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本日行程:宜昌—葛洲壩船閘—參觀三峽大壩—三峽大壩船閘—西陵峽—巴東港
早上5點多,迷迷糊糊醒來,感覺船已經在動了,撩起窗簾往外看,一片水泥牆,估計是在過葛洲壩船閘的。不行,實在太困,再睡會兒。6點半,鬧鐘響了,戀戀不舍從床上爬起來,收拾下,一個人先上了5層甲板。10月份了,再加上船走起來帶起的江風,穿著短袖短褲還是有點冷的。於是,跑到4層咖啡廳,喝了會兒早茶,但沒多久覺得氣悶,還是回到甲板上了。此時,船已經過了葛洲壩,行駛在西陵峽的東段了。欣賞了一會兒兩岸的風光,拍了一會兒照,前後再走了走,快7點半的時候lp和姐姐外甥們也都出來,大家一起看看風景,拍照留念。此時,船慢慢到達茅坪港,即將參觀三峽大壩。
8點前,去吃早飯,西式自助,此後連續三天的早餐也都風格類似。8點半的時候,廣播通知,游客到一層集合,300多人一共分成了10多個小團,分別跟著各自的導游,上岸乘車參觀三峽大壩。
穿過西陵長江大橋,車行20多分鐘,到達三峽大壩景區入口。國慶人多,花了10多分鐘排隊檢票,然後繼續向景點進發。大壩主要有兩個景區,一個是壇子嶺,主要從最高處俯瞰大壩並參觀大壩的微縮模型,另一個是185高地,因為大壩目前封閉不讓游人進,因此這個與大壩等高的旁邊景點,能近觀大壩的全貌。說實話,大壩看著是雄偉,但可能相距太遠,缺乏足夠的理性認識,因此感覺壯觀有之,激動人心等等就談不上了。
兩個景點,參觀了一個多小時,11點就隨車回到了船上。11點半游船繼續向前進發,我們繼續在甲板上看看風景,到12點半去餐廳吃飯,也是自助餐,菜肴內容則是中西合璧,兼而有之。吃完飯,甲板上走了走,感覺有點困了,回房休息了一會兒。3點多醒來,發現船已經進了三峽大壩的5級船閘,馬上跑上甲板,慢慢欣賞過閘的過程。進閘-放水-船升高-開閘-進前一閘……基本上就是這樣的過程,游船從大壩前到大壩後共升高了131米,平均每級船閘26.2米,如此高的落差,讓人不禁佩服建造者們的鬼斧神工。
:
將近5點,凱娜號穿越了最後一座船閘,向前進發。此時去回看三峽大壩,才能真正感受的大壩的雄偉氣勢:這一道“攔江鎖”,讓上游水位上升8、90米,甚至上百米,雖然許多景觀從此淹沒,但“高峽出平湖”的理想終於成為了現實,經年肆虐的洪水也仿佛被扼住了咽喉,長江中下游的水患之災也將大大減少。據悉,2009年底,三峽大壩工程獎全部完工,貌似我們這次也算是來預驗收了,哈!
