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我從慕尼黑踏上往富森小鎮那聞名遐邇的“浪漫之路”,去探訪
德國與奧地利邊境的新天鵝堡。
高速公路兩旁只見阿爾卑斯山頂白雪皚皚,山腳綠草如茵,滿目蒼翠。漫山遍野的黃色野花綴在一望無際的綠色“地毯”上,每一寸土地都透露著春天的消息。和緩的山坡上時而點綴著幾間拙樸的小木屋,時而閃現幾座古雅的教堂。不知名小鎮裡齊整的民居,映襯著碧雲天,黃花地,小屋那白的牆,紅的瓦,每個窗台上五彩繽紛盛開的鮮花,爭奇鬥艷。車窗旁一會兒出現一汪碧藍的湖泊,一會兒可以看見草地上成群奶牛悠閑自在地漫步,一派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忽然,遠處的一座山巔上一座童話般的古堡與眾不同的尖頂吸引了整車人的目光。在周圍連綿起伏的群山掩映下,那白色的城堡如夢如幻。待車行得近了,新天鵝堡如雲中仙子般現出了她優美的身姿。她那錯落有致蘭色的塔樓直刺蒼穹,美侖美奐的造型猶如一只聖潔高雅白天鵝飄然落於雪山懷抱,脫離塵世,不染凡俗。
乘專線觀光巴士上山後,我們隨著人流來到山頂一座古橋旁。橋頭是一位面色紅潤的白胡子老人,身穿巴伐利亞民族服裝,帽子上插著山鷹的羽毛。常年以來忠實地看護著這座老橋,老人本身也成了一道風景,引得游客紛紛與其拍照留念。踏上這座懸掛於深山幽谷之上的橋梁,放眼望去,只見一邊是如黛群山,清泉奔湧,明鏡般的湖泊鑲嵌在大地上,茂密森林後露出雪山一角,山風吹來,恍惚中自己似乎來到的是“童話世界”。橋的另一邊我們得以一窺高山之巔新天鵝堡的全貌,這是多麼浪漫的一幅圖畫!沿途散布著一些紀念品的攤點,所出售的冰箱帖、明信片、拼圖、鑰匙掛等小物件大多是以新天鵝堡綽約的風姿為賣點,從那些精美的圖片上,我們得以領略這座城堡四季的風韻:白雪覆蓋下她的高貴, 秋季滿山紅葉襯出她的優雅,夏季雲霧飄渺中的她如雲中仙子,衣袂飄飄。她是巴伐利亞人的驕傲;她是德國旅游業的像征;難怪,美國迪斯尼“白雪公主的城堡”正是以她為藍本!
可是,新天鵝堡主人的故事並不像童話一樣美好。
19世紀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是個浪漫的君主,當他在少年時代第一次聽到瓦格納的歌劇時,就被浪漫英雄主義的旋律所感動,1869年他寫信給瓦格納說“我計劃按照古代德國騎士城堡的原來風格,在波拉特瀑布附近的高地上重建城堡,我必須告訴你,在那裡生活的念頭使我多麼激動”按照國王的夢想,這座城堡建成後將專門上演瓦格納的歌劇。 1869年新天鵝堡動工,工程整整延續了17年,導致國庫空虛,國王也在一片反對聲中下了台。直到他神秘溺斃時尚未完工。
我們乘馬車下山, 在導游的指點下,我們看見另一座山上還有一座舊天鵝堡,
那是路德維希二世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在這裡,他為了營建自己夢中的城堡耗盡了半生的精力。雖然,斯人已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不一,但是,為後人留下了這麼一筆不可估量的財富,營造了童話般的氛圍。這能不能算是一項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