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上了次國際青年旅舍網,偶然發現廬山上今年新開了家青年旅舍,偶然搜索到介紹廬山秋色的文章,偶然得知從上海去廬山的火車是夕發朝至歸程亦如此……一連串的偶然必然會碰觸到心底的暗門——我想出個遠門。11月初原計劃要出差廣州,眼前只剩一個周末了,可偏那麼巧,林原定的出差計劃取消了,一個短信確認後我就衝去火車票預售點買了10月25日周五晚的臥鋪票(K11上海—廬山,19:28上海南站出發,很適合下班後出發,充分利用了時間,下鋪票價222元,中鋪票價216元),可以說幾乎用兩天的時間如願了這個小“衝動”。
10月25日 晴
周五晚就這樣做了一個晃蕩晃蕩的悠長夢,不知道是列車還是鐵軌的緣故,這班列車的行程顯得特別顛簸,不過我還是睡著了,不知道是前陣子的工作砸暈了還是被旅程憧憬樂暈了。
10月26日 雨
之間預定廬山大自然青年旅舍時,接電話的胡姐得知我從廬山站下車時,我從話筒中聽到了一種挺為難的語調。她一再囑咐我下車搭乘私人中巴上山時千萬別說自己已訂好了旅舍,只說下車後有朋友會來接就是,還細心地告知我應付的票價。
出站後我倆發現果真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幾輛某某旅行舍的中巴車等在車站廣場。我們上車後發現車內已經坐了三位老人,加上我們倆就只剩三個座位了,隨車導游說另有三個正在吃早飯,所以等不了多久就可以出發的。車上第三排坐著一位銀發老人,不斷地向隨車導游確認各種事項(他們所屬的公司、車費是否包含保險費等),還向導游索要了名片並讓其在名片上留下姓名和聯系方法。聽口音有些像上海過來的,林就和老人閑聊起來,還真是上海過來的,但並不是和我們同一班火車,他已經出門幾天了,先去了安徽天柱山昨天來到九江投宿一晚,從廬山下來後如果身體狀況允許而且家人“批准”的話,老人還想繼續前往九華山。一氣兒登三座山,而且已有72歲高齡,我們倆忍不住感嘆了一番。車子起程了,我們的聊天還在繼續,因老人一再問起我們上山後准備住哪,我們只能坦言,當時也沒發現坐在我們前排的導游有啥反應(事後林告訴我那導游曾轉頭看過我們一眼)。
上山途中雨停了,山中升起了霧氣,而且車子一個拐彎此景盡覽眼中,驚呼的同時趕忙掏出相機,可臨窗的林只拍下幾張糊糊的照片,不能看呀……(之後才發現自己看到雲霧時有多麼大驚小怪)
途中停車買進山門票,再開至南門就會有工作人員過來查票,70歲以上的老人免票,但在查票時可查得挺嚴,隨了老年證還得看身份證。
終點站果真如胡姐所言,停在了太極賓館門口,我們下車與老人告別,賓館內的服務員出來拉著老人往裡送。在車上時其實挺想帶著他一起投宿青年旅舍,但他已和該中巴車主約好兩日游,而中巴車只在這個指定賓館接送,想想還是作罷了,就也不知後來他住得是否順心。
我們在路上已經接到青年旅舍的短消息,告訴我們下車後聯系他們來車接,並一再關心我們車行的位置。我們接通了胡姐的電話,大概10分鐘左右在停車場等到了白色富康車。來接我們的大姐告訴說,其實住在我們中巴下車的地方很不方便,因為這離牯嶺鎮挺遠,走著大概得50分鐘,這就導致買東西吃飯都不方便,而且如果太晚回賓館有些都打不到車。司機大哥一路直說我們運氣好,前兩日樹葉還沒那麼紅,而且經過昨天雨水的衝洗,今日的樹葉顏色顯得更鮮亮,漂亮得很。就上山公交車咨詢了一下大姐,說是每天早上有一班車從廬山站上廬山(大概7點),晚上有一班車從廬山去廬山站(大概15:30),但是我們所乘坐的火車肯定得錯過。
