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位置 南通市,地處江蘇省東南部、南臨長江、東瀕黃海,面向上海與 蘇州、無錫、常州,背依廣袤的蘇北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
市域北緯31度41分至32度43分、東經120度12分至121度54分,是長江
流域進出物資的轉運樞紐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
2、 自然環境
南通為長江下游的衝積平原。市區的五山(即:狼山、劍山、軍
山、黃泥山,馬鞍山)為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江南古陸下沉後殘留於
地面的高頂。全市地勢平坦,沿江、近海與中北部地區至裡下河區略
有起伏。境內溝河縱橫交錯,使江、海、河連成一片,南通地處北亞
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霜期不長,自然
條件適宜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全市擁有耕地707萬畝,產出率高於全
省平均水平。
南通屬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
氣溫15℃左右,年日照2100-2200小時,年降水量1000-1600mm,
無霜期226天。南通一馬平川,土地肥沃,溝河縱橫,雨水充沛的江
海平原,孕育了南通農業,這裡適宜多種作物生長,以糧棉為主,
盛產棉花和特種經濟作物,為全國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作物布局
上,全市按地面高度,成陸時間的早遲和水土、耕作習慣以及其他生
產條件不同,劃分為沿海早糧、棉花輪作區(含江海墾區、如海墾區
),中部(通如平田區、即如東、如皋、通州三縣市的一部分)稻棉
輪作區,高沙土(如皋西、海安南)糧、桑農業區、通海特種經濟作
物區,裡下河地區。
3、交通狀況
南通市位於江蘇的中部,江、海、河貫通,水陸運輸配套,交通
四通八達,過去以水運為主。經過近幾年的建設,交通基礎建設有了
很快發展,形成了陸、海、空並駕齊驅,立體交通運輸的新格局。
1995年南通的公路建設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繼
通沙、通常汽渡之後,又建成了第三座橫跨長江的海太汽渡,進一步
縮短了南通到上海的陸地距離,204國道南通段通東、寧通一級公路
已全線接通,328國道橫貫全市,鐵路建設已進入了實施工作階段。
被人們稱為“揚子第一窗口”的南通港,可通達我國沿海及世界
各港,溯江而上可通長江中上游皖、贛、湘、鄂、川諸省。這裡江闊
、潮平、岸直、水深,終年不淤不凍,是理想的天然良港。經過近年
來建設,南通港已發展成為長江水系江、海、河直達中轉的咽喉,聯
結國內外的重要交通樞紐。在港區蜿蜒20公裡的江岸線上,分布著3
個裝卸公司,另在啟東,海門各設置了1個港務站。南通港區擁有生
產用碼頭12座,其中萬噸級以上的泊位4座,各類生產用庫場14萬多
平方米,成為通江達海的商品和物資的中轉集散地。全港各種專用、
通用作業線機械化配備齊全,作業方式先進,有良好的裝卸效率。
目前,共有各類機械600多台,還有港作拖輪和各種輔助用船數十艘。
狼山港作業區有國內先進的全天候晴雨裝卸轉運作業棚。1983年國務
院決定南通港對外籍輪船開放以來,南通港已與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
地區的70多個港口通航;從1985年起,港口吞吐量連續6年突破1000
萬噸。近年來,南通港開辟了標志著運輸現代化水平的集裝箱業務。
正在建設的狼山港二期工程將建成3個萬噸級泊位及相應的內河運輸
配套設備,可望形成年吞吐量4500萬噸的能力。
南通港旅客流量大,每年進出境超過400萬人次,高峰時進出境
人數每天達2萬多人。在南通港、青龍港、啟東港分別設有客運站,
候船總積6000平方米;南通本區候船樓是長江流域最豪華舒適、面積
最大的候船室。長江干線客運班輪,上抵重慶,下達上海,橫穿貫蘇
、皖、贛、鄂、湘、川6省,並開展了公路、鐵路、航空聯運。近年來
