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 晴 上午雨果故居 下午郊區作客
在巴黎還有兩個整天可支配.和女兒核計一下,去小樊那裡有半天夠了,還有一個整天留著去凡爾賽宮.這剩下的半天----”去雨果故居吧?”----女兒提議.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世界之都,巴黎的名人實在太多了,掰著手指數都數不過來.如果專門安排一個巴黎名人故居專題游,我相信就是一周的時間都放在上面也走不完.我們沒有那樣奢侈.巴黎的名勝古跡實在太多了,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挑選.帶著主觀意志和客觀便利條件的挑選.雨果故居就在巴黎市中心.離巴士底廣場不遠,也離我們約好和小樊會面的蓬皮杜藝術中心不遠.兩人熟門熟路走到巴士底廣場,穿過廣場,走進一條大街,不多遠,右手邊一條橫馬路,到底是一個門廊.女兒說,雨果故居就在裡邊.走進這個門廊,裡邊卻是一個方形的廣場.被四面古老而氣派的宅邸所包圍.這些宅邸底樓都有石柱支撐的拱形走廊,我想,這是巴黎多雨的原因吧.雨果故居在這個方形廣場的一個轉角處,門牌:孚日廣場6號.進門,有工作人員在樓梯口驗票.早就聽說參觀雨果故居不需要買票.稍帶些詫異,驗票人微笑著指指對面一個工作台.哦,原來,進門參觀,登記一下還是需要的.不能帶包進去.但存包也是免費的.帶著幾分感激,把身上背著的包遞過去.隔著櫃台的服務員沒想到我的背包裡有相機,有喝的水,有干糧,分量很重.一下沒接住.晃了一下,才拿穩.很不好意思,以為要遭白眼,看那服務員卻仍是笑眯眯的.朝我們點了一下頭.以示沒問題.”麥赫西”我用僅會的一句法語道了謝.女兒卻早已上樓.趕緊跟著上了樓.從這所樓房寬大和裝潢精致的樓梯來看,這是一所豪宅. 這所故居及廣場周圍這些住宅,在十九世紀的巴黎,應該是上流人物才能居住得起的.雨果當初居住的是第二層(其實是第三層)樓,現在是整幢樓都被辟為故居紀念館了.一間一間走過去, 故居內的陳設,如書桌,衣櫃,床鋪,壁上掛的畫像,和我們想像的一樣,都具有古典的歐洲風格,也符合一個有地位的富裕的文豪的身份.雨果在這裡生活了十多年,度過了他的中年時代.<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的大部分都是在這裡創作出來的.綜觀雨果一生的文學創作,主人公大多是窮困潦倒,屬於社會底層的人物,如我們熟知的悲慘世界裡的冉阿讓,方汀,巴黎聖母院裡的埃斯米拉達.卡西莫多,在這些作品中,雨果用極大的同情和贊美的筆觸,塑造他的主人公,但雨果本人並不窮困.這從現存的故居也能看出.1802年出生在法國東南部欠尚松省的雨果,父親已經是拿破侖手下的軍官,母親是船長的女兒.雖然父母不和,但小雨果還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15歲在詩歌文學方面已嶄露頭角.青年時代得到路易十八欣賞,獲得皇家頒發的年金.可以說,青年雨果,依靠自己,也已經過上衣食無憂甚至是養尊處優的生活.但雨果生活的十九世紀,是法國社會政治動蕩的年代,雨果從小受母親影響,有著博愛的心靈,目光始終關注著社會最低層的貧民,關注著受迫害的人們.這才有了那些洋溢著人性和博愛光輝的偉大作品.雨果的人道主義博愛精神不光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也體現在行動中.1871年5月,巴黎公社失敗,盡管雨果並不理解也不贊成公社的一些舉動,但雨果出於人道主義,毅然向公社幸存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開放他在海外的別墅,用以安置避難的社員,盡管此舉冒著很大的風險.甚至是生命危險,也在所不辭.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寬闊是海洋,比海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以自己一生的行為,實踐了他的格言.雨果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是理所當然的!