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游記雲南游記(一)
時間:7月19日——8月1日成員:胖子、阿第、我、海量、老蔡、曾真
啟程:暑假去雲南的臥鋪原來比較緊張,我們沒有買到硬臥,准備上車後去補,但是上車後一直沒有補到。第二天下午大約1、2點,車到石林,因為我們的路線是一路北上,所以臨時決定再石林下車。當然,我們也實在熬不住空調車裡那股鮮味了。
石林:一下車,空氣變得異常清新,火車站也比較漂亮(老實說,中國的火車站一向不講究美觀)。出站後,花6塊錢包了一部昌河微型車到石林鎮,從這時開始,我們見到最多的車就是昌河和長安。
第一頓飯就被人宰了。吃了包括雞棕和竹蓀在內的山珍。不可否認,菜的味道還是不錯的。(後來發現鄰水縣的小百貨店裡也有這兩樣東西買,我看它們只能叫山菜)
由於這裡不是重點,當天下午我們就去了石林,去的是路南那個。從石林鎮的九龍賓館出發,花6塊錢坐馬拉車到石林景區,一路涼風習習,野花盛開。門票80元/人,貴了點。老蔡挑了一個阿詩瑪(導游),80塊,後來覺得游石林還是有個導游好些,否則很多景點根本不知道就過去了。喀什特地貌我見多了,只是這地方有名一點,玩捉迷藏肯定合適。記得有個地方要把脖子卡在兩塊石頭中間過去,我們有點擔心胖子,後來他還是很輕松地過來了。像阿詩瑪的那塊石頭的確像阿詩瑪,舉辦過正大綜藝的那塊草坪也不錯。後來導游帶我們去品茶(免費)。幫我們泡茶的阿詩瑪有點胖,我看到她的手上已經被開水燙起了幾個泡。我記得有一種叫冷香的茶葉,冷水都可以泡開,其他的如最美人、普洱茶聞起來也甚是香甜。我不大喝茶,但是後來幾乎也買下一罐來,因為茶室裡的氣氛很舒服,感覺背上暖烘烘的,當時很想就那樣一直坐下去。
晚上我們吃了一道叫做“蕎粑粑沾蜂蜜”的菜。夜宿九龍賓館,二星,才60塊一個房間,房間很干淨,後來發現那是我們睡的最香的一個晚上。
昆明:第二天起床較早,在街上包了一部長安之星,女司機。但走了不到半個小時,車被交警扣住,司機沒帶行車證。我們看她可憐,沒怎麼為難她,自己搭公共汽車走了。車上有些進城賣山珍的農名,我們差點買下一籃子新鮮的菌子。
快到昆明的時候,路過一個挺大的湖,湖邊有許多別墅,不知道那是不是滇池。
根據網上的提示,我們住在雲南大學的留學生樓裡,房子相當舊,院子裡鋪著花花綠綠的瓷磚,其顏色之鮮艷之花哨前所未見,但還是挺別致的。
當天下午去翠湖公園,恰逢有荷花展,謀殺了我們不少膠卷。這時候天開始下雨,從此雨一直沒停過,跟著我們一路去麗江、中甸,直到我們坐上飛機離開雲南的時候,天才放晴,否則我們很可能去了稻城。從公園出來後,分男女兩隊逛街。昆明的繁華部分比較干淨,建築有大都市的味道,但是街上的漂亮MM比較少。晚上吃了一頓“蘑菇宴”,後來本來想去上網,但是找來找去沒有找到網吧,卻發現雲大後門附近有一條酒吧街,其中還有一家叫“根據地”,不知道跟崔建有沒有關系。
第二天的主要內容是世博會。門票100塊/人,進大門後,感覺和我們在電視在畫冊上見到的差不多,花多極了,整齊劃一,是很好的人像攝影背景。但是各大展館令人失望。我們先去了中國室內展館,就好像進了全國特色商品交易會,叫賣聲不絕於耳。特別關注了一下四川、新疆、廣東、上海、香港幾個大廳,有特色的東西不多。其實中國室內展區中間那個院子我倒挺喜歡,布局不時華麗張揚,但每樣東西都恰到好處:池中的四根圖騰柱,水邊的繡球花,院子裡成行的綠葉隨風搖擺,天氣也不蘊不火,感覺像回到記憶中某個畫面似的。
