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流浪之香格裡拉、梅裡

作者: 銀藍的池水

導讀第二天一早,我送肖哥和小陳到了麗江的高快車站,握手告別。他們回家了,而我還要繼續自己的旅程。我一個人在新城的超市裡轉轉,又逛了逛古城,花15元刻錄了一張dvd,我帶的移動硬盤不知怎麼壞了,將相機存儲卡裡的相片倒出來只能刻碟了。然後我走到了越野者戶外俱樂部,我要報名去梅裡雪山了。這家俱樂部在麗江很出名,我有點後悔為什麼不在這裡報名去瀘沽湖。 ...

第二天一早,我送肖哥和小陳到了麗江的高快車站,握手告別。他們回家了,而我還要繼續自己的旅程。我一個人在新城的超市裡轉轉,又逛了逛古城,花15元刻錄了一張dvd,我帶的移動硬盤不知怎麼壞了,將相機存儲卡裡的相片倒出來只能刻碟了。然後我走到了越野者戶外俱樂部,我要報名去梅裡雪山了。這家俱樂部在麗江很出名,我有點後悔為什麼不在這裡報名去瀘沽湖。這條路線是三天468元,除了吃飯其它全包了,還到湖的四川那邊。我報的梅裡雪山路線是四天980元,不含吃飯,其它全包。具體的路線是:麗江—中虎跳—香格裡拉—梅裡雪山—明永冰川—奔子欄—尼西、塔城—麗江。住宿全程標間,三個晚上分別住在香格裡拉縣、梅裡雪山腳下的飛來寺和奔子欄,來回路線不重復。俱樂部保證每輛車都留一定的空位,也就是讓大家有個比較寬松的環境。現在這種俱樂部越來越多了,大家都對旅行社產生了心理逆反,倒是這種俱樂部盡管價格貴點,但品質有保證。

回客棧睡了一覺後,我下午又來到了俱樂部喝茶,在黃山上段的這家營業點樓上有個不錯的喝茶的地方。你可以喝花錢的茶,也可以喝他們泡的免費茶,當然我報名就算他們的會員了。我一個人在看書,金庸的《鹿鼎記》。這時,幾個美女正和一個小伙子熱火朝天的說著什麼,好像是剛從梅裡雪山回來。聽著聽著,我覺得口音很熟,於是弱弱的問了一句:“你們是不是南京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於是就攀談起來。她們果然是昨天剛從那裡回來,那個小伙子是俱樂部的領隊,叫小熊,就是他帶她們去的。看她們的樣子挺興奮地,看來玩得不錯,據她們自己說,該看到的都看到了,看到了日照金山,甚至還看到了雪崩。我也被她們的情緒感染,真希望親眼去看看。她們還提到了網上有名的像山市場裡的鈺潔腊排骨,我說機會難得,我請你們吧,晚上就去。她們說我們還是aa吧。我的想法很簡單,難得在外遇到同住一城的人,又都是女的,我請客也是應該的,總不能讓女孩們請我吧。我們一起去了像山市場,光在網上聽說了,可真要找到這家還真費點事。一進市場,全是腊排骨店,但很多都是生意清淡。當我們找到這家鈺潔時,只見店堂裡坐滿了人。所謂腊排骨就是一個火鍋,一個砂鍋裡放著腊味排骨和一些蔬菜,湯調得很鮮,這個鍋是60元,再加一份排骨是30,還有涮的蔬菜,每份4元。我們五個人總共才吃了150元左右,我搶著把錢付了。誰知出去打車時,有個女孩把她們的那份錢塞進我口袋裡,我非常不好意思,一再向她們說我的想法,但在她們的堅持下也就收下了。盡管我臉上有點掛不住,但從心底裡很敬重這幾位美女,她們做事認真清楚,能很好的把握分寸,讓我很是佩服。告別時也沒留聯系方式,但我還是很真誠的祝福她們,希望她們的生活能順順利利。

又要開始旅程了,早上我把一些東西寄存在客棧,請他們為我留好四天後的房間。在大水車那裡接我的俱樂部人員就是昨天見過的小熊,這個傈僳族小伙子負責給我們帶隊。我上了一輛瑞風格瑞斯的商務車,上車以後才知道今天只有四個人走這條路線。一般俱樂部是四人起組團,最多不超過十二人,如果人多,就用全順車,今天人少,只能用商務車了。這個車就是矮了點,不過四個人坐在裡面還是不擠的。大家先自我介紹,一位小伙子是在香港工作的四川人,在香港理工大學搞科研,姓程;一對夫妻來自深圳,我就叫他們王大哥和劉大姐。

