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麗江之前,雖然有看過一些資料,但對麗江了解得並不深。
只知道麗江是個適合發呆的地方,冬天曬太陽,夏天小院裡乘涼,閑了可以數數街上的地磚。
只知道麗江是個適合散心的地方,什麼都可以不想,在遺忘中為心靈療傷。
我不需要療傷,只想在這個我向往的地方,過幾天遠離工作和世俗的幸福生活。
和MEI到達麗江車站是中午,車站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順著路口的街道一直往前走,就可以到古城,就可以到四方街。很近,不用花太長時間。
三月的麗江,中午的太陽很大,我和MEI背著大包走在小巷裡,踏著明清年代留下的石地磚上,不由自主地緩下腳步。古城裡非常的安靜,小巷子兩邊的房子都是土木結構瓦屋面樓房,多數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少四合院,每家人的院前都種滿了花花草草,擺著竹椅,放著茶具,讓人有停下來不走的衝動。那些客棧、旅館就在這些小院裡,好聽的客棧名都用古樸的筆墨寫在木牌上,掛在大門邊。或掛著一些自行車出租、出游約伴等牌子,雖然很商業化,但又不知不覺地吸引著我們。
轉過幾條小巷,看路牌,我們已在慢慢地接近四方街。游人越來越多,街道兩邊店鋪林立,各種字畫和工藝品、民族服裝、銀器、木刻、木雕、玉器、藥材、樂器,熱鬧非凡,還不時有旅游團走過,把小街道擠得滿滿當當。
四方街中心不大的廣場上,有納西老人表演極富民族氣息的納西歌舞,吸引了不少的游人。不時,有駱駝隊走過,駱鈴聲清脆悅耳,駱駝上的游人享受無比。
在出發前朋友跟我說過,四方街人太多,住宿費也貴,最好不要住在四方街。但為免去找客棧的麻煩,我們讓先到的朋友幫我們訂好房,而且就在木府附近的自由生活驛棧,因為朋友是提前過來發呆的,自由生活驛棧的大院子和滿滿的院子的陽光,足以讓她可以整天呆在院子裡喝茶發呆看書足不出門。環境夠安靜,沿街商鋪,但這讓愛逛街的我們,有些欣喜不已。
自由生活驛棧出門外面是店鋪,賣些衣服、飾品等一些小玩意。我們住在客棧後院裡的二樓,一共就幾間房,很寬大的走道,我們住了其中最寬的一個標間,陽光也非常好。在石頭的QQ115253281空間裡,有不少客棧的實景圖,因為我們相機後面壞了,客棧的照片沒有拍幾張,只好從石頭空間裡偷了幾張留念。
這裡的天空很藍,那種高原特有的純淨,讓人心胸開闊。北邊的玉龍雪山完完全全地暴露在太陽下,偶爾有白雲飄過,有如人間仙境。
我和MEI迫不及待地把行李放好,去找著名的酒巴一條街吃東西。四方街以彩石鋪地,四通八達。古樹、石橋、流水,雖然游人絡繹不絕,但仍形成極美的山水畫。在酒巴一條街依水坐下,先吃了一袋新鮮草莓,再點了一桌子的麗江特色菜,邊吃,邊看,邊聊……此時的幸福,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只想時間能夠慢一些,讓我們慢慢感受。
吃完東西,我們租了自行車去黑龍潭公園。好些年不騎車的我,生疏得厲害,有幾次還險些摔倒。慢吞吞出了古城,到了新城的柏油馬路上,車子就騎得跟少年時候一樣熟練了。二個頭系麗江扎染頭巾的年輕女子,騎車快速飛過,跟不認識的游人說著“HELLO”,心跳躍著,風吹在耳邊有飛一般的感覺。
逛公園,識東巴文,聽納西歷史。還拍到了之前在網上下載用來作網頁的風景畫。雪山、涼亭、老樹、潭水,好一幅美麗的景像。
回到古城,已是六點多了。和MEI在城門的水車旁合了張影,便去還自行車。因還未具體了解古城的街道,找來找去,找不到租自行車的地方。後來,有位本地MM告訴我們,只要隨便找到一條小溪,依水而上,很快就能到達四方街。果然,我們跟著小溪而上很快就到了四方街,感覺真是奇妙。麗江古城清澈的泉水分三股主流穿城而過,在城區又變幻成無數支流,穿街走巷,入院過牆,流遍萬戶千家。黑龍潭是玉河水的源頭,泉水從四周山麓的古老栗樹下、岩隙中噴湧而出,在此彙成一個巨大而又神奇的出水潭,成為古城生機勃勃的秘密。因為這水,而成就了麗江獨特的魅力。
晚上的麗江,比白天更加迷人。大紅的燈籠,悠靜的古屋,歡快的溪水,再加上各種特色小吃發出濃烈的香味……讓人狂熱地愛上麗江。溪邊許願燈的美麗傳說,感人心肺,當許願燈被緩緩地放到水面上,蠟燭忽明忽暗,默默地在心裡,為親人,為愛人,許上一個願,祝平安健康……
回到客棧,已是深夜。街道店鋪,輕輕地放著高原民歌,熱情奔放。上到2樓平台,天空依舊蔚藍,只是萬古樓的燈火通明,讓人置疑,這古樸的麗江,為何亦有這徹夜不眠的燈火?
