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已成為小資心目中的聖地.恰如那年月的革命根據地.鄙如我們四大傻,雖同屬六十年代沒落的一批,平日生活軌跡相去甚遠,很難有相對而坐的時候.在不經意之間也完成了"在麗江必做的十大事.實際上,一直有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不斷地侵蝕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擺脫了早期敬仰的革命家似的執作精神,取而代之的是小資們的游離思想.
我們曾在麗江四方街一酒吧偶遇一對英格蘭伴侶,男的曾就職摩根斯坦利,女的服務於英國電信,他們一同下崗後來東亞和南亞旅行.兩人貪婪地共想了一瓶我推薦的酸奶,然後直叫貴.之後說他們計劃用兩天徒步走過虎跳峽.當然我不會學他們,生為山區農民的兒子,大江大河倒是見過不少.奇怪的是大家來到同一個地方,尋找不同的目標.在我們聊天時背景音樂是"香巴拉並不遙遠,牆上掛著早期的拉丁美洲革命家齊.瓦各拉的畫像,酒吧老板穿一件印有巨幅毛澤東半身像的T桖,不停地掏出厚錢包收錢,錢包是用一根鐵鏈拴在腰帶上.後來他說衣服是在緬甸買的,國內不允許這麼干.在這種奇異的氛圍中我們在這酒吧呆坐了一天.有時,浪費時間真是一種美德.
這便是我所知道的麗江.學子可以去游學.白日在客棧的木樓上閑讀,夜裡流連酒吧.背包客可去徒步雪山,盛開七彩野花的草地、扎營怒吼的金沙江畔.有想逃離喧囂但塵緣未了者,可在半山擇一素靜客棧小住,憑窗了看可見高高低低白牆青瓦,日轉星移.再想遠離塵世方選擇出家,以免一入寺門深似海.
同伴曾擔心旅游者太多,幾年後麗江會黯然失色.這倒不是我輩小資所關心的.到時會有新的目標.眼下,正是她的風信年華:背包客的春季,學子的夏季,觀光客的秋季,小資獨愛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