快要進入一條小隧道前(看到廬山戀電影院就表示接近隧道了)大姐告訴我們,過了隧道就是牯嶺鎮了,以前就以此為貧富分隔線,這邊是富人區(別墅區),隧道那邊就是窮人區了。進入牯嶺鎮後,大姐一直給我們推介鎮上的美食,並且地址非常具體,之後幾天我們都是“按圖索驥”,而且一次比一次滿意。
大自然青年旅舍距離鎮中心有些路,而且那段路的路邊有不少向下延伸的階梯,下方都是普通的小別墅,特別是在晚上找路時容易迷茫。終於到達我們臨時的“家”了,紅頂白牆的一幢兩層的小樓、門口有涼椅、二樓有露台、階梯邊種滿了植物,只一眼就喜歡上了。
登記安頓好,我們立馬出門晃悠了,快到旅舍前大姐告訴我們,旅舍後面有條幽靜的小徑,有時候甚至可以稱得上獨屬於你的小天地,夏天的時候去散步很愜意,而且可以直接通到牯嶺鎮上。可待我們再次出門來看到岔口就犯糊塗了。無所謂,我們此行沒有任何目標,就是以瞎晃悠為宗旨,就選了條上山的道出發了。可沒走幾步,竟然又出現了岔口,一條向上走一條向下走,正准備猜拳決定時,走過來一位中年女士,問我們想上哪去,還告訴我們向上的路沒啥可看的。道謝後我們向下方走,沒有正式的台階雨後又有些濕滑,我迎來了廬山第一跤,幸好也是最後一跤。沿路可以看見一些廬山居民的小樓房,也有些貌似廢棄的小樓,基於剛上山來“見識”還較淺,我們看著每幢小樓都很新奇。
穿來穿去我們走到了大路上,看看路旁鋪滿的梧桐葉,望望遠處雲霧繚繞的山脈,還能呼吸雨後特清新的空氣,很舒服的感覺,連腳步都輕松了,不多會就步入了牯嶺鎮,卻沒想為尋找“小院子”費一番周折,所以特地記錄下了小院子的地理位置,以免糊塗如我們的朋友走冤枉路(其實大姐介紹時很清楚,但我們再次犯糊塗)——工商銀行的左邊走進去,看到一個籃球場的時候就到了,而我們因為記不清到底是工商銀行左邊還右邊,所以沿左邊走入後遠遠看到籃球場後我就草率地判斷不可能在這裡。
據大姐介紹,小院子的環境比較好,所以是當地人家請客吃飯的首選。我們進去後發現感覺應該生意不錯,所以我們被安排在一樓走道靠門口的小桌子就坐,挨著我們都是一間間的包廂,我們就餐的過程中不斷見到有成堆的人進來,可能這些包廂都是之前被預訂的。我們就兩人,很難點菜,想起大姐推薦的蘿蔔燒童仔骨,再加了份野生蘑耳小炒肉就成了。蘿蔔燒童仔骨端上來我們驚了一下繼而又馬上失望了一下,因為好大一盆盛著大塊的蘿蔔和肉骨讓我們驚了一下,但仔細判斷後發現只有表層的三大塊肉骨讓我們這兩個肉食動物有些失望——原來主角是蘿蔔。不過美味的蘿蔔安慰了我們,真好吃,只是太多了,好胃口如我們估計兩頓也消滅不了。
之前在晚上查詢廬山資料時就見過對“小院子”的介紹,說是裝飾很特別,全是老板從徽州古城淘來的古木雕,所以吃完飯正逢下起了大雨,我就四處轉悠見識一下“傳說”中的古木雕,發現的確有各類花紋的木雕,每間包廂門口所鑲嵌的都不一樣,大多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還在走道發現不少廬山風景的攝影作品(之後在網上得知這些都出自老板之手)。不止這些,還有意外發現,“小院子”是個兩層的小樓,樓前還有個小院,院裡緊挨著樓梯處有一個老式的開水灶,走近貌似很簡單,就是支了個大鋁鍋。
