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北京-介休張壁古堡-王家大院-平遙(宿平遙)
早早買好了6月13日1163次北京-介休的硬臥車票(160元),火車“況且”一夜並晚點一個多小時,14日早9:08,我們在火車上待了將近14個小時後終於下車了。介休火車站售票處買14日到平遙的K7806(10元/張),站前打了輛出租,跟師傅商量好把我們送到張壁古堡,然後等我們,再從張壁古堡送到王家大院,一共100元(目前沒有火車站到張壁古堡的公交車,我們當時沒砍價,後來問了幾個人,都說不算貴,我想如果不是節假日,應該可以砍價或者更便宜些)。
火車站對面的街道是介休最繁華的地段,太陽高高的掛在天空,車內沒開空調,司機慢悠悠的開著,始終沒超過30邁。張壁古堡位於介休市綿山北麓,通往龍鳳鎮的公路顯然是新修的,兩側都是采石、挖土的山包,一路上只有我們的車前行,大概9:45來到景區,停車場裡也只停著3、4輛小轎車。張壁古堡門票40元/人(學生半票),導游40元/次,我們本想和另外兩個MM一起請導游分攤費用,可她們只顧埋頭找學生證上的照片,沒理會我們。在導游的講解下,我們大概了解到張壁古堡作為一個軍事古鎮,堡內明堡暗道,機關密布,層層設防,詭秘奇絕,並且處處與星座相對應,連張、避兩字也是各取南方朱雀七宿和北方玄武七宿之一而得名,可謂“天下古堡看張壁,中華星相第一村”。導游帶著我們邊看邊講,關帝廟、泥包鐵像、汗王之謎一一待解。
當日氣溫大概有35度,可一到地道口,明顯感覺一股陰涼之氣從地下衝上來,這就是被我國軍事專家孫德信評價為“明堡暗道古之一絕,可守可退既可攻,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既全活”的張壁古地道。進得地道,我們都穿上了長袖衣服,地道現在探明萬余米,僅對游客開放1千5百多米,僅在開放的這一段,身入其中,就能感到地道內立體交叉,機關密布,可想張壁在歷史上的軍事地位何等重要了。地道出口在一處溝壑上緣,後來碰到那兩位MM,她們說沒有找到地道出口,怕走叉出不來便原路返回了。
堡內一面高牆上刻有一個大大的“福”字,也有人寓意為“活”,細看字左邊像龍,右邊如鳳,活靈活現。踏在堡內碎石板鋪就的土道上,導游說原來堡內都是鵝卵石鋪的路,一遇雨天就特別濕滑,在和平年代,人們為了出行便利,就改用碎石板重新鋪路了。說話間,聽見兩三小孩兒的呼叫聲,他們正跳上一輛馱著麻袋的驢車,腳丫在車尾甩來甩去—這就是他們的幸福麼?導游說堡內有小學,中學就要到鎮上去上了,然後就一級一級的走出去。
間或看到一兩個長槍短炮的發燒友,感慨這個地方來對了,原生態保持得很好,在這裡,確實感受不到全國各大知名景點的摩肩接踵,有人形容得好:“時光流轉,炊煙裊裊處,卻已是幾百年後的天空了。”
不到11:30,我們參觀完畢,邀請司機師傅一同吃午飯,要了包皮面、拌野菜、蓨面、面尖兒等山西特色面食,共33元。
飯後稍事休息,我們啟程趕往王家大院。開了半個多小時,到達乘坐11路的停車場,一側是文廟。要去王家大院景區還要上一個坡,開車上去,小車10元,大車15元;以最慢的速度走到售票處10分鐘以內絕對可以。王家大院門票66元/人(學生半票),目前對外開放的是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這個景點游人較多,可以選擇蹭聽。一說“王家歸來不看院”,我們開始跟了一個團蹭,從高家崖聽到紅門堡,小導游馬不停蹄,拍照時間基本沒有,就大概得有2個小時。這個導游講到紅門堡低處的台子就讓大家自己參觀了,我們用全景模式照了紅門堡,真是棒極了!紅門堡西側外圍有老吊車在施工,據說要建五星級酒店。