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13)——環山漫步(四)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在城牆上步行到普陀宗乘之廟的正面: (正面遠眺普陀宗乘之廟) 回到環山公路,時間是10:00 . 沿公路逆時針前行,步行約20分鐘到了山莊的西北門。 門殿內現在是小賣店。 避暑山莊宮牆建有九座宮門。 麗正門,城關門,德彙門,坦坦蕩蕩門和碧峰門等五座門為城台式闕樓,流杯亭門,惠迪吉門,西北門三座是殿門,倉門為隨牆門。九座宮門其中有“康乾七十二景”一處 ...

在城牆上步行到普陀宗乘之廟的正面:


(正面遠眺普陀宗乘之廟)

回到環山公路,時間是10:00 .

沿公路逆時針前行,步行約20分鐘到了山莊的西北門。

門殿內現在是小賣店。

避暑山莊宮牆建有九座宮門。

麗正門,城關門,德彙門,坦坦蕩蕩門和碧峰門等五座門為城台式闕樓,流杯亭門,惠迪吉門,西北門三座是殿門,倉門為隨牆門。九座宮門其中有“康乾七十二景”一處。

麗正門,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建於康熙年間,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進行了改建,是避暑山莊的正門。門前有座長23.5米,寬1.4米,高6米的紅照壁,起著與市區隔絕的障景作用。紅照壁與麗正門之間東西各豎一塊4米高的石碑,上以四種文字刻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文字,故稱“下馬碑”,兩碑之間有一對像征帝王威嚴的石獅,昂首雄踞在大門兩側。麗正門是三個門洞的城台門,上有闕樓三間,南面中間的門額上有滿漢蒙藏維五種文字鐫刻的“麗正門”匾,漢字為乾隆御書。中門北面的門額上刻有乾隆題詩一首:“岩城埤睨固金湯,坦蕩門開向午陽。兩字新題標麗正,車書恆此會遐方”。此詩描寫了山莊的美麗,堅固,寓意當時各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強大。門內便是正宮區。

倉門在麗正門西,是山莊內糧草等物資進出的專用門。

坦坦蕩蕩門,又稱月牙門,位於倉門之西。此門既是宮牆門又是綺望樓的三間門殿。一樓明間為廳,可進出山莊,但不作通行用,只是供帝後觀景之用,康熙為門樓上三間大廳題額“坦坦蕩蕩”,比喻心地純潔,胸懷廣闊。

碧峰門位於坦坦蕩蕩門西北,其形制與麗正門相仿,只是建在西部山區,宮牆亦延山而上。乾隆為此門題額“碧峰門”,意為峰巒疊翠如同碧玉,形像地點出了此處的景色。

城關門位於麗正門東,為一樓一洞的城台式闕樓,是山莊,人閑雜人員,犯人及宮中用品,貨物運輸進出的專用門。

德彙門,與麗正門同時建成,擴建於乾隆十年(公元1754年),為東宮的城牆門,其建築格局與麗正門相同。乾隆題額為“德彙門”,“德彙”意為德行如流而聚,同時“彙”字也形像地反映了山莊諸水彙集於此門東側,由牆下五孔閘泄出的情景。

流杯亭門,位於德彙門東,是山莊的東宮牆門,俗稱東門。因此門正對山莊內“香遠溢清”這組建築中的流杯亭,故康熙題為“流杯亭門”。“流杯”之名,是康熙借鑒王羲之“曲水流觴”的意境而題,此門是喇嘛進山莊誦經的行走之門。

惠迪吉門,位於流杯亭門的東北處,俗稱東北門。因此門緊鄰山莊內“澄觀齋”中的“惠迪吉”景,乾隆便依此定名“惠迪吉門”,意為順應天意,吉祥如意。此門為“徠遠”門,是外臣和外國使節來山莊時的進出門。

西北門,位於山莊西北,為九門中地勢最高的宮門,是帝後出山莊去往乾隆家廟——殊像寺的通行門。

由蹬道登上城牆,向北望去就是殊像寺。

西北門內是一片空地,有幾伙游客在野餐,門西側的城牆上還有四人在壘長城————————玩雀牌呢!

