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曲音樂(4)

作者: 書桌旁邊

導讀聖劍寺 – 國王獻給父親的寺在幽靜的午後,我們來到聖劍寺。鐵紅色的外牆有一段倒塌了,與護城河岸邊的綠樹婆娑一同倒影在水中,有種壯烈的美。西門的兩側牆上有大石頭雕刻的神鳥加魯達,威武地腳踩七頭蛇蛇頭,手舉七頭蛇蛇尾,咧開口,瞪圓的雙目直視來者。攪拌乳海再次出現在寺院的入口處的兩側,雖然今天石像的頭大都不見了,卻氣勢不改,仍可窺見聖劍寺當 ...

聖劍寺 – 國王獻給父親的寺在幽靜的午後,我們來到聖劍寺。鐵紅色的外牆有一段倒塌了,與護城河岸邊的綠樹婆娑一同倒影在水中,有種壯烈的美。西門的兩側牆上有大石頭雕刻的神鳥加魯達,威武地腳踩七頭蛇蛇頭,手舉七頭蛇蛇尾,咧開口,瞪圓的雙目直視來者。攪拌乳海再次出現在寺院的入口處的兩側,雖然今天石像的頭大都不見了,卻氣勢不改,仍可窺見聖劍寺當時的地位不比尋常。聖劍寺是阇耶跋摩七世的另一傑作,它把塔布蘢寺獻給他的母親,又把聖劍寺獻給他的父親,阇耶跋摩七世不愧是一位情感豐富的君王。比起鑲嵌寶石的塔布蘢,聖劍寺更輝煌。據碑文記載,這裡曾經有無數金銀寶石,光是珍珠就有十多萬顆(阇耶跋摩七世的母後肯定妒嫉死了!),還有一只包金的牛角的神牛。聖劍寺的功能是多重的,既是王公大臣的聚集場所,也是擁有近10萬信徒、包括上千名舞者和教師的佛教大學。聖劍寺的剛陽之氣最能被突顯的地方,我覺得是位於東門舞者大廳前的藏經閣。遠望時,盡管它那挺直的兩層樓建築,除了框架的石柱還孤獨地豎立著,其余的空蕩蕩的什麼也每留下,藏經閣仍然散發著有一股英氣。在寂靜的、陽光猛烈的午後,有悠長的帶著回音的“咕--咕”的鳥啼聲從它背後的樹林裡傳來,吸引我快步向它走去。走近了,我發現我必須仰頭看它,在湛藍湛藍的天空下,藏經閣那些略帶鐵紅和鏽綠斑痕的土黃色的柱子,直插雲宵。看著它,我只覺得我的心被它降伏了:“…在廣闊的天空中,嚴靜之中,我能帶著虔恭的心,和你對面站立嗎?…”


雖然是烈日當頭,但我們坐在樹陰下涼快的石板上,凝視著那些殘存下來的石頭建築,看它們在鳥鳴的回音陪伴下矗立在叢林中,久久不舍得離開。騎自行車去看吳哥窟的夜景經過大半天的奔波,下午四點多我們回到客棧,坐在陽台上,決定好好休息一下,畢竟去一趟女王宮來回在路上就花了兩小時。才坐下,目光不經意地掃過鳳凰樹下一排自行車,PW和我不約而同地把臉轉向對方,四目相投之際,另一個決定卻上心頭:騎車去看吳哥窟的夜景!把兩元美金遞給客棧老板,我們騎車揚長而去,一下就彙入到馬路上的各路大軍裡去:突突車,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貨車,小汽車……好興奮啊,還錯上了單行道逆行了好一段路。又一次踏上吳哥大道,迎著傍晚的風,吹起口哨,兩邊的樹木刷刷地往後退去,恍恍忽忽中,像穿行在時光隧道,竟以為回到了懵懂的昨日,騎車在趕去上學的路上。一小時後,我們再次來到吳哥窟。黃昏的吳哥窟,像一座古堡,充滿一種神秘莊重的氣氛。我們坐在護城河的堤岸,隔著寬廣的、泛著銀光的護城河河水,向暮色中的蓮花塔頂遙望。許多游人聚集在這裡,卻全無喧嘩,他們或等待日落,或等待夜色,或什麼都不等待,只在欣賞“此時此刻”。有一群僧人今晚也來到這裡,在長堤上來回行走著,他們身穿耀眼的鮮橙色的僧袍,把一片片桔黃抹在將暗未暗的暮色中。

