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7月中旬東西線9日自助深度游公略

作者: wenqinglu

導讀2009年7月10日上海飛重慶,7月11日重慶飛拉薩 為了省錢,也為了讓旅途時間更寬裕,我選擇周五晚上先飛到重慶,第二天一早飛到拉薩。到了山城重慶已經很晚了,可能剛下完雨的原因,感覺要比上海潮濕,也略顯悶熱。第二天一早的飛機,5點半不得已要起床,腦袋雖然渾渾噩噩的,但一想到馬上會飛到拉薩,心中就抑制不住的激動起來。來到機場已經人聲鼎沸,而且更讓我 ...

2009年7月10日上海飛重慶,7月11日重慶飛拉薩

為了省錢,也為了讓旅途時間更寬裕,我選擇周五晚上先飛到重慶,第二天一早飛到拉薩。到了山城重慶已經很晚了,可能剛下完雨的原因,感覺要比上海潮濕,也略顯悶熱。第二天一早的飛機,5點半不得已要起床,腦袋雖然渾渾噩噩的,但一想到馬上會飛到拉薩,心中就抑制不住的激動起來。來到機場已經人聲鼎沸,而且更讓我想不到的,我們這趟去拉薩的飛機基本上坐滿了人,人群中還有三、四歲大的小孩,真不知他的大人怎麼考慮的,帶小孩去這種連大人都有心裡障礙的地方。拉薩的機場建立在崇山峻嶺之間,難得人為地開辟一塊空地,所以飛機起飛和下降還是有點險的。踏入貢嘎機場,胸中已經激情澎湃,自大與驕傲之感油然而生,想攔都攔不住,深深地吸了口滿是養離子和負離子的空氣,我便歡快地登上了從機場去往拉薩市區的班車。(剛下飛機,高原反應要等到幾個小時後才會顯現出來;拉薩機場有專門根據航班時間開往市區的大巴,所以往來機場還是滿方便的。)

我原先在攜程網上訂了一家青年旅館,叫拉薩平措康桑青年旅館,離布達拉宮倒也不遠。旅客多是些背包族和學生,留言板寫滿了去哪裡征友的訊息。很多人是到了拉薩先住下來再找伴兒一同前往某個目的地。旅館旁邊不遠就有小超市和類似於肯德雞的快餐店,對面就是中國銀行,所以還是滿方便的。我和老公吃飽喝足懶得走了就叫了一部三輪車拉我們去布宮。拉薩市給人感覺像內地二線城市的發展水平,城區不大,且沒有高樓,這樣保證了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能看到布宮。由於7月5日新疆剛剛發生暴動,所以拉薩市內這些天也加強了警備。重要路口都有解放軍把守。路過市中心青年路的一些商鋪,三輪車夫跟我們講這些店鋪就是08年3月14日拉薩暴亂時曾經被燒過的商鋪,我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這些店鋪都早已修繕一新,已看不出當初被燒的痕跡了。一般人剛到拉薩會休息一天,盡量減少行動,但由於我們安排的行程比較緊張,所以就直接去旅行社簽合同付錢,然後由當地導游帶隊參觀布達拉宮。經過布宮前的廣場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朝覲者一步一叩首地前往他們心中的聖地布達拉宮,這些人大多衣衫襤褸,臉上布滿了歲月的滄桑,但是心中的信念卻無比堅毅。記得我們車過了林芝地區在去往然烏湖的路上,當時離拉薩已經將近1000公裡,還能看到一些朝覲者由於長途跋涉疲憊地路邊休息,他們有的人積攢了一生的積蓄就為了到布達拉宮看上一眼,這樣在他們看來人生就圓滿了。由於布宮每天限制人流,且不接待散客,單個人想進去必須加入當地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游才行,而且是要憑身份證件才可以買到票。布宮由黃、白和紅三色組成,主體結構為白宮和紅宮,白宮相當於西藏政府的行政部門,是達賴辦公的地方,紅宮是供奉佛像和已故達賴靈柩的地方。其實一開始我對西藏的佛教是不感興趣也知之甚少,所以很慚愧,跟著導游走馬觀花地參觀了一圈什麼也沒記住;再加上當時已經開始有高原反應了,頭很疼,心跳加快,所以只記得布宮最高的宮殿修得還是滿高的,上坡路漫長而陡,我可以說是爬上去的,當時心想達賴住在上面也不容易,天天爬上爬下,真夠累的!從布宮出來,我們在旁邊的郵局給自己寄了幾張明星片,然後到對面的廣場拍了幾張照片,後由於頭痛的不行了就打車回旅館休息了,之後高原反應除了在林芝稍許減輕些,其他時候多少都有一點。而且每天晚上睡覺前包括在林芝,在珠峰大本營的晚上都必須起來把胃裡的東西吐出來,有時直吐到黃疸出來才作罷,這樣才能睡得著覺。

