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生活
幾案、燈籠、國畫、書法、瓷器、紅木……,如此這些元素,就緊密的和中國風聯系在了一起。而實在,這些符號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國,卻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就像我們一直所探討的京劇這些東西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國文化一樣。無疑,你不得不承認的是,有這些東西之後,中國味道就已經被渲染得有幾分情致了。可是,當我問你中國式生活是怎樣的,你能回答出來嗎?
如果你回答不出來,這很好。因為,這實際上是一個永沒有標准答案的問題。我也根本沒期望你能一下子就給我描述得非常清楚詳盡。所以,在這裡,我想給你提供一個中國式生活的場所,又或者哪怕它僅僅只稱得上場景。它或許也不是很標准,但我姑且把它作為典型。畢竟,這樣的位置現在似乎真的已經不多見。
江南到雲南,古代到現代,距離一再被拉遠,但它們終究在麗江一個叫束河的古鎮集結了。也只是因為有了正福草堂和書香門第,我所有關於古典中國的思緒才被喚醒直至徹底復蘇。
我不知道這個世俗紛攘的社會裡究竟還有多少人在死守理想。看著人們腳步匆匆,大樓一層比一層高,我就知道,這些人有多少。其實也沒要對現在的生活方式大加抨擊和批判。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步調,我們避無可避,既然不能逃避就只好隨波逐流,這就是生存法則。但我也知道,總會有人在堅守著心中的那一片淨土,我們總是有希望的,集體沉淪似乎也並不容易。書香門第或者說正福草堂,給我的就是這樣的感觸:遺夢古典。這注定是一出繾綣的夢,讓我恍惚千年記憶,直接流連於漢唐風雅。
我之所以念念不忘古典中國的生活情懷,是因為我們骨子裡終究還是太過於傳統的中國人,血液也依然還是源自於華夏炎黃的本源。所以,你就能想像,我見到正福草堂時,內心有多麼的歡喜。
典型的南方庭院,不是豪宅,卻總是精致雅麗,透出婉約細膩的風韻來,這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魅力。除了皇家庭院外,你看蘇州的園林,又有哪一個不是細巧別致呢!亭台樓榭、曲苑風荷、廊回檐飛,小天地裡總是別有洞天。牆瓦的色彩以黑灰白為主色,這也就是黛瓦白牆,裡面不經意的探出一株蘭花來,又或是在拐角處,一個大紅燈籠擋住你的視線。你怎麼能抑制住內心的激動。當然,還有各式雕鏤的門窗,還有牆上掛著的書貼畫卷。你走著走著就邁不動步子了。不是嗎?這些絕佳的布置,哪一點都應該細細欣賞,哪能走馬觀花,暴殄天物!
我看到的又不僅僅是這些。瑤台形狀的燭台,裡面紅燭搖曳。仿古的長信宮燈矗立在我的前面,還有艷麗的紅漆漆具,還有荷葉狀的杯盞,還有印章樣的盤碟和椅凳……,總之,我是真真正正的眼花繚亂,心襟搖蕩了。待到看到青花瓷,我一下子心地澄淨,對著裡面的佛像參拜不已。
耳膜也被一種聲響牽引著,一點一點,終於,我的身心徹底繳械投降,是的,這是古琴。咿咿呀呀的千年聲響,音塵不絕,直指凡心。我很疑心來到了閬苑仙葩,這些都是與塵世無染的東西啊。恍惚著,就這樣恍惚著,遇到了身著漢服的人,我就真以為我是回到了那時。一屆小小的書生而已。
而這些,都還只是其中的一種調調。這裡透露的是大富人家的殷實和炫目,是中國式的奢華情調,雖然它已經足夠低調,但是,它並不大眾。所幸,正福草堂的韻味無窮不只局限在書香門第,它也散播在清居雅室中。正福草堂之可心小築、正福草堂之石上流泉、正福草堂之石蓮精舍。單單是寫出這些名字,我的心便開始變得無限柔軟起來,一如捧讀古典詩詞時的齒頰生香。是的,石上流泉恰如其名,坐落在僻靜的石板鋪就的弄巷裡,門前是一條清淺小溪,裡面嬉鬧著碧綠的水藻,通過一座短得不能再短的小木橋直入堂內,你會看見這座木結構房子的滄桑,當然,你相應地也就能體會出它的沉穩和厚重。琴音裊裊,雲煙漫漫,來自武夷的岩茶此刻正熱氣騰騰,我們此刻也談興正濃。似乎,在這樣一個地方,喋喋不休是唐突了清幽的環境。但我們終究是年輕人,總該有自己的氣像,於歷史、於環境,都無大礙。遺憾可心小築和石蓮精舍未能成行,如果真去,該會引起我怎樣的感喟,我實在無法揣測。名字,僅憑名字,這兩個地方,也足夠遺世獨立、風流卓絕。
你永遠不會體味這是一個多麼糾結的下午,拜訪前還總覺唐突冒昧,不甚惶恐,俗人如我,究竟能體味主人的幾分用心,謎一樣讓我無法釋懷。中國式的生活,又勾起了我幽思無限。我永遠記住了這個時段:歲在己醜陽春。正福草堂,與你一時一春的邂逅,惹我相思一生的溫暖。

(燈影重重)

(柔軟的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