記憶深刻的還有山上的幾掛人工瀑布,以及那一面刻有“EXPO 99”的巨大岩牆。在國際展館二樓,彙集了各國特色,有緬甸的玉,古巴雪茄,法國香水,瑞士手表和軍刀,意大利的糖果和面食等等。但最好看的還是花,從溫室下來的山腰上,幾條黝黑的瀝青路橫貫而過,中間排列著整齊的花帶,像五彩的梯田。另外江蘇、江西的室外展館布置得也不錯。記得江蘇展館邊上種著一叢高大的竹子,白牆黑瓦掩映在搖曳的綠葉中,圓形拱門邊上擺著一尊巨大的花瓶,整個像極了一幅畫。
下午2:30左右,我們就想出來了。一來人乏馬困,二來想連夜趕去麗江。本來准備包車,但太貴了,好像要1000多塊的樣子。後來還是在火車站附近的一個汽車站買了臥鋪汽車票。
雲南游記(二)
麗江:話說當晚8:00從昆明出發,我們有四個人擠在最後一排上面的大通鋪,一路醒醒睡睡,斷斷續續地講著故事,第二天早上9:30左右,車才駛進麗江新城,整整走了13個小時。
麗江的氣溫比較低,而且在下雨,幾經周折,我們才找到合適的住處。在這裡首選當然是古城內的納西民居,價錢不貴,關鍵是可以體嘗風土民情。我們住的地方叫“紫薇院”,位於古城東北角,屬於街道沒有翻新裝修的那一塊。這是一個類似北京四合院的建築,兩層,主人住上面,下面設了三間客房。院子裡有一株紫薇樹,據主人說有差不多有一百歲,而他的房子則有三百年歷史了。這紫薇,生得枝葉虯勁,冠高丈八,又正逢佳期,真個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煞是好看。院子的地板中央用石子鑲嵌成太陽、月亮和地球的圖形,角上還有納西人的神物蝙蝠。騎樓外表雕梁畫棟,柱子上面名家詩畫,一派古色古香。堂屋的擺設是上了宣傳畫冊的,除了兩張鋪著雪白床單的單人床,屋子裡都是各種名目的古董。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廁所,院子裡只有一只塑料桶,有時候是很有必要到外面的公共廁所去解決問題的,古城裡沒有下水管道。
主人是納西族,漢姓楊,40歲開外,自始至終,他都穿著一套顏色灰暗的西裝,白球鞋。此人生性好客,為我們端茶送水,熱情的讓人不太自然。他給我們開出的收費價目如下:住宿費20塊/天,導游費5塊/人/天,早餐2塊/人/次,晚飯8塊/人/次,我們一合計,好像還比較便宜,就滿口答應下來。
中午他帶我們去木府旁邊一家納西風味小吃店吃飯。這店子也是個民居,只不過一樓改做了飯店,像其他地方一樣,院子中間有許多海棠花,鮮紅的顏色十分搶眼,門前有條小溪流過,悄無聲息。飯菜又好吃又便宜,以至於後來我們專門老遠找來這裡吃飯。下午楊帶我們游古城,他力薦我們去木府和萬古樓,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地兒都要門票的原因。最後我們去了萬古樓,因為木府太貴。這樓建在古城邊的一座山上,不知道是不是新建的,在上面可以俯瞰古城全景,晴天時聽說還能遙望玉龍雪山。
麗江古城聲名在外,我也早有耳聞,想像中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圖景。實際上與這幅圖景也相去不遠,只不過人太多了。可以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這兒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她確實可愛。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地,數十條街道由此延伸出去,每條街道又生出許多分支,分支與分支交錯迂回,有人說內中有乾坤八卦,易進難出。不過三兩天下來,幾天主要的街道我們還是一清二楚了。街面由石頭鋪成,這些石頭就地取材,每塊石頭裡面又天然地鑲嵌著顏色形態各異的小石子,很多石頭已經被人走得閃閃發光,特別是陽光斜照的時候,一條條石頭路都像黑白木刻。