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8日深度文化之旅D5

作者: 03280730

導讀D0520080520Wat Swei Romeat, Western Baray & Western Mebon, Angkor Wat, 西池和西梅奔,吳哥窟, 早上想出門先找點東西吃,不想再吃法棒了又干又硬的。正好出門有一個推著車賣炒面的人,3000R一份,裡面還有個煎蛋,在旁邊站了一會兒,看當地人也付了這麼多錢,我才要了2份。如果大家心裡沒准,又有足夠多時間的話,就在旁邊先看著,等當地人付錢後你心裡就有底了。他們這些做 ...

D0520080520Wat Swei Romeat, Western Baray & Western Mebon, Angkor Wat, 西池和西梅奔,吳哥窟,

早上想出門先找點東西吃,不想再吃法棒了又干又硬的。正好出門有一個推著車賣炒面的人,3000R一份,裡面還有個煎蛋,在旁邊站了一會兒,看當地人也付了這麼多錢,我才要了2份。如果大家心裡沒准,又有足夠多時間的話,就在旁邊先看著,等當地人付錢後你心裡就有底了。他們這些做買賣的人90%都會對游客開高價,一般是一倍左右,所以一定要小心。這種炒面裡有點蔬菜,有點辣味和甜味挺好吃的。我本來就喜歡吃方便面,最好是干的沒有什麼水分的,就是沒有湯的那一種干拌面,如果是炒的就更好了,所以這種炒面就很合我的味口。回到住處吃完面又喝了點紅牛,當地的紅牛、M-150等功能性飲料很多也不太貴,有小玻璃瓶的紅牛。出了門坐上車,到路口超市買水,這裡的礦泉水有很多種,便宜的有0.6$、0.8$的,也有最好的依雲,看個人對水的不同需求吧。路上去加油站加油,這個油站裡有一個超市叫 Star Mart,這個超市是油站的便利店,網上有很多網友推薦這家店,說裡面的法棒、酸奶、冰激凌、熱狗都很好吃,我沒有買這些東西只是看了看,這種食品要馬上吃才行,這時候買了等到中午也沒法吃了,天氣太熱。這兒離住的地方比較遠,一直就沒有在這裡買過東西。走NH6號路,路邊有高級一點的酒店,出了暹粒一路往西,路過了 暹粒機場,候機樓不太大,一大片綠草地,只有1條跑道,周圍有鐵網圍著,規模很小。

Wat Swei Romeat

西池 這邊也沒什麼景點,反正也來了,司機知道我很喜歡當地文化,就帶我們去了一個附近的當地人用的寺廟,昨天談價錢的時候已經說好了,本來說要去幾個不太有名的,比較偏遠的沒什麼游人去的古老的寺廟遺跡,司機說不認識,沒有去過,也賺遠,就是不去,於是就來了這個廟,在去 西池 的路上。叫 Wat Swei Romeat ,LP上沒有此地的介紹,地圖上也沒有標點。Wat Swei Romeat 大門口有一座精美的牌樓,中間大兩邊小一共三個門洞,用水泥新修的整體灰色,門的石柱上有精美的花紋雕刻,中間的頂上是兩條七頭蛇尾部相接纏繞在一起,兩邊的門洞各有一條,蛇身上還部滿了小蛇頭,整個大門像是還沒有完工,只有門楣上的正中間的位置有一幅佛祖的浮雕彩繪畫,兩邊的門楣上還是空的。就是先用水泥作出大致景物的形狀,再在上面彩繪油漆畫,整體就有了立體凹凸的感覺。門柱上的雕刻很細致繁復。裡面有僧房和小靈塔,一個塔上還開了小窗戶。小佛廳裡也有彩繪壁畫,前面的一張桌子上放了一尊和畫上一樣的佛像。還有一座新修的金色佛塔在陽光下非常耀眼,共有三層高,下面兩層有綠色的力士,底層的門被封死上面寫著經文,外面有一圈圍欄,上面盤著幾條綠色七頭蛇,門口有金色的獅子,都是用顏料塗的很是粗糙,眼睛就是一個黑點沒有神。寺廟建在一個小土坡上,下面就是 西池,水面很寬敞,岸邊有很多墳有大有小,這的墳比較像中國的,大的墳占了很大一塊地方,一看死者就是地位很高的人,小的中一塊正方形的水泥地,在左上角有一個墓碑。去主寺上台階的門口有兩條水泥新修的七頭蛇很清晰,這次才真的看清了它的真面目,舊東西都沒有這麼清楚。門口有金色小塔,表面有點掉漆,底座周圍有一圈小雕像。門前有兩根高大的金色立柱直指天空,底部寫有經文。旁邊有一個小亭子,裡有供奉有一個九層高的傘蓋。主寺的底座也有一圈小 伽魯達 還沒有上漆。寺內小門的門楣和窗楣都裝飾得很精美,有一個神猴打仗時的場面,一只猴子正在咬另一只猴子,兩邊有兩只小猴在觀戰。牆上有很多油畫,後牆有一幅整面牆大的關於地獄的經變畫,人物面部表情刻畫很栩栩如生。連走廊的頂上都畫滿了油畫。窗戶上是仿古寺廟的石柱。塔林中有一座比較豪華的靈塔很顯眼。出了主寺,當地人在廟中組織了很熱鬧的活動,支起了很多大棚正在吃飯,放著當地音樂,彩旗飄揚很有氣氛。旁邊的小廟也畫滿了壁畫,有一個女孩騎著一只大白兔很有特色,門口有兩只神獸,和單頭蛇的雕像。旁邊的僧房門口還有一對神獸和另處的都不同。出了 Wat Swei Romeat 回頭看遠景也覺得很好看。

