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假,曾經心裡籌劃了很久,籌劃新疆之游曾一度是我不二的選擇。結果因大環境惡化不得不改變計劃琢麼著去趟重慶,後又發現泥石流的報道每天充斥在新聞裡。今年的北京,酷暑難耐,老媽打來電話勸我回趟西寧,說西寧現在可是個熱門的消暑聖地,旅游的人可是越來越多啦,老媽頗為驕傲的在電話裡勸說我。於是,就有了我下面這次快樂、興奮的發現之旅,並重新認識了美麗的青海……
六十年代父母支援邊疆, 於是, 我的童年就是在青海度過的。 隨父親工廠的搬遷, 我記憶中的青海,隱約停留在湟源縣城邊清澈的小河,那可是一家人一星期中最快樂也最無憂無慮的日子。腦海裡漂移的畫面總會定格在藍天白雲和綠樹環繞的黃源河邊…… 母親在河邊洗衣,而一群孩子們則在河邊茂密的樹林裡采摘數也數不過來的沒有什麼正經學名的野果、野菜和蘑菇,什麼酸揪揪、野蔥、甜根、饅頭花、狗尿苔……,還有很多可愛的名字記不清了。 中午時分,河岸邊大大小小的石頭上鋪滿了花花綠綠的衣服、床單和枕巾。忙碌勞累了一上午的父母這時找一快干淨的草坪,席地而臥,一大塊光滑的鵝卵石此時便是他們最好的枕頭。而我們也玩累了,歡呼雀躍著奔到他們身旁。一頓最樸素,最簡單而又最美味的野餐開始了,白面與雜面交織在一起蒸出的花卷就著媽媽自己腌制的鹹菜……恐怕這一生也無法再復制那一刻的美味和幸福。
小學四年級之後,隨父親工作調動我們全家搬去了青海省省會西寧市。從那時候一直到我考上大學離開西寧,似乎唯有塔爾寺是西寧留給我印像最深的一處風景,別無他處, 然而, 經我反思, 好像在上大學之前我也就只去過青海塔爾寺。那時,因為父母經濟拮據,根本沒能力去到諸如青海湖和鳥島這些鼎鼎有名的景區, 從西寧出發可是需要兩百多公裡的路程。也許,這就是我這個生活在青海那麼久卻一直對青海美麗的風光毫無感觸地原因所在吧。
工作後帶他去過一次青海湖和鳥島,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後來,所有關於青海的風光印像便停留在了清澈如藍寶石的湖水、羊群漫步在雲端以及一望無際的金黃色油菜花海裡。似乎青海的美麗也就停留在我能回憶起的這幅畫面上了。

(迷人的油菜花海)
然而,我對青海的印像實在不足以代表現在她在我心目中的美麗身姿。因為,幾個星期前的一次青海之游讓我又重新描畫了那幅心裡的舊樣。我想五彩繽紛而又絢麗多姿才是那個沒有被挖掘的青海之美,令人興奮、陶醉、留戀忘返…… 此時那一幅幅美景在我的腦海裡一幀幀翻過,每一幅都可打印出一張絢麗的高原明信片…….
