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遊記列表



一個驚喜的城市

公差給了我這個喜歡旅游的人第一次去重慶的機會。這個城市比我想像中的要美麗的多。從江北機場出來,已是燈火闌珊時,旅途的疲乏隨著視野中逐漸紛繁、奪目的夜景漸漸消逸。車子駛上嘉陵江大橋時,撞擊視線的竟然是一幅似曾相識的畫面:臨水而順山勢的燈光,仿佛映襯著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灣的繁華。我有些迷惑,也有些驚喜,恍然間有種受寵若驚的彷徨:蜿蜒綿長的山城原來也有這般秀美的景色。公務之余,我們趁著夜色驅車在寬闊的濱江道上疾馳,也在瀟瀟秋雨中領略到南山頂純正的泉水雞,興致勃勃地在朝天門市場與小販們為了一件心儀的衣服侃價,面對著滿滿一桌誘人的重慶小吃 ...

美麗的山城

雖然很熱,但是還是不能擋住火辣辣的山城的誘惑,先到了北溫泉,啊!!我只能用爽來形容,那裡的風景秀麗,氣候迷人,真的是度假的好去處,然後到 南溫泉去,這兒也別有一番風味,游一游泳,真是爽口有爽心,哎呀美麗的山城 美麗多多,讓你滿意多多,記得喲!一定要來山城——重慶! 她會讓你在炎炎的夏日使你更加炎熱,但是這時你一定要想到北南溫泉喲! 她會在那等著你!!!!!!! ...

巴蜀雙城記3(zhuan)

重慶老人在憶及往事時,往往竟會這樣開頭:“那是軍閥殺學生那年”,或者“壬午年正月 間,天天跑警報”,興致好時,沒准他還給你指指點點:“水巷子裡頭那家,老輩子出過漢 奸,日本飛機來了,拿個鏡子打光給飛機指路”等等——連街頭巷議都充滿了政治氣氛。 尤奇妙的還有一種情景:六七十年代,文娛生活十分貧乏,青少年們以鬼怪神秘故事尋求刺 激,那時雖不可能有外星人飛碟百慕大什麼的,但畢竟有聊齋封神三打白骨精吧,不知外地 小孩聊以何物充飢,反正重慶小孩講的多是:“在一個陰風慘慘的深夜,伸手不見五指,甫 志高來到沙坪壩陳松林的書店”——《紅岩》的段子。全 ...

巴蜀雙城記(zhuan)

1)巴蜀雙城記 高 虹 重慶的人文地理特別容易孕生出少年氣盛的自命不凡。年輕的心總是與這個城市火熱的氣氛 合拍一些。長江嘉陵江邊一站,不由地就吟哦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類的 華章樂句,不由地便有了“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邁衝動。 記得我在重慶讀小學時,老師帶了一幫學生去鵝嶺公園看菊展,齊聲朗誦的是唐末農民起義 領袖黃巢的詩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明明是吟詩賞花的雅事,也弄得 金戈鐵馬、殺氣騰騰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還讓稀嫩的嗓子故意羼些痰音,顯得篤厚一些 。夜登枇杷山,看萬家燈火,兩江彙流盡踏足下,於是又忙 ...

巴蜀雙城記2(zhuan)

高 虹 magazine頗使人聯想起建國初期為保留北京古城牆而四處奔走呼號的梁思成 ——而老成都與老北京也真有幾分相似之處:城牆、牌樓、護城河,茶館、廟會、鳥籠子, 品目繁多的風味小吃和種花養草的四合院,處處都標志著這是個平民的樂園,而絕不帶點上 海、重慶式的“冒險家的樂園”的色彩,那吱呀胡琴和哐哐鼓伴奏著還嫌不夠,必須加上高 亢如雲的幫腔的川劇,一板一眼唱著的都是常人的生老病死、歌哭悲笑。 既然生在這座平民的樂園,成都的知識精英們,也就不必與享受著平庸快樂的草根市民作戰 了,反應該去充分體會一下這種快樂——最好的去處是茶館和書場,而書場往往都設於 ...

重慶和四川和

一個省內兩個城市互相不和之烈恐怕要屬重慶和成都了。重慶人總會糾正他們四川人的說法:我是重慶人,不是四川人。山城重慶確實名符其實,整個市區幾乎沒有平直的街道,所以馬路上幾乎沒有一輛自行車。重慶人不會騎自行車,聽起來奇怪吧?重慶很有大城市的樣子,嘉陵江,長江交彙於此。所以自古便很繁華。加之抗戰時期遷都重慶,全國精英雲集於此,三線建設又補充了許多新鮮血液。即使重慶交通極為不便,但重慶端得是美女如雲,為中國之冠!近鄰成都這方面則不可同日而語。據雲老話:“少不入川”我估計就是不去重慶。在重慶,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使你眼前一亮的美女出現。只 ...

重慶:發酵成面包的城市

重慶:發酵成面包的面團風信子 我居住的這座城市以夜景之美而聞名,這是由於這座城市的建築全都倚山而建,夜幕低垂,戶戶人家,點點燈火,層層疊疊,使人不由自主輕吟起郭沫若那首美妙的《天上的街市》。 重慶這座城市是個市民氣很重的地方,城市的人自古就懂得生活得精致舒適,換句話說,在這裡生活至少虧不了身子和肚子。一到傍晚,只要有人走的街道兩旁就會像變戲法似的變出許多小吃攤,當然少不了的是作為這個城市吃文化代表的火鍋,男男女女們大汗淋漓大塊朵頤,讓人覺得十分爽快。當然,繁華過後,留下的卻是滿街果皮、紙屑、白色垃圾和觀者愴然若失的心情…… 雖然 ...

偶遇甕城

偶遇甕城是在一個冬日的傍晚毫無計劃地來到這個地圖上被叫做淶灘的小鎮。經過五個多小時的顛簸,帶著一份有些郁悶的心情,我懶懶漢地跳下了車。卻立即輕輕地呀了一聲----一個泛著青綠的城門就這樣放在了我的眼前。牆頭昏黃的燈光下映照著四個大字:眾志成城----曾經極愛的一個成語 。 欣喜地走進門去,才發現裡面還有一重城門{後來聽老人講這裡以前叫甕城(我喜歡這個名字!),是當年為了防太平軍而修建的防御工事。即攻破一道後,可以將外門關上,取甕中捉鱉之意}。就這樣懷著一份意外的驚喜再穿過第二道城門,發現城裡居然是一色的石板路,窄窄的街道兩邊大多都是木結構的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