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08年5月才去了雅典,衛城屹立的廢墟,憲法廣場筆挺的衛兵都還歷歷在目,所以參加了船上的旅行團,來到了科林斯運河(the Corinth Canal)和科林斯遺址。
天氣越來越好了,在威尼斯是陰天,到Dubrovnik是多雲,到雅典就完全是大晴天了,上面是蔚藍的天,下面是碧藍的海。

(科林斯運河)
科林斯運河(the Corinth Canal),連接薩羅尼克灣(Saronic Gulf)與科林斯灣(Gulf of Corinth),是愛琴海群島通往愛奧尼亞群島及意大利的捷徑。站在橫跨科林斯運河的鐵橋上,俯視高約60米,寬約24米的狹長深水道,兩邊懸崖垂直切割,形狀工整,十分壯觀。運河全長6.3公裡,建於1881年--1893年,運河的通航大大縮短了航程,也帶來了科林斯的繁榮。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運河的功能已經基本只有旅游了。

(運河的船閘)
運河兩頭的水閘,在通航時是沉到水底的,當船通過後再升上來,所以水閘的路面是濕的。

(科林斯遺跡,左圖遠端的石柱是阿波羅神廟)
科林斯遺址中最醒目的就是阿波羅神殿,建於公元前6世紀中期,是祭祀太陽神阿波羅的地方,也是現存最古老的希腊神殿之一。站在開闊的遺址廢墟上,數千年前熱鬧非凡的神殿已不復存在,眼前的只有一片殘垣斷壁。石板鋪設的古遺址道兩側,有兩排列柱、古道、集會場所、講堂、浴池、音樂廳和劇場,雖然頹廢傾圮,磅礡的氣勢依然不減。
以前總是不解,為什麼遺址裡總有那麼多沒頭的雕像,這次終於在導游那裡得到了答案。雕像制作之初,也是沒頭的,頭是根據顧客的需求(某位先人或某位偉人)在後期制作安裝的;當地震或動亂人們在逃跑時,會放棄笨重的雕像的身體,只帶著頭部的雕像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