要說變化最小的地方就屬西寧火車站啦。為了滿足女兒乘坐火車旅行的願望,我們搭乘的是北京至西寧的特快T151次,果不其然,西寧真成了旅游旺地,火車票還是托人買的,兩張中鋪不說,還分別在兩個車廂。盡管是長達22小時的路途,下車前才剛剛好讀完一本同事推薦的職場小說«格子間女人»。下了火車隨人流奔向出口,心裡好不失望,一如十幾年前離開西寧火車站時它留給我的印像, 灰土土而又嘈雜的站前景像與腦中期待的那個新形像大相徑庭。只不過多了很多的私家車而已,我向前來接我的家人“報怨”。 正是正午時分, 熾熱的高原陽光立刻讓人感受到最直接、最火辣的問候,這哪兒是什麼消夏避暑的聖地呀!我可上當了,跟母親開著玩笑……車一路飛快的穿過新建的濱河路-同仁路,沒開空調,車內也立馬就涼爽起來。這就是高原氣候的特色之一,海拔高,距離太陽很近,紫外線的穿透力非常之強。可是只要在任何一個遮蔭之處,你就會立刻體驗到清涼和舒爽,絲毫沒有內地令人胸悶氣短的酷暑夏日。高原氣候,早晚溫差之大,從一天的穿著便知一二,大清早很可能穿著夾克衫,中午時分就必須改短袖了。遇上天氣轉陰,下點小雨, 羊毛衫就不分季節隨時出現在身上了。後來我才知道,正是這氣候的變化多端才造就了青海如夢般的美景。才讓我們在弛往貴德的路上留下一路的贊嘆、留戀和感動。
北京出發前,在網上購買了紐曼的新版GPS ,一千多點價格不貴,沒想到之後的自駕旅程中,這個東東著實好用。 除了導航,它還兼具我女兒的游戲機,裡面有諸如對對碰、貪吃蛇、挖地雷、打麻將等各種打發閑時的游戲,更有意思的是最後回到北京的那天,居然派上了大用途,驚險有趣!

(幽靜的南門峽湖水)
先說說到達後第二天的互助縣南門峽之游吧 。為了防止閱讀疲倦,我打算采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希望這些非專業相機拍出來的圖片也一樣能將你帶入旅途中的美景之中。瞧瞧這張 湛藍的天空中點綴的白雲是如此灑脫,我們將車停在壩上,歡呼著飛奔向這令人心曠神怡的一汪碧水藍天。
南門峽景區位於距離西寧有60公裡左右的互助縣內。一路上經過的一派田園風光,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個內地鄉村濃郁的田園牧歌,甚至會顯得更為靜謐些,因為青海人口很少。遠處的青山環抱著山下的綠樹,大片綠油油的菜籽地曾是一星期前油菜花盛裝演出的舞台,不但色彩濃郁味道也相當濃郁的大蔥地(互助產蔥),綴滿黃色和紫色小花的洋芋地,還有即將轉熟的青黃小麥地,被一行行又一列列整齊的小白楊簇擁在懷抱中,賞心悅目!
大壩的另一側則完全是別樣的一派景像。讓我不由回憶起童年的郊游踏青。 青海人喜歡戶外野餐的習俗絕對跟歐洲人有一拼,可能那個陣式有過之而無不及。上小學的時候,學校每年都 安排去郊外踏青或秋游,全校出行規模浩大,長長的行進隊中,以班級為單位,肩扛手提鍋碗瓢盆、油鹽醬醋和各種蔬菜,最關鍵的是還抬著炒菜做飯的大鍋,燒火的劈柴基本在 安營扎寨處就地解決。現在看來青海人的這個習俗沒有任何改變,隨時間和經濟發展倒是愈發的“變 本加厲”。一路上,我們看到一些大敞著後備箱,裡面塞滿琳琅滿目的野餐用具,當我們看到那個誇張的老式做飯爐子被捆綁在一輛紅色夏利車幾乎要被擠暴的後備箱中時,終於任峻不住大笑起來, 這笑毫無嘲笑之意,只是覺得太好玩、太生動了……
我們從後備箱中掏出帳篷、吊床、吃的、喝的、玩的,在壩的另一邊融入到這山青水秀、有藍天白雲作伴、有淙淙溪水吟唱、還有柔軟如織綴滿野花的草毯……躺在大樹之下, 任由思緒徜徉,抑或保持腦袋在真空狀態, 真爽呀!