2009年7月12日拉薩-米拉山口(5013米)-巴松錯(3500米)-林芝-八一鎮(460km) 宿八一鎮

一大清早大概8點半左右司機兼導游開了一輛豐田4500過來接我們一行五人,我和我老公,西安一對夫妻還有成都的一個女孩,五個人居然有三個是學醫的。一開始都比較生疏,後來大家慢慢熟悉起來,而且都是年輕人,比較好打交道,所以一路上我們幾個陌生人相處的還可以,這也是我們西藏之行比較順利的地方。前往林芝要翻過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

之後的公路是沿著雅魯藏布江的支流尼洋河而修,傳說尼洋河是“神女的眼淚”彙聚而成的,綠波見底,水色格外的清幽明澈。尼洋河發源於米拉山,東流300多公裡,於八一鎮南約40公裡處彙入雅魯藏布江。中途有個景點叫中流砥柱,傳說是某位大師打坐的蟬椅,其實是一塊巨大的石頭屹立於河流中間,任憑湍急的河水的衝擊而巋然不動。

在到達林芝縣之前,尼洋河支流巴河橋頭分路口繼續行使44公裡抵達紅教聖湖巴松錯。巴松錯又名錯高湖,藏語的意思為“綠色的水”,海拔3500余米,面積27平方公裡。此湖四面環山,如鑲嵌在高山峽谷中的一塊碧玉,綠幽幽的泛著如綢緞般的光澤。之後,返回川藏公路干線,進入工布江達縣後來到了林芝地區的八一鎮。林芝海拔僅2400米,所以比起拉薩我們幾乎沒有啥高原反應,頓感身體輕松不少。在找旅館的時候我居然看到了人民銀行林芝分行,真想拍下來。找好旅館放下行李我們選擇了一家川菜館吃晚飯。西藏一路下來川菜館還是滿多的,相對於其他地方,在西藏做生意的屬四川人多。

7月13日八一鎮-魯朗林海-波密(260km)-然烏湖 (219km) 宿然烏湖

早上從八一鎮出發先來到距八一鎮4公裡的號稱“世界柏樹王”巴結鄉巨柏林。其中最大的一棵樹高50米,直徑5.8米,樹齡達2600年。登高遠眺,雲開霧散,陽光灑向山谷小鎮,景色異常美麗。參觀完巨柏林中午前我們來到了魯朗鎮,周圍是密林似海的魯朗高山牧場,也叫魯朗林海。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是我國面積最大、保持最完好的第三大林區。來到魯朗鎮一定要嘗嘗著名的魯朗石鍋雞。石鍋是從墨脫背出來的,加上貝母、天麻、山藥、白果等藏藥,非常營養,這也是我記憶中在西藏吃得最香最飽的一頓飯了。吃完午飯我們到前面的民族村逛了一圈稍作休息,期間有個人騎著摩托車從反方向過來,我們就問他前面路況如何,他說有些地方比較泥濘,而且前兩天下雨塌方,現在搶修的差不多,可以過車,不過他抬頭看看略有陰沉的天氣就跟我們說最好趕緊走,下雨就比較難辦了。我們聽此趕緊上車向川藏公路上最後的天險出發。

公路到排龍前還是可以的,但從排龍到通麥15公裡的路段,在雨季時,山洪和泥石流常引發山體滑坡而使公路中斷,著名的102滑坡段就在其間。我們在這一段路上充分感受了豐田4500的越野性能和魅力,這也是我們後來換車時一致決定買部在市區不大實用的越野車的原因之一。除了路況不好,滿是坑坑窪窪的泥濘路,關鍵道路是非常險惡,左邊是懸崖峭壁,右邊是洶湧的雅魯藏布江,有時路面只能過一輛車的寬度,如果遇到會車,必須往後倒,讓下坡的車先過,然後再過去,所以開車師傅每逢拐彎處必按喇叭。我們一路提心掉膽,手緊緊抓著車窗上的把手不放,時不時會看見前方由於雨季從山上滾落下來的石頭堵在路中間,即使加倍小心,在一處拐彎處我們的車後輪還是發生側滑,差點掉下去,現在想想也還滿驚險的。後來從網上得知, 8月初在這個路段就發生過一起事故,兩死一重傷的慘劇。但比較搞笑的是有一些小轎車也湊熱鬧走這樣的路段,當然結局是熄火在路邊等待救援了。

