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遊記列表



麗水兩天三夜

10月21日晚N511(69元) 22:04 晚點40多分鐘抵達上海。第二天早上5:40達到縉雲 下車只有我們一行16人,出口無人檢票!!!叫了四輛出租車共80元直接去仙都鼎湖蜂,司機說有十幾公裡,後來看了表才9公裡,說不定打表更便宜。6點10分就到了,可景點還沒有開門。於是我們就在附近吃早飯,很多人一起吃果然香。唯一的遺憾是買豆漿的地方沒有開水不能泡自己帶去的泡面,要到旁邊一個攤位討,氣人的是老太婆竟然問我要1塊錢,我當然沒有給。看來當地人並不純樸啊!一碗豆漿才5毛錢啊!那天正好趕上旅游節,門票憑學生證對折,雖然僅限當地人,可經過我們大搗糨糊也都對折進去了才20元啊!爬 ...

麗水之行喜?憂?

我們一行10月21日晚20:59 乘坐N533(硬座69元)從上海出發22日4:01分准時到達縉雲站,出站口竟然無人檢票.門口要不是有些的士打著燈,肯定一片漆黑.找了一輛車竟和司機談價錢8元,讓送到汽車站附近,後來才發覺,如果打表起步費也就夠了,就算夜間費吧.找了一家旅店,就在車站對面,具體名字不記得了,只知道旁邊豎塊大牌子,寫著生殖保健中心,後來就以此作為標記了.和老板娘談好了價錢一件房80元,房間蠻大的,裝修也是新的,可以住四個人. 稍作休息後便開始了我們的旅程,根據當地人的提示應該先到仙都的芙蓉峽,然後一路玩下來,這樣最省時.我門買了去鐵城的票3.5元,趕上了頭班車(6:30)20分鐘就到達了目的地,售票 ...

補充樓下的游記

1. 我們在縉雲住的是長途汽車站對過-電力路的銀泰賓館,剛裝修好,很新,很不錯。2. 住在電力路的好處是旅游方便,不用打的都可以去各個景點,因為只要過條馬路就可以上去各個景點的車!去市中心,體力行的話,走走也沒問題。市中心是濱溪北路。 3. 強烈建議,大家出行做TAXI打表就可以了!不用談價錢! ...

2天2夜麗水游(1)

半年前,就在准備今年的公司旅游計劃,找遍了華東地區,能在2天以內游玩的,並且是沒有很多人去的地方,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攜程上關注了很長時間,終於在國慶節後,發現一些對於麗水的評價,於是就跟旅行社聯系出游的計劃.花了2天的時間,做了一個40人出游的團隊交給旅行社,賓館定了麗水紫荊花香溢大酒店,據說是麗水最好的酒店,房價是180/間.由於事先在網絡裡找了一些景點,權衡之下,決定22日晚10:00從蘇州出發,這樣可以節約一個夜晚的房費,23日白天游玩東西岩,甌江漂流,石門洞,24日游玩仙都國家風景區.到22日,晚上10點在公司門口集中,經過大約6個小時,大巴直接開到了麗水,可是還是有點早,而且沒 ...

浙江武義游記

2004年9月底就開始准備10月假期的計劃了,只可惜沒借到車,索性體驗一把背包游。10月2日上午10點我們一行4人,2個兄弟1個mm和我上了開往麗水的大巴,還是豪華臥鋪的,挺新奇的,而且聚在一起打牌挺方便,累了就躺下小睡一會兒。下午4點半到了麗水,下車眼睛一亮,看到一輛牌照夠牛的“浙H44444”在接人,剛想拿出相機拍下,可惜車開走了。 打了輛出租先去游記中提到的蓮城賓館,這裡的出租都是5元起步,蓮城賓館離車站不遠,起步價內就到了。可惜沒標房了。繼續打車尋找,在青城路找到一家看似新開的新世紀大酒店,從大堂裝潢來看不低於三星標准。正巧有個中午的預定取消了,湊足2間 ...

美女 才女 情女 貞女

我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催人淚下,感人肺俯。在享有浙南桃花源美稱的千年古縣——松陽縣也出現一個類似於“梁祝”的動人愛情故事。人稱松陽“梁祝”。講起愛情的悲劇,還發生很早,很早…… 著名女詩人張玉娘(1250—1277)與英俊小生沈佺(1250—1272)的凄慘愛情悲劇,卻是真人真事。他們刻骨銘心的不了情,激發了後人的靈感,創作出不少文藝作品。 南宋末年,古老的松陽縣城官塘道,白龍圳小溪汩汩流過。有一戶書香門第,姓張,名懋,當過地方官,中年得女,父親為女嬰取名玉娘,字若瓊。張父把她視作掌上明珠。其母又接連生下妹妹京娘,弟弟玉龍,後 ...

浙南桃源好松州

浙南桃源的松陽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裡山青水秀,人文鼎盛,民風純樸,是個魚米之鄉。 記得二十年前,松陽剛從遂昌分開,恢復縣治,合久必分嘛。當時縣治是一個破爛不堪的地方,房子陳舊,道路高低不平,走起路來塵土飛揚,百廢待興,乃重建。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山城小縣經濟開始騰飛了。如今,當你漫步在整潔寬闊的縣城大街上,就可以看到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商業繁忙,一股現代化的氣息撲面而來,有點像大城市的樣子。城南邊松蔭溪旁建起了一個七萬平方米的人造大公園――江濱公園,茂林修竹,曲折通幽,假山噴泉,草坪翠綠,人工湖水蕩漾,置 ...

小鎮軼事

我在第二故鄉——松陽安居樂業之時,卻時常想起生活中一段難忘的往事。那就是令我夢魂縈懷的家鄉小鎮——縉雲縣新建鎮。 我雖然出生在外婆的小山灣裡,卻在小鎮生活了六年。在這期間,我讀完了中學。對於故鄉小鎮,我的印像較深。一條大溪橫貫鎮中。兩座大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一條從縣城來的公路入鎮後分開兩路。一路沿溪而走。小鎮不大,人口約一萬。人均0.5畝田耕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很突出。過去,居民生活困難,經濟拮據。房屋用縉雲特有的條石經能工巧匠疊砌而成,俗稱石屋。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構成一幅條紋清晰的山水畫。 小鎮有一個響亮的稱——“中國麻鴨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