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婺源游記

作者: zky602633969

導讀在九江市修養幾日,就動身前往中國最美的農村——婺源 了。 其實本不准備來這裡的,可是已經買上了車票還是來轉轉吧,沒想到這裡卻引得我不想再回家了,一個字——美~~~ 從九江到婺源的汽車每天有兩輛,一輛是早上9:40,另一輛則是中午的13:40了。 Day1 今天下大雨,因禍得福,一路上見到了雨中山景,蒼茫的山上有雲霧在慢慢升騰,那個美啊。 途中經過景德鎮, ...

在九江市修養幾日,就動身前往中國最美的農村——婺源 了。

其實本不准備來這裡的,可是已經買上了車票還是來轉轉吧,沒想到這裡卻引得我不想再回家了,一個字——美~~~

從九江到婺源的汽車每天有兩輛,一輛是早上9:40,另一輛則是中午的13:40了。

Day1

今天下大雨,因禍得福,一路上見到了雨中山景,蒼茫的山上有雲霧在慢慢升騰,那個美啊。

途中經過景德鎮,不愧是中國瓷都,連路燈都是陶瓷的,燈柱還是青花的。

到達婺源就中午12點了,在汽車站碰到了一個拉客的司機,20元兩個人拉到李坑,順便幫忙買門票(180元1張,司機在旅游局買是160元1張,其實他們還賺40塊錢),因為我是學生,盤算好要買學生票,所以准備到李坑再買。縣城距李坑只有30多公裡,半個小時就到了。該死的,那個賣門票的眼睛有問題,咱這一看就是典型的初中生嘛,還非要學生證(嗚嗚嗚,我哪有啊),身份證都不行,只能乖乖的買了180元的門票!!!!(我要殺了她)

這裡的門票是IC卡式的套票,包含11個景點,如果是單買一個景點的門票是60元,如果玩4個以上的景點就不劃算了,所以事先要計劃好,否則就花冤枉錢了。(天,明明是搶錢嘛~~)

天公作美,我們一下車雨就停了,哈哈,雨後的李坑更具特色。趕緊找旅店去,我們找的是網上特贊的山裡人酒家(李淦欣:13677037839 0793-7262711),50元一間,獨立衛生間,相當實惠!!餓了,順便在這裡吃上一頓,老板的手藝還是不錯的,人也很好,品嘗了這裡“紅、綠、黑、白”四色特產中的“紅”—— 荷包紅鯉。外皮酥脆,但是裡面的魚肉卻非常的嫩,鮮,怪不得成為釣魚台國宴珍品。(嘿嘿,咱包圓了~~嘿嘿~)

酒飽飯足,穿上拖鞋帶上照相機出去轉悠,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構築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不愧稱為小橋流水人家啊!

比之樣式雷同的江南水鄉,李坑多了幾分婉約細致,多了些許尋常人家的親切。這裡的小河曲折蜿蜒,河邊便是一塊塊洗衣的青石板了。據說,從前有多少女子天天在一塊塊洗衣石上,從日出忙到日暮,從青絲忙到白頭。“竹喧歸浣女”,今天的李坑卻再也看不到這等場景了。

承載了厚重歷史的古樸民居,沒有言語,褪去光華,一條靜謐的小溪亦是無聲的陪伴著,相依相伴經歷人世的滄桑。整個村落,青石鋪就,細雨朦朧中竟不帶一絲泥濘,閃爍著幽微的光澤,悠閑地漫步其中,感受著四周靜謐的氣氛,恍如世外。霏霏薄霧籠罩下升起的裊裊炊煙更是詮釋了她的純淨。

都說這裡的男女老少都是商人,這話一點不假,在小村中閑逛幾乎每家每戶都在門口擺著小攤賣土特產。

沿村後的小路上山,在山上遠觀李坑也別有一番情調,在傍晚灰沉的天空下,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徽式建築上冒起裊裊炊煙,給人一種安靜、祥和的氣氛。

下來到光明茶樓裡去喝茶,這裡曾經作為電視連續劇《青花》的攝制場地之一,趙雅芝、斯琴高娃都曾在這裡品過茶,體驗過小橋流水人家的魅力。O(∩_∩)O哈哈~ 問店家要了一杯婺綠(就是四大特產中的“綠”),慢慢品嘗,就一個字——苦啊~~(呃,貌似兩個字耶~)不過回甘卻很不錯,坐在這裡,靜靜的欣賞雨後李坑的靜謐的景色,好不愜意的說~~~自我陶醉下,趁著人少,趕緊拍下這麼美麗的景色~~~~

昔日的商賈和縉紳們,在李坑留下一座座古老的宅院,以那些精美的木刻,講述著過去的故事。徽派建築是一杯回甘的清茶,需要用心去慢慢品味,磚雕、木雕、石雕是她的三大特色。就是這樣,徽派建築講究細部修飾,每一根梁、棟、鬥、拱在徽州工匠的手中都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曲澎湃的歌。細節成就完美,也許這正是成就徽派文化的秘訣吧……

Day2

今天任務較重,要瀏覽完東線和北線的景點,包車200元一天。

畫裡鄉村--曉起,被譽為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寧靜的街巷,青石鋪就的驛道,野碧風清的自然環境,遮天蔽地的古樹,在村中到處彌漫著樟油的清香,還有一顆神樟樹,根本拍不到全景,欣賞一下,閃去江灣~~