Western Baray & Western Mebon西池 和 西梅奔

下一站 Western Baray & Western Mebon, 西池 和 西梅奔。

西池 Western Baray

吳哥王城 西門外,暹粒西北約11公裡,開鑿於11世紀中葉,功能:水庫。長8公裡,寬2.3公裡,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人工水池。全部由手工開鑿,池水灌溉著吳哥周圍的大片土地。現在這裡已經成為 暹粒 周邊的一個主要游泳池,在最西邊還一個小沙灘,有野餐小木屋,出租的橡皮船、救生圈,游玩的大多數是當地人,每逢周末許多人前來度假,他們在沙灘上嬉戲,這裡就像是一個海濱浴場。這個水庫的修建,不僅有其宗教方面的動機,還有其經濟方面的考慮。以前高棉的都城都很缺水,在公元9-12世紀,吳哥大力興修水利系統,國王派人到規模比較大的村落或商隊往來的旅店、驛站附近挖掘大型的蓄水池,一方面是調節排灌系統,一方面為旱季儲備用水。建成了以東池、西池、北池、羅來池、皇家浴池、吳哥窟 護城河、吳哥王城 護城河為主,溝通數千個小水池和管道的宏大水利系統。根據當地一年旱雨兩季分明的氣候條件,合理調度,將河水彙集、再分流到農田中進行灌溉,同時兼顧城市和神廟的用水、排水、防御、交通等各個方面。有了這樣完善的灌溉系統,1000年前的吳哥就實現了水稻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這些水利工程完全可與吳哥的建築、浮雕藝術並稱為奇跡。然而隨著國力的衰弱,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最終導致洪水泛濫,給吳哥文明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西梅奔 Western Mebon

吳哥王城 西門外,西池中央,距 暹粒 西北約11公裡,建於11世紀下半葉,印度教,供奉 毗濕奴。西梅奔寺 的遺址位於吳哥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池西池的中央小島上,原來寺中曾供奉著一尊巨大的表現 毗濕奴 在宇宙之水中休憩的銅像,現今銅像已經移置於金邊的國家博物館當中。西池的南堤有船可以上島。

到了 西池 先看到一個水壩,在邊上有羊群在走動。下了水壩的台階就有船,坐船可以到位於池小心的西梅奔寺。在路上我就問司機坐船去 西梅奔 要多少錢,他跟我要15$一條船,我覺得太貴了,這麼一點路程跟本用不了這麼多錢,他一定又要吃不少的回扣。剛一下車我們的司機就找到一個當地人要帶我們去坐船,就15$一分也能少。我就想自己下去問問價錢,不能讓他們合伙給騙了。這時那個當地男人跟著我們不走,我也甩不掉他,要是一起到了坐船的地方價錢一定砍不下來,沒辦法我只能去上廁所,然後找機會把他甩掉。在廁所工作的工作人員把自己的小孩兒也帶來一起上班,小孩的眼睛很大,非常可愛,身上只裹著一條毛巾,我問了這個工作人員坐船要多少錢,她說聽不懂,我就畫了船的圖給她,她說不知道。耗了一會時間,又回到了堤壩,這時那個租船的男人已經不在了,只有我們的司機,我也不理他就一直往下走,他叫我我也不回頭,一直衝到船旁邊問價錢,我還特意找了一個比較遠的船,離他們遠一點好,不受他們的控制。我們的司機就站在堤壩上面喊,租船的人好像聽到了什麼,旁邊跑過來一個小孩,和那人嘀咕了幾句,那人開價15$,和上面的價錢一樣,一看就是串通好了,我真是太背了,行動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其實這個價錢我也能接受,貴了一點不過也還可以。只是心中不爽,咽不下這口氣,不能讓司機把這錢給賺了,這次他要是成功了,以後不就更得變本加利了,他也太狡猾了,到時候再與他周旋得多費多少腦子呀。事後想想,在這種情況下,一定不能讓司機知道你想要干什麼,坐船的事兒連問都別問,這樣他就不會動吃回扣的念頭,他一但知道了你想要去做什麼,就有機會在中間安排,從而達到他自己賺錢的目的。到了地方和他約好見面的地點就自己走,保證他沒有跟來的情況下,自己去問當地人,比較容易砍下價來,價錢也便宜比較公道,這樣就會跨過他這一關,他少吃一層回扣,還能便宜點。像以後去 洞裡薩湖、越南浮標 也是一樣的。這是事後寫游記時才想到的,當時做得是有一點不到位,才沒去成 西梅奔 這樣只好去沙灘逛逛。這沙灘說實話挺髒的,地上有好多垃圾,沙灘邊上有幾個小棚子,就是支幾根杆子,上面加一大塊布,旁邊有租游泳圈的地方。後面有一排遮陽傘,地上鋪著一塊大席子,柱子之間有吊床,別看這地方不怎麼富裕,但人們還挺會享受的,真能想辦法。對面有一排小木屋,不靠沙灘的那一面,是當地人野餐用的。水面很寬闊,水裡有小孩抱著游泳圈玩,還有幾個人一起在一條船上玩,看著都很開心。碼頭上停了很多船,不過沒什麼船在水中來往,只是停在原地,看來游人也不多。來這裡參觀約需半天的時間就足夠了。