古城好就好在她裡面數不清的小河,有些繞牆而過,有的橫亙在房門前面,因而橋就特別多,聽楊說有365座。在情人路一帶,每家每戶都搭著一條木板橋,對岸矗立著一排垂柳。河裡水草肥美,隨水搖擺著,顯出婀娜的姿態,像在和垂在水中的柳枝調情。大部分的河其實只有幾米寬,條條都是清澈見底,如果說那街道是古城的骨骼,這蛛網密布的水流就是她的血脈了。那幾天正是雨期,水特別急,可見她現在正血脈沸騰呢!至於街道邊的房屋,隨處舉起相機,都可以入畫。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外表古樸,一走進裡面,卻布置得時髦、浪漫、溫馨的酒吧。當然,不得不承認,這些天南海北的游客也為古城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這兒什麼樣的人你都能遇上,但似乎見不到為工作而愁容滿面的人。很多有情調的小店,其主人很可能就是一個漂泊的藝術家或者熱愛旅行的老外。坐在四方街的花基上,光是看來來往往的人們,也可以讓你消磨半個下午的時間。我想,300年前的古城和現在的區別也許就在於這些輕松的旅行者吧。
臨街的鋪子是清一色的商鋪。四方街邊上好幾家鋪子都有蠟染賣,以及現場制作的各種烙畫。在猜字壁附近的街上,居然有幾個東南亞人在賣甩手餅。很多酒吧的玻璃牆上貼著“雪山音樂節”的宣傳畫,一種葫蘆制成的樂器正奏出低沉婉轉的納西音調,縈繞在大街小巷。
當天晚上,我們很早就睡了,因為第二天要去玉龍雪山。
雲南游記(三)
一早起來,每個人都把能穿的衣服,不分內外,全套在身上。找來找去,最後包到一部人貨兩用車,還是長安車改裝的,三個男的坐在後面的貨鬥裡。從麗江城區到雪山的路一開始出奇地直,我還從沒有見過這樣的通天大道:車子開了半個多小時,還沒有拐一點彎兒。一派墨綠色的平川,被一條筆直的白色帶子割成兩半,帶子的盡頭則消失在雨霧朦朧中。我們真像走在通向天堂的路上。氣溫越來越低,加上下雨,風從貨鬥前後灌進來,連胖子都有些吃不消了。好在一路還有風景可看,我們的貨鬥後面沒有門,四四方方的正好是一個取景器,這方框裡漸漸出現了裸露的岩石的類似高山草甸的植被,車開始爬坡。
我們的目的地是犛牛坪,據說風景不錯,而且可以近距離遙望雪山。過了白水河,海拔一點一點升高,我們在興奮、恐懼中等待著高原反應的到來。公路曲裡拐彎,山上的小股徑流隨處可見,有幾個地方路基塌陷了半邊。終於還是到了,但還只是犛牛坪下面。我們每人租了一件20塊錢的雨衣,又花了60塊,騎馬上山。騎馬爬山是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山路又陡又滑,泥濘不堪,要是馬兒隨便開個小差,就得到山下去揀我們的屍骨。牽馬的人叮囑我們上山時人要往前靠,下山要往後仰。好在這滇馬的腳力了得,一路有驚無險,後來索性閉上眼睛,享受在這深山老林的雲霧中飛行一般的樂趣。
六個人都上來之後,才大失所望。山上白霧茫茫,別說雪山,就是近在咫尺的犛牛坪都看不到。加上又冷又餓,大家索性在山路邊一家藏族燒烤店裡坐下來。這一坐不得了,我們前後吃了30串犛牛肉,6個青稞餅,3只雪雞。濃霧遮住了雄偉的玉龍和粗曠的犛牛,六只穿著肥大的黃色雨衣的高山企鵝倒成了一景。
回來的路上,看見一面巨大平整的陡坡,被黑土覆蓋著,一群白色的山羊正從上面下來覓食,黑牆與公路相交處流動著白色的山溪,可惜沒來得及取出相機,車就開遠了。我們在白水河邊停了一會兒,橋邊有一處叫做“白水台”的景點。有點像九寨溝的五彩池,只不過是規模較小的黑白版本罷了。許多人牽著犛牛在等人拍照。白水台邊上倒有幾間房子,房頂很有特色,由黃色和紅色小塊拼成不規則的圖案,為白水綠山抹上了一筆重彩。