西陵峽西段的風光依然秀美,兩岸的群山姿態各異,雖是上水,但比較迅疾的船速,也讓有人“兩岸濤聲鳴不住,游船已過千重山”的感覺。當然,此時此刻最忙碌的當然是數碼相機了。
7點吃完晚飯,桌式中餐,固定座位,味道一般吧。貌似凱娜號上,西餐要比中餐做的好。晚上8點半,游船上搞了個“時裝表演”,當然,這不是巴黎、米蘭的時裝秀,而是船上的服務員穿上一些仿古服裝來走走貓步。看著平日裡餐廳、客房等服務員走起時裝秀,別有一般風味,也讓人佩服他們一專多能。
10點前,船到巴東港,兩岸的星光點點映襯著新三峽的城市風貌。看完夜景,吹罷江風,11點前,回房休息。
本日小費:岸上買些零食 不足20元。(船票到5號一起算)
10月4號:
本日行程:巫峽—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瞿塘峽
還是早晨6點半起床,感覺有點降溫了,甲板上風大,比較冷,貌似這裡只有我還穿著短袖短褲,又懶得去換衣服了,就多活動活動,邊欣賞風景變取暖。上去的時候,船剛好開始進入巫峽,船上的廣播在介紹巫峽的風光,巫山十二峰:上升峰、神女峰、朝雲峰……從船上看過去,神態各異,加上清晨的薄霧,飄渺間更是姿態萬千。到最著名的神女峰,好不容易把相機變焦調到最大,終於捕捉到了其廬山真面目。
以往看三峽的介紹,各個峽谷景色差異較大,但此次行來,感覺除了山形、河路的差別,其他都差不多,想想三峽大壩的修建還真是有利有弊,上游成了一個大平湖,風景自然就有些相似了。還好,巫山的雲霧還在,明顯要比西陵峽那邊濃多了,遠遠望去,那種時隱時現、捉摸不定的感覺,讓人不時一陣恍惚,真可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啊……
本來7點半照例去吃早飯,哪知道廣播通知因為游人太多,原本8點半游玩的計劃,要推遲到9點半。正好晚點去吃,先在屋裡暖和一陣,此時船已經到達巫山港。9點多,換乘巫山小三峽號游船,正式出發。小三峽,即龍門峽、巴霧峽和滴翠霞。風光秀麗自不必多說,只是遺憾早來了一個多月,若是11月中下旬來,兩岸的漫山紅葉絕對讓人迷醉其間。此地原屬巴國,著名的巴人懸棺也在兩岸看到,真的很欽佩古人,如此陡峭的懸崖,如何能把碩大的懸棺放置其中,又如何保持懸棺的幾千年不變?
當然,那是歷史學家的問題了,偶雖有興趣,但畢竟此行主要是游玩。來回三個多小時,回到船上已經近1點,直接去吃完中飯。本打算吃完休息會兒,但看到通知說3點左右船就過瞿塘峽了,因此只在房間陽台稍做一會兒,就上來甲板,聽著廣播講解三峽中最險的瞿塘峽。船過夔門的時候,講解提示說往後看,那就是曾經被稱為“夔門天下險”的關口,但今天看來,水流也並不湍急,河面也足夠寬敞,只是那由寬變窄的峽口形狀,仍然在提醒人們,這就是當年吞噬無數船只的險灘。
船過白帝城的時候,如果沒有講解,或許沒人能夠將這樣一個小島,跟傳聞中的白帝城聯系起來。因為大壩蓄水,水位升高90多米,曾經孤高的白帝城成為了湖中的一個小孤島,露出水面的高度,也就10多米,只有那古舊的飛索,還在提醒人們它當年的風姿。遙想1700年前,劉皇叔敗退至此,臨床托孤諸葛亮,雖對這相國也並不完全放心,但雄才大略的先主知道,關、張已去,法正、龐統也已逝,10萬大軍隨火而去,如此局面,以守成和忠誠兩大要求而言,恐怕沒人記得上諸葛亮了。奮鬥一輩子,再放不下萬裡江山,總有去的時候,可惜的是戰亂中沒有好好培養劉禪,英主肯定不可能,希望能保住西蜀這一畝三分地吧。所謂出征,不過是以攻代守,證明自己罷了。可惜啊,諸葛在此事上太過執著,多番征討逐漸散失了元氣……