下一站要去,Prasat Ta Noreay 45號, Prasat Kas Ho 31號,這兩個地方LP上沒有介紹,只有標點。和 Ak Yom 阿約寺 6號,這個地方也是只有標點,但是在《五月盛放》中有一點介紹。在路上有一個大水坑堵住了去路,司機挽起褲腿去試過了,水很深,有的地方能沒過小腿肚子,而且高低不平,水也很渾濁看不到底。我們的tuktuk是肯定過不去的,有一輛摩托車到是從旁邊的土坡上開過去了,不過我們的車是三個輪子,根本沒法過呀。司機還說去哪就這一條路。昨天談行程的時候司機就覺得這個地方遠,而且他還不認識路,這下可好正合他意,去不了了。這剛上午10點呀,不能就這麼回去吧,在回去的路上也能加幾個順路的景點,不過都是沒什麼意思的地方,就決定去向往已久的 吳哥窟,司機說不順路要加錢。去 阿約寺 其實也沒多遠了,今天的大部分行程已經走完,我覺得這麼一點路程就沒有必要談減車費的問題了,減也就是1-2$的事兒,算了讓他多賺點吧。最後談的價錢是加5$,去 吳哥窟。在後來去 榮寺 的路上也發生的同樣的情況,不過在我的強烈態度下發生了不同的結果,這不能不讓我聯想到這位司機的最初動機。為什麼就這麼巧都是在去他不太想去的地方的路上發生了同樣的事情。去 榮寺 的事兒後面再詳細寫。後來在寫游記的時候我想到了一個可以過去的辦法,也是在經歷了 榮寺 之行之後才對此事有所啟發。辦法就是把摩托車後面的拖掛拆下來,放在一邊,然後讓司機自己騎摩托車從土坡上過去,我走著過去,在水坑對面彙合,他再騎摩托車帶我去景點。如裡你當時有兩個人,可以看身材的大小一輛車能不能帶兩個人,如果不能,就讓司機跑兩趟,這樣可能又要加錢了,到時候再商量吧。或都只去一個人,多照點相片回來,另一個人再看相片。這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這已經是我錯過的第三個地方了!

Angkor Wat 吳哥窟

開向 吳哥寺,路過了暹粒機場,一片田園風光之後就到了傳說中的 Angkor Wat 吳哥窟, 它是靈性與對稱的完美結合,是人類獻給神的一份永恆的禮物,走進 吳哥窟 就能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憾,令人嘆為觀止。它是現存吳哥遺跡中規模最大並且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堪稱代表作。現在已是吳哥古跡甚至整個國家的像征而出現在 柬埔寨王國 的國旗上。吳哥窟 是一座神廟建築群,它莊嚴宏偉,體量勻稱,在組成、平衡、比例、雕塑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它又被稱為 吳哥寺 或 小吳哥,在梵語中是 寺之都 的意思。人們普遍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幾百年來它從未被荒棄,前來朝拜的人始終不斷。當年修建 吳哥窟 費時30年才最終完成,它是為了安放國王的遺骨,這住國王信仰印度教的 毗濕奴,他死後將遺骨安放於此以表達對神靈的敬意,也有學者認為它是為供奉 毗濕奴 而建。它是吳哥古跡中最精華的部分,也是 柬埔寨 早期建築風格的代表。另外一些學者對於 吳哥窟 到底是一座神廟還是一座陵墓而爭論不休。在所有的吳哥寺廟中 吳哥窟 與眾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面向西方,在當地面向西方是像征著死亡,許多學者認為它最初是一座巨大的墳墓。寺廟的底座和寺內恢弘的淺浮雕也證實了這種觀點,底座和浮雕圖案都是按逆時針方向設計的,這顯然借鑒了印度葬禮儀式中的元素。印度教中三大神之一的保護之神 毗濕奴 就代表著西主。目前學者認為它很可能既是一座寺廟,同時也是國王的陵墓。吳哥窟 是12世紀吳哥王朝極盛時期的代表作,整個建築都是用大石塊磊砌而成,既沒有用石灰水泥,也沒有釘子和梁柱,它一共用了30億噸石料,有的石塊重達8噸。無論是建築技巧還是藝術成就都堪稱奇跡。修建這座建築的工匠都是當時最好的,包括建築家、雕刻家、彩繪師等等。當時的工匠還沒有掌握拱券技術,所以這裡沒有大的殿堂,石室的門都很狹窄陰暗,而裝飾雕刻都在建築外部。吳哥窟 以其迷人的 阿布薩拉 小仙女,而聞名於世。寺廟中的牆壁上一共雕刻著3000多個小仙女神態各異,光發型就有30多種。20世紀80年代,人們采用印度人的方法,用化學制品來清潔寺廟,至使許多精美的仙女浮雕受到損壞,如今德國 阿布薩拉 保護工程正組織人員對其進行修復。這一組織在 吳哥窟 的西北角設立了一個小小的信息亭,那裡出售精美的明信片和吳哥雕像。