見雨勢稍減,我們衝出了小院子,衝進超市買了把最便宜的折疊傘,順帶試吃了超市出售的蜜餞“山棒子”,感覺不錯,決定明天回程前來購買些。啟程去景點前我們去水果店補充了些供給,從中發現由於牯嶺鎮既是景區中的一塊也是當地人日常生活的區域,所以物價很正常,生活所需品都不貴,比如水果的品種很全價格卻適中,而且物品的價格也透明,旅游商店出售的紀念品價格也幾乎無差。
經過了飛來石、廬山幼兒、廬山中學,我們走到了如琴湖。此時雨已停了,猶如有一雙輕柔的小手,慢慢揭開如琴湖對岸繚繞的雲霧,樹林層次豐富秋色濃郁的色彩漸漸躍入眼簾。湖中央的九琴亭以一座九曲橋(我暫且以上海城隍廟的九曲橋為其命名)與水岸相連,為如琴湖更添了一份靈動,行走於亭橋之間的游人也構成了這幅如畫美景的亮麗元素。
離開如琴湖回到主干道“環山路”,穿過馬路就可到達錦繡谷景區。在入口處聽到一位帶隊的導游正在為團員介紹游覽錦繡谷的注意事項,提到了防火一事,記得是“一經發現,游客罰款200,導游罰款500”,看來廬山在防火管理方面是下了大力度的,後來在游覽過程中發現景區專設了一些吸煙點,感覺到了景區管理方的細致考慮。
錦繡谷的第一大亮點就是“天橋”,其實目前只能稱作“斷橋”,因為在位於錦繡谷的深澗上方,兩側懸崖突兀對峙,但實際並不在一個縱面上,而且連高度都相差懸殊,高處的那塊是古時留下的,還有一段故事(摘錄:相傳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朱兵敗逃上廬山,慌不擇路逃上了懸崖,下臨深谷,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危急之時,突然天降金龍化作虹橋,朱兵馬剛剛過橋脫險,剎時晴天霹靂巨響,龍飛橋斷,就此留下天橋奇觀。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這一美好傳說流傳至今),而下方位於深澗上游底部的則是後人就勢修築的。如果游人或蹲或立於巨石前端,以遠處懸崖作背景,利用視差可以拍得一張感覺驚險的“天橋留影”。
雨後的雲霧也緊隨我們的腳步進入了錦繡谷,景觀道路一側就是山谷,就見著雲霧不斷升起,逐漸遮蓋了山谷中所有的顏色,只留下一個霧蒙蒙的世界。途中有很多突出山徑懸空於山谷之上的大石板,也成了游人們爭相留影的最佳位置,能拍出人浮如仙境的效果,但看著還是挺險的,特別是雨後石板面會打滑,所以每處石板上都圈出了紅色警戒線,提醒游人及時止步。第二日的游覽中看到了毛主席的題字“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出自毛主席的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才想這是爸爸臨行前和我提起的廬山景點,可是奇怪的是,在游覽錦繡谷的過程中我們理應途經了仙人洞,我卻未留下任何印像,難道作為著名景點游人圍聚導致我繞道而行?J
從錦繡谷出來還是會回到“環山路”,當時已經下午近三點,我們正猶豫著是否打道回府補個覺,有出租車上前來拉生意,告訴我們可以接下去參觀廬山水壩——蘆林大橋這條線路,報價二十元。看看地圖的標識這段路也不短,我們就很爽快地接受了。
