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青城後山游記(2010春節西安到成都旅游路書之三)2010-2-16 大年初三一早睡到自來醒已是9:00了,在賓館問到當地一家有名的渣渣面館,但是我們的胃好像不太適應一早就吃面條。飽餐後打的花了7元就到都江堰景區大門了,門票90元/人,大地震後這裡能游覽的只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寶瓶口、飛沙堰和魚嘴三部分,著名的歷史遺跡二王廟等建築還在恢復重建中不能參觀,門票還是感到偏高。都江堰游覽 大年初三來都江堰的人很多,我們跟隨一隊南方人請的導游一路聽講解: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間,蜀郡郡守李冰率領蜀地各族人民創建了都江堰這項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大地震中主體水利工程都沒有遭到破壞,以致現在的防護還是嚴格遵循"深淘灘、低作堰"的古訓,古人"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至今都沒有改變,都江堰以其“歷史跨度大、工程規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區範圍大、社會經濟效益大”的特點享譽中外、聞名遐邇,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範。這裡在我上初中時期曾來過,二十多年後仍是依稀記得的模樣,在我們這些西北人看來,冬季枯水期的泯江水都算得上洶湧的大江了,兩側群山翠屏一樣相擁著碧綠的江水,在冬季更顯露它的大氣磅礡。只是游客太多,索橋上密密麻麻擠滿游人,只能晃晃悠悠蹣跚前行。雖然這裡可游覽的少了整個景區的2/3 ,但是在這裡能看到千姿百態的大大小小各式盆景,巨如大樹小若盆載,我們也算見識了川地的一大特色了。青城山游覽 游覽都江堰只花了2小時,午餐在都江堰到青城山沿路的川菜館裡吃到了正宗川菜。半小時後就開到青城山,之前在網上查看評議說青城山前山門票昂貴且震後影響不能飽覽青城山之天下幽的勝景,就決定開車直奔後山。後山的路彎道很多上下坡也很多,山路較窄開車也得多加幾分謹慎,後山大門售票點也荒棄了,繞著大山一路開了40多分鐘到了泰安古鎮,後山在震後也在重建中,有政府援建的一些居民新區但都沒有完全建好,對比那些傾覆的老屋是天壤之別,可見震後這裡的人們生活條件和居所還是很艱難的。有很多倒塌的民居,讓人進得山來沒覺得山美倒覺得很是凄慘。對我們這樣看多了四季裡秦嶺裡諸峰大山之美景的人來說,個人感覺冬季到青城山還是比較失望的。但還是感慨在此深山密林中幽居著如此眾多的居民,從一路上倒塌的民居可見一斑,他們世代在這青山綠水環抱的大山深處中過著幽靜簡樸的生活,城裡人能想見生活的諸多不便,在此也應證了川人的適應和生存能力之強。偶在山路旁也能看到一些建築獨特的小樓,恐怕是一些富人奢侈的居所吧,和那些民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青城山景區管理還是不盡人意,之前在網上我也沒有查到景區公示這裡的旅游條件和狀況,這對遠道慕名的游客來說帶來很多不便。如能根據當地震後重建的實際情況,分就階段介紹景區的旅游條件設施情況就好了。估計恢復到地震前要等上若干年後,才能重現青城山的盛名了。從青城後山開車到前山,已是下午四點了,前山停車場停滿車輛,沿路還有排隊的長龍,游人如此密集也不知到大伙能否乘興而來滿意而歸?離開青城山按照指示牌我們沒有走從都江堰來的路,從成青快速路走,這條寬闊的大路也不收費(來時走成灌高速收費20元),從成都市的西南角進入到成都市內大約走了2個來小時。武侯祠大廟會 因為女兒還要看浣花溪公園就又返回公園對面牧電巷口的賓館住下,賓館條件挺好衛生又干淨,138元含3人的早餐,衛生間很大顯得臥室有些小,我們一家把2張一米二的床拼起來睡還是很寬敞的,自帶筆記本接上在房間就能上網,計劃明天初四去游覽武侯祠逛逛武侯祠大廟會和品嘗錦裡古街的小吃。傍晚我們從青華路步行5站路到了武侯祠,一路上很多餐館不時飄來誘人的香氣,以至於飽餐後一路聞著也舌下生津,到了武侯祠大街好是熱鬧,沿街樹上掛滿紅燈籠,滿天星樣亮眼的小燈一串串掛滿了行道樹,整條街都被照得亮堂堂的,街邊門店家家都是燈火通明,火鍋店、小吃店、土特產店、茶舍裡人頭攢動,大街上車流湧動人行道上往來如織的人們談笑著,不時聚成一堆在街邊小販攤上買些小玩意和小吃,到了武侯祠大門就更多人了,春節期間門票通通每人20元,白天可以參觀武侯祠、觀園看景逛廟會吃小吃看表演,晚上不能看祠堂卻有熱鬧的廟會表演更可賞燈逛攤,我們看了晚上的熱鬧了也沒進園去,決定明早來再來參觀武侯祠。

(枯水季節的都江堰岷江水碧綠清澈)

(青城後山的古鎮,後山沒有售票的,進來看看山景但震後沒有修好上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