過了通麥大橋,沿318國道前往波密,沿途河流、牛、馬、牧場、沙灘、遠處的雪山,形成了非常和諧優美的景觀。波密素來享有“綠海明珠、冰川之鄉”、“西藏的瑞士”、“雪域的江南”、“旅游之勝地”的美譽,是旅游、攝影、繪畫、探索 生物奧秘者的理想境地。

到然烏已經都晚上8點了,西藏當地太陽要到9點後才落山,靜靜的湖面可以拍到雪山倒影。然烏比較小,我們住的地方雖然簡陋但房間還是比較緊張的,登記住宿時遇到不少外國人,穿著短袖單衣,我們看了都覺得冷。旁邊是一些村落,村裡的房屋是典型的藏東南林區建築,大量采用木材建造,連屋頂都是用木材鋪就。第二天本想一大早去看日出的,6點不到爬起來,無奈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淅瀝瀝的小雨,對景色略有失望。

7月14日 然烏湖(觀日出,米堆冰川)—八一鎮(480KM)—加查山-連夜翻山,一夜無眠

這天的行程主要是在趕路。起初想回拉薩宿一晚再往珠峰方向去,後來覺得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要走回頭路,就決定另辟蹊徑,先回林芝,從林芝經山南再往日喀則方向去。由於當天一早天氣不好沒有看到然烏湖的日出,只好失望地往回趕。沿318國道行50多公裡至玉普,然後轉向米堆冰川。米堆冰川位於波密縣玉普鄉米美、米堆兩村,主峰海拔6800米,雪線海拔只有4600米,末端海拔只有2400米。是西藏最主要的海洋型冰川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但車只能開到米堆村,徒步往返需要4小時左右。我們大概步行了近1個小時,到達一個亭子,由於前面路比較陡峭,而且時間緊迫,就沒有再往前走了。回來的時候,雲開霧散,色彩十分鮮明.

我們又擔驚受怕地過了排龍天險,到林芝的八一鎮已經下午四點了,然後從林芝往山南方向去。這一段路況非常好,全部柏油高速公路,而且路上沒有車,偶爾見到幾輛軍車。開著開著就看到有個柵欄路擋在路中間,這就是林芝邊防。我們全部人下車,交出證件一一核對,據說這裡是與領國不丹(好像)交界處,翻過路邊的這座山就出國了。我們原先預計晚上11點左右到山南,但實際上的距離原比我們想的要遠,我們經米林縣,過朗縣,然後到加查縣已經晚上11點多了,本想在縣城住一晚,但無奈旅館全爆滿,沒有房間,而且夜裡沒有車容易開些,所以我們決定連夜翻加查山。開車師傅以前也沒爬過加查山,後來他說要知道這山這麼難爬,給再多的錢也不爬了。加查山的藏語名稱的含義是“烏鴉也飛不過的山峰”,它海拔4950米,坡大彎急,盤山公路路面都是泥漿和石塊,很難通行。剛開始時我們每個人都跟司機一樣警惕,後來爬著爬著大家實在太困了,為了怕師傅打瞌睡,給師傅買了好多瓶紅牛提神(西藏到處都有賣紅牛的),還讓車上的小姑娘小王坐前排跟師傅聊天,我閉著眼睛聽著他們的對話都想笑,小王還真盡責,明擺的事兒她都要問師傅。師傅後來說他開車緊張的要命,小王還不斷地打擾他,都煩死他了。車開著開著就能看見路中間躺著休息的牲畜,看見車燈四散躲開。師傅就跟我們說起藏民還是滿懶的,不光是他們不洗澡,連養牲畜是他們都是散養的,把牲畜放出去就不管了,任由他們去哪裡,過10天、20天再去看看,當然從另外一面也看出藏民的樸實。這樣有驚無險地過了一晚,天亮後疲憊的我們到達了山南的澤當鎮。

7月15日山南-雍布拉康-桑耶渡口-羊卓雍錯(250KM)-白居寺-日喀則(250KM)( 宿日喀則)

到了山南澤當鎮我們先找了一家旅館洗漱,要知道翻了一夜山,車裡全是灰,人也都灰頭土臉的。我們洗漱完畢吃了點東西,由於師傅要修車,我們就坐公交車去雍布拉康宮,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也是文成公主曾住過的宮殿,這座宮殿建立在雅礱平原上的一座小山上,周圍視野開闊。我是5塊錢騎馬上去的然後換犛牛下山,宮殿四周看了下並沒有進去。

