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滕王閣

作者: songpal

導讀展現面前的滕王閣已不是過去的滕王閣,歷經人世千年滄桑,戰禍兵亂,迭廢迭興達28次之多,現在我看到的滕王閣是由江西人民花了巨資於1989年建成的。雖說失去了歷史的厚重,整個樓全部應用現代的建築材料,水泥、花崗岩、電梯、空調,還有永遠不絕的人流,充滿閣內的大廳、走廊、樓梯,但不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滿海外的名閣。它巍然聳峙於贛江之濱,與湖北的黃� ...

展現面前的滕王閣已不是過去的滕王閣,歷經人世千年滄桑,戰禍兵亂,迭廢迭興達28次之多,現在我看到的滕王閣是由江西人民花了巨資於1989年建成的。雖說失去了歷史的厚重,整個樓全部應用現代的建築材料,水泥、花崗岩、電梯、空調,還有永遠不絕的人流,充滿閣內的大廳、走廊、樓梯,但不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滿海外的名閣。它巍然聳峙於贛江之濱,與湖北的黃鶴樓、湖南的岳陽樓齊名,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其實,不管滕王閣太現代也吧,還是太有名也吧,都是次要的。但它有了王勃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稱《滕王閣序》)已經足夠了。即使這座閣蕩然無存,而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始終不減,在人們的心目中它的形像縈繞於懷,熠熠發光。我拂去歲月的蒙塵,逆著時間行走,去看一看少年時的王勃。據《唐摭言》卷五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當時王勃到南昌探望父親,剛好碰上都督閻公在九九重陽節為滕王閣重修峻工設宴而被邀入席。閻都督事先叫女婿寫好文章,想誇耀他的才華,席間拿紙筆請客人寫,沒有一個客人敢從命,只有王勃不知天高地厚,欣然不辭,當眾揮毫。閻公非常氣憤,拂衣而去,叫下吏把王勃寫下的每句文章時時稟報。開始幾句,還以為老生常談,而後沉吟不語,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聯後,他才說:“真是天才,當垂不朽矣。”我曾數次默讀《滕王閣序》,文章中詞彩華美,聲調和諧,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我每次讀完之後,都深受感動,特別讀到“落霞、秋水”一聯,好像自己的心要飛翔起來,在落霞之中,在秋水之上。如今的王勃成了漢白玉的雕像,站在蓮花池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人與之合影,或許從他的身影中、從他的目光裡得到他的詩情和才智。我默然地面對他,寫不出好的文章,只有一臉的慚愧。

認識了當時中國最有才氣的詩人,最為璀璨的文學之星,也應該登上因他而出名的滕王閣。此時細雨紛紛,衝洗眼前的廣場、樓、樹,也衝走我一路奔波的疲憊。我把都市的喧囂拒之門外,以一顆平靜之心去傾聽滕王閣的脈音和心跳。滕王閣共有明三層暗七層,建築在贛江東岸的岡巒之上,碧瓦丹柱,畫棟雕梁,飛檐翹脊,高聳雲天,巍峨壯觀,具有一派大唐建築風貌。對於閣內鐫刻的王勃《滕王序》全文、江西歷史文化名人的群像、江西名山大川圖和磨漆畫《百蝶圖》,我只能走馬觀花似走了一圈。我最大的心願是登閣遠眺,看見了西山重重疊疊的翠綠,南浦外飛揚的雲朵,贛江上翱翔的鷺鷗。我真想與江天水色合一個影,後悔的是沒帶上照像機,那只好多發揮眼睛的作用,憑欄俯視,見贛江與撫河在此合流向北浩浩流去,江面上漁帆點點,江心的紅谷灘、鳳凰州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或許王勃登閣見到如此瑰麗的景色,才使他詩情噴發,寫下傳世的佳作。

今日,在雨中認識了王勃,還目睹“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觀,即使我不能拿走什麼,在心中也存有不少的收獲了。


精選遊記: 南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