像征手法:前來 吳哥窟 的游客都會對它雄偉壯觀的廟宇,迷人的裝飾和大範圍的淺浮雕發出由衷的贊嘆。然而當初設計 吳哥窟 的學者可能更加陶醉於這種多層次的含義,它的空間尺寸與古代印度教中4個時代的長度相對應,人們通過引道進入主要入口,然後穿過庭院,最後到達曾經存放著 毗濕奴 神像的主塔,這一過程暗示著回到了創造宇宙的第一個時代。與吳哥其它的寺廟山一樣,它也使用了這種像征手法,復制了一個空間的宇宙模型,中心塔是神山,周圍有一些小山峰,依次以陸地和海洋作為界線,較矮的庭院代表陸地,護城河代表海洋。七頭蛇欄杆圍繞的石橋像征著人類通往神的住所時走過的彩虹橋。它位於 吳哥王城 南門外,售票處以北3公裡,建於12世紀,印度教供奉 毗濕奴。

建築設計:吳哥窟 是吳哥時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主殿占地4萬平方米,主塔高6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吳哥窟 建在三層台階的地基之上,遵循金剛寶座塔形式,第三層平台上聳立著五座蓮花塔,整座建築充滿向心力和向上的動勢。它坐東面西,平面為長方形,有兩重巨石圍牆,內圍牆長270米,寬140米,其面積為1000*850米,最外圍被一條190米寬的護城河所環繞,這條河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矩形,東西長1.5公裡,南北寬1.3公裡,周長約5.6公裡,與它相比,歐洲城堡周圍的護城河簡直就像玩具模型一樣小。寺內有一條砂岩鋪就的引道從西穿過護城河,在中央大道的兩旁有石頭堆建而成的七頭蛇形欄杆。在建築過程中人們將木樁插入鋪路石上的洞孔,並用它吊起安放巨大的石塊,然後再將木樁鋸掉,最後直至腐爛。建造寺廟所使用的砂岩大石塊來自50公裡以外的采石場,位於 荔枝山 東面的山腳下。人們將石塊放在巨大的竹伐上,沿著 暹粒河 漂流至此,這種物流操作真是令人拍手叫絕。這種場景在《吳哥石林》一書中有一副復原圖畫,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當時的情景。修建這座寺廟征用了數以萬計的勞動力,試想一下在沒起重機和卡車的情況下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這簡直是難以置信。吳哥窟 正門向西,與 吳哥王城 南門外的大道連接,矩形的外城牆長1025米,寬800米,四面各有一個大門,門樓上各有三塔,但主要入口只有一個位於西面,它是一條235米寬的回廊,裝飾著大量的浮雕和雕刻,門內是一個庭院,在庭院的東面是一條長147米的大通道,一直通向內圍牆的入口,在大道的兩側分別有池塘和藏書室各一個。進入門樓在右手邊有一尊 毗濕奴 神像,高3.25米,由一整塊砂岩雕琢而成。神像的八條手臂分別舉著權杖、矛、圓盤、海螺等神器。在祭祀台上你甚至可以看到幾綹發絲,這些是准備結婚的青年人或祈求得到好運的人們奉獻的祭品。一條長475米,寬9.5米的七頭蛇欄杆從主要入口一直延伸到中心寺廟,中途經過兩個優雅的圖書館,一個日本團隊正在修復,還有兩個水池,人們一般喜歡在北面的水池觀賞日出。吳哥窟 的主體建築在三層台階之上,台基高23米,底面積為215*187米。中心寺廟分為三層,每層用紅土圍起一個方形,周圍都有錯綜復雜的石砌回廊,一,二層為長方形,第三層為正方形,邊長75米。回廊內有庭院、藏經樓、神座等。在每一層的四個邊上都有左中右三條石階連接上一層,各層的石雕門樓和上下層的階梯相連,階梯的欄杆上都有七頭蛇石雕,入口處還有精美的石獅。門樓上都有石雕蓮花裝飾,約萬朵之多,令人嘆為觀止。千佛長廊在戰前曾經存放著幾百尊佛像,但現在很多都被轉運或偷走,只留下破損的殘余部分。