參觀完雍布拉康我們就前往去桑耶渡口打算渡船過雅魯藏布江去桑耶寺。桑耶寺據說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廟,距離澤當鎮38公裡。我們到了桑耶渡口已經下午1點半了,只剩下一條擺渡船,船夫讓我們包船5個人200元,我們不同意,跟他講價但他死活不降價。最後由於時間關系我們也就沒有乘船去桑耶寺,而是往日喀則方向開拔。

大概開3 個多鐘頭才到羊卓雍錯。羊卓雍錯簡稱羊湖。羊湖位於山南朗卡子縣境內,屬於高原堰塞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她的一絕是她的水源來自念青唐古拉山脈的雪水,但她沒有出水口。車子沿環山公路開到海拔4790米的崗巴拉山頂可以眺望羊湖,宛如鑲嵌在群峰中的一顆藍寶石。我們到達山頂後下車拍照,這時過來一些藏民向我們收門票錢,我們覺得很不可思議,這裡是崗巴拉山頂,沒有人為修建什麼公園,憑什麼收我們門票錢,但為了避免發生衝突,我們就草草拍了兩張照片下山,到羊湖邊上走了會兒。羊湖河畔有很多瑪尼堆,這些用大小不一的石頭堆起的瑪尼堆在藏族人看來是一動不動的經文,可以用來指引死去的人回家的路,也可以視作當地的保護神。

從羊湖出來,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後就來到卡若拉冰川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由於長年受公路上車塵的覆蓋,此冰川整體呈黑白分布。開車經過時,感覺雪就要壓下來,非常壯觀的氣勢。往日喀則方向行駛經過江孜,到處是金黃的油菜花,視野一下開闊了,到處是藍天、遠方的山巒、與青稞、油菜和村莊構成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優美畫面,真有點懷疑這裡是不是在西藏。

大概晚上8 點半我們到的江孜,白居寺已經關門,只見空曠的廣場上樹立著抗英紀念碑。我們稍作停留就上車去往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則。這時太陽已經開始下山了,一路上我們歡快地欣賞落日的余輝將天空渲染的色彩,一會兒猜猜天這邊的火燒雲像什麼形狀,一會兒又想像天那邊火燒雲的形狀,直至天色完全暗下來,我們也到了日喀則市。這時開車的師傅已經50多個小時沒有睡覺了。我們也終於可以好好地休息一晚,為第二天的珠峰行程做好准備。

7月16日日喀則-珠峰大本營(340KM) 宿珠峰

由於我和我老公還沒辦好邊防證,出發前就先去日喀則當地的邊境所辦理邊防證。碰到一伙北京人,他們也是去珠峰的,後來在從拉薩回成都的飛機上還碰到他們了。我們中途在過拉孜縣的大概60公裡的白壩吃了午餐,這裡是前往珠峰能食宿和加油的唯一地方。從白壩繼續向前6公裡是中印公路上魯魯邊防檢查站,過了邊防站才可以去往珠峰。通過邊防站即開始翻越海拔5200米的加烏拉山,此山是定日通往珠峰的唯一高山,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脈四座海拔8000多米的高峰。我們下車拍照,過來許多藏族小孩兜售貝類化石,我選了一個小小的貝殼留作紀念。

從定日到珠峰還有100公裡的時候,路況開始變差了,這可能是為了保護珠峰減少游客人為污染政府才故意不修路的吧。越過加烏拉山,下面就是美麗的絨布河谷,順著盤山公路下行,一片片翠綠的田野和座座綠樹掩映的村莊闖入視野,頗為養眼。這一帶周圍地貌已有了明顯的變化,山體顏色不時出現大片暗紅色和藍褐色,斷崖處可明顯看到岩層擠壓行成的褶皺。

