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和我自己私奔的路上。9月29日 7:20飛機北京-昆明,13:30分昆明-大理,19:30分大理-福貢
9月30日 8:30福貢-丙中洛 車
10月1日 丙中洛-察瓦龍 車
10月2日 察瓦龍-格布徒步
10月3日 格布-來得 徒步
10月4日 來得-梅裡石 徒步梅裡石-德欽 包車
10月5日 德欽-中甸-麗江 包車
10月6日 麗江(朋友家)
10月7日 麗江-大理 車
10月8日 大理(打死我也不想離開的地方)
10月9日 大理-昆明
詳細的路上感受還是放在博裡面吧,這裡記錄的主要是圍繞卡瓦博格的那幾天
察瓦龍已經和《德拉姆》裡的樣子大不一樣了。公路通了、電通了、家家戶戶都有電視了,新房子多了,從丙中洛過來要經過一個大滑坡,車輛一個個通過,估計是不想有意外的話一起被埋起來吧。我原以為轉經就是要全程徒步,原來是可以搭車的。
10月2日
扎那→堂堆拉埡口→→格布
全天路上所花時間共計約10小時,這一段路程並不長,這天的路還是很好走的。
(1)扎那→堂堆拉埡口,路線簡單,就是沿山谷上行,需時4、5小時。向左沿怒江而行是去察隅或左貢的路,沿山谷向右就是去格布的轉經路了。此處有個石頭寫著,轉經向右,出仁那後沿山谷左邊山壁上的土路向上,這一路上,層層的衝積扇都被開墾成了梯田,種著玉米,這是怒江流域的主要農作物了。衝積扇的頭部是另一座小村子。此後就是林間的之字形盤山路,直到堂堆拉埡口。
(2)堂堆拉埡口→給音,需時約半小時,林間土路,泥濘不堪。
給音是山腰的一座小村子,幾座小房子散落在高山牧場間,令人眼前一亮,牧場附近有水源,下雨了,我們避雨的地方,重新整裝出發。
(3)給音→格布,需時約3個小時,路線簡單,沒有岔路,就是沿山谷下行,去到眼睛能看到的山谷盡頭正對著的那座山,向導指給我看,我這暈,反正是一山又一山,他說就是眼睛能看到了最後一座山,然後左轉順河而下。 從給音下來是一段急速的下降,干燥的盤山土路。這段急速下降結束的地方有一條小溪,可以在此休息。此後是一段長長的順著山谷的平緩的下降,直到見到一條大江,這是怒江的一條支流。江對面就是前面說的山谷盡頭的山了,翻過它。路下面幾百米的半山腰是一座藏族小村子,守著幾塊玉米地。在山谷與大江相交的地方,轉經路在翻上一個幾十米高的小埡口後折轉向左,順江而下。在轉過一個灣後就又可以看見另一個大一點點的藏族小村子,守著另一片大一點點的玉米地。 轉經路穿過後一座小村,其中還有一個小商店,我們在此休息片刻,繼續出發,可以補充一些飲料。還有王老吉呢,真不錯。
過了村子,直到格布都是平路,但走起來並不輕松。江水在這一段切出幾百、上千米深的峽谷,轉經路就在山腰橫切,左面是高聳的山壁,右面是陡峭的懸崖,下面就是滾滾的江水。路,只有不到一尺寬。我在這搖晃了一次,把大家都嚇得要死,而干燥沙土質的山壁在長年風化後形成了一個個的滑石區,再加上峽谷形成的大風道,讓人一路提心吊膽,一面擔心頭上被風吹下的落石,一面擔心腳下的滑石。怒江邊的大滑石區也只是讓人擔心幾分鐘而已,而這一段,在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基本上都是踏錯一步就game over的狀況。太TNND恐怖了。
(4)在戰戰兢兢一個小時後,可見到兩座橋,一座是廢棄的藏式木橋,一座是新修的吊橋(橋頭歪歪扭扭地寫著“察瓦龍中心橋”)。過橋就是格布-----同樣的,一小片玉米地旁的幾座藏式房子。 格布有電,有小商店,商店有間蠻大的空屋子,可以打地鋪,費用是50元/4人3馬,我們借用商店的灶來做飯。我這晚和老楊(人)馬蜂(超大的馬蜂窩和無數馬蜂)老鼠(夜裡在我頭前吱吱叫的東西睡在一個空置的房間內,窗外是我們的3匹馬和主人的2頭豬。 後來還發現,忘提一種動物,我也不知道叫什麼,反正咬得我包包無數,比跳蚤咬的大多了,我這爆脾氣。我這金枝玉葉。。。。。。。
