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之林芝“藥洲”米林

作者: 江南過來人

導讀七月四日中午,飛機載著我們繞過南迦巴瓦峰後穩穩地降落在林芝機場。朋友帶著四位漂亮的盛裝藏族美女一字排開,用哈達、糌粑、青稞和美酒歡迎我們來到林芝。見到美酒和美女,大家不免雙眼放光、心旌蕩漾,但畢竟是在高原,我默念防高反寶典中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做到美女於前心不亂,順利地把高原反應控制在萌芽中,呵呵。 (盛裝的藏族美女帶著哈達和糌粑迎 ...

七月四日中午,飛機載著我們繞過南迦巴瓦峰後穩穩地降落在林芝機場。朋友帶著四位漂亮的盛裝藏族美女一字排開,用哈達、糌粑、青稞和美酒歡迎我們來到林芝。見到美酒和美女,大家不免雙眼放光、心旌蕩漾,但畢竟是在高原,我默念防高反寶典中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做到美女於前心不亂,順利地把高原反應控制在萌芽中,呵呵。


(盛裝的藏族美女帶著哈達和糌粑迎接我們)

從機場到林芝地區的米林縣,大約是四十分鐘。道路比我們想像中好得多,路邊青稞和油菜花交相輝映,果樹上累累掛滿貌似桃子的水果,苗條嬌小的藏香豬成群在陽光下開心地屁顛屁顛著東奔西跑。包括米林縣在內的林芝地區海拔較低,只有二千九左右,物產豐富,果然不愧為西藏的江南啊!

米林縣城就建在雅魯藏布江邊,整個縣城中心是一條不算太長的街道。我們入住廈門大酒店,難怪在從機場發車時,朋友對司機說是“到廈大”呢,原來就是這廈門援建的廈門大酒店。林芝地區是福建省和廣東省的對口援建地區,其中廈門市援建米林縣,泉州市援建工布江達縣,所以,才會在遠離廈門幾千公裡的青藏高原腹地矗立起這麼一座西式風格的廈門大酒店。看了下牌價,不便宜啊,標房的標價在四百多呢。

除了過道和房間裡有股淡淡的羊膻味外,“廈大”是出乎意料的干淨整潔,衛生潔具也一應俱全,甚至考慮到西藏比較干燥,還特地備有免費的潤膚露,而且,細心的主人還為每個房間准備了一個果籃,來之前我對在西藏可能吃不到水果的擔憂被一掃而空了。

中午吃完飯,先安排睡覺,以更好地適應高原。三點出發去米林縣新開發的南伊溝和扎貢溝游玩。南伊溝和扎貢溝都是米林縣政府幾年來著力打造的原生態景區,在景區門口,我們換乘景區的電瓶車,深入溝谷探幽。

南伊溝裡古木參天,繁花似錦,清澈見底的裡龍普曲彙聚了周圍雪山的融水,似乎仍夾帶著雪山的絲絲透骨寒氣,我趕緊把特地帶來的衝鋒衣穿上。溝裡天氣變化極快,一會兒晴一會兒雨,前一步晴後一步雨。下雨時,風狂雨驟,穿著衝鋒衣都覺得冷;而出太陽時,又曬得恨不能光著膀子,當真的是一天有四季,一米不同天,還好之前我專門提醒同伴們一定要帶上雨傘和足夠的防寒衣物。而有一對父子,沒聽從俺的友情提示,既沒帶雨傘,也沒帶厚衣服,結果當晚就感冒了,只好退回成都,此為後話,在此不表。在南伊溝裡的雨,也是我們這趟西藏行唯一遇到的一次雨,西藏的雨季,對我們這些台灣海峽西岸來的客人也格外網開一面喔。

越往裡走,空氣更加清新,樹上的松蘿也越掛越多,絲絲縷縷,條條束束,在風中飄舞。南伊溝裡有個珞巴民族鄉,主人特地安排我們到一戶珞巴人家裡做客。大家圍坐在火塘邊,熱情的珞巴主人端上奶渣和酥油茶請我們品嘗。大家都對掛在牆壁上的熊皮帽產生濃厚興趣,個個上前披掛一番,只可惜都是細皮嫩肉的,即便戴上熊皮帽,也完全沒有珞巴勇士的風采。



(開滿鮮花的珞巴人家)

扎貢溝裡盛產蟲草、紅景天、貝母、黨參、天麻、三七、雪蓮等名貴草藥,可謂遍地是寶,同行中有人就對隨處可見的野生黨參垂涎三尺,呵呵。扎貢溝正是由於盛產草藥,才成為藏醫藥的發祥地。藏醫藥的開山祖師宇妥`雲丹貢布大師在扎貢溝行醫授徒,開創了我國傳統醫學的一朵重要而又奇特的分支----藏醫。米林的藏文意思是“藥洲”,也正是得名於此。



(絲絲縷縷的松蘿)

從溝裡回來,已是七點半了,但西部比東部晚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米林的七點半也就相當於廈門的五點。盡管天仍早,太陽依舊高高掛在天上,但熱情的主人已經在“廈大”擺好酒席了。雖說防高反寶典裡明確禁止在高原喝酒,但架不住幾個藏族兄弟姐妹們圍繞著你放聲高唱“祝酒歌”。豁出去了,喝吧喝吧,大家扎西德勒早生貴子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藏族兄弟姐妹圍著我高唱祝酒歌)

高原的第一晚,也許是酒喝得不夠多,再加上隔壁房間的吵鬧,我居然有些失眠。隔壁房間的抽水馬桶每隔一會兒就嘩嘩地響,難道住隔壁的同伴一晚上都睡不著在修抽水馬桶?第二天早起一問,原來住隔壁的那對父子老的酒喝高了,小的受涼感冒發高燒,兩人輪流使用了一晚上的馬桶。在高原感冒可不能等閑視之,大家趕緊把他們送到米林縣醫院。謹遵醫囑,他們當即定購了明天飛回成都的第一個航班的頭等艙機票,這是我們團隊因高原反應的第一批減員,兩名。



(高山牧場的窩棚裡藏族牧民在避雨)

zmuer@***

2009/07/30


精選遊記: 林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