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我和太太帶著不到4歲的女兒穿越了西海大峽谷。我們走了一個不是很常見的路線——南進北出——原因我會在後面解釋。下面是具體的穿越過程:早7點到達後山新索道(老索道中午才開放)。7點40到達白鵝嶺新索道上站。從白鵝嶺新索道上山,經701電視塔、觀石亭,於9點20分到達光明頂。然後,下山,於9點50分到達天海賓館新樓。10點30在路途中吃飯,11:50到達步仙橋。13:20到達服務區,孩子休息40分鐘,14:00向谷底出發。15:30左右到達2環下路。18:10分出西海大峽谷。19:00到達排雲樓住宿。
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北進還是南進
大多數人建議北進南出,認為北邊更險一些,所以下山會較容易。而我選擇相反的方向,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些很險的山路,上山並不覺得很困難,下山反而覺得道路險惡。所以,我選擇反向的路線,實際上是更容易的一種穿越方式。事實上,我在上山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感覺有多險要,而且我不到4歲的女兒,整個1環、2環都是自己走下來的,也證明了北上是較為容易的。我看過一個人寫的游記(南下北上),他的一個觀點我也很贊同。他認為:西海大峽谷出口到排雲樓一段,道路平緩,適於作為結束;反之,步仙橋到天海山莊,則道路艱難很多,讓人心情不爽。
行李問題
一般建議的西海路線,都是或者放行李到天海,過光明頂走到北口下,再從天海出;或者放行李到排雲樓,從天海出後,過光明頂回排雲樓。這樣的好處是不用背行李,壞處是走重復路(3.5公裡),而且至少要上2次光明頂。不要小瞧3.5公裡的路,整個西海大峽谷也不過10公裡的路程。我看到很多人最後攀登光明頂時,都痛苦無比,而且經常走到晚上8點多鐘,可見這種路線有其不合理性。我這次采取不先放行李,但是路途最短的穿越方式。整個穿越過程,除了部分抱女兒上山的部分,大部分並不覺得十分困難。
裡程問題
我看到有人說途中的裡程標得不准確,被嚴重低估。經過我的實踐,我認為裡程標注是准確的。比如2環單線的裡程標注是0.5公裡。我一般走100個台階休息一次,休息6、7次就走完了2環,這和裡程標注是吻合的。按照裡程標注,從天海走到排雲樓大概10公裡,一般人走5個小時,每小時走2公裡,還是很合理的。
迷路問題
我曾擔心走西海會迷路。但經過實踐,我認為靠峽谷內提供的地圖,完全可以判斷路線,不會迷路。比如步仙橋的岔路,地圖標注得非常清楚。其他的岔路,比如谷底的岔路,都有明顯的禁行標識。當然,多問路也是良好的習慣。我基本上是一路問下來的。
服務區問題
服務區在步仙橋和谷底中間。服務區的物價並不貴。比如礦泉水8元,和我在西海買的是一個價錢。方便面(含衝泡)是15元,熱水10元,這兩個我沒有和山上進行過比較。
風景問題
有人認為西海的風景中,1、2環最好。我認為整個穿越途中,風景都不錯。即使是天海到步仙橋的途中,風景也是可圈可點的。當然,如果北進南出,上山的風景正好和行走路線相反,加上審美疲勞,所以可能會覺得一般。
險不險的問題
只要小心,西海大峽谷的道路並不險。我在穿越途中,看到有60多歲的老人,也看到大量的孩子。除了我的女兒,我還看到一個不到4歲半的孩子,據他父母說整個過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完成的。西海大峽谷的道路大部分都非常好(天海到步仙橋的路,有的石頭不是整塊,我有幾次差點崴腳),只要穩穩地走路,陡峭的地方手腳並用,就不會有任何問題。當然,一定不能大意。照相或者看風景,一定要選好了位置,站住了再做。
穿越是否有必要
我在出西海的時候,有一些人問我下面風景怎麼樣,是否都差不多?我告訴他們差不多。說實在,從排雲亭到西海大峽谷入口,這一段的風景已經很漂亮了。但是,穿越就好像排練了一出話劇,你既是觀眾,又是演員。這種參與的樂趣,和僅僅遠觀,又怎麼可以等同呢?

(西海大峽谷2)

(西海大峽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