又進口了“紫琅號”、“通州號”兩艘雙體高速客輪,往返於上海和
南通之間,把兩地的交通時間縮短為兩個多小時。
南通航運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京杭、通揚、通榆、通呂
四大運河相連。從這裡出江入海,可達中國沿海及世界各港。目前,
已開辟至上海高速客輪航線,實現了水上客運的快速化。
南通擁有江蘇省第一座民用機場,現已開辟了至北京、廣州、深
圳、大連、廈門、南京、武漢、成都等地的飛機航班。
--
※ 來源: 中國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發信人: Fangjun_Shu標題: about nantong 3
發信站: 中國科大BBS站 (Sun Sep 21 07:41:42 1997)
轉信站: whbbs!ustcnews!ustcbbs
聞名遐邇的狼山風景區位於南郊, 距市中心約5公裡,由狼山、劍山、軍
山、馬鞍山、黃泥山組成。五山面江矗立,平地突兀,玲瓏嬌小,秀麗多姿。
它扼江控海、地處險要,古稱“江海鎖鑰”;宋代書法家米芾(元章)題贈狼
山為“第一山”。登臨狼山,放眼大江東去,水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而泛
舟江流,憑攔遠眺,五山則又如同一幅山色空朦的水墨畫,一尊精美 絕倫的水
石盆景。五山拱北,狼山居中,狼山又稱“紫琅山”,海拔 104.8 米,面積
18公頃,為我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它挺拔俊秀,南 暢北出。山頂以佛殿禪寺
為主體,統稱廣教禪寺。
廣教禪寺始建於唐總章年間,殿宇雄偉,建築布局疏密有致,自 山腳仰望,
恰似一條倒懸的巨龍,隱現在霧嵌山嵐與古木蔥蘢之中, “法乳堂”原為廣教
寺的大雄寶殿,1983年改建而成,堂內有十八高 僧瓷磚壁畫。中國佛教協會會
長趙樸初為“法乳堂”題名,取《涅磐 徑》“飲我法乳,常養法身”句意,殿
中“十指成林”匾額,乃“揚 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遺墨。“撫台平倭碑”立
於明嘉靖三十九年( 公元1560年),碑文記述了巡撫御史李遂率領精兵,全殲
入 仲 寇的 功績。“葵竹山房”位於南坡山腰,依山取勢,深邃幽靜,是庭院
園 林建築中的佳作,被收入《江南園林圖錄》。院內二十余處景點,一 步一
景,令人流連忘返。山下大江奔騰,煙波浩淼,鷗飛鳧浮,田野 阡陌,山門
前石柱刻寫的楹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 空”,不由人忘情
釋憂。支雲塔是狼山的最高建築,建於宋太平興國 年間(公元976-984年),
塔高38.6米,磚木結構,五級四層,朱欄 黃瓦,昂首雲天。古詩贊雲:“空
塔支青雲,去天五尺五,天上星與 辰,歷歷皆可數”。狼山不僅是蘇北旅游
勝地,佛教名山大剎,也是 歷史名人和革命烈士的墓葬所在。“初唐四傑”
之一的駱賓王墓,文 天祥僚屬金應將軍墓和《南通州五山全志》作者福建人
劉名芳之墓, 與灤州起義領袖、李大釗的老師白雅雨烈士墓更為山河壯色,
替鄉裡 爭光。 狼山北麓園在山北絕壁之下,辟建於1956年。這裡奇石嵯
峨 ,溪水潺潺,巧借自然風光,廣植花卉樹木,構築亭樓軒閣。著名景 點
有趙繪沈繡之樓,是為紀念我國元代著名書法家 悅 *(子昂)和 我國“仿
真繡”創始人沈壽兩位藝術家所建。
狼山以西,為馬鞍山、黃泥山,至今依然半臨江水。馬鞍山東嶺 有“望虞
樓”,是張謇為懷念其恩師翁同龠東而建。1982年在張謇“ 梅宅”舊址附近所
建的“梅林春曉”,是一座亭閣環峙、回廊相連的 江南庭園式的建築。黃泥山
山雖不高,但峰如雄獅盤踞,磯若猛虎嶙 峋,大江落日,在這裡盡得風流。
軍山、劍山位於狼峰東南,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的“軍山氣像 台”就坐
落在該山山頂。我國外科宗師,明代著名醫學家,《外科正 宗》作者陳實功先
生紀碑矗立在劍山之陽。在市區東南、距五山不 遠處的嗇園,系我國著名民
族實業家,清末狀元張謇的陵園,占地10 公頃,園中廣置亭台樓閣,廊廡水榭,
山石魚池,奇花嘉樹,是南通 市一個新的旅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