一夜無夢。(二)
早起,高原的太陽已照在窗上。院裡的花花草草,滴著露水,散發出清香的味道。客棧對面小店鋪還沒開門營業,門口已經傳來一位阿婆烤紅薯的香味。
麗江的清晨,清新、寧靜,還有點兒涼。街上游人很少,想必這些初到麗江的游人們,為了感受麗江的夜生活都玩得太晚,這會,都還在睡覺吧。有三三兩兩的納西老人慢慢走過,影子被太陽拉得斜長,照在青石地磚上,安祥而又與世無爭。
在來麗江之前,我看過一篇關於麗江的攻略,作者說,她為了上玉龍雪山,花一百多塊錢買了纜車票,排隊等了三個小時,等上到雪山,除了看到白茫茫的雪之外,什麼也看不到,腸子都悔青了。
我笑笑,心想,坐纜車上雪山,確實沒必要,在麗江,遠遠地看這美麗雪山就夠了,又何必浪費如此多的時間上山,來破壞生態環境?
MEI建議去騎馬。於是,我們選了街上旅行社推薦的騎馬路線,旅行社介紹說,我們可以花幾個小時,騎馬繞過幾個山頭,然後去到玉龍旁邊的山頭上的千畝草坪,可以遠遠地看玉龍雪山。
這就樣,我們帶著干糧,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自由自在的,去感受麗江的另一種風情。
跟我們去騎馬的還有一個上海小伙子,話不多,一副深沉的模樣。導游兼司機開車送我們三個去馬場,一路朝北面飛奔。出了新城,我們離玉龍越來越近。在玉龍山腳下,有條筆直的單行馬路,馬路二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玉龍雪山就這麼清晰地座落在馬路的盡頭。當我們的車飛馳在馬路上,我想起《一米陽光》中的情節,一輛紅色的出租車,在這條馬路上飛馳著,將主人公川夏送上情人躍,一去不復返。這是一個浪漫,卻又讓人傷感的地方。
導游把車子停在馬路邊,讓我們下車拍照。這個地方幾乎看不到行人,偶爾有馬兒走過,駱鈴的聲音,輕輕回蕩......此時的天,非常的純淨、蔚藍,我感覺天空離自己如此之近,有觸手可及的感覺,讓人靈魂出殼,激起了我許久不敢想的流浪夢。我幻想,在這樣的地方,無拘束地生活,在太陽下,騎馬、放牧,看春去春來......風掀翻了我的草帽,吹散了我的頭發,我隨風起舞......
夢還未醒,導游便催我們上車。很快到了馬場,導游幫我們買了馬票,交待我們注意安全。馬夫從馬場上牽出三匹駿馬,每匹都膘肥體壯,訓練有素。想起去年在稻城亞丁,第一次騎馬的我,誤把騾子當成馬,騎著騾子跑了一天,還以為是騎馬呢。
MEI怕山上冷,租了紅色的長風衣穿在身上,騎馬走在最前面,英姿颯爽,頗有女俠風範。我的馬走在中間,上海小伙子在最後面。我在馬上晃呀晃的,聽著駱鈴聲,吹著微風,感覺舒服極了。
馬兒沿著山間小路,慢慢走著,山路越來越陡。慚慚地,麗江的新城、古城都盡收眼底,還有大片的草原,可惜現在還是枯草。天空明淨得沒有一絲雲彩,山高了,感覺離天更近了......我們一路哼著歌,歡快的趕著馬兒,仿佛回到了無拘束的童年。經過情人躍時,我頻頻回眸,這就是傳說中戀人殉情的地方,看不到一米陽光,只有懸崖峭壁。我相信,這只是一個美麗而又傷感的傳說而已。
到達山頂的千畝枯草草坪前,有段路非常的陡,而且全是碎石及黃土,是不能騎馬上去的。我們下了馬,小心翼翼地上山。因為我們剛爬過高黎貢山,登山鞋又還算專業,所以並不太吃力。上海小伙就慘了,或許是缺少戶外活動吧,連滾帶爬的,鞋子又不行,樣子非常的狼狽。我鼓勵這苦不堪言的小伙子說,上了這個坡,就能看到全麗江最美的風景,一切都會值得的。