廬山水壩——蘆林大橋這一路,有烏龍潭、黃龍寺、三寶樹這些大家常提起的主要景點。從路線上說,前往烏龍潭的路是條分岔路線,也就是說去看了烏龍潭還得原路返回,雖然這段回頭路並不遠,但性價比就值得好生考慮了。據介紹,烏龍潭瀑布是當年西游記水簾洞的外景拍攝地,實地一瞧,竟然發現所謂的瀑布落差貌似頂多兩米(可能判斷不准,但意欲強調的就是這個瀑布實在“小”),當下對西游記攝制組的特技制作能力“景仰”不止。不過相信這類景點居於盛名之下,就算我這麼算,大家見到指示牌時肯定還是不舍放棄,不看一眼定會留下遺憾。過了黃龍寺,延回龍路走到頭就是一座小橋“交蘆橋”,橋這邊有石梯通往上方的蘆林大橋,過了橋可以看到有一條通往山中的土路且沒有任何標識。由於我們把地圖拉在了出租車上,所以一時難以判斷取道此土路是否可行,此時上方有呼喊聲,抬頭見一女子撐著紅傘對著我們喊“那條道不通”。天又開始飄雨而且時間也不早了,我們雖好奇那條土路通往的地方,還是順著那女子的指引上了蘆林大橋,竟然就是來時為出租車拉客的大姐,她再次向我們強調那條路不通,一邊又忙著招呼下方另兩個站在土路口猶豫的游客。
因為林的堅持,我們是走著回到牯嶺鎮的,我差點沒走廢了,一路上只能以晚餐好好犒勞自己來作為行走的動力。進鎮後我們就衝入了“利民煨湯”(新華書店右手邊是“火柴天堂”,再右邊就是利民)。沿街掛有利民招牌的只是一個門洞,正對向上的石階,一眼看不此店的所以,但請勿猶豫堅定地往裡走。走上幾步階梯,右手第一個門,徑直往裡走到頭就會找到苦藏於深閨的“利民”。古樸的木桌長椅,一共三間房,第二間是設置櫃台和廚房的那間,緊密的小空間裡放著三張方桌,靠牆是個大爐子(正是煨湯用的)還堆著些雜物,因此一坐滿客人就顯得大家都親密地挨著,整個氣氛感覺隨意而親切。櫃台和價牌的布置頗有時光交錯的幻覺。我們點了兩份湯、一份地瓜泡飯和一份炒米粉,發現利民的瓦罐湯真是物美價廉,大多是3-5元一份,裡面的料也挺足,最重要的是,秋冬季裡喝完這一小罐湯,整個身心都熱乎了(在這裡解決一頓飯兩人20元足夠了)。點菜時發現很多當地人點了炒飯,頓時心癢癢,猜測這裡的炒飯一定很好吃,計劃著明天再來這裡喝湯再嘗嘗炒飯。利民的餐具似乎除了瓦罐就是鋁制的寬口碗,這種鋁碗是小時候家中曾用過的,拿著真有種歸家的親切感,真應了一句話,好吃不在外表,量足味美才是硬道理。
10月27日雨轉晴
早上迷迷糊糊之時,扯開窗簾發現屋外的雨正下得熱鬧,立馬倒頭睡下,放棄看觀日出的美好心願。待我們睡醒屋外依然在下雨,林問我想吃啥,頭一個在我腦海裡冒出的念頭還是“利民”美味的瓦罐湯。今天是以一副熟客的姿態進入利民,時間尚早沒啥客人,貌似店裡的伙計正搗持著自己的口糧。我點了份花生銀耳甜湯,還要了份昨天心癢到今天的炒飯,不過有點小失望,炒飯的口感有點硬,聯想起昨天在小院子的白飯,感覺這裡的米飯都不夠可口。不過瓦罐湯依舊很棒,依然帶給我一身的熱乎勁。
第一站別墅區,又想起上山時錢伯伯所說的“來廬山一定要看它的建築”,不知他玩得可順心?基於美廬(門票25元)和老別墅故事景區(門票30元),我們倆只在其外圍晃悠了一下就離開了。走過廬山會議舊址(現為廬山人民劇院,門票20元)後,按照地圖的指示,我們還找到了天主教堂,可惜不對外開放,大門緊閉著,似乎已經廢棄了。
中午返回牯嶺鎮,探訪最後一個美食坊——石牛酒家。和利民一樣,同樣在沿街只能看見一個門洞掛著“石牛”的牌子(位於Adidas店的左邊),同樣要沿著石階上行,差不過上到二層樓的位置你才能揭開石牛的神秘面紗。說實話,如果不是聽聞推薦,在街邊看見石牛的招牌,就算好奇,也會因為一眼望不見店面而停下我探尋的腳步。但是石牛雖深藏閨中,老板卻並不愁,因為這是家當地人熟知的飯店,而且一旦有游客經介紹走入石牛大多會成為回頭客。接觸下來,老板人也特好,我們想嘗一個廬山特產“三石”之一的石雞,可是問過幾家店整份都挺貴,可石牛的老板願意為我們炒個小份,40元,雖稱小份其實量並不少,兩個人吃足夠了,再加個石耳炒雞塊和嫩芛做的小炒,這頓午飯吃得很滿足。石牛是個特“樸實”的飯,如果講究環境的朋友可能接受不了,但是菜肴的味道真不的不賴噢,完全值得多次光顧。