在一間陳設著中國家具和擺設的房間,我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在這裡,又引出一段國際人道主義的佳話.雨果熱愛中國文化,熱愛中國的藝術品.特地在家中布置一間中國風格的居室.但當他得知英法聯軍對中國圓明園的毀滅性的搶劫後,憤怒的寫信譴責他的好友,參與了這起暴行的法國上尉說:你們是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帶著崇敬,走出故居.在門前的廣場上找了張椅子坐下來吃午餐.附近可能有所學校,忽然跑來一群學生,草地上,椅子上呼啦一下就坐滿了吃午飯的學生.所謂午飯也都是三明治冰激凌之類拿在手上就可吃的.學生們邊吃邊開心的打鬧,那情形,就像我們國內任何一所中學一樣.到中午放學時,附近的公園或綠地,,就會坐滿了學生.忽然就覺得世界其實很小.世界其實也都相同.不管你是什麼人種,你來自哪裡,你貧富如何,人性都是相通的.
休息了一會,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向蓬皮杜藝術中心走去.到地鐵口了,女兒想起給小樊打個電話,拿起一看,好幾個未接電話都是小樊打來的,原來那時我們的包還在故居存包處.難怪不知道.連忙撥過去,原來小樊兩口子都是近視眼,偏偏她老公前幾天在他們去尼斯旅游時將一付眼鏡掉海裡了,於是這幾天兩人都是誰出門誰帶眼鏡,一起出門呢,就妻子帶.哪知道昨晚從國內學校來了個師兄,一定要樊老公送他到機場.其實樊老公也是過來探親的,對巴黎根本不熟.本來今天兩口子和我們在巴黎見面,也就是小樊想陪她老公逛逛街順便買東西的.這樣,兩口子和我們在巴黎碰面的計劃就泡湯了.所以,小樊讓我們早上就過去.但現在已白白損失了半天.我說沒關系啊,雨果故居看過了嘛!坐上開巴黎郊區的b線地鐵.5歐一張票.下了地鐵,坐上車,那車一會又開上地面.火車開了大約四十分鐘,到了.這是一個很清淨的車站.這裡附近有個小鎮,鎮名奧賽.遠遠看過去,這個小鎮在一個山坡上.綠茵中隱隱約約露出大片的鮮艷的屋頂,很是漂亮.女兒說,今天是來不及去小鎮了,不然去那裡兜兜,風景非常好呢!小樊的學校和居住地都在小鎮外圍,出了車站還要走一段路.想到小樊沒眼鏡,可能沒法出來接我們,女兒以前來過,正辨認著路打算自己走過去呢,卻見小樊帶了個游泳眼鏡過來了,原來那游泳眼鏡是有點度數的,勉強可用.一見此狀,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心裡深為感動.四十天前,小樊來接我送我,天還沒亮就從家裡出來趕車到戴高樂機場.又殷勤陪我游巴黎,看聖母院,直到送我上裡昂的火車.整整耽誤了一天的功夫.現在,又扔下老公,為的是接待我們.女兒說,在這裡,留學生們都是很友愛互助的.別說小樊本來就是好朋友.這裡雖然是郊區,風景也很漂亮,山坡上植被茂密,山路起起伏伏,一路上走過去,都是一幢幢小別墅式的民居.有著歐洲童話般的色彩.路上經過一個很大的足球場,一大群孩子在練習踢足球.還有一些小孩在公路上騎自行車玩.想到中國的孩子,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埋頭做功課上,不免又感慨起來.
小樊租住的房子在一個山坡的十字路口.嚴格說起來原來是房東家的車庫.一共十多平米吧,好在生活設施齊全比較方便,而外面風景燦爛,還是很不錯的.說起奧賽小鎮,小樊說,她倆要做飯,等她老公回來,可以陪我去.不料一直等到天黑,她老公才回來,原來,他回來時,坐錯了地鐵,迷路了!不過,我在女兒和小樊做飯時,已經在周圍逛了一大圈.巴黎郊區那原始森林般幽靜的密林,那大都市少見的閑適風情,那典型歐洲鄉村風格的民居,這些美麗的景色,尤其是,女兒和同學間真誠的友誼,在異國他鄉更顯珍貴.也給了我很大的安慰.這一切,我都一一打包收下來,珍藏起來了!
後記:因為是日記,當時事無巨細都記下來了.現在貼出來,自己覺得也太羅嗦,但是這段在異國的經歷,是以後再也不會有的了.舍不得割去這段記憶,就讓它曬曬吧.

(孚日廣場6號雨果故居的門牌 )

(故居珍藏的雨果肖像)
(巴黎郊區的民居)


(騎車的孩子)

(悠閑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