我們的第一站是中虎跳,與前天的上虎跳不同,這次我們是在迪慶州這邊。車到虎跳峽鎮時已是中午時分,我們先要吃飯,飯館是小熊帶我們去的,當然我們也可以另找,但又何必呢。我看幾乎所有的團隊都在這裡就餐,領隊導游和司機自然地拼成一桌。我們點菜吃,這裡的蔬菜都是8元,葷菜就是25元了,我們四人三菜一湯就夠了,店老板都是這麼建議的,一般來說每頓飯人均在15元左右。

到中虎跳必須從鎮上到張老師客棧,再由張老師家修的小路徒步到達中虎跳峽。從鎮上到張老師客棧這條路必須坐當地人的面的,其它車都不讓進。而且每輛車必須坐滿七人,這麼小的車除了司機還要再坐七個人,挺恐怖的。這時就體現出我們這家俱樂部的品質了,我們四個人加上小熊坐一輛車,不和其他團隊的人參雜在一起,無非是多給錢。路非常險峻,山體滑坡不說了,車就在懸崖邊上行駛,下面就是湍急的金沙江。司機可能是輕車熟路了,開得飛快,只要方向盤稍微有點偏差,必然要栽進萬裡長江,直接去上海了。我們是看得心驚膽戰,心裡祈求快到吧,我可能是早上吃了感冒藥的緣故,在這麼驚險的關頭還想打瞌睡。車到目的地時,一車人(除了司機和小熊)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張老師小路在網上應該很有名了,這是一條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來的一條通往中虎跳峽的小路,比較簡陋,不可能給你鋪上石板台階。小路要收費的,每人10元,我們的全含在團費裡了。這條路真不好走,好在是往下,要是向上登就吃力了。我們牢記“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教導,小心翼翼的往下走,在開闊地駐足觀望,只見兩座大山之間,一條青色的河流逶迤婉轉地走來,兩岸聳立著雄偉的高山,山的雄渾和水的婉約在此奇妙地和諧共處,不禁讓人贊嘆大自然的偉大。走了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到達了中虎跳峽,一塊與上虎跳石幾乎一模一樣的巨石橫亙在江中間,將江水分開,再合攏。青色的江水越過巨石後變成了白色的浪花,翻滾著,奔騰著,向下衝去。水聲隆隆,演奏著一曲山與水的交響樂。我有過上虎跳的經歷了,不免還是有些審美疲勞。但中虎跳更加險峻雄偉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回程不從原路返回了,有一條更快捷同時也更險要的路可以回去,那就是三段幾乎垂直的天梯。天梯也是當地某人修建的,也要收費10元。它分為三段,是用鋼筋或鑄鐵管焊接的架子再鋪上木板做成,沿著山壁垂直而上,最長的有八十多級,短的也有五十多級。向上攀爬時要手腳並用,眼睛別往下看,一步一步地向上走。對於我們來說,只要沒有恐高症,應該沒有問題,我覺得比爬山輕松。在爬第二段的時候,由於台階比較長,感覺有點累。上完天梯,就離張老師客棧不遠了,要爬一段山路。這段路我到覺得挺累的,往上走的時候,小腿肚子酸脹,嗓子冒煙,我真後悔只帶了一瓶水,應該把水壺帶出來的。坐上小面的回鎮上時,我們對司機的技術有信心了,也沒有來時那麼緊張了,但從車窗外望去,懸崖峭壁下就是波浪翻騰的金沙江,心裡還是覺得挺懸的。路上看到不少老外徒步中虎跳,他們的毅力真是讓人佩服。

俱樂部的納西司機楊師傅在我們去中虎跳的時候已經在一家旅館裡睡了一覺了,精神很好,我們就繼續上路吧。車在群山之間穿行,有些路邊就是萬丈深淵,我們的這位楊師傅開車非常穩,車速也不快,坐他的車覺得挺放心的。遠處不時出現美麗的雪山,這些雪山都有美麗的名字,小熊都給我們介紹了,不過現在我都忘了。

車到小中甸,我們下車欣賞這著名的小中甸牧場。只見黃黃的一片草原,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分外醒目。人說,到香格裡拉就是看花和草,這時候正是四月,花還未開,草也沒青,並不是來此的最好季節。但我在瀘沽湖碰到的一位老驢友就說了這麼一句話:青有青的好,黃有黃的美,我覺得是非常有道理的。就好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黃色的牧場,雖然沒有鮮花青草的鮮艷,卻有著飽含歲月的滄桑,那遠處放養的牛馬,牧場中突兀的瑪尼堆,草甸上躑躅獨行的老牧民,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副美麗的畫卷呢?