10月3日格布→扎熱吉利→哥雜拉埡口→俄扎拉(農扎橋旁的江邊)-來得
曲折的一天,要經歷好幾種地形和真正的危險,全天路上所花時間共計約12小時
(1)格布村口的岔路:上面一條是去來得的,下面一條是去鹽井的。因為這一天的路程較長,早上4點30分出發,小心村口的岔路,很容易走錯,而且走錯後,好長時間都不會發覺自己走錯路了。我們有向導,走在山裡的時候就聽到藏語喊叫的問路聲,有人迷路了,看到我們的光亮後和我們的向導就在山裡用藏語喊叫著交流起來。這個凌晨的時間上廁所還是不錯的,找個相對開闊的地方,要求大家把頭燈和手電都關上就可以解決了,依舊滿天的星光。不過一路上坡很陡峭,基本沒有開闊區休息。
(2)格布→扎熱吉利:約需4個半小時,看不出山頂在哪兒,會有越走山越高的感覺。橫切結束後進入林子裡,開始平緩的上升,路況很好。不時可以看到遠處山上的一塊大石頭,很顯眼,石頭上方就是這一天中午的休息地扎熱吉利。注意,去到石頭附近的時候有岔路口,正確的路是向右。這一路都沒有水源,只在剛進入林子的地方有個小小的營地。
(3)扎熱吉利→哥雜拉埡口:約需2個小時。扎熱吉利在喬木與高山灌木的分野處,有大約半個籃球場那麼大一塊草坪。草坪旁幾十米遠處有一間小木屋,附近有水源,很小水量的。我們在這裡燒水,吃飯,喂馬,然後藏了些馬的飼料,太重了,反正馬回來還要走這裡。
(4)哥雜拉埡口→俄扎拉:約需4個半小時。過埡口就開始急遽下降,路是大石頭台階,幾乎是垂直下降1、2個小時後開始橫切。此時還遠不到江邊,之前的路段都應該盡量加快速度,以便可以在天黑前安全地下到江邊,或更進一步去到來得。向右的橫切剛開始時,只是林間鋪滿落葉的小道,很好走。 等可以看到江的時候,又開始急遽下降,這個時候要小心了,拐彎多、坡度陡且滑,,左邊是河谷。下降得快的,得小心剎不住腳在拐彎衝到河谷裡去。左邊的河谷台地上有散落著幾間房子,但從主路去到房子處並不容易,就不要浪費這個體力了。 如果速度實在不夠快,在過了哥雜拉之後3小時有牛棚可住。
繼續向前,漫長的急遽的下降結束於一條小溪。碰到小溪的時候,海拔比江面高不了幾米,但卻有好幾百米才到江邊,之間是濃密的灌木叢,沒有路去到江邊。溪邊也沒有干爽的平地可供宿營。
過了小溪,又開始爬山,這次是真正的沿著懸崖絕壁在走,但路面情況卻比前一段下降要好。
不到1小時吧,又開始下降,這次是真正的挑戰。所謂的路,只是在山洪衝下來的爛泥、碎石堆上踩出的一串腳印。爛泥、碎石堆坡度幾乎有60度,路盡管是之字形拐來拐去,也還是非常的陡,很多地方要手腳並用。相臨的兩個人,後一個人的腳一不小心就可以碰到前一個人的頭。爛泥、碎石也很松,走在前面的人就眼見後面的人踩松的石塊不斷地從身邊滾落下去,心裡真正是發毛。千萬千萬不要走夜路,不要走得太快,前後間距不要太近,免得有一個人腳滑了,會像多米洛骨牌樣碰倒一串人,那個時候真是躲都沒得躲。我們在這裡腳都打滑了,呵呵,一身泥。
下到底就是江邊,再走不到10分鐘就會過一座小吊橋(農扎橋),橋另一邊有一座小寺廟,這就是俄扎拉了。過橋右轉,約1小時可到來得,但如果天色已晚的話,還是在俄扎拉宿營吧,畢竟接下來的1小時並不輕松。寺廟前有一塊不大的平地,但多碎石、牛馬糞,寺廟院裡到是可以扎下好幾個帳篷,但要小心山上的落石。這兒的用水就是江水,多泥沙,要沉澱一會兒才可以燒水做飯。洗臉、刷牙什麼的,用這個水會感覺到沙子。