當天晚上,我們堅持己見,在古城一家較有檔次的飯館裡吃晚餐。夜裡雨下得很大,我們在擁擠的街道上轉來轉去,弄得渾身是水,最後沒有進任何酒吧,沒有買任何東西,就回去了。大家盼望著香格裡拉的天空是藍色的。
第二天早上,我們就打點行裝,離開麗江。楊有一本冊子,上面是來此住宿人員的留言,大家都寫了些恭維的話,我也賦詩一首:紫薇花開一季 賓客雲來八方 院中風雲幾載 古城韶華依舊 。他搬出幾個古董做背景,大家在院子裡照了張合影。
我們是包車去中甸的,中途游長江第一彎和虎跳峽。車開出麗江城不久,進入了一條長長的林蔭道。我們在這條路上看到了玉龍雪山,一團白色在常綠闊葉中時隱時現,宛如雲霧。的確,她比我想像中的樣子還要雄偉。
長江第一彎沒有任何看頭,虎跳峽倒是不錯。中甸和麗江以金沙江為界,雙方都在虎跳峽開辟了觀景點。我們走的是麗江一側,公路修到裡虎跳峽不遠的地方,還必須徒步半個多小時,走過嵌入山體的棧道,才能到達。這棧道可險哪,落石不斷從上面滾下來,帶著安全帽的工作人員隨處可見。旁邊就是滾滾江流,水面是旋渦迭起,攜沙走石。對面的懸崖絕壁上修了條公路,離江面有幾百米高,汽車如甲蟲一般蠕動。虎跳峽到了,水聲如雷貫耳,腳下的岩石都因共鳴而顫動。這幾天陰雨連綿,江水比平日大多了,靠近水面的一個觀景點已經沒入水中,站在橋上就能夠感覺到水氣撲面而來。這裡江面變窄,落差雖然不大,但河床上有巨石盤踞,因而水石相擊,濺起滔天巨浪。仿佛黃褐色的水流被數不清的手撕扯著,錘打著,痛苦地撕吼著,一會而被摁到河底,一會又被拋上天空。這裡也許是維特根斯坦思考的好地方,人的渺小顯而易見,很容易有吠陀主義的感覺。
從虎跳峽回來的路上,遇到一家很有特色的飯館:院子裡種著形態各異的葫蘆,有扁的,有三節的。原來這些“怪胎”是店主用木板、繩子壓出來的。我們就在這裡吃午餐了。在廚房點菜的時候,剛好有人送魚來,本來打算弄一條來吃,沒想到店老板買這魚都要100多塊錢一斤!後來聽司機說這魚是從旁邊的金沙江裡打上來的,數目稀少,味道鮮美,在這一帶確實要這個價錢。
過橋後,我們進入了迪慶州的中甸縣。
雲南游記(四)
中甸:我不用香格裡拉,是因為香格裡拉只存在於那本《消失的地平線》中,人們已經開始懷疑中甸改名的初衷。現在很多旅游者中間又流傳著真正的香格裡拉——稻城亞丁的故事。
公路開始沿著金沙江而建,半個小時後,我們身邊的河流變成了金沙江的一條支流——衝江河,路也開始難走了。到處都在正在擴建,很多地方是單行道,地面坑坑窪窪,左邊是隨時有落石的峭壁,右邊是奔騰的衝江河,這樣的路走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我們心中的石頭才掉下來。美麗的風景也漸漸展開了,有人說香格裡拉就是指這一帶。騎自行車的旅行者開始出現,我們從精神上給他們默默的鼓勵。山路越來越彎,並且有了坡度。車在峽谷中穿行,兩邊的大山綠意盎然,莽林叢生。好幾個地方,本來整整一山坡的喬木,中間突然出現一大片草原。只見高高的山腰上,一大塊淺綠的草鑲嵌在墨綠的森林中,好像不太真實似的。再往前走,有一段長長的上坡路,兩個背包族正站在路的盡頭,好像在眺望著什麼。車子拐了個彎,眼前的景像令我們驚呆了:連綿的群山之間出現了一大塊綠草如茵的盆地,盆地中零星地散布著一些古樸的藏族民居,成群的馬在“原野”上覓食、奔跑,青稞泛著銀白的光,波浪一般隨風起伏,五顏六色的野花像繁星一樣點綴在綠色的緞帶上,紫紅的苜蓿成快成塊地排列在路邊,遠山與盆地相接的地方,草綠得像水,仿佛在流動。
半個多小時後,我們才開出盆地,不久就上了一段高等級公路,車很少,我們的長安之星開到了130公裡,在高原奔馳的感覺真不錯。