我們休息了大概20分鐘,3點多,太陽沒那麼毒了,我們在城牆上走了一圈,在紅門堡城牆上的每個亭子都休息了,還碰上了之前遇到的兩個天津MM,共同話題當然是旅行。她們打算去大同一天,其中一個MM說:“聽了你的話,終於解答了我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我在所有網站上都查不到大同的公交信息”。我頓時心中大喜,終於也當了一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中的“君”!我們都在暢談、憧憬著目的地,交換山西之行的信息。和她們的閑聊中,再次宣揚:自由行的人都是善良的!在王家大院連照帶歇一直到下午4:30,太陽也基本落山了,此時的游客相比中午倒是多了不少。王家大院晚上7點才關門,也許當夕陽西斜,王家大院在余暈中更有一番厚重感和神秘感吧。
大概17:00的樣子,11路(4元/人)發車了,售票員說這個車是個人的,運營算私人承包。中途要在綿山風景區入口處的一個加油站換車,售票員說每個人都有座,但要想坐著還是得用搶的,車上有大部分應該是當地人。下車後一直往前走,第一個十字路口右手邊就是介休火車站,我們走到“三賢故裡”火車站廣場前是17:45,廣場上小孩兒追跑打鬧,青年談情說愛,老年閉目養神。我們本想也在廣場多待會,無奈膩蟲太多,逼著我們進候車室等。突然看到從鮮紅的“介休站”牌後面冒出一大片黑煙,我警覺的以為著火了,拉著同伴說先別進去呢!誰想人家淡定的說:“過火車呢,這可是山西…”噢,好吧~~
K7806晚點將近20分鐘,在空調車裡還沒涼快下來,我們就到平遙站了。馬上去售票處買15號晚上去太原的車票,還是K7806次(17元/人),售票廳裡又悶又熱,煙味混雜著汗味,隊伍幾乎不動,有三個人都是問了一溜夠結果一張票沒買!不過我在買北京到洛陽車票時第一次親密接觸了買票的一些技巧,便也能理解為什麼有的人買一張票要花二十分鐘、半個小時了。
排隊過程中電話了平遙福泰民居客棧的位置,老板說在百川通對面的譚木匠接我們。這是我們6月初就訂好的客棧,老板人不錯,電話預定時答應按照網站上的優惠價格給我們,並且沒收定金,後來老板說我們訂的早,這幾天漲到100多塊都沒有房間了;但是基於價格因素,住宿雖然是在民居小院裡比較有特色,但標間條件很一般,第一晚燈壞了,臨時找了台燈,但是插銷裡總有呲呲的響聲,也挺恐怖。
對著平遙火車站有一條馬路,沿著馬路一直走,然後第一個十字路口左轉,再繼續往前走就到平遙城的下西門了。我們一宿火車沒睡好,又幾乎玩了一整天,一人背一個大包從火車站走到平遙城也就大概20分鐘吧,不用坐任何人的摩的!走到城牆前有一個岔路口,往左走或往右走都能進平遙城,進得城來,已是夜幕降臨。主婦們在類似菜市的攤兒前挑得不亦樂乎。摩托車、電瓶車、雙人自行車呼嘯而過~~各色店鋪華燈初上,紅男綠女傾巢而出,酒吧食肆人氣漸旺,在沒有高層建築的“矮城”裡打聽著百川通,除了“市樓”這個地標性建築引路,似乎夜空的星星也更多更亮。托著黏黏的疲憊的身軀,在這個有點兒小浪漫的龜城裡,我無心仰望天空研究星相,偶爾與人擦肩--夜晚,我看不清他們的五官,但每個人都嘴角上揚。
客棧在天主堂附近,老板帶領我們這一路,倒也算多多少少知道了大概的路線,收拾了必要的隨身物品,帶上老板娘給的平遙地圖,我們決定去麒麟閣吃飯。早就看到網友評論麒麟閣是星級飯店,但山西特色面食算城內最低價,可是好像沒有驢友提到要收15%的服務費!不過我們要了一碗刀削面、一碗面尖兒,管服務員要了西紅柿、茄子、肉末三種鹵,結賬也不過18元。端午期間酒店推出49元/位山西面食自助餐,我們商定第二天再來一試。大概22:30回到客棧,洗漱完畢幾近00:00,倒頭便睡,一夜無話。
D2 雙林寺-平遙(宿平遙)
