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祖國的心髒在名字上名正言順搶風頭的,除了海那邊那個不要face的,就只有響當當的南京能跟首都南北呼應。六朝古都,金陵繁華,秦淮河畔,烏衣巷內…滿足你現實與虛構的所有遐想。一直就惦著在腦袋上別上一枝釵,自詡為“金陵十三妹”(自覺地排在那12位姐姐的後面)地招搖過市。這座城市承載著生命不能承受的輕和重,以至於讓每位游人在見到她的真容之前,心裡都有一絲怯怯的。
南京印像:
之前的蘇州和揚州其實都是此次春游的搭配品,心中最向往的是南京。或許是由於時間緊迫,不得不跟著各地游客扎堆兒,來不及尋找想像中的景色細細品味;或許是因為曬人的日頭烤干了一想到歷史長河就能擠出來的一絲凄然;或許是城市化的千人一面淹沒了歷史痕跡…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見不到你,而是我就在你面前,卻不知道你就是你。
住:
選了7天連鎖夫子廟店。過了馬路就是夫子廟景區,交通便利。標間不大,感覺房間有點兒矮。
行:都是乘坐公交車的。旅店對面有游2路,可達總統府,博物院,中山景區。
吃:
1.夫子廟小吃:我的最愛桂花糖藕當然要嘗一嘗,不過這家飯店做出來的有點兒硬。相比較而言,杭州的更美味一些,當然了,在杭州的時候是在五星級酒店裡面吃的。鴨血粉絲湯也是特色小吃之一,從來沒吃過血豆腐的我,這回在南京開了葷。不是在最有名的“回味”家吃的,不過味道也不錯,沒有任何想像中的血腥味道,閉著眼就咬了一小口,心理作用還是吃不下去。小籠包呢,還不都差不多,我還是更喜歡吃咱北方的發面大包子。
2.蓮湖糕團店:也在夫子廟,鼎鼎有名的是赤豆元宵湯,就是濃濃的紅豆湯裡面加上小圓子,很好吃,不甜。另有各式點心,都是清真老店,在牛街也看到差不多的式樣。他家同樣出名的還有牛肉鍋貼,實在沒有肚子,只好看兩眼作罷。
3.尹式雞汁湯包:不遠萬裡一路摸索到獅子林美食街上的這家老店,門臉正在裝修,差點兒錯過去。一籠湯包,一份鴨血粉絲湯,非常便宜。我是蘸著好多醋才吃下了幾個小包子,還是不習慣包子甜甜的味道。很多當地人也都來這家裝修很簡單的老店。
游:
1.中山陵:總覺得大大的日頭不是參觀陵園的好天氣,就是要陰沉的天空絲絲涼風才更搭配。國父長眠之地莊嚴雄偉,墓室的設計和棺木的擺放讓我想起西敏寺裡面的蘇格蘭瑪麗女王來(這都哪兒跟哪兒啊)。一邊看一邊和非非聊的最多的是感嘆國母相伴國父的時間太短暫。
2.明孝陵:相比較中山陵的游人如織,我們午飯時分來到明孝陵時幾乎沒什麼人。就不要嚴肅地搞什麼歷史政治了吧,多掃聽掃聽朱重八和馬大腳的軼事才更符合氣氛嘛。正好趕上一隊來自上海的旅行團,導游GG是我見過的最風趣幽默的。我倆一路跟著聽,時不時也貢獻大大的笑聲。導游GG問我:你們從哪裡來?我一笑:從中山陵來。導游GG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說:這位MM真是話帶禪機啊,干脆說“我從來處來”不得了。我一咧嘴:就怕這麼說了,更會嚇到你了。導游GG講到朝鮮李氏王朝的開國皇帝和大明的淵源時那叫一個搞笑,風格就跟效果堪比《郭德剛相聲選》的《大唐百年開國史》和《大唐第一蠱惑仔李白實錄》一樣,非常對我的胃口。本來導游是惦著帶大家衝到太子陵去的,以體現門票的價值。結果走了那半天,太子陵沒找到,徑直上了紫霞湖。這麼個《大話西游》名字的湖面積很小,已經走到腳痛的我們也沒覺得此湖有啥特別之處。難道是因為湖中正在徜徉的幾只美人魚…大爺?來到分成兩段的神道的時候,我的腳就快變成神道上大像的石頭腳一樣硬了。神像有大有小,單獨拿出一個來並不顯眼,真是放到一起排排坐,方顯莊嚴威儀。實在沒勁兒上旁邊的梅花山景區,或是再折回去到靈谷寺景區,或是去紫金山天文台之類的了,就此返回市區。
3.秦淮河:來夫子廟除了吃小吃,當然是要看看“漿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倚在橋上石欄好一會兒,耳邊微風習習,身旁熙熙攘攘。突然想到的是,千百年來有多少香魂投身於此呢?大半夜的別淨瞎想!轉頭看看專門和游人在橋頭拍照的“委座”,一咧小嘴:生活就得及時行樂!