吳哥窟的日場在下午6點結束,7點開始的是有音樂表演和宴會的夜場。當二胡奏起,柬埔寨音樂從架在長堤上的揚聲器傳出來,那是音樂會和晚宴開始了。而我們的燈光晚會也拉開了序幕。最先亮起來的是吳哥窟外牆的一排方形的窗口,柔和的暗黃色的燈光在窗內亮起,吳哥窟霎時間變得立體了,燈影把外牆從稍後的寺廟主體中拉出來,使得夜色中的吳哥窟復活了。在不知不覺中,蓮花塔也開始變換著顏色,忽而粉紅,忽而金黃,忽而淡紫。我贊嘆現代燈光技術,像魔術師的手,把白天的千年老嫗裝扮成流光溢彩的少女,在夜空中,回憶起它的年輕歲月。最後,長堤的燈也亮了,淡綠色的射燈由上而下從堤面撒到護城河的水面上,波紋晃蕩著,整個吳哥窟猶如出現在夢中那麼不真實,只希望夢不要醒來。夢總是要醒來的,醒來的時候,眼前是黑暗。沒有路燈的吳哥大道黑漆漆的,,我們只能借助來往車輛閃過的車燈光亮來引導前行,心慌慌地埋頭蹬車,有驚無險終於回到鎮上。高棉的廚房暹粒鎮圍繞著老市場的幾條街道布滿餐廳,大排擋,咖啡店,酒吧,按摩中心和書店。到夜晚,當游客湧回到城中,這裡才開始熱鬧起來。大排擋看起來是最喧鬧的,店主在鐵鍋後面奮力炒菜,店小二舉著炒好的菜在桌子間飛快地跑,老板娘在街上熱情地招呼行人,管人家吃過了沒有,一律拉著胳膊往裡拽,菜香飄得整條街都能聞到。大排擋的價格很便宜,通常1美金一個炒面,半個美金一杯鮮果凍動,雖然味道一般,倒是嘗試各種菜式的好地方。酒吧街很洋化,簡直就是法國南部康城街道的翻版。每家酒吧的裝修都刻意在不經意間塑造自己的個性,顏色的運用很能滿足視覺,到處都是衝撞的橘黃與亮紫,深紅與墨綠,天藍與橙紅。好幾家酒吧門前都擺放著巨大的圓形的沙發椅,像一只只松軟的鮮紅色的籮筐,讓你恨不得一屁股坐下去,把自己藏起來。在吳哥,除了游覽古寺古跡,探索美食是我們的一項娛樂。在舊市場一帶巡視一番後,我們走進一家很高棉風格的餐廳,可能是緣分,這竟然是我們昨晚去過的“高棉廚房”(Khemer Kitchen)的另一分店。情趣相投的人相互吸引,想不到對一家餐廳的裝修品味或食物的愛好,也能讓人找到地方。當地的名菜有一款叫阿莫克(Amork), 阿莫克其實是一種汁的名稱,用這種汁配上魚,就是阿莫克魚(Amork Fish),配上蔬菜就是阿莫克蔬菜(Amork Vegetable)。阿莫克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香茅,檸檬葉,青檸汁,紫蘇,南姜,小紅椒,青蔥和芫茜葉,再加上棕糖和椰汁和椰子肉塊來調和這酸辣味。阿莫克的味道濃郁卻不膩,酸而不口寡,是讓人胃口大開的菜式。在暹粒的幾天我們幾乎每次吃飯都要點上一份阿莫克X,也差不多把所有阿莫克款式都嘗遍了。高棉米粉也是當地特色,米粉有粉絲的口感,形狀卻是寬扁的,主要靠高湯的味道來調味。高棉米粉的高湯,是用燉好的魚湯加上小紅椒,香茅,檸檬葉和芫茜配成,通常還會加些洋蔥,豆芽,紅蘿蔔塊和小蝦米干。一口湯喝下去,酸酸的很開胃,即使是在炎熱的盛夏也讓人食欲大開。然後魚湯和蝦米干的鮮味流連舌尖,伴著這股鮮味,幾口米粉下肚,覺得胃暖暖的,真舒服。在這裡,有一種肉最好別吃,就是牛肉。因為這裡的牛都是用來耕地的,不到老不動也不會殺了吃。蘇琳也提醒過我們,但我們沒放在心上,有一次點了個牛扒,果真是千般的難嚼。相反,得利於有“柬埔寨的魚倉”之稱的洞裡薩湖的豐富資源,魚理所當然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食物。洞裡薩湖就在暹粒鎮的南邊15公裡處,那裡是漁民聚居的地方,有個浮村是很出名的景點,可惜我們這次沒有時間去。洞裡薩湖的淡水魚品種很多,但餐館用的多是大頭魚和塘虱。魚的做法呢,除了阿莫克魚外,當然少不了咖喱魚和甜酸魚了。值得一提的還有吳哥牌啤酒,正中的本地出產,味道很清醇,價格又便宜。吃著咖喱魚和高棉米粉,暢飲幾口吳哥啤酒,只覺在暹粒,我們的精神和我們的胃,都得到滿足。從高棉廚房出來,漫步在包圍在音樂與霓虹燈當中的酒吧街,燈紅酒綠之間,與白天的“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是多大的反差呀。這裡,既留存著千年的東方文化遺產,又被養育成充斥著西方情調的樂土。