再次回到牯嶺鎮,打了輛車去廬山植物園,由於司機在路上接到一單從五老峰回程的生意,但對方等待的耐心有限,這樣一來我們有幸感受了一番廬山上的極速飄移,在山路轉彎處我幾乎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看到司機一副特投入的樣子,身體也隨轉彎的方向呈反方向大幅傾斜,如同正在游藝房玩動感賽車,我立馬放棄了控制自己的身體的企圖。
植物園內的游人很少,但根據導視圖判斷面積卻不少,前一天的疲憊感尚未退盡,導致某人看見園內大片的草地竟生困意,強烈要求停步在草地上小睡,只剩我一人無聊地研究身旁的花圃。廬山上常見下圖中這種花(花盤很大,深色品種的花辮層多而密實,可能花盤大太重導致大多數都低垂著腦袋),但連植物園內都沒有相應的介紹,林覺得很像芍藥,可惜後來一直到離開都忘了問一下當人。
在林小睡的那會,天空開始放晴,逐步釋放出可愛的藍色,似乎調皮的太陽光也有了探頭的意願。今晚就要離開了,此沒看到日出,也許走之前還能有幸見到日落吧?林睡來時已經下午點了,查看地圖上所記錄的11月份日落時間為,趕緊起身前往含鄱口,雖然含鄱口所處的位置決定了那兒是觀日出的最佳位置,但是目前我們也只能趕往那,企圖在那兒的山頭能望見些許落日余霞。
終於在落日時分趕到了含鄱口,只一眼,壯觀的雲海勝景就震住了我,我一直深信如此美景是我無力去描繪的,只能借助於實景圖像。
自含鄱口出來,根據事先約定好的,胡姐替我們聯系的車帶著我們留在旅舍的行李來接我們,直接送我們下山去廬山火車站。正好胡姐要去辦事,也搭我們的車下山。途中閑聊中,她告知我們此行運所不錯,因為雲海的形成是需要條件的,只有大雨後放晴的天氣才能見到;所謂的含鄱口,就是因為能夠看見鄱陽湖、貌似山谷口含鄱陽湖,從而得此名。如果遇上晴天,含鄱口的觀景重點就是鄱陽湖,不過要想見到特別清晰的鄱陽湖則對天空的能見度要求極高。胡姐還說廬山上的天氣真的很調皮、難以預測,她舉例說曾有個客人打電話說突然得知近來廬山附近的地區下大雨甚至有泥石流的可能,所以想取消訂房,胡姐只能對其說“取消沒問題,但是如果你如期上山來玩,相信你一定不會失望”,結果那客人在山上住了幾天晴天雨天的景致都領略了,還看到了日出勝景,臨走激動地拉著胡姐真道謝。其實這兩天的所見所感已足以讓我慶幸自己這次衝動之旅,胡姐的這番話讓更為慶幸,還在下山途中我們已經心癢癢地想著是否在冬天再來看望一下銀裝素裹的廬山J
注:我在查詢火車班次時,一搜索發現有“上海—廬山”的班次,下意識地理解為“廬山站”是離廬山景區最近的火車站。但事實並非如此,青年旅舍的胡姐告訴我們,實際上此“廬山”非彼“廬山”,“廬山火車站”所處的位置實際上是九江縣,也叫沙河,相比“九江火車站”,距離廬山景區更遠(九江縣—廬山:50KM,九江—廬山:36KM),相應的打車費用:廬山—九江縣120元,廬山—九江100元。

(如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