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觀魚西湖橋,小荷才露尖尖角。闊別西湖十二年後,適逢到杭州參加培訓,仲夏六月,重游西湖。錯失“蘇堤春曉”的早春,未至“曲苑風荷”的盛夏,懷念“平湖秋月”的金秋,回憶“斷橋殘雪”的朔冬。西湖山水就像一幅水墨畫,澄明而悠遠的意境,安閑而恣意的幻像,隔絕了紅塵的喧囂,游離於天人的狀態,在徜徉中沉醉,在游歷中醒覺,這就是西湖的迷人魅力。欲把西湖比西子,想要明月照明日。
孤山憑欄煙雨飄,斷橋遠眺霓虹照。傍晚,獨自來到孤山,憑吊秋瑾墓,走進放鶴亭,天空飄下蒙蒙碎雨,細潤、輕柔、醉心。靜靜坐在樓外樓前的長椅上,向西而望,長長的蘇堤就像一條綠色的綢帶,平靜的湖水就像一幅無垠的畫卷,阮公墩、小瀛洲、湖心亭、雷峰塔,錯落有致,點綴其間,更遠處,南屏山和南高峰,隱隱約約,朦朦朧朧。此時此刻,蘇小小的傳奇,白娘子的神話,梁祝的故事,仿佛歷歷在目。不經意間向東遠眺,西湖東岸高樓林立,燈紅酒綠,就像乘坐超光速列車穿越時光隧道,現代城市氣息撲面而來。起身沿著錦帶橋走向斷橋,一路上叫賣聲和摩托聲,此起彼伏,不時傳來汽車喇叭聲,把懷古思緒拉回到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之中。西湖既是一幅水墨畫,也有一張世俗圖,宋代有“梅妻鶴子”之稱的林逋,種梅不純為風雅,也是為生活,他在孤山遍種梅樹,每當梅子成熟就杜門謝客,采摘梅子分成360余包,每售一包可得一日生計。孤山不孤鶴陪梅,斷橋不斷人鼎沸。
飛來峰下忿楊僧,靈隱寺中思濟公。午後,在導游率領下,游覽飛來峰,山峰下面,洞穴深幽,曲折通透。原先洞窟沒有廣泛挖掘,這次參觀增加很多佛像,可惜游客太多無法看全。據說洞窟佛像是元代番僧楊璉真伽所開鑿,此僧率眾盜掘南宋帝後大臣陵墓100多所,野蠻行徑,令人發指,漢人對他恨之入骨,因此,洞內石雕佛像多有損壞,其實石壁造像在唐朝以前已有。靈隱寺毗鄰飛來峰,寺內除了原有的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三大建築之外,新增加直指堂和華嚴殿兩大殿。導游對天王殿的講解頗有新意,大殿正中彌勒佛笑容可掬,告訴芸芸眾生“態度決定一切”,大殿兩邊分別是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告知普羅大眾多行善、多學習、多觀察、多傾聽,大殿背後則是韋馱菩薩嚴肅之容,像是告誡我們“細節決定成敗”。談到靈隱寺,自然聯想到在靈隱寺出家的濟公和尚,就像提起雷峰塔,就會想到法海和尚一樣,濟公飲酒食肉卻受人敬仰,法海除魔衛道反而遭人痛恨,這說明善惡是非僅從表面難以分辨。不畏浮雲遮望眼,因站絕頂覽眾山。
岳母刺字愛國情,施全刺秦天下心。此次杭州之行,有幸觀賞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宋城是依據宋代傑出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長卷為原型而建造,再現宋代都市的繁華景像,營造南宋文化的濃郁風情。《宋城千古情》以杭州的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為基點,融合音樂、舞蹈、雜技藝術於一體,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營造如夢似幻的非凡意境,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第二場《金戈鐵馬》尤為扣人心弦,緊張刺激的主帥單挑場景,熱血沸騰的眾將攻城場面,炮聲隆隆,殺聲陣陣,氣勢磅礡,豪氣衝天。西湖的柔美和勇士的剛烈,強烈對比,剛柔既濟,鮮明映襯,水乳交融。提起岳王廟無人不知,說到施公祠鮮為人知,施公乃指殿司小校施全,他趁秦檜上早朝之時,挾帶長刀刺秦,可惜功敗垂成,身受剮刑而死。施全犧牲之後,城內建起72座施全廟。如果說荊軻刺秦體現了報恩之情和除暴之義,那麼施全刺秦則反映民心所向和正義所在。正是這種“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勇敢氣概,代表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情懷。青山有幸埋忠骨,綠水無言護英墓。
接天蓮葉無窮碧,心曠神怡毛毛雨。西湖的一泓碧影令人難忘,有太湖的浩渺,有洞庭的廣闊,聆聽翠風裡的柳葉聲,漫步綠雨中的楊柳路,依依不舍。西湖的青山綠水千載流芳,經歷吳越的迷惘,承受南宋的動蕩,留下了斷橋相會的纏綿,記載著長亭相送的浪漫,生生不息。正是這五分的西湖風景,再加上五分的歷史風情,成就了十分的文化風韻,西湖值得一生去品賞、向往、珍藏。煙籠碧湖千重樹,月照波心一粒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