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乘車赴延吉,昨晚半夜就下起雨,天亮了還下,有的旅行團買了雨衣准備上山。後來聽說乘車上山了,但連車門都出不去,山上的雨點像槍的子彈一樣射來。老天爺真是幫了我們大忙,前三天下雨,後三天也下雨,就是放了一天晴。讓我們這些千裡迢迢趕來的廣州人看見了長白山的天池。你可知道,這是我們籌備了一年的計劃。
雨越下越大,早飯後我們赴延吉,進入朝鮮族的地帶,當地是很尊重朝鮮族文化的,所有招牌上朝鮮文在中文的上方或左方。途經安圖縣中國朝鮮族第一村,我在村外面拍了幾張照片。喬非誤入了村口,遭到村長的大罵,還說要罰我們的款,真夠牛的。這些村莊是要付款參觀的,村干部都是先富起來的人,他們的住房在公路的另一邊,顯然比村民的房子漂亮多了,還是有權好啊!開個玩笑!
我們去參觀龍井阿裡郎民俗風情園,這是村裡唯一接待旅游團的一家朝鮮族老鄉。房子外面是一個大院子,建了花壇,種了很多很美麗的鮮花,還種了玉米、南瓜,放著用來腌泡菜的大缸,還有太陽能熱水器,看來這是讓旅行團帶富了的一家。
朝鮮族的人家愛衛生,房子寬闊明亮,像日本人的榻榻米,脫鞋進屋就是走在炕上了,房子中間有三口大鍋,灶就藏在木炕的木板下面,他們是煮飯兼熱炕,挺節省能源的。牆上掛了很多手工藝品,壁櫃裡擺了很多大盆大碗。據說那是他們兒子結婚時用來請客用的,每家都要備一套,不興借用。大廳的錄像機播放著主人的大兒子結婚的錄像。男主人大約是五十歲出頭,兒子和媳婦到廣東東莞打工了,房子裡有三個婦人,大約是女主人,她妹妹和幫忙的工人吧。他們招待我們也是工作,每年可賺3-5萬還多。
炕上擺了8碟小吃和大麥茶,朝鮮人和日本人都愛喝大麥茶,我們也老實不客氣地又吃又喝又照,吃夠了。到隔壁的房間穿上他們准備好的朝鮮族長裙,掛上腰鼓,又跳又鬧,仿佛年輕了20歲。
午飯後我們增加了一個景點,到圖們口岸看中朝分界線。
在圖們江大橋上畫著中朝分界線,我們都冒雨拍照,我還趁值班戰士換班,把一只腳凌空架在分界線上,跨到朝鮮領土的上空了,喬非幫我拍了照,夠絕了!界碑是1941年11月竣工的,離大橋不遠還有一座鐵路橋,現在還通火車的。後來還登上了觀光台,用高度望遠鏡看了河對岸的朝鮮南陽市,聽說北朝鮮直到現在還很窮,看他們的房子是不怎麼樣,像我們60-70年代的四、五層舊樓房,還有人在走動。
參觀後到達延吉市,已經是傍晚了,在雨中來到了延吉金達萊廣場,游人都沒有了,印像最深的是一座金達萊花的塑像。
晚上我們不吃團餐,補了錢,吃真正的朝鮮菜。來到延吉最好的朝鮮菜館,點了涼拌蕎麥面(有蘋果片、醬料、窩蛋……),熱撈小麥面,石頭鍋飯、白灼狗肉等……晚上到了延吉火車站,乘N168(2150/0535)次非空調火車硬臥前往長春。延吉火車站外景還讓彩燈裝飾得挺漂亮的,人還是很多的。我們住了四人的封閉房間,還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