終於到了那塊向往的大草坪,不能再往上爬了。馬兒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吃著草,我躺在草地上,用草帽蓋著臉,靜靜地感受這一切。風很大,突然吹走了我的草帽,太陽便剌得我睜不開眼睛。我站起來,拍拍身上的草屑,玉龍雪山就在對面,能很清晰地看到山頭的雪,沒化的雪已經不多了,呈現在我們面前更多的是岩石。我聽導游說,隨著每年來雪山的游客越來越多,有關部門已經商量是否限制游客上山,或者不讓上山,或許,就這是保護雪山的最好辦法。
用過干糧,我們開始下山。仍舊是在馬背上晃著,感覺像搖籃一樣舒服,我差點在馬上睡著了。
導游開車接我們回古城,已是下午三點多。經導游推薦,我和MEI決定去吃牛肉大餐。新義街的那家牛肉店,就在街邊。一樓小小的店面,擺滿了各種牛肉,牛頭、牛尾、牛腩......炸的、烤的、煮的、炒的,應有盡有。我們點了四個菜,坐在二樓的窗台邊,要了一瓶大的冰凍可樂,邊吃邊看樓下風景。
古城仍舊熱市非凡。來來往往的游人擠滿了街,各種麗江風情的頭巾、帽子、披肩,在各種游人的頭上、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游人來去匆匆,像趕集似的,而大多數國外來的游人,都會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有時甚至把街上每個店鋪的小玩意都一樣樣地看完,然後再拍照,顯得悠閑而又充滿好奇。
享受完美味牛肉大餐,我們也加入逛街的行列。從新義街開始,到四方街,一邊數著地磚,一邊看店鋪的小玩意。我喜歡銀器店裡的東西,特別是手上戴的玩意。以前的習慣是在街上買回來一大堆小玩意,回家掛二三天都再也不想理了。而從麗江百歲坊銀器店裡買來那只銀手鐲,一戴上,就再也不想取下來。手鐲不貴,但上面的東巴文讓我珍愛,即使忘了這些古老文字的含義。
逛著,夜暮慚慚降臨。天空的那抹蔚藍,越來越深。喧鬧的古城慢慢沉寂下來,不知從哪飄出麗江粑粑的香味。MEI拉著我就走,在石牌坊不遠的地方,找到正在現做粑粑的小店面。店子掛點紅燈籠,就像點點星光。歡快的小溪從我們身後流過,發出“嘩嘩”的聲音。我們買了一個粑粑,一人一半,吃著,找不到紙巾,我用衣袖抹了抹嘴巴,感覺真好。太長時間了,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不敢做半點出格的地方,呵呵,今天,我竟然像小時候一樣,用衣袖抹嘴角,不知愛干淨的MEI看見沒?
有人說,在麗江晚上不泡巴,就等於沒來過麗江。我和MEI也想去試試。九點多,我們來到酒巴一條街,小溪的二邊露天酒巴已是人滿為患,人們大聲喧嘩著,喝著啤酒,有些還猜著拳,有些大排檔的感覺。我和MEI好不容易找了個靠河的空位子坐下,服務員走過來說,露天靠水的這些位子最低消費RMB200。我們趕緊撤了,見“濤歌”酒巴裡面還有位子,就坐了進來。酒巴很簡單,位子也不多,音響裡放著不知名的英文歌曲,燈光昏暗曖昧。
我們點了沙拉、薯條、飲料,靜靜地,靠在椅子上,什麼都不想。突然,外面傳來大聲的唱歌的聲音,一會是男聲獨唱,一會是女聲合唱......原來外面在對歌。只不過唱的都是些流行歌曲,少了民歌的委婉與奇妙。MEI極為好奇,聽著,孩子似的“咯咯”笑。我們二個女人,就這麼坐著,聽著外面嘈雜但好玩的歌聲,偶爾跟朋友發發短信,沒有男士過來答腔,更沒有艷遇。酒巴的沙拉很一般,薯條也像薯片,炸得不熟,價格卻非常的貴。十一點多,我們買單准備回客棧休息。酒巴的老板主動跟我們說話,這麼早就走了?我說,回了,我們昨天已經來過啦。老板一本正經地說,昨天來過還沒有艷遇?那就再呆會再走啦。我和MEI哭笑不得,誰說我們來是為了找艷遇了?