雨越來越大了,我們時間尚早就覺得去到來得住,主要俄扎拉已經沒有地方住了,也沒有水源,雨還在下,我們決定趕路,爬到10多分鐘的路上時,雨又大了,剛好,有個懸崖能遮遮雨,好吧,就休息一會,沒2分鐘的功夫,聽到轟隆隆的響聲,向導馬上從山根竄了起來,我們都以為滑坡了呢,看著剛剛過來的路,大石頭咕嚕咕嚕的往下滾過,那一刻,我嚇傻了,突然覺得自己很不負責任,干這麼危險事,如果說昨天的江邊路,我還能控制的話,這個天災找誰去。突然很想回家,腿有點軟。心理一陣寒氣。
終於到了,住在老奶奶家,碰到了飛來寺村子轉山的12個人,大家說說笑笑的喝了,吃了,然後集體睡在主人家超大的客廳裡,打地鋪。用主人家的爐子我們做了飯,燒了水,喝了酥油茶。4個人3匹馬80元
10月4日來得→梅求補功→說拉埡口→扎西牧場→梅裡石
漫長的一天,要上2000多米,再下2000多米,全天路上所花時間共計約12小時
(1)來得→梅求補功:需時3個半小時。普通的林間盤山路,難度不大,就是長,長到沒有頭的感覺。而且,中間沒有適合休息的地方。這會兒,人真的是給走麻木了。再加上海拔高,我覺得心口很憋悶,也擔心因為不停的下雨看不到卡瓦博格。
(2)梅求補功→說拉埡口:需時2個半小時。梅求補功其實只是半山的一小塊空地,在樹林與高山灌木的過渡地帶,這之前的路是3個多小時的陡急的盤山路,之後則有個把小時較平緩的土路。因為附近有水源,所以一般在此休息下,再進行最後的衝刺。 梅求補功視野開闊,可以看到雪峰,我們這裡休息,喂馬,喂人,喝咖啡,看雪山,流眼淚,我看到了卡瓦博格的全貌,一點不保留,不隱瞞的。
過了梅求補功後是一段土路的橫切,土路結束後就要進入翻越埡口前的最後一個台地了。這一段都是大大小小的石頭,海拔又高,在高山灌木帶和高山草甸帶的上面了。路程並不長,但走起來真是費勁,需時1個半小時。
雪很厚,應該到我的膝蓋吧,沒有路,看到上面的藏人,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攀爬的,我騎在馬上,不停的給我的馬說加油,很冷,風很大,我的同伴昨天淋雨後發燒了,他很難受。我很心疼。
(3)說拉埡口→扎西牧場:需時1小時。先是一段急遽的下降,再過一段亂石灘台地,再一個急遽下降,就到一片高山草甸地帶,扎西牧場就到了,這兒是梅裡水的發源地,是個宿營的好地方。滿山的杜鵑,美的沒法收拾,很多種顏色。我們躺在地上曬太陽。
(3)扎西牧場→梅裡石:如果到扎西牧場的時間夠早,可以在此休息下,再一鼓作氣下到梅裡石。當然,中途還是有幾個蠻好的宿營地的。這一路下去,或左或右,都是沿著梅裡水走,來回穿過22座橋。中途岔路不少,但只記住不要往山上走,不要離開梅裡水走,就可以了。景色真正是美不勝收,梅裡水一路跳躍下來,形成了幾百、上千個瀑布。2000多米的垂直落差,從高山草甸、灌木、針葉林、闊葉林,到干熱河谷的植被,冬秋春夏,濃縮在幾個小時裡體驗。
這一路,正常的步行約需6個小時,跑下來約需3個小時,盡可能的,還是應該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慢慢的賞玩下來。在最後的幾座橋的那一段,有好多神跡,可以請向導講一講的。
在梅裡水流入瀾滄江的地方,有一座現代的公路拱橋,就是第22座橋了。附近梅裡石。這就是梅裡外轉徒步路線的終點了。
向右,過最後一座橋後,沿公路走約半小時,可見一個小村子,有旅店可以住宿、吃飯。可以聯系回德欽縣城的車。
我們在梅裡石村子裡又遇到12個外轉的飛來寺的藏族人,他們熱情的邀請我們跟著他們的車回去,由於我們還有事沒有辦完,感謝過爺爺後,揮手告別了,其中一個漂亮的藏區姑娘說,再來哈。我們相視看了看,我問老楊還再來嗎?老楊說,先把你戶外裝備都給沒收了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