我們睡到8點多起床,吃了一份栲栳栳和兩碗稀飯(14元),在文廟附近找了一個老大爺人力三輪,35元往返送我們去雙林寺。雙林寺位於平遙古城西南6公裡,幾乎單程騎了半個小時,而且艷陽高照,馬路上還不時有大車經過,揚起陣陣灰塵。我們坐在後座兒看著大爺像剛洗過頭似的,心裡非常不忍。坐景區電瓶車或私人電動車應該會快很多,非節假日也應該好講價。大概10:30我們進入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宋時取佛經“雙林入滅”之說改名為雙林寺。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鐘以及古代建築、彩塑和壁畫都是稀世珍寶,其中又以彩塑精品“十八羅漢”和被譽為“中國韋陀之冠”的神品韋陀更為出名!在將近1個多小時的參觀中,我們一共碰上不超過10名游客,這裡保存下來的藝術品從工藝和歷史價值上,我認為都與濟南郊區的靈岩寺一樣珍貴,如果各位看官對這方面有興趣有研究的話,不妨到此觀賞學習。
將近12點,我們回到平遙城中,還是從下西門進,順著西大街一路走去,街上游人寥寥,很多店鋪也都大門微掩。在離日升昌最近的售票點買了兩張通票(120元/張,學生半價),便順著客棧老板娘贈送的平遙地圖逛起來,當然在每個景點裡我們都選擇蹭聽!只是感嘆曾經富甲一方的晉商大宅門,如今還不是落得個觀光之地。中午隨便找了家吃炒白面搓魚和撥爛則(29元);在明清一條街上同伴花了5元跟“齊天大聖”合影可謂樂開了花,“大聖”倒也給足面子,只顧擺弄它的金箍棒捍衛一方小天地。我在中國鏢局博物館裡踩梅花樁、輪大錘也好不開心!不過下午我們實在難敵酷熱,逛到17:00回客棧休息了1個多小時,等待落日時登上城牆一覽古城余暉。
18:00的時候我們又出發了,直接到南門城牆外簽票(以便第二天繼續使用),然後從迎薰門登上城牆。此時,大多數人都在往下走,我們決定從南門經東線走到北門下去。臨近南門的幾個城垛都在修葺,越往北走人越少,本來一直在我們前面拍照的一對男女,也在東門附近返回了。夕陽西下,天氣漸暗,只有我和同伴在城牆上邊走邊各自想著心事,很久我們都沒說話,在目及彼此的距離內,隨意停下拍照、休息、遠眺,只有鏡頭中的光圈定格了當時的心思。我最近總是躺下一閉眼就想起他,雖然在某網絡平台可以了解對方的動態,但他只留下與我無關的只言片語,現實中的期待的不可能只能在這寂寞落日的余暈裡形成幻影。不過,也許因為心底有一份想念和牽掛,反倒不覺得空落,而且每當想出游的時候,都有我的旅行御用閑人陪駕,也算人生幸福之一了。終於在城牆東北角又遇到3個人,我們漸漸縮短和他們的距離,不想太多耽誤守城人的下班時間。
走了1/2城還是相當費體力的,我們在北門外找了輛三蹦子(8元/2人)帶我們到麒麟閣大酒店吃面食節自助餐(49元/位)。五星級酒店的環境、服務、菜品揍是不一樣,不知道是不是我們來的太晚,服務員正在更新菜品,從我們入座到離席,大廳內也一共只有3桌客人。玩了一天又累又熱,沒有慣常中餐館裡嘈雜的聲音,我們倒也可以好好享受這環境。席間,2010年世界杯誕生了第一粒烏龍球,平遙牛肉略顯平平。
本以為同伴吵著要早點回去睡覺,結果她竟提議再去西邊溜達。我想也好,昨晚急著去客棧,都沒好好看看夜幕下的平遙城,於是我們又逛了南大街和衙門街,在賣男孩的小火柴對面有一家楊廣淘碟,印像挺深。城內老街巷邊的店鋪,感覺沒有錦裡或寬窄巷子的精致,以出售低質的旅游紀念品居多,偶有一些有特色的小店酒吧,看名字又貌似與陽朔、麗江有著淵源;然而在這城裡,在這異想天開的年代裡,注重的是個人感受,強求思想大同將與進步背道而馳。
大概22:30我們終於回到客棧(這回不用再出去了),衣服扔在池子裡,水頓時混了,洗了衣服,晾在後院,黑狗肚皮貼地睡了,有4個姑娘聊著深沉無聊的感情話題。同伴聽著袁騰飛的世界格局多極化也漸漸著了。