車已進入藏區,小熊給我們講了很多藏區的習俗,尤其提醒我們不能對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有任何不敬。此外,稱呼也變了,稱男的叫“扎西”,女的就叫“卓瑪”。這裡是全民信教,家家的房頂上都飄著旗幟。有一面旗的表示這家信教,兩面的這家有人當喇嘛,三面的就代表這家所在的家族出過活佛或是高僧。藏人的安葬也分好幾種,有塔葬,這是最高的安葬方式,只有活佛高僧有此待遇;天葬,據說被蒼鷹吃完血肉之後,天葬師還要將骨頭砸碎,和糌粑和在一起,再放在天葬台上讓鷹吃干淨;水葬,就是往金沙江裡一放了;還有火葬和土葬,土葬的人生前一定是做過不好的事的。我們就親眼看見不遠處一座山上盤旋著很多的蒼鷹,估計那是個天葬台。我們還看到江邊飄著幾面大旗,據小熊講那就是水葬的地點。

車進入了香格裡拉縣城,路上的喇嘛多了起來,那些喇嘛長相都很周正,尤其是小喇嘛,眉清目秀,非常可愛。之前小熊征求我們的意見,晚上有兩個地方可挑選,一是去天生橋,泡溫泉;二是去當地藏民家看演出、家訪。我們選擇了二,其實據小程講,天生橋以前是藏民男女混浴的地方,有點意思的,我個人也比較喜歡泡溫泉,但我又挺想見識一下藏民的生活。晚飯在一家藏民開的飯店吃,價格略高一些,也不離譜。

飯後我們就來到了藏民尼瑪家,車在院子裡一停下,這家的扎西卓瑪們就忙開了,趕緊下來給大家敬迎賓酒,我看那個杯子不小,裡面裝滿了青稞酒,我不知道該喝多少,就一口干了。敬酒的時候還唱迎賓曲,給我們獻哈達,這時旁邊的兩位小伙子拿著照相機不停地拍著照片。藏民的房子一般是梯形的模樣,一樓是養牲畜的地方,二樓則是我們俗稱的客廳,非常寬敞,在一面牆附近天花板是空的,因為下面燒著火,有個用來燒水,燒酥油茶的大灶台。我們向主人說著“扎西德勒”的問候,坐在他們安排的座位上,面前的小桌子上擺著青稞粒、青稞炒面、白糖、乳酪等小食,主人給我們倒上酥油茶和青稞酒,我對這酥油茶有點心理障礙,但又不好意思辜負主人的熱情,只能喝上一口。誰知你剛喝上一碗,他又給你加滿了,我暈!這時,一位漂亮的卓瑪來到我們桌子前,教我們吃青稞炒面,在手心裡放上一點炒面,再加點白糖,然後對著嘴拍進去,再喝一口酥油茶把炒面送下去。我們如法炮制,酥油茶和炒面一混,倒還是挺好吃的,這時劉大姐說了一句:你們剛上過廁所沒洗手。王大哥剛好把炒面拍進嘴裡,一聽這話,一下嗆住了,大家都惹笑了。因為還有一個團隊要來,所以他們很抱歉的請我們等一會,我們說沒關系,人多才熱鬧呢。總不能閑著吧,這時一位穿著皮衣的扎西來給我們敬酒,我和小程都是一飲而盡,他可能覺得我們能喝,就端著個酒壺過來坐下了,把我和小程嚇得夠嗆。

另外一個團隊也來了,他們人也不多。演出隨即開始了,你還別說,幾位卓瑪長得都挺漂亮的,歌唱得也很好,看來少數民族真是天生的能歌善舞。藏民的喝彩也挺有意思,當一個節目表演完之後,我們不但要鼓掌,還要一邊跺腳一邊大叫“呀咻呀咻呀呀咻”,如果是扎西們表演,就要喊“扎西咻扎西咻扎拉西巴咻”,而到了卓瑪們表演的時候,就是“雍恰咻雍恰咻雍拉恰巴咻”。我們把嗓子都喊啞了,氣氛相當熱烈。其間,那位皮衣扎西不停地向我和小程敬酒,我只能和他說我要醉了,他卻說,醉了沒關系,他們家扎西多,抬我上車就是了。我主要是擔心在海拔3200米的地方,空氣稀薄,萬一喝醉了,一覺睡下去,眼睛一閉,沒睜開,這可不虧大了。在我的解釋下,他也沒強求,畢竟這裡是做生意的地方,如果真到藏民家做客,恐怕沒那麼輕易脫身。這時,有個小伙子拿著我們進門時的照片給我們,每張要20元,盡管覺得有點貴,但我們都不願意破壞氣氛,就買下了。可不一會,他們又拿著照片來了,我們就不太願意了,他們也很靈活,第二張就只要10元了,看來商品經濟的大潮是無孔不入了。我這一路走來,覺得少數民族做生意比漢人更執著,有點像改革開放之初的國人,見錢就不放過。也不能怪他們,畢竟以前還是太窮了,只是希望以後當地經濟發展了,大家都會更聰明的做生意。