即便此刻回想躺在草地上的那一天,心仍想往之……
由於植被豐富,草地上的野花兀自開放在這片天空下,大片的野花用最樸素的美裝扮著這片小樹林, 而那些真正為大自然所滋養地帶著靈氣的可愛蘑菇更像一顆顆寶石點綴在草叢中,分外搶眼!我們居然還發現了兩枚呈現罕見金屬色的金蘑菇,貼在下面的中間那張照片圖片裡。我們歡呼雀躍著,將林間草地上采集到的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小花編織成花環,兩個小女生興奮的帶在頭上和手腕上。原來美麗和快樂可以這麼簡單這麼樸素!

(罕見的金色蘑菇,牛糞是它最天然的養分) 沒曾想,再次重溫那個留在記憶深處的屬於童年的美麗小樹林,竟然會是若干年後我帶著10歲的女兒。感慨時間總是會在一個特別的時刻讓你體會它的偉大和不可抗拒。總在你驀然回首時,感慨流逝的歲月……,一切的一切, 仿佛就是某個影片的某個場景, 深深的觸動到你的心底, 一花一草令你無比感動….. 想不到互助一日游竟會帶給我們這麼多的驚喜和回憶,也許對待生活有時也該這樣,期望值別太高,反而收獲意想不到的快樂和滿足。可是, 對於第二天的青海湖之游我應該抱以怎樣的期待呢?
從西寧出發到青海湖需要駕車兩個多小時150多公裡,這幾乎是每個初次去青海旅行的必選行程之一。途中會經過聞名遐邇的日月山、因文成公主美麗的傳說而美名遠揚的倒淌河,一路上遼闊無垠的大草原,任憑你放飛心情、一路的清風伴隨著野花淡淡的氣息會讓你無比沉醉,什麼頭疼煩惱全部統統消失不見。
一路飛奔中,最令我激動的便是那一片片一望無際的油菜花,原本視野正浸淫在日月山上漫無邊際的莽莽草原中 ,蜿蜒起伏的青藏公路像一條巨大的蟒蛇迂回在這片神奇的綠色草甸上,確不料車子很快就將帶你經歷另一番驚喜。且慢, 中間的過度部分是要經過日益干枯的曾經美麗的倒淌河,倒淌河邊的藏族小孩受到日益游客的騷擾和熏陶,再也不是十年前我遇到的那些帶著羞怯接過陌生人手中遞過糖果的藏族小孩。她們現在會大方的過來問你要不要合影,一張兩塊錢。你也不可以偷偷的拍攝他們,多一個人陪照就多加一份錢!日月山上的犛牛也被當地藏民們收拾打扮得光鮮亮麗,充當游客到此一游的背景,它們也不可避免的成了商品社會的犧牲品。
青海湖出現在地平線上像一條蔚藍色的帶子懸在天際,其實距離青海湖還需要至少半小時以上。 路的兩側突然呈現出大片大片金黃色的絲毯,毫無防備闖入鏡頭的竟是令人窒息的一幅大自然的傑作。只恨自己沒帶專業點的相機,這FX100怎樣也無法將視線範圍內的美景納入其中,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吧,金色的陽光透過白雲,遠處的群山連綿不絕,山腳下一塊塊黃色和綠色交織花毯一路延伸到眼前,成群的高原犛牛披著優雅的黑色長毛外套,悠閑淡定, 羨煞人也!