D3 平遙-太原(宿太原)
根據客棧門口小黑板上的演出時間表,我們睡到9點多,然後把昨天的衣服洗了,寄存了行李就直奔縣衙出發了。路上買了油糕墊肚子,11:00到縣衙,此時親民堂平台已經圍了裡三層外三層,兩邊走廊也站滿了怕曬的游客。我們剛找好了有利位置,11點整“升堂斷案”仿古表演開始了。當時溫度最低也得35度,演員們都穿著明清長袍,還要表演打板子的動作,想必十分辛苦。演員頗有喜劇感,被縣太爺傳喚升堂時還衝觀眾做鬼臉,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演出大概20分鐘,結束後95%的觀眾都湧進親民堂,看這架勢,我們回到門口跟了一個團從頭開始蹭聽,12:35才出來。
然後我們去正對縣衙的照壁南街吃午飯,沒有客人的時候服務員就玩找茬兒,多虧我火眼金睛的千裡眼,幫他過了好幾關,嘿嘿。結賬時我們沒要發票,老板給便宜了3元,實付25元。忘了在哪兒看得,我們是喜歡窮游的年輕人,這裡的窮,不僅指財力上的,還指的是體會無窮無盡的旅行感受---我喜歡這個說法,而我們,也一直在身體力行著。
順著照壁南街一直走到頭,就能看到雲錦城演藝中心,只不過小賣部的大姐說《一把酸棗》已經停演。向西拐,不遠就是雷履泰故居,沒人查票,景點裡也沒游人。於是我們坐老宅的會客廳,歇起來。這些老宅子依舊坐北朝南,冬暖夏涼,只不過當時院內的你來我往,已經湮沒於歷史紅塵,被風吹散了。
離開雷履泰故居,我們又沿西南門頭街、東南門頭街往東走,這條街上沒什麼景點,電瓶車開起來暢通無阻,不像在東、西、南大街開得略顯瘋狂,嚇得行人來不及閃躲。我們從趙舉人街—中趙家巷穿到城隍廟街,這條街不通機動車,也沒有景點,除了我倆、當地住戶和幾堆安靜的垃圾,沒有遇到任何人—只在剛進巷口時,被吃午飯的電瓶車司機用疑惑的眼神望了5秒鐘。
為了看15:30城隍廟的表演,我們決定先去平遙大戲堂和文廟。進大戲堂時工作人員沒在票上給我們打孔,也就是說,我們還可以再來一次。戲堂晚上才有演出,且需單獨購票,我們瞄了一眼,裡面還挺堂皇的。沿著戲堂往裡走,盡頭是一處休閑娛樂區入口,另一邊掛牌“東南海賓舍(政府定點接待單位)”和“非入住者請勿進”,TNND,北京市政府咱都進出無阻,這兒我還不稀罕呢。回來後看到平遙等旅游景點不堪政府接待的負面新聞,更覺得這個地方很可悲呀。
文廟入口在平遙大戲堂裡,雖然裡面大成殿的規模與堪稱中國三大殿之一的曲阜孔廟大成殿相比略顯遜色,但據說平遙文廟大成殿比北京、曲阜和南京孔廟要早240年至700多年!正對大成殿有文天祥手書“魁”字,前面是個龍門,取鯉魚跳龍門之意,要是我早九年來跳,不知現在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呵呵。我們還參觀了超群書院和尊經閣外觀,注意是外觀,當時我們沒進去。這裡有個小插曲,平遙的景點通票左邊有兩行字,“游古城觀華夏文化一展明清畫卷,攬名勝賞世界遺產盡數漢唐遺風”,這28個字代表了通票可以使用的28個景點,每個字對應一個景點,進門驗票時工作人員會在對應的字上打孔,說明你已經參觀過了,不能再來。但像雷履泰故居、中國珍奇報紙陳列館等冷門景點,驗票就管得不嚴。後來我們在城隍廟裡休息時,看到介紹說文廟的藏經閣裡有一張中國1300多年科舉史僅存的狀元卷,上有明萬歷皇帝御批“第一甲第一名”;於是參觀完城隍廟後我們又二進文廟,雖然狀元卷禁止拍照,但是整篇考卷干淨整潔,沒有一處修改,筆力老道,貌豐骨勁,令人大開眼界。
