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遊記列表



迤邐浙南行(二)

沿著山路蜿蜒行著,兩旁山蒼樹翠,很是養眼,連開車也成了種享受。搖下車窗,任清風在車廂裡流動,沒有紛擾,靜靜地感受著一切。一路行來,幾乎未碰到車和人,不知都隱匿到何處。遇上了石子路,並不是小石塊,而是棱角分明的大石塊。為了少受磨擦,也為了抬高底盤,坐著的全下車,只留“司機”一人。我們一路鬧騰,一會兒上車,一會步行。後看看實在不行,前面望不盡的全是這樣的石子路,一個車胎有點漏氣,經大家一致表決,決定放棄那個世外桃源。下次吧,留待日後再踏上這片土地,有遺憾才美呀。 由於時間的原因,無法稍作停留,只能一路趕,有時一個轉彎,便是溝壑縱橫, ...

單槍匹馬夜闖雁蕩

單槍匹馬夜闖雁蕩 總算了卻了一件心事,用李健吾先生的話,就是仿佛了卻了一筆欠歷史文化傳統的債似的。 作為浙江人,而且是酷愛旅游的,竟沒到過號稱“東南第一山”的雁蕩山,這的確是一個遺憾。 原打算與曉明同去,不巧,他甲狀腺開刀,不能去。幾經考慮,決計一人前往。 8月11日,(即去年北京之行一周年之日)下午8時乘臥車(汽車)離杭,半夜3時15分到達雁蕩山,共計7小時。 到達雁蕩山站,正是半夜,街上行人稀少,但已偏近黎明,住宿似乎不太合算,於是,化10元錢,乘中巴到雁蕩山山門前。在山門的橋邊,旅館有人出來勸我住宿,我執意不去。 周圍寂靜無聲,整座山仿佛 ...

兩個上海人的泰順之旅

從地圖上看,以上海為起點從麗水到泰順的距離要比走溫州要近得多,但問題是,從上海出發的Y256次列車是為終點站溫州設計時刻的,到麗水的時間是早上4:00。在麗水下車的旅客寥寥無幾,很快都走完了,列車一開走,車站就歸入一片寂靜。在孤獨的路燈下,我和言相倚坐在月台上,數漫天的星鬥。如果不是車站派出所的巡邏隊好心提前打開了候車室的大門,我們就要這麼等到天亮了。 泰順,浙江最南面的一個縣,和福建僅一山之隔,屬浙南山區。她吸引我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上曾介紹過此地保存了許多大型木制拱橋,由於結構上的特點,多建築有廊棚以增加穩定性,所 ...

溫州的街

不知道誰去過溫州?寫這樣的題目,去過溫州的人肯定要罵! 小城市,雖然名氣很大。 一個朋友去過溫州後,說:你應該感謝溫州的解放路,它讓我改觀對溫州人的看法。 從小在溫州長大,我竟然沒覺得它的魔力。 這之後,我回溫州,老是在經過這條路的時候仔仔細細默默地看,的確,它有魔力。 那是溫州鬧市的街,兩邊的房子都是三層的西式風格的,下邊一律店面,上邊兩層則都古老地存在於這個商業的城市、這條商業的街。 這次回家,這條街開始在拆了。 我看見了附近到處的廢墟。 下次回家,它變成了霓虹燈的世界又能怎樣?她走了。 ...

春游梅雨潭

梅雨潭是浙南著名的旅游勝地,初春的一天,我和朋友來到了瑞安境 內的仙岩山。這裡方圓十余公裡,崗巒起伏,狀若萬馬奔騰;泉瀑飛灑, 聲如雷鳴,山光水色,蒼郁蔥秀。沿著仙岩寺左側的翠微嶺盤旋而上,我們恍若置身於風光如畫的仙 境,幽谷中傳來婉轉悅耳的鳥語,峰回路轉處的岩壁上鐫刻著唐代姚揆的 《仙岩銘》:“維仙之居,既清且虛;一泉一石,可詩可圖。”俯視嶺 下,只見溪水不時地卷起雪白的浪花。循溪前行,但見升仙岩旁的梅雨 瀑,遠望如點點梅花隨風飄散,宛如梅雨。一角岩石上有亭翼然凌空,那是梅雨亭。亭下的梅雨洞,是兩塊巨大的岩石壘成。我們鑽過梅雨洞,石 ...

游江心嶼散記

渡口遠眺近日,乘工余之際,與友人同游溫州江心嶼。我們來至溫州城北的甌江渡口,眼前頓覺豁然開朗。只見滾滾江水,奔來眼前,江風擢浪,汪洋恣肆,令人心胸為之一振。江心嶼仿佛是一艘巨輪剛從外海參浮游而來,停泊於浩瀚奔騰的甌江中一般,那東西兩峰,雙塔對峙,高聳入雲,正是那巨輪上的檣桅。 江心寺 江心寺,又名中川寺。為宋高宗時蜀僧青了所建。天下僧寺,皆占名山廣埠,唯江心寺與鎮江金山寺建於大江孤嶼之上。然金山寺淺狹,終不若江心寺之深廣。寺周古木參天,雲水環繞,景色雅致。寺門前一副對聯,左聯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右聯是"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

百山祖世紀穿越之女性激賞篇

百山祖世紀穿越之女性激賞篇梅格.瑞恩忽閃著大大的藍眼睛,微笑著:“男人啊!你可知道,女人的忍耐力是你的九倍。” “我知道,我當然知道。”我在心裡默默地說。 在漆黑崎嶇的山路中,默默忍受著寒冷,肩負著重重背包行進的,是她們; 迷失在密密的叢林裡,華南虎低沉的吼聲傳來,不動聲色,鎮靜自如的,是她們; 跌倒在旅途中,一躍而起,跳得比男人還高,微笑著say“nothing nothing”的,是她們; 明知有坦途而不行,偏喜險峻小道,欲與顧瘋試比高的,是她們; 看似斯文瘦弱,卻跑得比兔子還快的,是她們; 同樣的疲勞之後,仍然默默生火做飯,為大家奉上美味佳肴的,是她 ...

百山祖記行

“本次穿越活動環境惡劣且異常艱苦,不建議戶外新手參加。”白浪俱樂部活動公告中的這句話是促使我報名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報名以來最大的心理負擔。作為戶外新手,我惴惴不安又堅定不移,生怕體力不夠而掉隊,生怕拖累了大家,但誘惑太強烈了,體力不夠,可以用意志補充,我一定用去。 坐在白浪小小的店堂裡,隨著夜色的來臨,一個個背著大大背包的身影陸續來到,而窗外行人詫異的目光讓人既興奮又激動,誠惶誠恐。山友們的熱情爽朗掃去了不安的心情,我開始融入了這個可愛的集體。背上背包,扣緊腰帶,“上包、下包”從此成了最常用的口令,我們出發了。 夜行的列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