鐘靈毓秀的千年古鎮江灣,是江澤民同志的祖籍地。這裡山水環繞、風水極佳,路的盡頭是美麗的山,山上雲霧彌漫,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理坑本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村落,北線其他景點有的美景理坑幾乎都有,而理坑有的其他景點就不一定了,但是我們竟然沒有去,這是比較遺憾的了,不過老天爺沒有辜負我們,我們下面的景點——臥龍谷那叫一個美啊~~

轉到北線,先去彩虹橋轉悠一圈。這座橋取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思而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橋周圍景色優美,青山如黛,碧水澄清,坐在這裡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美。

這裡的人們在中橋亭子設立了神龕,以示永世不忘。右邊為募化僧人胡濟祥神位,左邊為創始理首胡永班神位,中間是禹王神位,當地人認為禹王是鎮水的神仙,也是胡氏的始祖,有他在,可以鎮住洪水,保護古橋。

橋頭左邊有小竹排,可以體驗一把小小竹排江邊游的感覺。右邊有一個舂米作坊,這裡有一台古老的水車。

作坊旁可以走石壩到河對岸,一塊一塊的方石壘成了這個到河岸的小壩,在這上面可以小小體驗一把親水的樂趣,自拍幾張,閃~~~

然後到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沒什麼好玩的,就有個聊齋裡一個女鬼爬上來的井,閃人,到最後一個目的地,森林水世界——臥龍谷。

臥龍谷號稱“江南第一謎谷”,“樹在石上生,石在水中長,瀑在岩上飛,泉在山間唱”。峽谷長僅3.5公裡,天然落差竟達730米,有數條高落差的瀑布置身其間。峽谷內飛湍喧囂,瀑流鳴雷,到處是彩珠的碰撞,到處是野性的張揚,儼然一部雄渾跌宕而又充滿野性的交響曲......

臥龍谷兩側的山體以呈絳紫色的花崗岩構成,起伏多變的峰巒、近九十度峭立的石壁,使景區充滿雄奇險秀。峽谷內成群的瀑布飛龍吐玉;連環的彩池相映成輝,紫色的山、綠色的樹、白色的瀑、彩色的潭構成一幅天然潑墨的山水畫......

景區的大門口,立一巨石,有金庸親筆題詞:大鄣山臥龍谷。頓時,對臥龍谷的山水有了一種神秘的感覺。在激蕩的山澗流水裡,該不會還落有武士俠客們刀劍的寒影。

景區裡的布置十分合理且人性化,對景點線路的介紹也詳細周至,並且注明每一個景點之間的路程及游覽所需要的大致時間,這樣對於游客來說非常方便,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臥龍谷的游覽線路非常簡單,在山谷裡,順著流水蜿蜒上行,一路的坡並不陡峭,游起來不太感到疲勞。下山時,有兩條線路,一條是乘車下山(景區裡的車,憑門票免費),一條是按原路石梯下山。臥龍谷的風景,一個字即可概括:美!

我們去的時候,頭一天下雨,所以水量特別豐沛,蔚為壯觀。一路石水相繞,滿眼是碧潭瀑布,到處聞鳥鳴水聲。空山幽谷,清泉古樹,隨時都可以到

水不用說了,絕對是唱主角的,一路先聲奪人,氣勢龐大。細觀臥龍谷的水,可謂動靜結合。一路上隨時都可以下路親水,水清涼,人愜意。

剛進入景區不久,就看到臥龍潭如一條白練呼嘯而下,激動得我們拍了好半天。誰知這樣的景致在這裡隨處可見,可後面又看到的八十二衝、七疊泉、水簾瀑更是美不勝收,越走越美麗。

路上有兩座吊橋(晃死我了~)、箜篌橋。箜篌橋的外形酷似古代一種彈撥樂器,加上橋下深谷裡的淙淙流水,如仙樂飄飄,因而取名。箜篌橋是景區內最大的一座懸索橋,不過沒廬山的石門澗懸索橋大。然後就到了電站,萬萬不可下山,一定要接著往上,否則最美的景點就看不見了。

到了白龍瀑和大龍瀑既是到了景區頂點,也是到了景致的高潮。最大的水,最大的瀑布,最深的潭,留在這最後的一幕,巨龍出山,龍吟轟鳴,佇立在此前,所有的語言都化作了珠沫飛濺,唯有心在痴痴感受。見到此景,把我高興地直接就慢慢摸著石頭前進,在瀑布下的潭水中的一塊巨石上留了影。

在台子上等候下山的車,順便吃了一杯綠豆沙,甜啊~~在下山的車上,遠遠的看見對面山上有一條白練,原來是個小瀑布,欣喜若狂,拍幾張~~

車只開到半山腰,然後走小路下山,這路旁有長著很多很大葉子的小樹,這就是絕對正宗的野生粽葉,泛著清香,可以采一點回來,包粽子是很不錯的。

婺源之旅就這麼結束了,她帶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樂趣,雖說4月是最美的季節,但也是非常美啊,有機會4月再來,看看美麗的油菜花……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