第一層:在寺內回廊的內壁、廊柱、欄杆、石牆、窗楣上都有浮雕。題材取自於兩部印度史詩,主要是關於印度大神 毗濕奴 的傳說,也有皇家出行、戰爭、烹飪、農業、手工業等風俗場景,而裝飾的圖案則以動物和植物為主題。最下面一層的平台上,圍繞主殿第一層台基的上有一條長800米,高2米的浮雕回廊,牆壁上布滿了一系列復雜、神秘的宗教故事淺浮雕,浮雕美輪美奐,而且栩栩如生,是整個寺廟的精華。被譽為世界上最長的浮雕回廊。從前這些雕刻都是在木制頂棚的庇護之下,但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淋,這些頂棚已經腐爛,只有北回廊西邊一半還保留著一條原始的橫梁,其它都是重新修建的。西面回廊的北半部描繪的是《羅摩衍那》史詩中的情景,南半部則以《摩訶婆羅多》內容為主,而北面回廊雕刻的則是 克利西拉 同牧女相愛的場景,東面回廊則是 乳海翻騰 的壯觀場景,南面浮雕頌揚了 蘇利耶跋摩二世 的功績和同占婆人交戰的畫面。整體雕刻是以寫實主義手法表現的。交戰雙方的士兵乘著冬槳船在洞裡薩湖搏殺,湖裡的鱷魚還嘶咬著掛在船邊受傷的士兵,湖裡的屍體堆積得露出了水面。陸戰的場景刻畫得也是惟妙惟肖,士兵騎著大像在搏鬥,國王則端坐在多層的華蓋下指揮著戰鬥,雙方的戰鬥場面非常慘烈,那些被俘的高棉士兵則被懸吊起來,敵人正拿著長矛向他們刺去,然後將其投入大火中焚燒。浮雕回廊中最為著名的一幅作品是以神話故事 攪動乳海 為題材,整個浮雕以精美絕倫的場景堪稱世界浮雕史上難得的藝術精品。也叫 乳海翻騰,它講述的是一個在印度教中廣為流傳它是神話故事。藝術家們用細膩的手法將這個故事雕刻得長達60米,情節刻畫得淋漓盡致,令看過的人都驚嘆不已。浮雕的設計有著一定的順序,從西邊開始,保證浮雕在左側,先後順序就與故事情節是相一致的。大多數浮雕是在12世紀雕刻完成,16世紀人們又在空余的地方加上了新的內容。1、Kurukshetra之戰,決戰俱盧之野,黑天舉起牛增山,猴王波林之死。2、蘇利耶跋摩二世的軍隊。3、天堂與地獄,閻摩審判。4、攪動乳海。5、像門。6、毗濕奴戰勝群魔。7、克利須那神和魔王,黑天與魔王班那。8、神魔之戰。9、Lanka之戰,楞枷之戰。

第二層和第三層的每個角都有石塔作為標志,每座塔的頂部都有穹頂。中心塔距離第三層31米,距地面55米,使整個建築顯得莊嚴、協調。過去在中央塔中有一尊騎著 伽魯達 的 毗濕奴 金像,代表神化的國王伽魯達 是一種神話中半人半鳥的動物。第二層平台比第一層高7米,周長約430米。這一層的浮雕與第一層相比有較多的裝飾意味,如小仙女雕像、蓮花蓓蕾等形像。

第三層:呈正方形,邊長75米。這是神廟的最高層,矗立著5座尖頂寶塔,其中正中央一座最高為42米,其於4座小塔則較矮,分別立在平台的4個角上拱衛著中央主塔,像征著諸神居住的聖地,宇宙的中心須彌山。通向主塔的台階被稱為“天堂階梯”高13米,幾乎與地面垂直,非常陡峭,因為通往天堂的道路絕不輕松,攀登時必須手腳並用,信徒以此來體會天堂之路的艱辛,表達無限的虔誠。如今游客在爬上爬下時要特別小心,因為這裡曾經發生過事故。1973年,一名法國女游客在攀登中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資在西面台階的右側修造了扶手。從此這一側階梯也被稱作“愛情階梯”。一旦到達了中心塔,朝聖者就完成了全部使命,可以迎著微風觀賞風景,然後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細細品味這座偉大寺廟的對稱美和像征意義。

特別提示:攀爬時有一定危險,最好沿扶手上下,穿合腳、防滑的鞋子。護城河的長橋,大道南側的水池是拍日出最好的地點。see sunrise從西門進,沿棧橋走100多米後左轉,在大道右側池塘邊等太陽升起。在 Angkor Wat 北面長廊裡靠東的小室,如果你靠在牆上輕拍自己的前胸,耳中傳來的卻是鼓聲。小吳哥 在左面荷花池邊拍攝全景角度絕佳。中午前後雲層散開,光線充足,到下午4點,寺廟在陽光照射下呈金黃色,是全天最美的時候。白天拍攝要注意曝光補償的調節。在圖書館前的蓮花池觀看比較好。來到 吳哥窟 的水塘前,花一美元租把椅子坐下,要杯熱咖啡,可以邊等日出邊吃帶去的早餐。

