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西歐(一,二)

作者: WXCTravel

導讀作者:青竹葉 08年3月7日至17日, 與先生同游了西歐四國. 這是我第一次去歐洲, 行前充滿了期待和向往. 3月上旬, 天氣還很冷, 其實並不是旅游的好時光, 但是我們是乘先生的公務之便, 設計了旅行路線. 他在英國, 荷蘭和比利時都有公事, 我們就停倫敦, 阿姆斯特丹和布魯塞爾, 最後一站是巴黎, 從布魯塞爾至巴黎的高速火車僅需1小時22分, 這一條旅游路線堪稱理想又順當. 旅行計 ...

作者:青竹葉

08年3月7日至17日, 與先生同游了西歐四國. 這是我第一次去歐洲, 行前充滿了期待和向往. 3月上旬, 天氣還很冷, 其實並不是旅游的好時光, 但是我們是乘先生的公務之便, 設計了旅行路線. 他在英國, 荷蘭和比利時都有公事, 我們就停倫敦, 阿姆斯特丹和布魯塞爾, 最後一站是巴黎, 從布魯塞爾至巴黎的高速火車僅需1小時22分, 這一條旅游路線堪稱理想又順當.

旅行計劃是從北卡Charlotte飛至倫敦, 再從倫敦飛越多佛爾海峽到阿姆斯特丹, 這一段飛行比坐火車便宜. 然後先生到阿姆斯特丹東面的Nijmegen附近辦公事, 我則留在阿姆斯特丹觀光. 再下來是我們各自坐火車去布魯塞爾, 然後一起坐火車去巴黎. 最後從巴黎飛回Charlotte.

早春是旅游淡季, 飛機票還算便宜. US Airways飛往倫敦從巴黎返回的機票是$645. 從倫敦飛至阿姆斯特丹的機票是$65, 而在歐洲大陸的火車更劃算, 從阿姆斯特丹到布魯塞爾的對號入座的火車票是$41, 從布魯塞爾至巴黎是$42. 盡管在美國買票要另付郵寄費$18, 還是很經濟. 由於不開車, 從機場到市區, 還有市內交通, 我們都利用公交系統. 市內交通可以買幾日通票或幾張聯票, 從機場到市區的交通不包含在內, 要另外買, 這些交通費用不便宜. 西歐城市的游覽門票還算比較合理, 倫敦的國家博物館都是免費的. 剩下的是食品開支. 西歐的食品價格本來就不低, 加之當時美金貶值得厲害, 在我們眼裡, 餐點飲料很貴, 一瓶飲用水要賣3歐元. 有位先去過的朋友給我們傳經, 他帶去一個電熱壺, 晚上在酒店裡燒水, 涼後灌瓶, 次日帶走. 他”領導管理”一個小小的group, 開始每人每天給3歐元買午餐, 3歐元只夠在路邊攤買根熱狗或一塊pizza, 遭到組員一致”抗議”.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我們, 他們晚上在酒店內煮方便面, 吃罐頭, 吃得津津有味. 其實中國人聽了不稀奇, 中國人有的是省錢之道, 就是有錢也要花得值得.

盡管天氣不甚理想, 盡管食品奇貴, 當時電視上播出美國游客甚至舍不得吃麥當勞, 到超市或便利店買餐點, 我們還是玩得很盡興, 很有收獲, 直到今天, 一年以後回想起來, 依然津津樂道這快樂又辛勞的十天旅行.

