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遊記列表



石獅逛逛

我到石獅幾天,由於以前對其了解不多,也是第1次到石獅,看到只是1些方面,很不全面,但還是想寫寫石獅。石獅市生產總值200億元,財政收入18億,在福建省內經濟實力評價中,石獅排位第5,全國排名第48名。小小的石獅相當於好多個福鼎。 雖然我這次的事情與服裝搭不上邊,但說到石獅,肯定要談到服裝。“去石獅進貨”一度成了很多福鼎服裝店老板的口語。石獅服裝業在全國是很出名的,擁有很多的知名品牌如帝牌、富貴鳥、愛登堡、七匹狼、與狼共舞、紅孩兒,滿街無處不經商,鋪天蓋地萬式裝,石獅款式新穎、價格低廉,吸引各地客商,占據著中國市場很大的份額。現在的“石獅服裝城 ...

騎行記:趟過“羅馬河”——羅溪篇

騎行記:趟過“羅馬河”——羅溪篇 【題記】 ……“胸中的一副別才,眉下的一雙別眼”,其要點在於此人是否有易覺的心和能見之眼。倘若他沒有這兩種能力,即使跑到山裡去,也是白費時間和金錢……(反之)則不必到山裡去,即坐在家裡遠望,或步行田間去觀摩一片行雲、一只狗、一道竹籬或一棵樹,也能同樣享受到旅行的快樂的。 ——摘自林語堂的《論游覽》【初識羅溪】從馬甲的仙公山下來,許是虛幻的衝動或酒興的攛掇,經過昨晚的一夜無夢之後,回歸到了現實。倘若繼續前行,一定會耽誤第二天的“政事”。人有時候不得不常要面對這樣無奈的抉擇,就是一個叫做“責任”的字 ...

閑游刺桐城

每一次當我離開寒冷的上海來到這溫潤的閩南之地,我便覺得身體裡每一個細胞被海風吹得歡躍起來,心與形便開始閑散起來。 “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 6年前,三個情誼非常的女生在新年的炮竹聲裡,在刺桐花下嫣笑,6年後的今天我在遠焦鏡頭裡把那如火的刺桐花定格的時候,腦中還飄拂著如花的嬌顏,清澈的眼睛,耳邊似乎還有爽朗的笑聲。 泉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年歷史的古城,因為歷史上曾環城遍種刺桐和城型形似鯉魚,故有“刺桐城”及“鯉城”之稱。 刺桐花是泉州的市花,南國清和煙雨辰,刺桐夾道花開新,南國的熱土孕育了它血液一樣的顏色,鋪就了一方耀眼絢爛。 帶 ...

廈門游流水帳(3)

第三天的泉州、石獅之行真沒意思。真應了上面說的那句“沒去要後悔,去了更後悔”,旅行社另外包了一輛車送我們去泉州,車上有2個駕駛員,可令我們暈的是兩個人不認識路,許多地方都是導游在指路。更絕的是兩個駕駛員不帶一張地圖,本事大伐?先游覽了開元寺,接著到泉州博物館參觀,這兩個地方還算過的去,到石獅就不對了,駕駛員好像沒了方向,一直在打電話詢問、停車問路人,導游一直抱怨走的路不對,駕駛員一個勁的往前開,開了好久都沒到,我老媽受不了了,開始了嘔吐,看得我直心疼,兜了一個大圈子總算到了石獅,找了一輛摩托車帶路,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已經將近1點了 ...

印像泉州

沒來泉州前,對泉州沒有什麼印像。只是在福建省靠近台灣。因工作原因來泉州,近日閑來無事,便想四處走走。帶了一部相機、一個背包、一張旅游地圖這便是我的全部家當。 泉州是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人稱“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了解一個城市必須要了解它的歷史,了解它歷史最好的地方莫過於博物館。 首先步行來到離賓館僅一牆之隔的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館。作為全國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歷史的專門性博物館。主體館為雙桅船形建築,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陳列了大量的反應泉州灣與古代海上交通歷史的文物,是我國與亞非各國發展海外貿易及中外友誼的歷史見證,尤 ...

泉州游

行程安排: 泉州不一定專程來,來福州、廈門、武夷山均可轉到泉州。 第一天,游覽博物館 海上交通史博物館,可以知道我國的航海事業歷史上是多麼發達。 閩台源博物館,博物館免費。但有時只對團體開放,去之前要先咨詢一下。 老君岩,現存最大的老子刻像。門票25元。游覽清源山另外收費。 泉州的夜市也很好,中山路、田安路上有很多家九牧王、七匹狼、勁霸、特步專賣店,可以選購。如果有卡九牧王可以打七折。 第二天 早晨去崇武古城,這裡是著名的歷史名城。門票25元。 從崇武回來,直接去西街的開元寺。門票10元。 泉州交通 泉州的交通發達,晉江機場離市區30公裡(不要 ...

福建省泉州市十八景

1.清 源 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裡,主景區距市區3公裡。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靈以泉。元人贊譽"閩海蓬萊第一山"。"清源鼎峙"為舊泉州十景之一,歷來為游客登臨攬勝。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占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流泉飛瀑、奇岩異洞、峰巒疊翠、萬木競秀,以宗教寺廟宮觀、文人書院石寶以及石雕石構石刻等文物為主的人文景觀幾乎遍布清源山的每個角落,現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處9 ...

泉州特色薄餅

泉州民諺有雲“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 A, H( F1 m 泉州薄餅和寒食節有關 4 Z) R( U. d: u+ z; } 4 t/ {, P1 n ^: N" }4 ?8 ?2 q 泉州薄餅又稱春卷,全國各地的春卷做法都大同小異,但僅有閩南地區的傳統春卷不經過油炸的。 民俗專家郭坤聰告訴記者,這和古時候的寒食節有關系。寒食,顧名思義,就是不生火做飯,吃冷食。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但韓國、日本等國,至今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因此泉州人在清明節吃“寒食”(薄餅)。到了唐朝,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並,寒食禁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