終於到達青海湖了。可是要想觸摸到湖水仍需要一裡路被景區的收費處管理了起來,已經不是十年前那個暢通無阻讓你可隨便親近的湖水。幾個騎摩托的藏族小伙子圍在我們車旁勸說我們從牧民的農田小道開到湖邊去,只要100元一輛車不管多少人,而景區需要100元一個人,想想可以省下400元,我們欣然隨後。在摩托車帶領下來到兩公裡遠的小道口,交了100元美滋滋的駛向近在眼前的湖邊。沒成想田間小道實在不是帕薩特這種底盤的車能應付的。自以為駕駛經驗豐富的我左拐右拐終於沒能躲開一個大土堆,騎了上去就下不來了。車裡的兩個女人,媽媽和姐姐加兩個孩子都下車幫忙推車,四個車輪如揚土機一般,我把油門踩到底可無論在前進檔還是倒檔,都無濟於事,車子陷入塵土飛揚中,我們正一愁莫展之時來了一輛七座依維柯面包,司機師傅和車上的所有兄弟姐妹們都下來幫忙推車,因為兩輛車上都沒帶拖車專用繩,臨時湊合的包裝袋繩子眼看要斷,突然一個騎著摩托的彪形藏族大漢出現啦,我們大喜過望,先前紋絲不動地車子,因為大力士的加入,不費吹灰之力就被推拉著從土堆上解救下來。這次意外讓我們的旅途又多了一份美好的回憶。

(日益沙化的威脅,為青海湖畔又平添了一處游覽之地,不知是好是壞)
也許還該提一下青海湖畔的沙島,盡管這是個新開發出來的景點。其實它是由青海湖畔幾座被嚴重沙化的山頭組成的戈壁風光。由於沙子本身細金黃細膩,在陽光照射下沙子反射出燦爛光芒,故得名。雖然你也會 陶醉在白沙、藍天、碧水相互映襯融合在一起的美麗風景,但是心裡總不免為日益惡化的環境而擔憂。所幸的是,我們看到當地政府已經開始了治沙工程,一部分山頭已經成功的栽植了防風沙的植物 ,露出勃勃生機。
返回西寧已是傍晚時分, 高原天氣與內地有兩小時左右時差,所以都快九點鐘了天空依然很亮。夜晚的西寧干爽清涼,蓋著厚厚的棉被,枕著美夢,這在夏夜裡是多麼奢侈和令人享受的事情……
為了調整兩天路途的勞頓, 今天我們決定稍事休整, 逛一逛西寧市乃至西北地區鼎鼎有名的東關清真大寺,順便參觀感受一下每周五聲勢浩大的穆斯林聚禮活動。天下著蒙蒙細雨,可是來參加禮拜的穆斯林絡繹不絕的湧向清真寺。下午兩點開始禮拜,十二點多寺院裡就基本滿員,後來的人就不得不在雨中將手裡的小塊毯整齊的鋪在清真寺前的廣場上,後來廣場也滿了,這時距離祈禱時間十幾分鐘,前來禮拜的人已經蔓延到了大街上和周圍的店鋪門前, 雖然人很多,但卻不會讓我們這些看熱鬧的游客感到一絲混亂,每個來的人都靜靜的虔誠的面向西方鋪好手裡攜帶的毯子後,便盤坐下來,沒有寒暄也就沒有了嘈雜。

(虔誠祈禱的穆斯林)
據門前維持秩序的阿訇說,平日裡每天前來禮拜的人都有七八千人,而到了周五就會聚集高達五萬多的穆斯林兄弟前來禮拜。周五的禮拜從兩點到兩點半持續半個小時,因為參加者眾多,聚集和散場的時間比較長。我們一直默默的站在路旁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我甚至在想我們這些無神論者可能比他們來的不幸,畢竟人家有精神信仰上的寄托,無論艱難困苦、生老病死,一生中的任何時刻,在他心裡都有一位不離不棄的神明陪伴左右,幫他走出心靈的困苦。 反倒是我們這些無神論者,有誰真的能夠擁有時刻健康的心理,能夠釋放來自生活、工作、感情方面的無形壓力呢? 禮拜很快結束了,突然之間,肅穆安靜的清真寺和街道沸騰起來, 從寺裡湧出的穆斯林白帽瞬間便擠滿了大街,蔚為壯觀。這一片街道的交通堵塞至少持續1 個小時後才漸漸緩解。
精彩風景還在後邊, “天下黃河貴得清”的說法讓我們充滿好奇,然而,真正令人難忘的卻是從西寧駛往貴得途中令人心醉的一路美景。遼闊而蔥茸的草原、迷一般的雪山和糾結在雪山與白雲之間的雲霧,陶醉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