2. 馬不停蹄看倫敦

從北卡Charlotte直飛倫敦的班機晚上起飛, 這一天是周五, 經過近8小時飛行, 於上午9點到達倫敦Gatwick機場。這一程時間過得很快,深夜睏倦,打了兩個盹就到了,比回中國可是輕松多了。 Gatwick機場在倫敦以南, 離市區約46公裡,要坐火車進城。事先查好,坐Southern Rail的火車最好,與廣告做得很大的Gatwick Express相比,Southern Rail火車雖然要停兩站,但總運行時間一樣,價格卻便宜了40%。即使是經濟的價格,也要9.5英鎊。我們的酒店訂在Victoria Station附近. Victoria Station是火車,地鐵和Bus 的 Terminal,交通便利,離旅游景點也近。到了酒店, 時間還早,只能讓我們暫存行李,等待午後再Check-in,反正我們已有計劃,要去白金漢宮看哨兵換崗。白金漢宮離 Victoria Station 不遠,步行去正好逛逛,熟悉一下環境。這一帶街道狹窄,店鋪林立,車多人多,十分熱鬧。剛從北卡鄉下來到這國際大都市,睜大了眼睛看新鮮,還得注意前後左右當心車輛行人,不由興奮起來,睡意也沒有了。快到白金漢宮時,人更多,都朝白金漢宮走,有不少旅行團,也有大陸出來的。想來白金漢宮換崗是一大亮點,大家都是打聽好了時間來的。

整套儀式倒也好看,但觀眾太多,看不太清,擁擠喧嘩,典型的熱門旅游節目。給我留下印像的是廣場上高高的勝利女神金像和維多利亞女王坐像,白金漢宮大鐵門上金綠兩色的王室徽章,威儀英武的警察和流光水華的高頭大馬。 看完換崗, 沿 Constitution Hill 街,穿過Wellington Arch,沿白金漢宮的圍牆轉了一圈,又進了 Victoria Station去吃午餐。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英國的食品貴。麥當勞中的價格數值與美金差不多,當然是英鎊,當時英鎊與美金之比是1.90,難怪美國游客大呼吃不消。我同時也感受到倫敦的地皮金貴,Food Court 的就餐區很小,沒有讓食客用的洗手間,只有屬於Victoria Station 的洗手間,要丟硬幣,初來乍到,我還不知如何用呢。

地處好地段的酒店房間很小。我們訂的是 Comfort Inn, 在三月旅游淡季,也要$100。酒店是老房子改的,走廊很窄,一輛手推清洗車就堵住了交通,無法拖行李過去。一進房間,先要找地方將箱子放下,打開箱子,似乎沒地方安置生活用品,除了床,只有很小的桌子,桌子沒抽屜。浴室裡只能容一人進,Sink上擱小小一塊板,一不小心就會碰翻放在上面的所有盥洗用品。和先生兩人在屋裡老是撞車,還要團團轉找東西,因為它們都還在箱包裡,拿出來沒地方放。整個房間就是一個袖珍世界,你得小心翼翼慢慢行動,不然就會撞到門板。

在Victoria Station 裡有 Travel Center,可以買到6英鎊6張Bus 車票,比零售便宜一半。倫敦的地鐵票較貴,坐Bus還可認路觀市容,比坐地鐵有看頭又經濟。第一次等 bus沒意識到英國的交通是左行,我們等在了反向的車站上, 而Victoria Station這一帶街道密集窄小又彎彎曲曲,來去的Bus常常在不同的街上,所以頗是花了番功夫才找到 Bus 站。其實天氣好的話,從 Victoria Station走到 Westminster Abbey 很近,雖說有幾站路,但站與站之間很短,而且走著去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拍Westminster Abbey兩個巍峨嵯浩高聳入雲的哥特式尖頂。這次不巧, 威斯敏大教堂改了開放參觀時間而沒在網上更新, 我們錯過了.Westminster Abbey的對街就是倫敦的地標,大本鐘和議會大廈。 議會大廈對外國游客在夏季開放參觀, 其他時間只好看看外景. 在議會大廈的南面有一個公園,緊靠泰晤士河邊,在河畔可以看到兩邊的威斯敏橋和Lambeth Bridge,還有對岸的倫敦千禧眼。倫敦幾個有名的景點都在這裡,但事實上在這裡花的時間並不多,拍完照就可以了,照片很能代表倫敦。