稍作停留後繼續走了近20分鐘,來到了山莊最高處,海拔510公尺的“四面雲山 ”亭:



(參觀簡介)



(四面雲山亭)

四面雲山

山莊西北隅最高處,一峰拔地,構亭其上,聖祖題額‘四面雲山’。聯曰:‘山高先得月,嶺峻自來風’。是亭切漢凌霄,群山拱揖,各開生面。東眺天橋,雲垂檐際:南則玉冠諸峰,望如屏列;北則金山、黑山屹峙;廣仁嶺迤西諸峰,盤礡案衍,絡繹奔赴。憑虛縱覽,萬景天全。”此亭“出眾山之巔,諸峰羅列,若揖若拱;天氣晴朗,數百裡外巒光雲影,皆可遠矚。亭中長風四達,伏暑時蕭爽如秋。”亭是清帝每歲重陽時節登高處。為康熙三十六景第九景。

康熙詠四面雲山:

珠狀崔嵬裡,蘭衢入好詩。

遠岑如競秀,近嶺似爭奇。

雨過風來緊,山寒花落遲。

亭遙先得月,樹密顯高枝。

湖平無湧浪,霧淨少多歧。

脈脈金明液,溶溶積翠池。

常憂思解慍,樂志余清悲。

素學臣鄰老,耆年自不知。

乾隆特別喜歡登四面雲山,常率王公、大臣到此登高,以狍子肉野宴,曾留四面雲山詩五十余首,其一曰:

軒窗徹四面,岩谷俯千重。

奚數荊關跡,堪尋 羨蹤。

林疏為風拂,峰現忽雲封。

策騎遵崎棧,時看白鹿逢。

亭內懸匾一面,鐫乾隆詩一首:

絕預平臨北鬥齊,座中惟覺眾山低。

林禽饋客爭銜果,澗鹿迎人淺印泥。

放眼四望,群山歷歷在目,市區近在眼前。

可惜時近正午,陽光刺眼,無法細細觀賞,拍照更無可能了。遺憾。

此地觀景的最佳時間應是黃昏前吧!

現在是11:00.開始下山了!

徒中經過碧峰寺遺址,還走了一段石條鋪就的古御路。



(碧峰寺老照片[轉貼])

古御路兩側有數十株古松,枝繁葉茂,林地中不時可見幾群散養的梅花鹿。

碧峰寺 [轉帖]

沿榛子峪石條御路西行,過風泉清聽後數百米,山路回轉處有佛寺一座,坐西面東。由東而西沿中軸線的建築分別是:石橋、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左右配殿、正殿、經樓。門殿三楹,乾隆題額“碧峰寺”,正殿七楹額曰“法華寶殿”,殿內額“雲鷲香台”,聯為:“紺字初開現四禪天寶花積,碧峰常靜讓三摩地吉雲扶”。左配殿名“松風”,右配殿名“水月”。經樓一層額曰:“宗乘閣”,有聯“山色不遮螺湧出,沸光無量鷲飛來”。頂層額曰“**最上”,有聯“檀身隨觀清涼窟,雲岫宜尋歡喜園”。經樓後有殿,南向,名味甘書屋;書屋之西有樓名叢碧樓;樓前溪水環繞,有亭名回溪亭。乾隆時期,皇帝引領親信大臣曾到此取溪水烹茶。回溪亭東西各有一匾,曰引素、曰搏華。意在反璞歸真,厚積博發。此處毀於國民黨十三軍之手。

終於來到望鹿亭,環山漫游結束了!

走了近4小時,感覺真不錯。

先吃午飯,飯後去游湖區。



(導游圖(五))

待續。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