如同文學和藝術作品常常追求的對比的效果,在暹粒,我能明顯地感受到它的古老與現代,精神和欲望的反差。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我因而更加珍惜它的古老和精神的美。夜談奔波了一天,本應倒頭就睡的我們,在深宵,展開了一場漫無邊際的討論。或許是白天被聖靈撫摸了腦袋,此時我們變得思想敏捷,滔滔不絕。先是PW在回顧職場恩怨中傾訴著心中難掩的志向;然後我開始剖白如何對功名仕途的索然無味。PW批評我的不上進,不勵志;我試圖讓PW承認回歸平淡才是真諦。我們誰也沒有說服誰。在吳哥的短短的日子裡,我看到這裡的許多人過著貧乏簡單的生活:家,安在路邊田野旁,木板為牆棕葉為頂,房子裡面布一拉,分割成一家人各自的睡房的地方。也看到大人帶著孩子,清早4、5點就聚集在暹粒兒童醫院外面的草地上,不知道還以為一大早在野餐,問了才明白他們是在等待免費治療。然而,有一些畫面也同樣留給我很深的印像。簡陋木屋裡抱著嬰兒的婦女,她注視她的孩子時散發出來的笑容,並不比當年戴安娜王妃抱著威廉王子時展現的笑容要遜色。我們的突突車司機MOONLON有次談起他的老婆,“她懷孕以後我就讓她辭了工作,安心在家休養,帶孩子”MOONLON說這話時,深色的臉很有光輝。我們知道,如果能接到工作,MOONLON一天的收入是20美元左右,還要扣除稅費和其它成本。而在暹粒鎮,一年中旅游旺季只有短短的4個月。幸福,哪裡有定義,因為每個人心中對它有不同的詮釋。說著說著,我蒙松的睡眼,看到PW臉上有月光照著百葉窗的一條一條的影子,覺得好笑,不知怎麼地就睡著了。最後一天:逛市場睡夢中似乎聽到打雷,好像還夾帶著雨滴敲窗的聲音。清晨起來走出陽台,看見馬路上濕漉漉的,才知道不是作夢,昨晚真的下了一場好大的雨。雨後的空氣真好,清新中混著一點點泥土的氣息。不用早起,不用趕時間,在暹粒的最後一天,我們可以悠然自得地逛逛市場。暹粒鎮上有三個主要的市場:舊市場,中心市場和夜市場。舊市場占地最大,既有針對游客的數不盡的工藝品和服飾攤擋,也是當地人每天購買肉菜百貨的地方。如果你看到市場裡同一通道上,左邊那間賣黃金首飾,右邊那間賣豬肉,千萬別奇怪,你還會看到賣高貴銀餐具的店門口旁,是臭氣熏天的鹹魚案板。外國游客,農村婦女,小商販,魚貫而行,好不熱鬧。相比起來,中心市場要清靜得多了,這正好讓我們靜心選購。我埋頭挑選造型可愛的銀飾:通花的,翅膀會動的蜻蜓,手腳都能活動的男孩子女孩子,兩個輪子轉得飛快的自行車,做怪臉的彼得兔……每個只有半個拇指一般大,充滿童趣。PW呢,對布類情有獨衷,例如民族色彩濃厚的織錦台布,披肩,絲巾,還有棉布的花綠綠的長裙短褲。(寫這篇游記時,PW告訴我,在市場買的一雙很高棉風格的竹編人字拖鞋,回家發現兩只都是右腳!果然是大行不顧細謹之人。)夜市場我們頭天晚上光顧過了,賣的商品與中心市場無大異,然而風格較活潑,攤擋的裝修布置比較新潮,在市場中央安插了小魚按摩池,還有一間格調前衛的酒吧。購物欲滿足了,食欲又升起來。我們選了一家很西化的咖啡店坐下,叫了一份牛油果西紅柿三文治,咬一口,嗯,很正中的香草味道。香濃的咖啡溢出來,咖啡飄起的熱氣與窗外停泊著的突突車和它皮膚黝黑的主人重迭在一起,讓我迷惑現實的虛實。明天,當我望向窗外,我將是坐在辦公桌前了。

告別吳哥、又回吳哥MOONLON的突突車載著我們又出發了,這次,我們前往機場。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修千世才能共枕。我們到了吳哥,雖來去匆匆,也是修了緣的。與吳哥,就像與愛人,未見面時充滿遐想;初見時是剎那間的驚艷;相處時渡過歡樂時光;分離時難以割舍;細細回味之際,那些情節歷歷在目;隨著時光流過,嘗試冷靜的分析和理解。吳哥,更像一幅畫,一首詩歌,一曲音樂:它時而色彩濃艷,時而素雅清澈;時而激情澎湃,時而低聲吟頌;時而蕩氣回旋,時而余音撫過。放下我手中的筆,閉上眼,我的靈魂仿佛再一次在那些石頭與古樹間行走,行走……(1)

(2)

(2)

(3)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