告別了尼瑪家後,我們來到了住處。這是一家藏式旅館,裡面的裝修體現了濃郁的藏家風格。讓我印像深刻的是入住登記很嚴格,在麗江只是把身份證給看一下就可以了,這裡必須登錄一個管理系統,要把我們的照片掃描上去。偏偏旅館的那位卓瑪可能認識的漢字不多,打字太慢,我就上去幫忙了,所以有幸得見這麼詳細的旅館管理系統。旁邊還有一位客人等著打游戲呢,他還挺有閑情逸致的。後來一交談,才知道他們也是參加這家俱樂部的雨崩線路游的,從雨崩回來了,在這裡休息幾天。他對雨崩贊不絕口,說是絕對的世外桃源,讓我們一定要去一次,但是進雨崩只能徒步,要翻越三千多米的山,還有可能遇到雪崩等突發情況。

第二天早飯後,我們去了俗稱“小布達拉宮”的松贊林寺。這個寺離香格裡拉縣城不遠,有好多當地的中巴公交車走這條線路。我們在進去的路上,看見不少喇嘛開著車出去,看來在藏區喇嘛的生活是不錯的。到了寺門,我就看見一位年輕的卓瑪懷裡抱著一只小羊,她這是活動造型,和游人合影的。類似這樣的藏民很多,在大門口有一頭大藏獒,進大殿的台階上有很多小孩和年輕卓瑪,說著同樣的話:扎西哥哥,拍個照吧,幫我開張吧。一個小孩纏著我要照相,我拒絕後,他又問我要一元錢,我說沒零錢呀,他說:沒關系,我補給你嗎,也就是可以找我錢。我忍俊不禁,趕緊找了一元錢給他。這裡的行情也很有意思,在寺門口,和藏獒合影是十元,到了裡面的台階上,二元就行了,和孩子們合影也是二元,我想,這可能也分淡季旺季吧。

我們先去了宗喀巴大殿,進了大殿就不能拍照了。就聽著小熊介紹大殿裡精美的壁畫,這些壁畫都是一些佛教故事。大殿裡供奉著宗喀巴大師的畫像,還有十世班禪和現在的十一世班禪的像。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個喇嘛在旁若無人地念經,放在他面前的是一張張像卡片似的經文,念完一張再念下一張。開始聽他的念經與內地寺廟裡沒什麼區別,但在某一間隙,他的嗓子裡突然發出宛如藏族大喇叭那樣的嗚嗚聲,非常低沉。我對這種聲音很好奇,當時沒敢,但晚上在房間裡練了一下,怎麼也達不到那種境界。

我們又參觀了兩個大殿,有一個殿裡面供奉著一些活佛高僧的真身,還有塔葬的塔。這些大殿裡都有一股濃重的酥油味,有些地方的台階也比較舊了。但是大殿裡面還是挺安靜的,小熊一再關照我們不能大聲說話,加之藏傳佛教特有的神秘氛圍,使得我們都屏聲靜氣。

松贊林寺其實是很大的一個地方,但我們只參觀三個大殿,其它的房子地圖上叫“康倉”,我現在也沒搞明白是什麼意思。還有很多房子是住人的,好像喇嘛就住在這裡。整個寺廟的布局我感覺不像內地寺廟那樣層次分明,可能這裡就這種習俗。

出了寺廟,我們就向德欽縣出發。一路上我們看見群山之間,大片大片的濕地牧場,成群的牛馬散落在牧場上,遠遠望去,就是一個個小黑點,借助高科技的照相機才把它們拉近看清。我們還經過了香格裡拉滑雪場,只見一條寬闊的滑雪道從山頂傾瀉而下,但在這個季節,雪線已經很高了,只剩下山頂的一部分還有雪,下面就是黃土了。

午飯是在奔子欄的一家藏民飯店裡解決的,當時我們就感覺這家店的老板很客氣,他推薦了土雞湯,我們沒要,他一點也不在意,繼續給我們介紹新鮮蔬菜,這頓飯我們吃的很好。聽小熊講,明天晚上我們就住在這家飯店了,他們樓下有客房。

下午一點多,我們來到了俯瞰金沙江月亮灣的觀景台,從山上望下去,只見金沙江在群山的簇擁下彎成了一個倒著的“ω”形,仿佛給對面的山峰系上了一條青色的腰帶。這樣的奇觀讓大家都嘖嘖稱奇,大自然的力量太偉大了。在我們觀景的時候,幾位司機師傅聚在一起討論著天氣,小熊告訴我們,那邊山上下雪了,正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我聽見一位司機說:這個天蠻嚇人的。而當時我們所在之處只是天氣陰而已,他們怎麼就看出哪邊下雪了呢?