從議會大廈沿議會街和Whitehall St 往北,就到了Trafalgar 廣場,旅游書上介紹是倫敦游的出發地。這一段我們是坐Bus去的,到時已經天黑了。一下車,好氣派的一個 Trafalgar Square !此時華燈初上,噴水池中飛雪濺銀,大小噴泉都綻開怒放,爭相鬥艷,廣場中央的納爾遜立柱(Nelcon’s Column)聳入雲天,環繞立柱的四個巨大的青獅銅像據說用被英國皇家海軍打敗的法國艦隊的大炮所鑄成, Trafalgar Square 和納爾遜立柱就是紀念1805年在西班牙西南海岸Trafalgar角以西的那場海戰。在那場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以27條軍艦大敗擁有33條軍艦的法國西班牙聯軍。噴水池背後的國家美術館是古希腊風格建築,廊柱間的燈光將這座藝術宮殿打扮的通體透亮。廣場上有很多有人流連照相,廣場分射出十幾條馬路,路上車水馬龍,路邊店鋪比比,這樣的熱鬧繁華又震住了我們兩個北卡鄉下人。可惜天色已晚,照相不很清楚,也看不清納爾遜立柱的銘文和其他雕塑的說明,只能跟人群傻樂一陣。

從Trafalgar 廣場再往北是中國城,計劃就是去那裡進晚餐。倫敦的中國城比較干淨整齊,是一個旅游點。周六的晚上,街上人頭濟濟,餐館裡賓客滿座。我記得在那個香港茶餐廳裡,我聽不懂 Waitress說的“Five P”,waitress 當然也不知道我來自美國,還以為我根本聽不懂英文。先生以前來過倫敦一次,告訴我就是“five pence”, 噢,原來到了英國也要再學英文。

那一晚出了中國城,到了Shaftesbury Ave, 一路上人群摩肩接踵,熱鬧喧嘩,霓虹燈閃亮,這裡靠近Picaddilly Circus, 離開SOHO也不遠了,見到的人有不少成群結隊穿奇裝異服留怪發的,我們無意逗留,看到38路 Bus,知道是去 Victoria Station 的,便跳上 Bus回酒店了。



(旅行路線)



(在白金漢宮等看換崗)



(白金漢宮大門)



(National Gallery)

3. 倫敦第二日

第二日是重頭戲,次日先生要去拜訪客戶,下午我們就離開倫敦了。這一天,我們早早去了 Whitehall,這是一條街名,街兩邊都是政府機構辦公大樓,因為這條街上曾有過英國王室第2座正式住址的王宮,白廳宮(White Hall Palace),街道由此得名。不過今天看不到白廳宮了,白廳宮毀於大火。這些很有些滄桑感的大樓看上去真是堅固結實,造工講究,那些巨大的拱門和立柱,精雕細琢的圖案人物,美麗的窗台和屋檐,處處是建築精品,難得的是歷經這麼多年,眾多建築的外牆上都打理得干干淨淨,仍不愧 “Whitehall”之稱,從這裡可以看出倫敦市政的管理水平。唐寧街10號亦在這裡。穿過一處占了整個街區的政府機構大樓,來到 St. James Park。時值早春,倫敦氣候濕潤,公園中的桃花和水仙開得正旺,樹上顯出隱隱一層綠意,還有一灣小湖。這是星期天的早上,時間還早,只有幾個晨跑的人。倫敦在這靜謐和晨藹中顯得分外優雅迷人。如果說,前一天我們看到的是倫敦的繁華和熱鬧,這時候,我體會到倫敦的韻味和魅力。這裡附近還有Horse Guard Parade,舊海軍部大樓,海軍拱門,是應該花半天時間走走看看慢慢品味的。

下一站是聖保羅大教堂,知道星期天做禮拜不對游人開放,我們在教堂前後瞻仰這座具有巴洛克風格並且是英國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並從不同角度攝得幾張滿意的照片,也就滿足了。從教堂對街可走到泰晤士河邊,過了千禧橋是 Tate現代美術館和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但這些沒有列入我們當天的節目。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倫敦塔橋。