小河二邊酒巴的對歌正歡,男女各派一名代表,站在椅子上,帶領男隊女隊,你一曲我一首,對得不可開交。我用數碼相機錄了一小段,回到客棧放映來看,感覺雖然違背了麗江酒巴的原來的初衷,卻也十分有意思。
回到自由生活驛棧,有些累了,騎完馬的腰有點酸。我對MEI說,明天哪也不去,就在古城走走,看看木府,逛逛萬古樓,再去找張納西古樂的CD......MEI眯著眼睛點了點頭,想必已經睡著了。
(三)
麗江手繪地圖上,看到這樣一段對麗江老太太理想生活的描述:
早上在全家人之前起床。早飯是麗江粑粑加豆豉,還有酥油茶。
孩子們上班去了,太陽照進屋裡。老太太慢慢地走到集市上,遇到熟人就停下來,一起站在路邊說話。回來時候手裡拿著一把小菜。
午飯是涼拌面條,冬天的時候要烤著太陽吃。不睡午覺,靠在椅子上,一邊烤太陽一邊打盹。
“孩子舅舅家的孫子考上大學,下個星期要走,過去看看。”
太陽落山,老媽媽做好每天最豐盛的晚飯,孩子們下午回家了。
難得的一個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打開窗,發現外面下雨了,溫度急驟下降,有些清冷。
穿上衝鋒衣,戴上帽子,拍拍爬高黎貢摔跤留下的泥巴,冒雨悠晃著走出客棧。
整個古城籠罩在雨中,淅淅瀝瀝地,走在小溪邊的柳樹下,恍然走在江雨小鎮。青石地板有些滑,我和MEI小心地避過街上花花綠綠的雨傘,任雨水隨頭發流下。
來麗江幾天,一直都是艷陽高照。我盼著,能感受到雨中和雨後的麗江,這不,我等到了,有些欣喜。
從客棧一直往左走,經過木府走過四方街,走到東大街,就到了演奏納西古樂的地方。這裡可能是剛剛開門吧,有些冷清。門口坐著個賣票的姑娘,表情冷淡。
在這裡很容易地買了張納西古樂CD,也未來得及看是否是宣科先生的樂隊演奏的(記得冰縵提過宣科啊)。走進空演奏廳裡參觀,發現裡面充滿了古老的氣氛,演奏台上的壁畫,神秘而又神聖,讓人不敢靠近。我想像演奏時在台上幾排木凳上,老人們演奏著古老的“清河老人”、“山坡羊”時,是多麼地讓人回味。
從演奏廳出來,我們轉去了城口水車旁邊的小餐館吃早餐。餐館臨水而建,大窗戶對著小溪。一群年輕的服務員坐在院子裡摘菜,吱吱喳喳地說著笑話,還不時會高歌一曲。廚房裡不時飄出陣陣香味,讓人垂唌欲滴。點了米線和麗江粑粑,喝著清茶聽著雨水滴嘀噠噠、水聲唏裡嘩啦,感受自己真的融入了這種生活。想起晚上就要坐車離開麗江,不禁有些傷感。
吃完早餐出來,我們逛去木府。跨過清泉汨汨的流水小橋,突見一座木牌坊赫然立於土木瓦頂居民之間。跨進朱紅色的木府大門,眼睛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地面上巍然聳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漢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氣勢,使人恍若置身於皇宮之內。
木牌坊上大書“天雨流芳”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讓人印像深刻。
從木府出來,天,忽然有下點小雨,感覺很冷,將在大理買的扎染花布當圍巾繞在脖子上,發現自己仍冷得有點發抖。低頭慢慢走過一條條僻靜的小巷,什麼也不想,感覺有風吹過的駝鈴聲響在巷子深處......不知不覺地,我們又到了昨天來過的“冰兒童話”,幫冰兒做生意的上海大學生已經回上海了。我在店裡看了許久,想為先生買件T恤做禮物,最後請冰兒做了二件把幾米的作品畫在T恤上的情侶衫,再用東巴文寫上“一心一意”,並簽是我們的名字。告別冰兒,我們到了萬古樓下,麗江古城盡收眼底。為一對小情侶照完合照,看著黃昏時分的古城,有既將離別的傷感,也有想家的衝動。是啊,千山萬水縱然讓人沉醉,但仍抵不過家的溫暖。
六點多鐘,我和MEI在西餐廳用完晚餐,回客棧取了背包,跟客棧的帥哥老板石頭瑜飛告別,依依不舍離開古城,毫無遺憾。
再見,麗江,我們還會再來。

(四方街的納西老人們在曬太陽聊天)

(自由生活驛棧的院子一角(石頭空間裡偷來的哈哈))

(在自由生活驛棧拍寫真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