我們繼續前行,隨著海拔的逐漸升高,道路兩旁有了積雪,不一會,天空中飄起了雪,且有越來越大的架勢。路況也開始差了,本來還是平整的水泥路,現在全是石子路了,車也顛簸了起來,速度自然也是不會快的。車子一會貼著山壁,一會挨著懸崖,我們的心情也隨之起伏不定。一路上還能看見不少摩托車驢友,他們的行程更危險,我親眼看見一個摩托車手翻進了溝裡,幸好他是靠著山壁行駛,如果是靠著懸崖那邊的話,就是墜入萬丈深淵了,只見他全身是土,車子倒在溝邊,人還好沒大礙,也不忙著整理,就靠在溝邊點上一支煙,瀟灑的很!

路上我們經過了納帕海,由於車在山路上行駛,我們沒有近前去觀賞,而是在高處觀望這美麗的海子。這片海子像極了九寨溝裡的長海,但長海水很深,而納帕海卻是一片濕地,一片片草地與湖水交織在一起,草地上散落著成群的牛羊馬,遠處看就是一個個小黑點。可能是人少的緣故,顯得格外恬靜悠然。

車在高山峽谷中穿行著,我們對楊師傅的技術已是非常放心了,一個個在車上養精蓄銳,呼呼大睡。小熊一直關照我們最好別睡,因為海拔已是快到4000米,我困了,也煩不了,睡了再說。下午四點左右,我們到了海拔4000米的白馬雪山,只見白茫茫的一片,這裡除了道路之外,全是雪的世界。風有點大,山頂雲遮霧罩看不清,不少和我們一樣的游客在這裡打起了雪仗,我們則是在雪地裡慢慢的行走。我們也在冬天經常看到雪,尤其2008年初的南方雪災讓我記憶猶新,所以並不稀奇。就覺得在海拔這麼高的地方看雪挺刺激的,我不停地深呼吸,看看自己有沒有缺氧,還好啦。這裡的雪很刺眼,我沒戴墨鏡,看了一會兒就覺得有點難受的,為了不造成雪盲,還是回車裡吧。

車還在艱難的往上行駛,我們來到了這次行程的海拔最高點—白馬雪山埡口,海拔4292米。埡口的風很大,瑪尼堆上的經幡迎風飄揚,從這裡望下去,什麼也看不見,全讓雲霧籠罩著。我們把4292米的標牌照了下來,這可是我們的資本啊!到了這兒,一車人還是好好地,沒任何高原反應。

就在我們對這不斷地山路疲倦之時,只見前方出現了連綿起伏的雪山美景。我們問:這還是白馬雪山嗎?小熊回答:這就是梅裡雪山。這就是梅裡雪山?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那一片片白雪皚皚的山峰清澈高遠,山頂都被雲霧籠罩著,分不清是哪個峰,可只看山脊,就覺得是那麼神聖美麗。很快我們來到了梅裡雪山的十三座迎賓塔,這裡有個觀景台,可以看梅裡的全貌,可是雲遮霧罩,什麼也看不清楚。路上小熊拿著梅裡的照片給我們介紹她的故事。

梅裡雪山是藏民心中的神山,其主峰卡瓦格博更是神聖不可侵犯。19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來登卡瓦格博,當時當地藏民覺得這些人的裝束奇怪,就問他們來干嗎。他們說來登梅裡雪山,由於說的漢語,也沒提到卡瓦格博,藏民們也不以為意。可後來當他們知道登山隊要來攀登卡瓦格博時,全都憤怒了,他們發誓:一旦卡瓦格博被登上,他們就再也不當她是神山了。登山隊17人在離頂峰200米處扎營,准備第二天衝頂,晚上8點還和大本營通話。第二天早上8點,大本營呼叫,無人應答,還說這群懶豬還在睡,到了9點,還是無人應答,大本營裡炸鍋了,立即向當地政府求救,事情反映到了北京。當時就出動了軍隊,還請西藏登山隊火速支援,西藏登山隊日夜兼程48小時趕到。他們登上了中日探險隊的扎營處,沒有一點生命痕跡,也沒有任何物品遺留。1996年,是登山執照即將到期的時間,日本人又來了,這時藏民們躺在飛來寺的橋上不讓他們過,通過當地政府的協調,保證是來瞻仰紀念的,才讓他們過去。日本人在山腳下燒香膜拜,祈求保佑,又開始了登山,在快到頂峰時,日本方面發來急電:喜馬拉雅山有一片強降雨雲團正迅速向此移來,要求撤離,一分鐘以後,北京也向他們發來的同樣的電文。聽此消息,所有的隊員都丟掉所有裝備,拼命跑下山來。可等他們下山以後,卻看見山峰上陽光普照。再想登上去,執照已經到期了。之後中國政府明令禁止攀登梅裡,再也不發執照了。通過這兩件事,卡瓦格博在藏民心中的地位已經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稱之為“阿尼 卡瓦格博”,也就是爺爺的意思。1997年,在山背後的明永冰川,當地一位村民偶爾發現了當年登山隊員的遺骸,情況十分慘烈,有的是一只手,有的是一條腿,最大的部分是一個人從上到下的一半,而且全是日本人,中國人的遺骸至今沒有發現。