中甸縣城很小,一眼就可以看全。各種星級賓館雨後春筍一樣建設起來,除此之外沒什麼特別。城邊上有些藏族民居,不過已經商業化了,如果去參觀(這裡稱為家訪)的話,每個人要交30-40塊錢。街上偶爾有三三兩兩的喇嘛,穿著紅色的藏袍,半邊膀子光在外面,大多數都很年輕,身材高大。這時正逢旅游旺季,住宿比較緊張,大賓館的標間差不多都住滿了,招待所聽說又很髒。找了很久都沒辦法拿定主義,大家就在藍月酒店的大堂商量,這時候有個旅行社的人出來了,說他有地方,這個人叫李春,藏族人。他帶我們到了縣武裝部的招待所,這裡環境相對來說很不錯,房間設施齊全,100塊錢的價格,但是只能住一個晚上。我們叫李春幫忙打聽機票等事情,他用本子一五一十地記下來,免費為我們咨詢。晚上吃了頓川菜,這裡滿大街都是川菜館子。
第二天倒霉透了。中甸主要有三個景點:碧塔海、納帕海、松贊林寺。李春幫我們包了一步微型車,180塊錢游三個景點。預定的路線是先去碧塔海,因為比較遠。但是車走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聽回頭的司機說去碧塔海的路被水淹了,我們看到很多早上出發的大巴車紛紛往回走,於是也掉頭去納帕海。路上我們在一條岔路口看到有個路標指示著去依拉草原,但司機說依拉草原就是納帕海,而前面也是納帕海,叫我們去那裡看。這個納帕海實際上是一片草原,不過現在已經被水淹沒了。在司機的慫恿下,我們三個男的騎馬在水邊溜達了十幾分鐘(30塊錢/人),什麼也沒看到,她們幾個則在公路邊坐了一會。走的時候司機掏出六張已經撕掉票根的門票,說已經幫我們買了,每個人10塊錢。我分明看到售票處房門緊鎖,其他人也不見有票,但是我們還是給他了。回來的路上倒是看見一片草原沼澤,長滿了紫紅的花(不知道是不是苜蓿),還有些曬草的架子,我們停下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去,拍了好些相片。後來看了同學錄上的留言,沒想到但是有這麼多同學在依拉草原一帶,要是遇上他們該多好。
中午就回到了縣城裡,我們說不去松贊林寺了,但司機還是要我們180塊錢,在李春的調解下,最後我們給了他100塊。中午就買到了機票,從麗江到成都的。下午,我們坐公共汽車去松贊林寺,每人一塊錢車費。中甸的公共汽車是下車時再給錢,後來我們發現原來這也是行得通的。
這松贊林寺又稱小布達拉宮,是一群依山而建的古老房屋,重重疊疊的民居上是一間喇嘛寺。下面的民居像聖保羅的貧民窟,都是土牆建築,屋頂有些藏族花飾。松贊林寺高高在上,前面是一堵又厚又高的土牆,陰森而殘破,後面的看不清楚,好像是些錯綜迂回的房間,房屋的尖頂則剛剛鍍了金色,閃閃發光,一群烏鴉在這灰黃的建築群上盤旋,氣氛相當詭異。我看到有一家藏族人家正在屋檐下做飯,很有特色,就偷偷拍了一張。沒想到閃光燈一亮,一個小孩就衝下來,說要給錢。好不容易擺脫了他之後,我們爬到遠處一面高地上去照相。下來的路很陡,我們正准備下去,遠遠的又來了三個藏族小孩,穿著特色鮮明的藏族服裝,有一個還抱著一只羊羔。他們堵住我們的去路,說要和我們照相,他們都很髒,臉上的瘡疤還在流濃。我們堅持不照,有個小孩走到我跟前,低聲威脅說非照不可,還說他們不怕警察。我們給了他們幾塊錢,相也沒照,就趕緊糾集人員,灰溜溜地坐車回去了。
當天我們住在藍月酒店。晚上我和胖子去上網,這裡的網吧很多,機器也不錯。他在5460上發了一條信息,我則和遠在廈門的一個朋友聊天。一些渾身散發著酥油茶味道的藏族同胞在聽港台流行樂,幾個旅行者模樣的人在寫e-mail,我和胖子後來還連網玩了會兒Q3。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這些事情好像不太真實一樣。晚上回去的時候,看見藍月酒店前面停了兩輛東風貨車,後面是帆布頂棚,幾十個旅行者模樣的人正從上面下來,很多還穿著雨衣,但看起來都很疲憊。後來才知道去西藏的路塌方了,東風車剛剛把這些被困的游客解救出來。