一進門就是一個平台,有一條通過190米寬護城河的石道,門口有一只石獅,身上印有很明顯的英文字母。石道中間有一列石頭是堅起的,寬度比留下的空間大,放不回去了,就這麼放了一排,上面有順序的編號,這時願為當年一半石橋倒塌,人們從新修復了這一半,可能修好後才發現中間一排石頭無法放回原位,只好這麼放著了,也許是為了讓後人注意到這點,就故意這麼放了。看得出明顯是一邊平整,一邊新一邊舊。舊的那邊還有幾塊石頭是石欄的遺跡。護城河堤有一面比較新,外面的就比較舊了,已經變了形。190M寬的護城河,一般只看相片,誰也看不出是一條護城河,因為它實在是太寬了。石橋中間兩側有兩個觀景台,正好也是在河的中間,在這裡欣賞這條河的風景是再好不過了。在整齊的河堤上有一對新人在拍結婚照,這是一幅古老與現實的結合。後半段的石橋就比前半段新一點。過了石橋就是外圍的一圈走廊。吳哥寺 是吳哥寺廟中修復最完整的一座,黑灰相間的,黑色的是原來的老石頭,灰白色都是像用水泥摸上的,也許要等幾百年才以變成黑色,到那時就協調,統一了。石柱也是一樣,有灰有白,有的還用鐵箍箍住。門柱上的雕花有的也是白色的,很新沒有破損,我想也是新修的吧。還有碎了的石獅放在門前。牆上有精美的雕刻。中間屋裡有一座 毗濕奴 神像,高3.5M,手臂已經沒有了。還有很多殘破的石柱窗,被修復的程度不同。走進外圍走廊,就覺得豁然開朗,眼前一座石橋,直通遠方的吳哥主寺,兩邊是大片的綠草坪,其間還有幾棵不同品種的樹作點綴。在草地的最外圍,有一棵紅色葉子的樹,非常顯眼,我想就是當年,五月盛放 的作者 卡門,在這棵樹下照出了一張讓我感動的相片。路的兩邊有兩座圖書館,已經被修復的差不多了,只是白色痕跡明顯,有一處修復過的圓形邊角有點像 高迪 作品的影子。主寺前還有幾棵椰子樹。越來越近了,主寺也由小變大了,越來越清晰,心情好激動,這就是我想了4年,終於能來到它的面前了。主寺前有一個平台,平台上是木台階,上了平台就是主寺了。有的一組平面雕刻用釘子釘了幾個點,再用線連起來,為了保護吧。外面還是一圈走廊,只不過這裡面有800多米的浮雕壁畫。還有雕刻小仙女的胸被游人用手摸得已經光亮了,還只有胸的位置被人摸,挺有意思的。有的浮雕也被摸得光亮了,凸出的地方很亮,凹的地方就發白,以前沒有人管的時候就讓游客隨便摸,現在有了一排欄杆,就只能看了。我個人認為這樣挺好看的,能更加突出浮雕的凹凸感,顯得更加的立體,就像活了一樣。比較容易看得出來畫得是什麼,很鮮活。不光牆壁上有浮雕,在拐角處的牆上和石柱上也有,就是風格不太一樣了。後面有的浮雕就不光亮了,白白的,有的牆上還有方形的洞,有的一片都是新修復的,顏色不同看得出來。在寺裡是沒有廁所的,只有在門口的兩側有,忍不住了就只好從側門出去找找看,在回來時發現了一個角度,在圍欄的間隙裡照了一張寺的相片,在黑色的框裡有綠色的草,白色的毛毛草,黑色的牆和大蒜頭。我覺得挺有對比的味道,個人認為是這次相片中最好的一張,也是印像最深的一張。在這個浮雕中最著名的就是 攪動乳海,可是當天修羅一半正在維修,不能參觀,我覺得像是在維修頂穹,而不是浮雕,屋頂滲水,水流下來對浮雕損害非常大。在工程現場有腳手架什麼的,在外面搭了一條木板路,要從外面繞行一段路,當天正好趕上下雨,就要用到雨傘了。路邊有修復工程的圖片的文字說明,還有看不到的那半段浮雕的相片,1:1的比例,就是顏色發黃。走過維修區就就能回到走廊裡,還有修羅的一小部分,之後就是攪動乳海的中心,再後面就是阿修部分了,修羅抓蛇頭,阿修羅抓蛇尾。在寺中有的大塊石頭上擺了好多小石頭堆,像是西藏的瑪尼堆,不過是小版的,可能是游客的一種記念吧?然後就是像台,這個門與眾不同,它沒有台階,是當時方便騎像的國王上下大像,直接進出。外面有一個小塔,不知是何時修建的?有幾個工作人員就躺在窗框上睡覺,很是悠閑。仿佛時間也跟著放慢了腳步。在長廊的地面上有明顯的水泥痕跡,上面還有兩個現代人的鞋印,可能是在當時維修時水泥未干留下的。在這個古老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印記,是當時有人故意留下的,在幾百年後人們是怎麼看這個腳印呢?又有誰知道是誰留下的?有一個黑色的石槽散落在綠色的草地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面的浮雕大多是沒有被磨光的,如果不仔細看,還真有點看不太清楚。