聽完小熊的介紹,我們對梅裡又多了一份向往,就想一睹真容。接下來的事情就不舒服了,道路開始變得崎嶇不平了。我們走的是滇藏公路,這是一條進藏的老公路了,有很多地方需要整修,而這段時間正是修路期。我們到達德欽縣城時,當地正在拆房子,把路全擋住了,我們等了好一會才通過。縣城裡面也是堵得一塌糊塗,主要是往飛來寺的路上車多造成的。好不容易過了瓶頸路段,接下來就是在坑窪不平的路上開,最多是二檔的速度,揚土也多,我們真是痛苦極了。在路上看見一個藏族老奶奶正在用簸箕裝上土撒在不平的路上,她看見來往車輛還向我們招手,我們都很感動,在車子裡向她致敬,不知隔著車窗她是否看見,願佛祖保佑她。

十公裡的路程開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到了住宿點,叫卡瓦格博大酒店,名字挺嚇人的,其實就是一間普通的旅館,但比較新,從房間的窗戶就可看到梅裡雪山的全貌。這時的梅裡已經全讓雲霧給罩住了,我們問旅館的工作人員,哪個是卡瓦格博,回答都是看不見。我們在房間裡安置停當後,每個人都有點說不出來的感覺,更多的是有點後悔,覺得是花錢買罪受,關鍵是這條崎嶇的道路太讓我們傷心了,幸好我們沒有一個暈車的。我和王哥兩口子一交流,他們也有這想法,大家說就看明天了,如果明天看不見神山的真容,這次算是白來了。我們煙也不敢抽了,畢竟是海拔3600米的地方,保持呼吸暢通吧。

到晚上了,天氣變得寒冷起來,風也大了,大家的心情都不太爽,可怎麼著飯還得吃。小熊在路上就好心地提醒我們別吃所謂的犛牛肉火鍋,整鍋除了牛油和骨頭幾乎是看不見肉的。我們問這家的老板娘有沒有炒菜,她有點不太樂意,我們干脆就不在她家吃了。在飛來寺這個地方有不少家旅館飯店,只不過有些地方條件差點。我們在一家自稱是川菜館的飯店裡點了幾個菜,要了一大碗面條,想讓自己暖和起來。價格是不便宜的,相當於上海比較好的飯店的價格,味道是不行的,這地方可能就這樣吧,面條真是有點生,我們笑著說:我們終於吃到了高原上煮不熟的東西了。

晚上,大家早早把電熱毯打開,被子加上毛毯,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我在床頭還放了一罐氧氣,這罐氧氣還是在上虎跳時一對北京夫婦送我的,他們去玉龍雪山買了兩罐,還有一罐沒用了。我出來後一直帶在身邊以防萬一,全車人都說了,到時候誰也別嫌棄誰了,真有什麼事,大家輪流吸吧。半夜醒來,看看手表,好像是三點三刻左右,迷糊了一覺再看,手表指針還在那,我意識到手表停了。

早上小程拉開窗簾,告訴我有一座山峰露出來了。我趕緊起床,向外一看:我的神呀!黎明前的黑暗中,一座潔白的山峰凜然屹立在我們眼前,聖潔無暇,美輪美奐。這時,太陽還未升起,一輪明月懸掛,月光給山峰披上了一件絕美的輕紗,慢慢地,山變得越來越亮了,不時有一絲絲雲彩飄過,仿佛在幫她梳妝。天色全亮了,山頂上出現了一道金黃色的亮光,這道金黃緩緩向下,不一會就給整座雪山穿上了高貴的黃金盛裝,這就是日照金山的美景啊!

我們以為這座美麗的山峰就是卡瓦格博,可小程大叫一聲:那裡!那座山更高!只見一座更高的山峰躲在雲層裡,當我們把目光聚集到她時,山頂的雲彩很快就飄走了,卡瓦格博,終於露出了尊貴的真容。她是那麼美麗,再好的形容詞也無法描繪;她是那麼高貴,凜然屹立,卓然不群;她是那麼聖潔,通體雪白,纖塵不染。一剎那間,我忽然想到了我手表停的那個時間,我願意相信,我真的相信:佛祖降臨過這兒,用他那慈愛的大手撥走了神山上的烏雲,也許此時,他正在雲端慈祥地注視著我們這群朝聖者。

初升的太陽給整座雪山披上了黃金盛裝,柔美的月亮依然高掛在山巔之上,日照金山,日月同輝,我該如何贊美這幅美景啊!所有的人都被神山所折服,不由自主地跪下磕頭祈福,我和小程都叩了九個頭。我看見下面有一位小姑娘不停地磕頭,我幫著數了數,有十好幾個,在高原上磕頭也挺耗體力的,不然我看她還會磕下去。