塔橋,以它兩座哥特復興式橋頭堡和可開啟式的橋身為特征,和大本鐘一樣,是倫敦兩大地標。參觀塔橋的門票是6英鎊. 從進入橋頭堡底層的安全檢查開始, 就能感受到英國人做事的認真態度, 高超的管理水平和豐富的歷史文化涵養. 介紹倫敦橋歷史的展覽不大, 也沒有什麼新奇的視聽技術, 但組織編排得很好, 即使是一些老圖片, 也能吸引人們駐足細讀. 令我們更加喜歡的是南岸橋頭堡地下室的Engineer Room, 英國人將這一棄置不用的動力系統改建為一展覽, 兼有講述歷史普及科學娛樂游人的功能, 展覽中可以看到匠心獨運的模型來演示橋體開啟關閉, 再現了當年英國工業化帶來的先進和繁榮. 看過Engineer Room, 你也許會感嘆, 英國貨到底不錯, 不愧是最早發達起來的工業國, 它的基礎很扎實.

出了塔橋, 直奔大英博物館, 中間要轉一次 Bus. 大英博物館本來是重點, 但那天是星期天, 游人太多, 很多是家庭游, 有不少幼年孩子, 而且到了下午, 時差上來了, 我覺得體力不支, 精神不濟, 無法擠著人堆再用心看展覽, 硬撐著一定是頭昏眼花, 消化不良, 所以甘心引退, 讓先生獨自去快速瀏覽拍照留念, 我則坐在大廳中的玻璃天頂下小憩. 只要是 “留得青山在, 不愁沒柴燒”, 下次一定會卷土重來,那時我要休息好以後,神清氣爽地細細觀賞學習,好好吸收這些人類智慧的結晶。此文題為“初識西歐”,其中也包含了這一層心意。

果然,休息過後,精神又振作起來了。此時已是下午3點,我們臨時決定坐車經過牛津街。我在旅游時幾乎不購物,因為沒心情沒時間,而且我覺得花了不少錢來旅游,買若干打折的名牌衣服鞋子並不見得劃算,我也不熱衷頂尖名牌,所以我們只要看看牛津街就可以了。

8路Bus將我們帶到海德公園大門口。海德公園占地350英畝,公園建造管理得很好。雖然春寒料峭,進入公園就看見大片的水仙,爭相怒放的桃李。從大門伸展向西,有兩條大道,有不少人在跑步。靠南面的是 Rotten Row,在18世紀它的全盛期時,Rotten Row是倫敦上流階層雲集的時尚地方,他們或騎馬,或坐馬車,在此溜達,兜風,攀比和交際。至今,Rotten Row 仍保留為倫敦市中心的騎馬道。公園內有一蛇形湖, 湖畔垂柳依依, 成群的野鴨在湖中覓食, 孩子們在玩遙控船模, 若是在風和日麗的日子, 這裡真是人們休閑, 鍛煉和野餐的好地方, 想不到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市內, 有這麼大一方綠色世界. 海德公園以它的自由論壇著名, 意想不到還有這樣美麗的景致, 它並不在我們的游程計劃中, 天色已有些暗下來, 我們已來不及去看自由論壇了, 它在公園的東北角. 後來看到網友介紹從那裡的大門進去, 就很近了, 也留在下一次吧.

從公園南邊的門出來, 去哈羅德(Harrod)百貨公司很近. 哈羅德是倫敦最大最老的百貨公司, 的確裝潢華麗, 古色古香, 商品陳列和櫥窗布置的格調很高, 一看就知道出於名家的設計, 英國人再次展示他們的貴族氣派和高雅品位. 我雖無意購物, 卻興趣昂然津津有味地看它的店面裝飾和櫃台櫥窗, 也再次顯露美國南方鄉下人的孤陋寡聞. 後來先生說紐約的高檔老牌子百貨店和第五大道上的精品店也有這樣的品位格調, 你喜歡看的話, 以後去紐約就看得到.

這一天過得真忙碌緊張, 但充滿驚喜和滿足.



(River Thames)

原文另有11張圖片,要看請點擊:http://www.chuchairen.com/2009/03/wxc_53.html


精選遊記: 倫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