4.烏衣巷:站在烏衣巷口沒看到飛入尋常家的堂前燕,倒是有一塊主席手書的這首《烏衣巷》的石碑。士族大家王導謝安的故居就在烏衣巷內,沒進去。
5.李香君故居:商業街上眾多店鋪之間夾著李香君故居,很容易就錯過去。想必也是借個噱頭復古一下。剛好晚上看到的南京電視台一個歷史節目中在講烈女李香君的傳奇,血濺桃花扇的壯舉。弱小女子抗爭不過強權,但總可以以一4來選擇自己的命運。但後來也有考據說李香君後來成為侯方域小妾來著,但因為公公對其真實身份的不容,導致產後抑郁而亡的。顯然,第一個故事更具傳頌性和傳奇性。
6.南京博物院:全中國就只有北京,南京和台北有“博物院”。抱著饕餮寶物的賊心,邁進了博物院的大門。展出的館藏比想像中要少很多,而且用非非的話說“怎麼沒見著一個歷史課本上的經典哪”。還沒去過台北故宮博物院,不知道那裡情況如何,就北京故宮來說,擺出來的藏品也不是很多。看來咱們習慣把好東西都收起來,想看的,一律看畫冊去。不過能在安靜涼爽的博物館裡面溜達,還是很愜意地說。參觀過的最大的博物館是盧浮宮,在裡面足足呆了7個多小時。在大英博物館裡面也是轉悠了快一天才出來。估計他們的心思是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們那麼能耐地搶了那麼多寶物來,所以趕快拿出來現現。
7.南京1912:在總統府旁邊的餐飲娛樂區,仿民國初期的建築。取名1912,是因為國父是在這年正式上任為大總統的。晚上應該更有味道吧,夜店,KTV,餐廳林立。我們很沒有創意地在一茶一座吃了頓遲了的午餐。
紀念品:
1.地圖:本著綠色旅行的宗旨,特產紀念品一干全部啥都沒往回帶,除了蘇州揚州和南京的地圖(我有收集每一個足跡踏上過的地方的地圖的習慣)。
2.四四:吃的都沒買,只是在南京博物院的書店裡面給爸爸買了本字帖,還有…還有…一本四四的畫像冊(臉紅ing…)。故宮博物院出版的,很薄的一小本,圖片配有文字介紹。我看這些張畫像裡面的四四,有一些相貌出入還不小,看來古代的畫師真是不靠譜!自得了這本畫冊,我就每天臨睡前眯著眼睛看上一會兒四四再去和枕頭擁抱…嗷…中毒太深…
P.S.不管以後去多少次南京,有一個地方我是永遠也不敢走近的,大屠殺紀念館。回程的時候買了最近一期的《看電影》,封面就是陸川的《南京!南京!》。大篇幅介紹此片,我都是挑著看的。連看電影介紹都這麼膽小,更何況去紀念館了。
人家是近鄉情怯,我是近了心中所想的城市,也怯了。怯的有點兒麻木。請原諒我此次造訪的匆忙,以及浮著沉不下來的心境。將來一定要再去南京的,去慢慢勾勒,慢慢體會。回到家,別上鴨子婚禮時戴過後來送我討個喜慶的簪子,先在家裡練練“金陵十三妹”的範兒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