外圍的浮雕看完了,這時正好下起了大雨,就進入了裡面的一層回廊,在一個石柱上有一個沒有刻完的佛像,是用線條刻畫的,下面還有一匹小馬,這肯定游客的可愛作品,外國人也不一定全有素質。在窗台上發現了一個剝落的石塊,我覺得寺廟內用的石頭好像大多數用的是沙質的岩石,很不結實,不太用力一敲就會碎。還在不斷的被歲月一層層的剝離著。屋頂上也有好多落石,被一層防護網接住了。裡面放了很多殘缺的佛像,和底座,大多是無頭的。有的上面還放了黃色或紅色的綢帶,表示了人們對佛的敬意。從裡面往外看就是浮雕回廊的內側,正看到了浮雕維修的內側工作面,有一個工棚,維修人員也在裡面避雨,地上整齊的擺放著屋頂石部件。用大木板和鐵支架支撐著牆體,然後再把屋頂的不同石塊放上去。一個修剪草坪的工作人員正在雨中用一把鐮刀割草。他把剪下的草都放在一個大袋子裡,裝滿了之後再背回去,看著挺重的,他為什麼不把草放在草地上呢,為什麼非要裝好背走呢?這時的雨見小,就出了回廊,打著傘到最裡面一屋的寺廟。在內側回廊的內側又出現了一種不同的小仙女造型,主要是小間的小仙女的發型不同。這裡的種類比較多,有的一面牆上全是小仙女。這時的雨越下越大,於是又回到了浮雕那層,坐在木頭的台階上等雨停,有光腳走路的當地人在台階上留下了濕的小腳印,足拱好深呀,印跡的中間非常窄,4個小圓腳豆非常可愛,當地人的腳長得太有特點了。這時風還很大,的雨水吹進了寺裡,這是我在 暹粒 遇到的最大,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雨。見雨不停,也沒辦法只好再去看一次浮雕。這時光線沒有剛才好。雨下大時有的牆壁開始滲水,這對浮雕非常不好,要不那屋頂為什麼要維修呢。浮雕一般分為三層,第一二屋能正面看清,最高一層真想站高了平視。1530雨停了,走進最中間,主塔正門前有一組建築,只能遠看,因為被攔住了。寺內牆邊有很多石部件,是還沒有找到位置的。陡峭的台階不比其它地方的危險,很多組台階其中有一組是用鐵架做的,高矮正好,結實而且不滑,這就是 愛情天梯。台階上有排水的水槽,設計得很巧妙。站在主寺下,看主寺的側面,覺得很高,很雄偉,很有氣勢,下面的人是多麼的渺小。在外面覺得很大氣,到了這一層感覺有點緊湊,空間有點小,反差太大了。每個台階都用一根白色的繩子攔著,上面掛著一個禁止攀登的牌子。整個第三層在維修不讓游客參觀。怎麼辦?我的一個夢想就是來吳哥,最重要的就是站在吳哥寺的最高處俯瞰人間,這下可好,上不去了。再陡峭的台階也感受不了了。後來和一個工作人員聊了起來,我問他什麼時候能修好,明天,後天?雖然從別人的游記中得知已經修了很外,也許明天能修好呢,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問一問。他說不知道,可能要很長時間,不一定。我想了想又問他怎麼才能上去?他猶豫了一下說10$,我明白了,和中國一樣,用錢賄賂。這說明了人心,錢能通神呀。我覺得有點貴,說2$,他說5$,我說3$,他說不行,我一想差不多了,合適,就他了,多花點錢買個夢想也值了,我來這就是為了這個,不上去真得一直後悔到下次再來時。我說我先上,等下來了再給你錢,他說行。這裡面的工作人員也不太多,一個人分看一段,幾個人也能看得過來,有時有人走動走動。他先看看周圍有沒有別的同事,然後把我帶到一個沒什麼人的地方,說就從這上吧,還用手比劃著告訴我要快。我就系好了鞋帶,放好了包,收好了傘,跨過繩子,一股作氣的爬了上去,都說這的台階危險,還摔死過人,又加上下雨,很滑,所以上去的時候我還是很小心的。站在最高一層鳥瞰下面,覺得看不到遠方,眼裡只有第二層,因為第二層的牆很高,所以看不遠,覺得有點不爽。沒有在 比粒寺 的那種王者的感覺,也就 比粒寺 二層的感覺吧。最爽的還要算是 巴肯山,在那俯瞰下面就有一種神的感覺,不過那是山,要是寺還是 比粒寺 最好。 在外面、圍往下看得多了,被下面的游人發現了,他們都用一種好奇的眼光看我,可能他們在想些什麼吧,不過我覺得這就是一種不發國家,也可以說是法制不健全國家的特點。於是剛才那個工作人員就上來了,可能說是上來查看查看,找到我後,告訴我別在往外面看了,去裡面看,這時我四周也看得差不多了,就去看中心最大的蒜頭了,它正在維修中,旁邊有腳手架,主寺內部也有個小一點的回廊,上面也有小仙女的浮雕。大蒜頭分4個面,每個面內有一個佛像,只有一尊不是浮雕的佛像。