我們一開始看到的那個很美的山峰叫神女峰,也叫緬茨姆峰,山如其名,名副其山,正如女神般美麗高潔。然後依次是五冠峰、將軍峰和卡瓦格博峰,整個梅裡雪山有名的山峰有十三座,因此,在藏人中,十三也是一個吉祥的數字。

早飯我們就在住處吃的,是稀飯和面餅。我們在吃飯時還在看著神山美景,興致勃勃的議論著,大家都覺得不虛此行。這裡要提的是這家旅館的老板整天陰著臉,我給他發支煙說幾句好話,才擠出點笑容來,感覺真不是太好。

飯後我們就去明永冰川了,明永冰川位於梅裡雪山的背後,海拔才一千多米,是世界上唯一的低海拔冰川,我們到了售票口時,還像昨天那樣穿著厚衣服,小熊說:趕快換單衣,會越走越熱的。我們就輕裝上陣了。這次我吸取了中虎跳的教訓,沒帶瓶裝水,而是帶了一個軍用水壺,裡面灌滿了水。去冰川只能是步行或者是騎馬,對體力是一個考驗,小熊說要挑戰自我了,而司機楊師傅則要我們下午兩點回來,因為路不好走,最好在天黑之前到達宿營地—奔子欄。

我們一行四人都是信心滿滿,這一路上沒一個人吸氧,走山路、爬天梯、過雪山,儼然是挑戰高原的老驢友了,還用得著騎馬嗎?走上去得了。王哥一馬當先,小程不甘人後,我和劉大姐要稍稍落後。王哥天天爬山鍛煉,小程身輕如燕,劉大姐也是瘦長型的,我就有點吃力了,關鍵是小腿肚子酸脹,路上就數我歇的時間長了,但比起一般人那還算是快的。一路上馬和人走的是一條道,我們時刻還得讓馬先走,總是在一股馬糞味中前進。

大約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先看到了梅裡雪山的幾座山峰,我們已經在她的背後了。緊接著,邊上就是大片的冰川,表面都是黑色的,透過一條條縫隙我們才看到了白色的冰雪,這些冰川年代久遠,可能都已經變為冰石了。隨處可見雪崩的痕跡,小熊指著那一大片冰層說:日本人的遺骸就是在這裡被發現的。我們無法想像,究竟是什麼力量讓這些遺物從高高的山峰上運動到山後的冰川中的。由於是海拔比較低,所以氣候宜人,植物也都是郁郁蔥蔥,與上方的雪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我們正准備去觀景台,從另外一個角度好好欣賞一下卡瓦格博的風姿。卻看到了通往觀景台的棧道被山上的滾石砸壞了,如果你有夠膽量,可以從僅剩的幾塊木板上過去,但如果一旦失足,那就墜入萬丈深淵。我們幾個看著棧道,猶豫了半天,還是放棄了,我沒看見有人過去,畢竟怕不怕死是一回事,但不能去找死呀!

下山就快多了,但對膝蓋的傷害也挺大,我們幾個都感覺到膝蓋酸痛,也要經常休息休息,喝水調整一下。一路下來,道路兩邊全是叫不上名字的樹木,枝繁葉茂,不遠處的山溝中流淌著冰川融化的水。那些騾馬在那兒吃草喝水,等著幫主人好好掙錢,這樣的路程倒是一點也不辛苦,下午一點我們到了售票口,比司機的規定時間要早了一個小時。坐在嘩嘩流淌的小河邊上吃上一頓午飯,也是一件愜意的事。

飯後我們就原路返回了,這裡有件事不得不提:我們經過昨天住的地方,叫卡瓦格博大酒店的旅館,司機下去上廁所了,劉姐也要去一下,可沒過一會就回來了,上車後氣憤地說:這個老板娘真差勁,借口廁所沒水,不讓她用廁所。我們一聽都很生氣,別說我們在你這裡住過,就是過路的客人,你也不能這樣啊。聯想起他們的所謂犛牛肉火鍋和陰陽怪氣的態度,我們對這家旅館強烈鄙視,以後如果有機會再去梅裡,我怎麼也不會住他們家的。這家藏族人和以前我們遇到的不一樣,別人是想賺錢,但也很客氣。可他們覺得你給她錢是應該的,給了他們還不給你好臉色。

汽車又回到了崎嶇不平的道路上,我們又看見了那個用土填路的藏族老奶奶,她坐在路邊,注視著來往的車輛。從她那張布滿滄桑的臉上,我看見的是安詳、平和和善良,老奶奶才真正代表了純樸的藏族百姓。我們一路山遇到的幾乎都是少數民族,應該說,商品經濟的大潮對他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可總的來說,大部分人還是很熱情淳樸的。我們回程路上要上廁所,自然要交費的,收費的是個老喇嘛,用他不熟練的漢語問我們從哪裡來,不時流露出對外面世界的好奇,非常客氣。