在城隍廟裡,我們先跟著導游蹭聽,然後等到15:20看城隍廟縣太爺拜城隍表演,內容好像是為民祈雨,最後還真有一個隱蔽的設置噴出水來,感覺這些固定節目雖然仿古,但很有創意,在炎熱的下午給人一絲涼意,而看到游客被嚇一跳或被淋濕了,“縣太爺”也跟著一起笑了起來。然後我們在城隍廟戲台邊兒的休息區歇到16:30,如前所提後來又去了文廟看狀元卷,大概17:00我們回客棧取衣服和行李。
我們決定在“萬姓帡幪(古代稱覆蓋用的東西)”牌樓附近的一家吃晚飯,因為之前好幾次都在這買水,老板也並不小氣,給我們換了“再來一瓶”,覺得這家人還不錯,誰知臨走還是被騙了一次。我們跟黑心男點完吃的,要了一瓶沙棘汁,當時他從擺在中間的冰櫃裡拿出一瓶給我們,並沒說這水是別人家的。我問沙棘汁能不能4塊,我們還點了那麼多吃的呢,黑心男說水不是我的,我也是從別人家拿的。我當時就急了,質問他你為什麼不早說,心想我們自己買肯定比你拿便宜。果然不出所料,臨走前我又買了兩瓶礦泉水1.5元/瓶,加上剛才的沙棘汁5元/瓶,我給了女老板8塊,女老板抽了一塊給黑心男--勾當就在我眼皮底下赤裸裸的發生了。無奈弱女子身處異地勢單力薄,不與爭執。不過我瞪了一眼黑心男,對同伴大聲說:“晉商沒有浙商的聰明勁兒,是靠誠信發的家,不過像他這麼做買賣,永遠也成不了大氣候,頂多在路邊擺個小攤兒!”
吃完飯我們從城東往城西走去,時間還有富余,我們邊走邊看,還買了頭部按摩器,插在頭頂也當回天線寶寶!出得城外,可以看到夯築的城牆隱在鮮艷的喇叭花叢後,天空中有棒棒糖扯出的棉絲,堅硬的城牆便有了幾分柔美和憨厚。18:40我們走到平遙火車站,合影。火車晚點7分鐘,進站又等了會兒,才開始檢票。按照引導的位置,我們往裡走了很遠,結果眼看著火車在我們眼前往前滑,大家都拎著大包小包追趕起來,“每次停的不是太靠前就是太靠後,哎~”引導無奈的埋怨落在身後。我突然大笑,為這滑稽的場景,為這難得的旅行,也為無目標無壓力的生活。
20:30我們到達太原,去火車站對面KFC買水,我看別人還沒收起來的優惠券裡有雪頂咖啡,便張口問人家能不能借一張,好在小姑娘沒有遲疑很大方的同意了,由於優惠券不在邊上,我撕了半天,KFC的服務生說算了算了,就算你那上的價錢吧……我當時很高興,還覺得太原人挺熱情,結果同伴說這事兒擱我可干不出來!--由此,回來後我總結了旅游規則四條,1、不浪費一分鐘;2、不浪費一分錢;3、一切聽從XXX安排;4、如遇特殊情況請參照第三條,哈哈哈!後來我想,是不是因為我當時玩了一天,曬得頭發臉上都比較油、還背著雙肩背,KFC服務員一定以為我很窮,難得改善一下生活吧,哈哈。
喝完冰水我們去606車站,結果發現末班車20:30就沒了。路邊有拉活的司機說一人二十塊帶過去,我說便宜點兒行不行,他說現在沒公交車了,就這價。我心想了,我又不是沒去過外地,不知道國內火車站、飛機場、長途車站、景點的行情,便說您要價太高,我們往前走走再說了,他還說那你們走吧。那意思好像不坐他車就到不了似的。路上給酒店打電話,前台說打個車10元2個人就過來了。於是我們上了一輛拼車,很順利的到達太原維客酒店南內環店(148元/晚)。這個價格算我們近2年旅行中住宿比較奢侈的了,洗漱睡覺,一夜無話。
D4 晉祠-山西省博物院-雙塔寺-北京
早上7:15我們就到前台退房、寄存行李,沒吃早飯,坐上856路(2.5元/人)前往晉祠。7:35上車,8:25下車,路上沒堵。從總站下來,我們找了一個早點攤吃了油條和雞蛋,然後要走很遠才到晉祠公園,穿過晉祠公園才到通常我們說的晉祠景區。目前晉祠公園還在修建,不收門票。我們跟上一個導游蹭聽,快到晉祠時,她和游客商量要是照相的話可以不買門票,雖然價格高於門票,但是每人可以既有門票又有照片。