小蒜頭也正在維修中,地上有工具和部件,維修現場裡一個人也沒有,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大家停工了,第二層裡的游客也不多,雨停了,時間也晚了,所以就沒什麼游客了,大多數人都已經回去了。因為這場雨我才有機會到上面來,不然上面有工作人員,下面有很多游客,給錢他也不會讓我上來。真得謝謝老天爺了。看完後就從原路下來了,下來時有點著急,本來下就比上難,把腿蹭破了一點皮,不過這也是值得的,下來後給我上下的台隊照了張相,就去找那人付錢了,當時我心裡有個小魔鬼在說,別給他錢了,他也沒辦法,一走了之吧,不過這時我又想到了發達國家的契約精神和誠信,於是找到了那人付了錢,還留了一張影作個記念。完成了心願,滿意的出了吳哥寺,這時我的心情是矛盾的。用了這種方法好不好?應該不應該?我一直在想是要講原則,去推動社會的發展,還是去適應中國這個社會。在出來的路上發現一根石柱上刻著繁體中文名字,看著好親切,不過刻錯了地方,鐵證如山,不是台灣人,就是香港人的留名。在寺門上還有三只猴子在玩耍,動物與人,環境很和諧。外回廊裡還有一個拍寫真的現代美女,打扮時尚,和寺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雨也停了,今天又是很累,一路回到住處,先吃晚飯,還是林金真,要了一盤炒茄子,說不上好吃,也不難吃,就是味道和中國的有點不一樣。要了果汁,一般都是每次吃飯要2杯,太好喝了。還要了一份菠蘿炒飯,1$,一份蝦仁炒飯,蝦還不少,也很新鮮,1.5$,也挺值的。在飯館的毛鴨蛋有點貴,在老市場門口有一個挑擔賣毛鴨蛋的,開價800R一個,很便宜,不過她轉身去問了問別人,回來就說1500R了,真是宰游客沒商量呀。之後在回來的路上,水果灘的對面,一家酒吧的門口,看到又一個挑擔賣毛鴨蛋的,1000R一個,這是我見到最便宜的了,個還很大。她左邊一個小爐子,上面有個小鍋,鍋裡也就20個的樣子,一層10個,可以放兩層,下面還有沒煮過的蛋。鍋裡熱騰騰的正在煮。右邊是檸檬,香葉,佐料,袋子什麼的東西,這次我一下要了10個,要一次把它吃爽。這個當地人不會英文,很純樸。問價錢只能比劃,也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兒,於是她進了一家酒吧找了個會說英文的人翻譯,才知道價錢,和要多少個。她帶一個寬邊的帽子,皮膚很白,這在當地真是少見,她很瘦,穿一件淺藍色上衣,長褲,拖鞋,給人一種很清新的感覺。要給她照相時,還有一點不好意思。又在對面的水果灘買了2KG山竹,2$,一整個榴蓮 2.5$。今天換了當地的錢,在換錢的地方遇到一個上海女孩,一個人,聊了幾句,看了看她照的吳哥日出的相片,真不錯,本來我不打算去看日出的,因為我特別不喜歡早起,這一看相片覺得還是得去一次,不然不是白來了,這麼著名的景色怎麼能錯過呢?又聊了聊在吳哥旅游的心得,來吳哥大多數人是玩3天,很少有人7日深度游的,今天就讓我遇到了一個,還是一個人來的,還是女生,真是太強了,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不過她第二天就要回國了,我還有很多天的行程。只好互留了E-mail地址,回家後再聯系了。順便說一句,她住在著名的Golden Temple,就是我當時想找,但是沒有找到的那一家,她付的是14$一天,比網上說的貴一點,也能接受了。換了錢之後又去了當地人的集市,想去看看有什麼可吃的,感覺一下真正的當地美食,不過衛生條件真是不太好,只買了三個蓮蓬。如果不是太深體驗當地人的生活,美金是通用的,要是真想深入點,就要換點當地的錢了。後來證明還是很有用的。然後回超市買第二天的早餐和午餐,酸奶,面包什麼的。回去後,記了當天的筆記,洗了澡,就再不想動了。

D0520080520Wat Swei Romeat

Western Baray & Western Mebon 西池 和 西梅奔

Angkor Wat吳哥窟

當日費用合計:D0520080520超市 4.7$,tuktuk 12+5$,水果 1000 R,晚餐 5$,山竹 2$,

榴蓮 2.5$,毛鴨蛋 10000 R,超市 1.9$,共 11000 R,33.1$

更多內容請瀏覽本人博客:http://***/Andy03280730 更多相片在 博客相冊 中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