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湖,是瀘沽湖游的精華項目。
瀘沽湖面積50平方公裡,跨雲南、四川兩省。環湖,就是繞瀘沽湖走上一圈,從不同視角觀賞湖光山色,探尋瀘沽湖四周摩梭人、彝族、傈僳族、普米族村落。如果有興致,盡可以深度考察,發現不一樣的瀘沽湖、不一樣的人群、不一樣的你。不是玩笑,深入進去,你會對景物、人生有新的感悟!
言歸正傳。環湖公路沒有通車前,所謂的環湖只能環一半,路線是:裡格村、尼塞,小落水,進入四川,到大魚出水口、大嘴、木誇村、瀘沽湖鎮、草海。草海就是一般游客環湖的終點了。如果有興致,還可以從草海折返到五指洛、洛瓦,回程時再到趙家灣。
2009年9月11日,雲南境內的環湖公路已經修通,可以實現繞瀘沽湖一周了。只不過新修的路還沒有鋪上柏油,坑窪不平,大多數游人因為路程和時間原因還只能選擇上面介紹的環湖路線。
裡格心晴客棧(裡格村唯一的城市標准客棧)阿文開著越野吉普,從裡格村出發,繞過山坳,來到裡格觀景台。俯視裡格島和瀘沽湖,似曾相識,但又透出新的韻味。湖水隨季節和光線而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藍色的主基調,在光的調色下幻化出無窮的色彩,瀘沽湖的生命也就在這山、水和光的交錯中孕育著、變化著、激蕩著。
第一站是尼塞村,一個名字和風景都很美的小村落。湖邊大片的波斯菊,莊家地後面的摩梭民居別有特色,山角下是登山纜車所在地,可以在這裡登山,拜女神,飽覽瀘沽湖全貌。因為以前來過多次,這回就沒有停留。
第二站小落水以“原始的摩梭村落”和“篝火晚會”而聞名,很多新來的客人常常這樣說起,主要是受網上流傳“攻略”的影響吧。其實,所謂“原始村落”主要是沒有被外來人涉足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在瀘沽湖邊只有蒗放一側了,那裡的環湖路才算勉強通車,“船”還是村民主要的交通工具。再遠一點,永寧壩子的者波村也鮮有外來人涉足,至今還保持著原始的村貌和生活方式。小落水算是這一側比較原始的村子了,村子不大,人家不多,房子周圍都是自家的田地,一派田園生活景像。
第三站是大魚出水口,也就是瀘沽湖水的源頭了。那裡的尼瑪堆和舞動的經幡寓意著人們感謝女神的恩澤,祈禱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經過瀘沽湖鎮(左所鎮)時開始下起了小雨,也是此次瀘沽湖之行遇到的第一場雨。期待著雨後的彩虹,又怕影響了今天的主要行程。
第四站是草海。到了通往草海的路口,雨還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就放棄了此行的最主要景點,只好發幾張去年的照片了。
第五站是五指洛。阿文驅車駛往洛瓦,途經五指洛的時候天放晴了,老天不負有心人呀!雨後的空氣愈加清新,草尖上的雨滴在陽光下晶瑩閃亮。更大的驚喜——彩虹!可遇不可求,此行有幸了!
別辜負老天,抓起相機,連續拍下一組照片,夢境中的田園也不過如此吧!
第六站洛瓦。有了五指洛的意外驚喜,洛瓦反而變得平淡許多,只在湖邊拍了張逆光照。洛瓦規劃、建設得很好,干干淨淨,特別適合度假休閑。
第七站,也是我們的最後一站,就是阿文特別推薦的趙家灣。車子在返程的路上拐了一個彎,駛過一片農田,再進山,就到了趙家灣山頂觀景台。太陽已經快落山了,我們迫不及待地跑上觀景台,眼前的一切是那麼靜謐,仿佛就是我一個人與瀘沽湖的對話,落日的余暉灑在湖面上閃著金光,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沒有一絲波瀾,只有相機的哢嚓聲打破了這原始的寧靜……
下山,轉兩個彎,到了此行的終點站趙家灣。趙家灣是一個小山坳,只有幾戶人家,村口的蘋果園已經好久沒人收拾了,蘋果個子不大,但掛得滿樹都是,隨便采摘。我們在趙家灣經歷了落日的過程,手中的相機捕獲著光影的變化,翻看照片的時候突然冒出來兩個字:和諧,那是天與地、人與自然的和諧。
天完全黑下來了。品嘗完烤湖魚、野鴨蛋,開始返程。到達裡格的時候篝火晚會已經開始了。
(由於允許上傳照片數量有限,只能抽出幾張展示一下,見諒。)

(草海-彩虹)

(瀘沽湖)

(小落水、情人樹)

(大魚、出水口)

(趙家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