第二天早上,老蔡和曾真去德欽,我們四個則要返回麗江。早飯就在車站旁邊吃的,在昆明、麗江沒有吃到的正宗沙鍋米線,在中甸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子吃上了,而且吃的極其匆忙。本來是前一天就買好的汽車票,座位靠前,但是幾位藏族同胞把我們的位置占了,不肯讓,車上很髒,加上海量突然拉肚子,我們四個當場決定撕票走人。和兩位要遠征西藏的朋友擁抱分別後,我們毅然包車上路。
一路順風,下午2點多我們就回到麗江了。路上聽開車的女司機說,前一天小車是可以去碧塔海的,那納西司機有可能騙了我們。一直到旅游結束我們對納西族都沒有留下什麼好感。
雲南游記(五)
麗江:去中甸之前認為那裡才是我們旅游的重點,才是風景最美的地方。現在我們決定好好的感受一下麗江的美麗。旅游原來應該如此的,誰也不知道什麼地方最好,如果不及時欣賞,很可能什麼也找不到。
當天住在新城和古城交界處的一家旅店,就是那塊大屏幕電視的上面。房價較低,但是前後都是廁所,味道不怎麼好聞。晚上又去逛古城,本來想從木府出去搭車,但是走著走著迷路了。迷路的收獲是發現了“一井三潭水”,一眼淺井的水先用帶孔的“牆”導入第二潭,在第二潭上放一塊石板,就成了三給相連的矩形,第一潭飲用,第二潭洗菜,第三潭洗衣服。我想要是有月亮的晚上,這不是變成“三潭印月”了麼?
第二天我們換了住處,這次我們住在新城的七星街上,這條街在新區,通通都是四層的仿古建築,臨街一面漆成干淨的白色,賞心悅目。住的紅星賓館也算是旅游以來最豪華的了,連整體浴室都有。下午在城裡照了幾張像,晚上去買了些特產,然後和胖子去七星街上網,連網打CS。這裡的網吧遍地都是,而且非常便宜。11點左右我們往回走,快到賓館的時候,一個女的跟上來,問我們去不去她那裡按摩,我們沒有答話,徑直走進了賓館裡。新街兩旁成行的霓虹燈,在這個姑娘稚氣未脫的臉上不停地變幻著顏色。
對於麗江古城,我一直存在許多疑問:為什麼在這偏僻的地方,在地圖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竟有這麼一大片古城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而且使幾百年後的納西子孫坐地生財?為什麼在麗江和平遙?也許謎底揭曉,答案並不神奇,但直到現在我還有些懷疑,那些房子,那些街道是不是真的在那裡?我喜歡這裡的建築,同時也感覺到,自從一些扼殺個性與美感的年代後,中國人對建築的審美能力普遍低下了。
第二天中午,老蔡突然發信息過來,說不能去西藏了,現在正趕回麗江,准備去瀘沽湖。我們在搭車去麗江機場前,終於等到了他們兩個。他們坐了十幾個小時的車去德欽,路上沒有看見梅裡雪山,在德欽住了一晚,聽說德欽去岩井的路斷了,就准備改變行程。第二次分別後,我們趕往機場,飛機飛了一個小時,在昆明降落,停留了十幾分鐘才轉飛成都,五點多到蓉。從成都到南充的火車在6:40有一班,我們包了部的士,橫穿過整個市區,6:30才到火車站。買了站台票上去,然後在餐車點了幾個價格很貴的菜,混到晚上10點左右,到達南充。父親和妹妹來接我們四個,吉普車一路急弛,經過廣安新城,晚上12點到鄰水,我們在街上吃了一個多小時宵夜,才回家。
胖子和阿第在我家住了兩天,就乘火車回南昌了。後來老蔡又到重慶,接著去游覽了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