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海子草甸】這一線的下一個景點就是甘海子雪山草甸了。車沿著返回麗江的公路開了不太遠,就看見兩邊全是廣闊的綠色草坪,間或有幾棵松樹點綴其間。我心裡想,在高原山區也有這麼美麗的大片草場啊,不如停車在這兒玩玩。司機好像猜到了我的心思一樣,果然把車停下來了。我正感到奇怪的時候,就聽司機說:這裡就是甘海子了,下來拍照吧。哦,原來已經到了。下了車才看到前面已有好幾輛大客車停在路邊,客人們全都下來在草地上散步,有不少游客在拍照,有的干脆躺在草地上。原來一般的旅游團都是在這兒停留一會兒,讓游客們欣賞一下這海拔3000米的雪山草甸的風光。我們離開公路,踏上那綠色地毯一般的草地,這才看到草地上遍布各色的小花,黃色的最多,還有粉紅的、紫色的、還有藍色的呢!我的小孫女最愛花了,可是在公園只能看不能采,這兒的是野花,總可以采了吧?她快樂地像只小蝴蝶一樣撲向那些可愛的小花,剛采下一朵,就聽司機喊道:別摘花呀,大家要保護好這兒的環境。呵,環保意識還真強!他說的對,那咱們就和這些小花合個影吧。
我把外衣鋪在草地上,我倆坐在上面拍照。這時一陣輕風吹來,帶來了野花的幽香,也讓我感到一陣涼意,於是趕緊把三人的薄毛衣都拿出來穿上,看看手表上的氣溫還不到20℃,這就是這兒夏季中午的氣溫了,真的是避暑的寶地耶。至此,我們已把我們准備的御寒衣物全用上了,正合適。據資料上說甘海子也是觀賞玉龍雪山的最隹地點,可是現在大片的濃雲停留在山峰上,那雪峰躲在雲中一點兒也看不見了。還好剛才我們已見過它的尊容,沒什麼遺憾了。但許多旅游者來了幾次都無緣看到玉龍雪山,他們只好再找機會來看它了。
這時那幾個旅游團都走了,四周全無人聲,萬籟俱寂,我的先生走到遠處拍照去了,我和小孫女躺在草地上,仰望著碧藍的天上飄著一片片的白雲,高原的天是這麼藍,從來未曾看見過的,呼吸著城市裡絕對享受不到的那麼新鮮的空氣,這才是真正的旅游應有的滋味!
正當我們盡情享受的時候傳來了司機的喊聲:“你們不想走了嗎?還有好幾個景點呢。”是啊,真想在這兒住下才好呢,可是周圍是望不到邊的草甸,沒有一間旅店,再說還要去看有名的“萬朵山茶”呀,不得不走了。聽說曾有在這兒建賓館的規劃,但又怕破壞了環境,真是很矛盾啊。
【玉峰寺萬朵山茶】車來到玉峰寺,門票每人10元。這是一座不大的寺廟,門旁邊有四個納西婦女手拉手地跳起舞來,並唱著祝福的歌,看到她們面前地上的盤子裡的錢,我們也知趣地捐給她們10元。一進廟門就有和尚迎上來給我們講解,雖然我們不信佛教,也還是耐心地跟著聽,出來旅游也可以擴大知識面嘛,原來藏傳佛教還分白教和黃教的,以前我可沒聽說過,你聽說過嗎?聽完從廟裡出來,小孫女再也忍耐不了了,“快點帶我去看茶花吧!”按著指路牌的指引,上了一個小山坡,我們終於來到了萬朵山茶園了。“可是沒有一朵花呀!”小孫女嘟起了嘴。這都怪我在來的路上沒和她講清楚,現在是8月,而山茶花是春天開的,要5月來才能看到花呢,現在只是看看山茶樹。“可光看樹有什麼看呀”小孫女還是不高興。我先生指著票給她看:“你看,這兒寫著這是環球第一山茶樹呀,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有這麼大的山茶樹呢,而且據說它是明朝種的,有500多年了,值得看吧?”我仔細看那樹,有兩、三人高,寬大約有10來米吧,主干比人的腰還粗,枝葉茂盛,用木頭搭著架子支撐著,真是從未見過這麼大的山茶樹呀!看到票上印的滿樹紅花,我們都說,以後還要在春天再來一次看它開花的盛況。
由於我們沒有排隊等著上雲杉坪,省了不少時間和精神,所以下午三、四點鐘我們就回到了客棧。稍事休息以後,趁著天還沒黑我們就又奔古城而去,這次要好好看看麗江古城的街景了。
【古城街景】從客棧出來我們乘出租車到古城入口的大水車那兒下車,一座牌坊上有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寫的“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十個大字。大水車的輪下是嘩嘩流淌的溪水 ,這水之清純是沒有哪個城市的天然水域能與之相比的。這兒是麗江水系的入口,從玉龍雪山而來的玉泉河到這兒一分為三進入麗江古城,然後又分成無數條渠道形成密如蛛網的水系,貫通全城,滋潤萬家。我們沿著街道不論走到哪裡,幾乎都看到有這溪流伴隨著。怪不得“圖冊”上說“古城依水而建,街道沿水而設”。我感到這冰涼清澈的雪山融水是麗江古城的靈魂。
居民們都很愛護水,自動形成清晨取飲用水的規矩,10點以後才在水裡洗東西。離四方街一帶熱鬧地方較遠些的小街就很幽靜,有的還有點“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真是羨慕殺我也!
【三眼井】麗江的“三眼井”是一大特色,較出名的有密士巷的溢璨泉、光碧巷三眼井、七一街石榴井和上八河井,以及白馬龍潭三眼井等,其實它們並不是挖出來的井,而是地下的湧泉或是在渠道的支流上,人們用石條圍成相鄰的三個潭,最上游的一個是專供飲水的,第二潭是洗食物的,第三潭才可洗衣物,在居民中已形成大家都遵守的公約。各潭的水都是清澈見底,用手試試也是冰涼冰涼的。看到那些納西姑娘在井水裡慢條斯裡地洗菜,真佩服她們手不怕冷,如果到了冬天怎麼辦?
我們看過了光碧巷三眼井,又去找白馬龍潭三眼井,但地圖上僅能看出個方向,沒標出道路名稱,我們只好沿路找指路牌,好像少年時期參加少先隊的游戲一樣,最後終於找到了白馬龍潭,原來這個三眼井相當大,第一潭是圓形的,邊上有四只龍頭在吐水,第二潭和第三潭邊也有人在洗東西。旁邊的牆內就是白馬龍潭寺。寺廟不大,一進院門就見大樹下擺著茶桌和椅子,旁邊是一個更大的水潭,直徑可能有十來米吧,清風吹來泛起一片水波漣漪,好一個優雅恬靜的去處! 一個男青年迎上來問是不是要喝茶,好吧,正好走累了想歇歇腳呢。於是我們要了茶,坐在水潭邊的椅子上,一邊呷著香茶,一邊聽著小鳥啾啾的歌唱,又從旁邊書攤上挑本書翻翻,啊,麗江夏季的傍晚是多麼愜意!
為追尋七一街的三眼井,我們沿著七一街走啊,走啊,直走到幾乎迷了路,總算看到了另兩個三眼井,不過也是大同小異了。最後走到了一條有汽車的路上,我們才搭上一輛出租車回了客棧。(由於大研古城沒有城牆,只有從路上的五花石和有沒有汽車來區分古城的邊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