盤中,並非整頭整只地抬上去。 院南有井亭,黃瓦禿頂式,四柱飛檐,亭頂露天。 亭頂露天的洞口與亭內水井口垂直。 井口直徑0.5米,是祭祀制作供品的水源。 東西朝房建在橋北泊岸上。 東朝房是為祭祀准備奶茶和瓜果的地方,所以又名茶膳房。 西朝房是為祭祀准備面食點心的地方,故此又稱餑餑房。 兩房內 ...

避“運”游(92)——永寧山下(十九)

(西側的下馬碑) 在三孔橋的東西還各有一個下馬碑。 碑上面滿.蒙.漢三種文字寫著:文武官員至此下馬。 宮前廣場的東面是神廚庫院: (神廚庫院——攝於2008-10-02. 13:10 .) 神廚庫院位於神道小碑亭東面的院內。 坐東向西的建築叫神廚,是祭祀時制作供品的地方; 南北相對的兩處建築叫神庫,是存儲原料和存放供品的地方; 東南角的建築叫省牲廳,是殺牛宰羊的地方。 所謂祭祀用的整牛整羊,僅取頭、脊、尾、蹄幾個部分像征性地擺在盤中,並非整頭整只地抬上去。 泰陵的神廚庫院的建築完整。 院內東面的神廚,東南角的省牲亭,南北兩座神庫及院外南面的井亭都在。 (清晨的神廚 ...

避“運”游(93)——永寧山下(二十)

小碑亭位於三路三孔橋北面。 (小碑亭) 東朝房與西朝房,分別建在隆恩門前廣場兩側,均面闊五間,進深兩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房後各矗煙囪兩座。 東朝房後附有曬奶亭一座。今已不存。 (東朝房.東班房.) 東朝房是為祭祀准備奶茶和瓜果的地方,所以又名茶膳房。 (西朝房.西班房.) 西朝房是為祭祀准備面食點心的地方,故此又稱餑餑房。 兩房內均設有鍋灶。房後各矗煙囪兩座。 東西朝房稍北各有布瓦卷棚頂的班房三間,稱東班房、西班房,為護陵官兵值班的駐地。 東班房由滿族八旗兵駐守。 西班房駐守的是漢軍綠營兵。 東西班房以北正中為泰陵陵寢的殿門——隆恩門: (泰陵 ...

避“運”游(94)——永寧山下(二十一)

東西班房以北為隆恩門。 我沒有買門票入內。 門票太貴了。不值! 大清有嚴格的制度,各帝陵陵園院內建築大致相同。 只有慕陵改動較多。 時間是: 2008-10-03. 07:30. 我離開雍正帝的泰陵去往昌陵。 轉貼10張搜來的圖片作為《泰陵.帝陵篇》的收尾: 隆恩門內,宏偉壯觀的隆思殿居中,東西配殿分列兩旁,與隆思門構成一個寬敞的四合院部局,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東、西配殿在隆恩門內,隆恩殿前,為黃琉璃瓦歇山式頂,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前面有廊。 東、西配殿南面各有黃琉璃焚帛爐一座。 (東配殿[轉貼]) 東配殿是放置祝板的地方。 祝板為一塊一尺多長的長方形木板,上面 ...

避“運”游(95)——永寧山下(二十二)

進入三座門是泰陵的後寢院。 泰陵後寢院內還有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地宮等建築: (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轉貼]) 石五供是皇家女眷祭祀的地方。 供台分上下兩部分構成。 上部有石香爐一樽居中,兩側各有石花瓶、石蠟扦分列,共計三種五樣供品,均用青白石雕成,故稱“石五供”。 供座是由兩塊巨石雕成的須彌座,須彌座周圍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圖案,如傳說中的“八仙”圖案等。 石五供祭台之北,屹立著方城、明樓,是整個陵區最高的建築物: (五供祭台之北,屹立著方城、明樓. [轉貼]) 雄偉壯觀的方城,把精巧多姿的明樓高高托起,鑲嵌在湛藍的晴 ...

避“運”游(90)——永寧山下(十七)

過龍鳳門北行見一座一路三孔石拱橋: (三孔石拱橋) (三孔石拱橋側面) 三孔石拱橋南望是龍鳳門: (拱橋南望是龍鳳門) 三孔石拱橋向北行數十米就是環陵公路。 橫穿環陵公路,北面是一座起伏的小砂山。 砂山北面是三路三孔石拱橋後面的泰陵陵寢。 (砂山北面是泰陵陵寢[轉貼]) 這是轉貼的圖片。 我沒有原照片作者那麼幸運。 雖然天氣晴朗,但由於清西陵古松極多,植被好,北易水又流過陵區,水汽很大,我沒有拍到泰陵後面的永寧山雄姿。 泰陵的靠山永寧山原來叫泰寧山。 明清皇陵大都依山而建。 在劃定陵區以後,將首陵所背靠的山賜以嘉名,以前所用的地方土名不能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