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遊記列表



宏村明、清民居建築群概況(之七)

宏村北倚雷崗山,東、西有東山、石鼓山,山體植被茂盛,村南地勢開闊,建有大面積的池塘──南湖。村落布局基本上保持座北朝南,村址處於山水環抱的中央,形成枕高山面流水的“枕山、環水、面屏”的理想風水環境。宏村平面采用“牛”形布局,牛腸──水圳引西溪河入水口,經九曲十彎流經全村,最後注入南湖,充分發揮了其生產、生活、排水、消防和改善生態環境等功能。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飲用、洗滌、澆園,及至鑿池養魚、植花種草以修養生息。宏村有著類似方格網的街巷系統,用花岡石鋪地,穿過家家戶戶的人工水系形成獨特的水街巷空間。在村落中心以半月形水塘“牛心” ...

宏村明、清民居建築類型(之八)

宏村明、清民居建築群,現有14-19世紀古建築103幢,建築類型有書院、祠堂、住宅。較為主要的:①南湖書院。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六所私塾,又稱“依湖六院”,以供子弟授業解惑。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將依湖六院合並重建,取名以文家塾,亦名南湖書院。南湖書院座落南湖北岸,是所具有傳統徽派建築風格的古書院。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祗園六部分組成。書院前臨一湖碧水,後依連棟樓舍,粉牆黛瓦、碧水藍天、交相輝映。1998年被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②樂敘堂。樂敘堂位於月沼北畔正中,為汪氏宗祠,建於15世紀初。前進門樓基本保持原貌, ...

贊絕黃山景盈盈愛國情——江總書記:“登黃山偶感”讀後

情動於衷,歌之詠之。詩以抒情,詩以言志。詩是以詩人本人為主人公的。江澤民總書記的“登黃山偶感”,以偉大的氣魄與胸懷,觀賞黃山,歌頌黃山。觸景生情,拓展引伸,以詩抒懷,擴大涵蓋,內容深刻。詩意綿綿,含蓄而豐富;詩情澎湃,遼闊而致遠。詩的首句:“遙望天都倚客松”,就有著極生動的內涵。迎客松在玉屏景區,有望客松、送客松、陪客松。名著者,當數展臂迎客、掬掬可親的迎客松。老舍說,“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這裡左有蓮花、蓮蕊,蓮花是黃山最高峰。右有天都、青鸞,天都為黃山最險峰。“何年何月騎青鸞,踏碎天都峰上雲”。顯然,此情此景在 ...

黃山"情人谷"的由來(http://www.feicui-valley.com)

"情人谷"又叫翡翠谷。我躺在一塊巨大的呈斜面形的岩石上遐想,心裡別是一番滋味。 身下的巨石,外形酷似一只張開的大蚌,連那表面灰白摻雜的色彩都與蚌殼相近。它的南北兩側,是壁立撐天的懸崖,與獅頭崖連接的峭壁上,長著一簇紅得令人嘖嘖贊嘆的紅葉;西側,有個深不見底的潭池,名曰:龍鳳池。汩汩的彩流從我腳邊流過,不斷發出音樂般美妙的聲音。 我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鬼使神差地走進了一個神話世界? 我靜靜地琢磨著:一只大蚌閑居清水池畔,悠悠流水終年繞著它的身子流淌,恰似纏繞著一條彩綢。會不會是古時候的什麼神仙,拿了它准備去天都進貢玉帝,後來又臨時變卦、 ...

明、清民居建築群-西遞&宏村(全面介紹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建縣,居黟山(今黃山)之陽,故名黟(Yī)縣。迄今已歷二千二百余年。境內青山環繞,小橋流水,歷史悠長,人文薈萃。縱觀黟縣舊時山水形勝,風情掌故,無一不似陶淵明筆下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故黟縣素有"桃花源"之稱。黟縣現保存大量名勝古跡及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築,達4000余幢。在一個地域面積狹小的有限空間,能保存這樣集中的古民居建築群,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極為罕見。 這些古民居不僅擁有優美的環境,合理的功能布局,典雅的建築造型,而且與大自然和諧相融,是中國民居建築的精髓。被國內外專家、游客贊譽為:"東方古代 ...

西遞明、清民居建築群(之二)

西遞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2.96公頃。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彙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 ...

踏雪登黃山

你有冬天去黃山的經歷嗎?沒有...很可惜你錯過黃山冬天的雪景,真是迷人(一般山上難碰上雪景)。你知道嗎?就在今年大年初三我到達了山上,正趕上雪正急,霧蒙蒙一片,心裡念叨著:睛天就好了。果真就在下午3點多鐘,天忽然放晴,透著松樹枝的空隙可看到藍藍的天。我們上山的幾個人不顧一夜的辛苦,興衝衝的奔出賓館,拎起相機,徑直向北海方向爬去。我心理急得恨不得飛起來,可腳下卻不聽使喚,一邊走,一邊打滑。聽著後面伙伴們興奮得你一言我一語:“只知道黃山的雲海、迎客松很出名,這次又找到新景致---雪松。”“當然了,這可是南方,很少見到的”“可稱瑞雪兆豐年,希 ...

黃山人,讓我該怎麼說呢

黃山人,讓我該怎麼說呢一、 可敬的徽商 黃山古稱徽州,是徽商的發源地,古有民謠"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丟",如今的黃山名氣日增,山腳下的徽州人,在這商品經濟的社會中,也是全民皆商了。印像最深的莫過於,車還未到站,已有先行者在車上宣傳他的業務了。剛出車站,馬上被五顏六色的雨傘包圍了,天下著小雨,推銷雨衣、地圖、拉客人上山的喊叫聲包圍左右,好容易擠出重圍,又彙入另一撥人流,無奈,給包披上自備的雨衣,舉傘、持地圖昂然再一次突圍。算是領教了徽商的熱情。 在上山的路上,司機熱情地推薦住宿和餐飲,我早早的了解到,一旦住進他們介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