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麗江,緣於三年前,看了電視劇《一米陽光》,喜歡上了劇中麗江的那份寧靜,還有那串風鈴聲,石橋下的潺潺流水聲....... 這幾個月來,心一直靜不下來,總是處於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突然想起麗江,不正是這個時候最該去的地方嗎?!
帶著一點疲倦,一絲恍惚來到了麗江。晚上9點,到達古城,下車時,才強烈的感覺到了白天與晚上的溫差。這個時候,正是熱鬧時,青石板路兩邊裝修清雅的店鋪,人頭湧動,卻感覺不到喧嘩,桔紅的燈籠,柔柔地把古城照得寧靜祥和。依水而建的酒吧,坐落在石橋兩邊,兩邊的垂柳,為輕輕揚揚傳出來的歌聲,增添了一份柔美。
因不是旺季,輕松就找到了石橋旁的一家幽靜的“阿麗麗客棧”,認識了美麗熱心的店主大姐,院子裡的花花草草,在大姐的擺弄下,隨意中帶著心思。一杯醇香的茶,一本雜志,輕輕的蕩著秋千,陽光透過屋檐照下來,暖洋洋的;或靜坐著,看著藍藍的天空懸浮著或濃或薄的雲彩,靜謐得只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
一夜無夢,看著窗外一縷縷陽光穿透高低錯落的青青的平房頂,投射到古紅色的房門上,輕輕伸一個懶腰,睜開朦朧的睡眼......
麗江的清晨是清雅的。石橋旁的“布農鈴”,風鈴聲響起,有如天籟之音, 一聲一聲在風中連成一條線。每次經過時,都會忍不住駐足停步,只為欣賞裡面的鈴鐺,聽聽那清脆的馬鈴聲。裡頭寫著店主劉布農先生的故事:“他曾用兩年多的時間走完了青藏高原,走進了雲南。為給自己“山窮水盡”繪畫生涯尋找出路,他曾兩次單人獨騎以徒步和騎馬方式沿茶馬古道跋涉到西藏拉薩,最後到達印度加爾各答。一路上,馬鈴聲單調寂寞........孤獨了許久的蒼涼古道於是有了些許生氣,而那鈴也因為受到沿途9位活佛的開光加持,成了神物,一路保佑著他。從拉薩回到麗江後,他被大研古城的清雅所迷戀,並留居在此,以特有的布農風鈴為名,在最熱鬧的四方街邊上大石橋頭開了這間別有風情的店鋪........”不禁崇敬並向往著這樣一份灑脫、執著.......
陽光開始燦爛,把石板路照得銀光閃亮的。擦肩而過的人,各自懷著不同的心緒,走過青石板路,或開心或傷感或遺憾......夾雜著往日的心緒印在了石板路上,或許是承載得太多,於是刻下印記,留下一個個小坑兒,而經歷過風風雨雨,棱角磨平了,光滑而不鋒芒,世俗的風塵,在這裡是無法駐留的......
穿過小巷, 東巴鼓擊打的聲音傳來,是如此沉靜而清脆著,和著那柔柔的輕音樂,心靈總是莫名的顫動著,久久不願挪步......
耳邊傳來侃侃的“滴答”,不禁輕輕閉上眼睛,靜心感悟著歌聲傳來的思念與絲絲無助......
古城的小巷太多,每次出去總是迷路~~古城的石橋也多,百歲橋,萬子橋......一座座具有納西風格的石橋或跨於滾滾溪流之上,或浮於溫柔靜靜流淌的溪水之上。路與水,水與橋,橋與人家,構建著這樣一座古城。走過那一排排的木橋,或一塊或幾塊粗粗的木板,從屋門前連接到街道上,就這麼隨意。堤岸上柳條輕舞著,與那水中的魚兒嬉戲著。站在橋上,任身邊人來人往,自己卻似置於世外之地......
漫無目的逛著古城,累了,吃一個麗江粑粑,嘗一碗雞豆涼粉,嘗遍各種風味的小吃,自來深圳以後,就沒有像這樣在街邊隨意吃著小吃,嘴巴塞滿了,手上還拿著,呵呵,感覺像回到了小時候......
在古城,靜與鬧總是相對的。愛靜的人,可以獨坐一隅,發呆,什麼都不想;愛鬧的人可以盡情放縱,置於酒吧的歌聲中,置於酒中,置於半夢半醒中......讓自己的心緒隨意飛揚,品嘗寧靜,享受喧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