4點多,游船已經完全駛出三峽,甲板上的人也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了我和lp,已經遠處一個年輕的女黑人,捧著一本書在看。真的是我們大意了,走的時候把相機拉在了甲板的躺椅上,等到6點多休息醒來,突然醒悟相機未帶,再到甲板上,相機早已鴻飛冥冥。雖然去到四層咖啡廳和一層前台去查找,是否有人拾到失物,但顯而易見,現在很難有這種拾金不昧的人了。唉,可惜了我剛剛用了一年多的卡片機了,還是八成新呢。素質啊~~~~萬幸的是,中午剛好把照片倒到電腦裡邊了,至少還有些影像記錄……
晚餐的時候,不死心,讓廣播了一遍,如果誰拾到相機,請交到前台……或許是少說了必有重謝,結果第二天去問,自然是沒有的。
晚上心情比較郁悶,服務員的民族舞蹈表演也看不進去,只是花裡胡哨的,他們練的也不容易,鼓掌,感謝。
這一晚,船要夜航,到豐都港停泊,聽者外邊的水聲睡去,心中還是懊惱不已……
本日花費:無
10月5日:
本日行程:豐都—重慶
早上起來,吃完早飯,8點半去豐都游覽。說實話,本來心情就不太好,加上來這麼個後人附會的“鬼城”,實在沒看出來什麼風景。
豐都山,又名“名山”,相傳曾經有兩個分別姓“陰”和“王”的人在此處羽化成仙,後人將其並列稱為“陰、王”,再後來人以訛傳訛,說是“陰王”,又附會為鬼王、閻羅等等,由此把豐都逐漸稱為“鬼城”。當然,也虧了《封神演義》等書的推波助瀾,才有今天的局面。所以,實際上,豐都跟鬼半點關系也欠奉。由此,當你看見豐都景區裡邊那些附會而成、嬌柔做作的各種殿堂和塑像,實在提不起什麼興趣。更奇怪的說,閻羅殿裡邊居然供了一座釋迦牟尼像,實在有點納悶,難道閻羅王還要向佛祖彙報工作???
當然,如果不把豐都當成鬼城,只是一個山林景區的話,那確實不錯,走在景區的路上,一片清新怡人的景像,滿眼綠樹紅花,自然的感覺撲面而來。只是,如果這樣,景區門票就賣不了那麼貴了。貌似之前網友說,世紀系列的五星游輪,到豐都去的是另一個景點——雪玉洞,應該是個溶洞,據說風景要好於豐都鬼城的景點,可惜此次我們沒法體驗了,以後朋友們有機會可以感受下。
中午回船上,從豐都繼續航行。吃完飯,下午也沒什麼事,兩岸景色也是平平,感覺在路過一系列新縣城,於是渾渾噩噩就過去了。
晚飯時,船上搞了一個歡迎晚宴,前文提到的美國老太總監挨桌來敬酒,感覺在中國待的時間長了,真是能入鄉隨俗啊。吃完飯,一桌臨時湊在一起的人聊了會兒天,想想也是緣分,來自五湖四海的在一個桌上吃了三天飯,舉杯慶賀下,也算是提前的告別儀式了。
游船一直在航行,晚上9點多,遠遠看到兩岸燈火通明,一座非常漂亮、不斷變換燈光顏色的大橋橫跨南北,再走近一點還有個像魚頭似的半島,不禁反應過來——重慶到了!三天四晚的游船之旅也已經到了尾聲,明天一早就要離開了。非常非常舒服的旅程,很享受也很舍不得,要不是相機丟失的瑕疵,絕對稱得上是完美。雖然花費不菲,但絕對物有所值。
再補充一兩句,方便以後的朋友選擇游船。三峽的游船的航線最主要就是重慶和宜昌之間的往返,其中下水(重慶到宜昌)要稍貴於上水;其余還有荊門、南京、上海等地到重慶的,但相對較少,個人感覺那麼長也沒啥必要。游船種類則分為兩種,一種是國內游船,一般有二人間(一等艙)、四人間(二等艙)、六人間(三等艙)等等,價格分別為每人900、600、400不等(也要看時間而定);另一種則是涉外游輪,主要是五星和四星游輪,其中包括:美國維多利亞系列、世紀系列、總統系列等等,不同的設施和服務有不同的價格,一般平季價格在1200~1800之間不等(黃金周就遠不止此了),關於這些游輪的介紹,建議參看yousanxia.cn網站論壇裡邊的介紹,還有不清楚,請在有問必答中向重慶的萬兄提問,萬兄有過多次游輪經歷,且交游廣闊,絕不會讓大家失望。
本日花費:岸上買零食 20 + 船票費用 2200*3+2200*75%(小孩占床的費用)=82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