晉祠購買優惠票非常嚴格,售票處寫著“未滿十八周歲的學生憑學生證半票”,我想如果讓出示身份證我們也不多說什麼,直接買全票好了,沒想到售票員很nice,只是逐一核對證件和本人,便賣了學生票。大門口一個年輕女孩負責查票,另外一位個子不高但穿著體面的大叔看我們的學生證和本人,然後用很堅定的語氣問我們:“什麼叫二學位。”當時我們還真一愣,因為還是第一次遇到查票如此嚴格的景點。不過好歹咱也是上過大學的文化人,又很能理解國內靠門票收入湊文物保護經費的做法,倒也有驚無險。末了,大叔還煞有介事的說:“好的,謝謝你們。”
然後趕緊找剛才那個小團隊,可能他們沒和導游談好價格,也正找團蹭聽呢。到晉祠當然要看三絕(周柏、難老泉和侍女像)和三塊名匾。雖然周柏傾斜了,難老泉用泵抽水了,侍女像只能遠觀了,希望三絕的故事和傳說將會代代相傳。蹭的這個導游還帶我們去了一間上鎖的屋子,離周柏不遠,裡面有李世民親筆的石碑,因此格外珍貴並限制客流量。導游雖然是個年輕小姑娘,倒也有問必答,而且在參觀這塊石碑時她並沒有因為我們不屬於她的團員而將我們拒之門外,講解完畢,她還耐心的等著一對老夫妻仔細看了碑文後才鎖門,期間沒有催過一回。國內很多景點的導游對普通游客經常說的話不都是:“對不起,我還有客人,沒辦法解答您的問題!”又或者“對不起,您沒有預約,不能參觀。”……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跡是全人類的,為什麼要因為是否交錢來剝奪一些人了解歷史學習知識的機會!不過,就目前國內旅游的形勢和大環境來說,讓所有游客信息共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呀~~~
11:30,離開晉祠,回到汽車總站坐308路(2.5元/人),12:20左右在迎澤橋西下車,順著大路,我們走啊走,找了一家主營海鮮的館子吃了午飯,13:20終於到山西省博物院了。海寶真是無處不在呀。博物院憑身份證免費領取門票,館內設施比較現代化,有聲控的照燈、展品區的報警器、還有游客可以自己演奏的電子編鐘;當然,每館還有足夠的穿迷彩服的民兵和免費講解的志願者。當天主館一層是山西省博物院和雲南民族博物館聯展的雲南民族風情展,以及山西省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聯展的揚州八怪書畫精品展。
15:30我們離開山西省博物院,先坐865路(1元/人)到迎澤橋西下,途徑中國煤炭博物館,然後坐1路(1元/人)倒820路(1元/人)去雙塔寺。1路公交車就跟BJ80年代街上跑的車一樣,雖然是整體的車廂廣告,但看到它駛在太原最寬闊的迎澤大橋上時,感覺怪怪的。16:30我們到達雙塔寺,只在門口照了幾張全景,好歹這裡也算太原的標志性建築。然後我們從總站又坐812(1元/人)到火車站倒606(1元/人)到南內環東口,去賓館取行李,稍微整理一下,又坐606路返回火車站。這塊其實不太合理,但當時我們不想背著包玩也沒別的辦法了。建議不怕早起的朋友,如果也是從平遙到太原玩一天,可以坐早上平遙到太原的火車,1個多小時到,然後把行李寄存在火車站,從火車站直接坐804路到晉祠,參觀完可以去看看太原市內其他的景點或者到柳巷吃飯,最後直接返回火車站取行李上車就OK了。好在我們住的地方離火車站只有4站地,往返途中也沒堵車,順利的上了火車;只是街道較髒—不關車窗的話,車廂內會灌滿土。
17:46分,D2014次列車准時開動,此次山西之行即將在3.5小時後結束。在西站坐802回家,兩個也是剛下火車的人說他們做的那趟車空調壞了,車廂裡得有40度,有個乘客是法制進行時的記者,當即打開攝像機采訪起來。北京下著中雨,天氣稍涼,有些傷感,不知發短信給誰,還好父母在家等待;經過天安門時,想起一個笑話:有個老農終於來到偉大的天安門毛主席像前,但他始終也沒想明白,天安門為啥不是閃閃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