經過了一段艱苦的行程,我們終於在天黑之時到達了奔子欄,這家旅館依山而建,與道路平行的倒是最高的一層,住宿在下面。我們收拾了一下後就到樓上去吃飯了,這次就點了一個土雞湯,味道還真鮮美。小熊拿了一可樂瓶的青稞酒來到我們桌上,逐個給我們敬酒,我們也非常高興,旅程中最艱苦的一段過去了,大家都有一種勝利的感覺,再說奔子欄的海拔較低,喝一點也沒什麼關系了。小熊說我們這個團都很強,一路都不吸氧,他帶的幾個團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狀況,在德欽縣城進醫院打點滴的也有。我們對這條線路總結了三個不去:暈車的別去;身體素質差的別去;怕死的別去。大家哈哈一笑,盡興而歸。

第二天一早,我們想下到金沙江邊看看風景,但服務員告訴我們路有點遠,看著好像就在下面,可要從大路再轉到村子裡小路,還要經過農田。我們本來是准備往下走的,可走在路上聽見狗吠聲,我們想這裡還是藏區,那多半是藏獒,再說農村的狗也不栓,到時被咬一口可不是好玩的,還得打狂犬疫苗呢,也就放棄了。

這個時候,天色漸漸亮了起來,村子裡的家家戶戶都忙起了早餐,每家的煙囪上升起了裊裊炊煙,遠處的金沙江默默地流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人間仙境。如果說梅裡帶給我們的是壯觀和神聖,那這美麗的奔子欄的清晨則更似一縷清香,沁人肺腑,無欲無剛。有一瞬間,我覺得我眼前的是一幅山水畫,我們都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大家屏住呼吸,唯恐破壞了絕美的景致,此情此景,分不清天上人間。劉姐的一句話把大家逗樂了:我要來這裡支教。我也想來,可如果真來了,也不一定能適應這裡的生活,我們早已是鋼筋水泥森林裡的動物了。

早飯後,第四天的行程開始了,這條路線的特點就是不走回頭路,我們不再進香格裡拉縣城了,而是在尼西這裡上了尼維公路,沿著金沙江邊走。小熊指著遠遠的一座山對我們說:那就是四川境內的四姑娘山,我上次去九寨溝時很想去稻城,但沒成行,這次看到四姑娘山還是挺高興的。

我們回程的這條路說是要經過塔城,那裡是個滇金絲猴的聚集地,但我們沒有也不可能看到這些美麗的精靈,只能說“到此一游”。一路上的風光太美了,車在尼維公路上行駛,路基邊上就是金沙江,由於海拔較低,所有的樹木都綠意盎然,江灘上大片大片的莊稼長勢喜人,兩岸的山坡上散落著褐色的藏族民居,人在畫中游,這才是我夢裡的香格裡拉!

我們還看見了連接金沙江兩岸的溜索,只不過這種溜索有別於怒江上的人工溜索,而是電動的,在岸邊打電話給對岸,他把一個像纜車一樣的車鬥放過來,人坐上去後又啟動開關拉過去,正好有幾個當地人坐過去辦事,我們欣賞了一下,自己沒敢嘗試。

一個上午我們仿佛都徜徉在一幅美麗的山水長卷中,下午一點左右到達了麗江的石鼓鎮,這裡是長江第一灣的所在地,我去上虎跳時就來過了。在鎮上的一家飯店午餐,我點了長江裡的小魚,還在外面的攤子上買了雞豆涼粉,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飯後一結帳,在外四天,平均每人的吃飯開銷不到二百元。飯後他們去看第一灣,我都已經漂流過了,就在飯店裡坐坐吧。

在回麗江的路上,我們看見一座山上著火了,那幾天天氣非常干燥,氣溫也不低,極容易引起山火。但這裡的消防看來訓練有素,有一架直升飛機下面懸吊著一個大桶,估計是滅火劑之類的飛往著火點。下午四點左右,我們到達了麗江的越野者戶外俱樂部。這裡要說明一下啊:這家俱樂部為了保證自己的品質,在出發之前,只收取團費的一半,回來後滿意了再付另一半。我們這條線路是980元,先付了500,回來後再付余款。聽說也有人表示不滿意拒付的,我們不能干這事,何況一路上也很愉快呢。

我們和小熊、司機師傅合影留念後回客棧了。我還是住依然,王哥他們後來也過來了,他們對這家也挺滿意的,小程要趕晚上的車去昆明,我們互道珍重,旅途中總能結識不少新朋友,開闊眼界,這就是我喜歡漂在外面的原因。

後來的幾天我在麗江休整,後來又去了騰衝、昆明石林、廣西北海、海南、廣州等地。但這次行程的精華就在這裡了。以後的旅程將在另外的游記裡敘述。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