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生活就是在無數個遇見開始,然後又是由無數個離開而結局。在這些遇見與離別之間,我們開始成長,開始追逐這屬於不同年代的夢想,還有那些逐漸從模糊朦朧到清晰可見的愛。
就這樣開始成長,然後長大,在旅途中區體會那些故事中的遇見與離別。
2009年,第一次來到了家鄉以南得地方,來到七彩雲南,來到彩雲之南,來到這塊香艷麗江。
學著去體會三毛,體會她走在撒哈拉沙漠的心情,一個女子是如何的大氣,用華麗得文字寫下了關於愛的所有得故事。直到現在,才開始懂得那個女子是如何讓坐在墳墓上唱著屬於自己得歌。就像此時,坐在牡丹園客棧的院子中,只是坐坐而已,坐著看著天空中的棉花糖,看著雲彩那般得夢想。
學著去讀懂張愛玲,這樣一個世紀之顛得大氣女子,是那樣得決絕,對於胡蘭成,愛與不愛,有那樣得堅定而又有力。走在牡丹園門口得那條小巷子中,也在思考著,某一天,關於愛,我能像那個偉岸得女子那樣堅定不移嗎?
總是在走,總是在看。靜下心來,突然很感激在麗江得日子,讓我學會了去思考;感激在牡丹園得日子,讓我學會了去感悟。
在牡丹園,從李姐的身上需到了一種堅持與豪爽,或許對她而言,已經談不上夢想,可是關於遠方,依舊充滿希望。從張哥得身上,讓我懂得了為人處事的一種內斂而不圓滑,儒家的中庸之道或許在張哥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還有尚品大哥,很好的平衡著夢想與現實得距離,對於夢想,更加堅定。還有丁姐,或許她說得對,我應該去更多的去學一點東西,去涉獵更多屬於我的知識。
緣來麗江,緣來牡丹園,原來人就是這樣的成長,聽著屬於別人的故事,最後唱著屬於自己的歌。
花開之時,離別之日。張愛玲曾經對胡蘭成說過。
或許過一段時間我也將離開麗江,離開牡丹園,離開在這裡的每一個人。
但是,依舊感謝在麗江的日子,感謝在牡丹園得日子。
唱一首淡淡的歌,走在麗江的每一個大街小巷。寫一首淡淡的文字,坐在牡丹園得院子裡面看著那個天空,看著那個寫滿棉花糖夢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