我們在晚上快8點的時候到達離珠峰大本營有100米的絨布寺一帶,這裡有很多帳篷排成兩排,是供游客住宿的。我們來到預先訂好的帳篷,放下行李,立刻坐上去往珠峰大本營最後一班次的環保車來到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我們剛到上面的時候,珠峰被厚厚的雲層遮掩,略有失望,轉悠了半天正准備下山時,珠峰終於羞答答地從雲層露出了臉,大家頓時歡呼起來,要知道能看到夕陽下的珠峰的幾率非常小,很多人千裡迢迢趕來也未必能看到珠峰的廬山真面,因此我們還算很幸運的了,這時候感覺當初給相機配個長焦鏡頭還是挺明智的。我們大家一直逗留到太陽完全下山才回到了營地,那時已經9點多了。7月的珠峰晚上還是滿冷的,也就3-4度吧,但帳篷裡暖和多了。幸好兩個藏族小朋友和司機早已經燒好開水等著我們,我們每人衝了碗泡面,又吃了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最後把這些東西裝進大塑料袋下山時扔掉,感覺到這裡的每個人都很自覺地保持珠峰潔淨,畢竟這也算人類留下地一片淨土。上山時師傅帶了4瓶小氧氣瓶,結果全被我老公一個人吸了,我吸了一口感覺沒有什麼用,高原反應還是挺明顯的就沒有再吸了。我們躺下後每個人蓋了有三層的被子,最後是由藏族小姑娘幫忙把被子掖好。躺了一會兒覺得胃實在難受就爬起來到帳篷外面去,抬頭望見滿天的星星,真的好多,密密麻麻向你壓下來似的,感覺離你很近,伸手就可以夠得著。這也許是我這輩子見得最多的星星的一次了。在外面稍作停留,我便返回帳篷裡,躺下之後許久才迷迷糊糊閉上眼睛,過一會兒就感覺外面已經人聲嘈雜了,原來許多人起來看早上日出時的珠峰。不過由於在中國境內看不到朝陽映襯下的珠峰,只有在珠峰的另一側尼泊爾才可以看到,所以我感覺此時的珠峰沒有夕陽下的感覺壯觀,倒有些冷冰冰的感覺.

7月17日珠峰大本營-扎什倫布寺-拉薩 宿拉薩

起來看日出時才6點多,我們收拾下行李就乘車往回趕了。由於跟我們同車的倆人有事明天一定要乘飛機回去,所以我們是今晚一定要趕到拉薩。臨走時,我老公還向當地的藏族小男孩買了一把藏刀。車沒開出多遠,我們路過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廟,也是珠峰下唯一的寺廟-絨布寺。我想,在這裡修煉的僧人本來是圖清淨,不知道有沒有被我們游客和登山客所打擾呢?返回時,我們繞道去了日喀則附近比較著名扎什倫布寺。扎什倫布寺屬於格魯派(即黃教),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地,而布達拉宮則是達賴的行宮。我們到達的時候,正遇到寺廟的僧人要打坐學習了,我們匆匆逛了逛寺廟就出來了。

從日喀則到拉薩路況比較好,一路是平坦的柏油馬路。先是沿雅魯藏布江而下,周圍是平坦的平原,視野十分開闊。其中一段路由於周圍土地沙化比較嚴重,風沙比較多,我們坐在車裡就看見遠處龍卷風卷著風沙朝我們襲來,我們趕緊催促司機快點開。路上司機也時不時講講當地的習俗,記得路過一座山時,司機指著山頂說這上面是天葬台。天葬是西藏當地的一種藏俗,就是人無疾而終時由兒子背上天葬台,再由專門的天葬師將人的肉和骨頭搗碎喂禿鷲。西藏除了天葬還有水葬等其他喪葬方法,這也是拉薩當地人為什麼不吃拉薩河裡的魚的原因。我們到達拉薩已經第二天兩點多了,由於我們原先預定的酒店被取消,我和老公只好半夜又在布宮附近找了家旅館住下。

7月18日-19日拉薩,拉薩-上海

我們在旅館裡好好地美美地一直睡到了中午。從旅館出來可能由於當天拉薩上空雲層密布,感覺陽光並不那麼刺眼。此時的我一點高原反應都沒有了,覺得自己身輕如燕,在拉薩想怎樣跑都沒問題。我們約好小王先一同去了傳說中六世達賴和情人約會的地方瑪吉阿米看看,據說電視劇《珠光寶氣》裡黎姿飾演的雅桐因失戀在西藏療傷一幕也選擇在那裡拍攝的。我們點了些酥油茶喝,不過覺得味道還是難以接受。出來我們便直接去大昭寺參觀。大昭寺不大,但這裡供奉著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門口聚集了很多千裡迢迢來拉薩轉經和磕長頭的信徒。大昭寺周圍就是八廓街,賣一些西藏的特產,但假貨也很多,而且在西藏買東西,如果你開口出價,只要賣家同意你就必須得買下來,不能反悔。我挑了一些感興趣的東西,我老公是又買了一把手工制作的藏刀,現在就擺在家中當鎮宅之寶用。出了八廓街我們又去了扎基寺,據說是供奉財神的,寺廟很小,門口有賣用來供奉佛祖的白酒,可以買來放在佛像前。而後出來買了些牛肉干之類的吃的帶回來分給大家吃。

第二天我們早上到布宮附近的郵局將兩把藏刀托運回去。然後周圍逛了逛,吃完飯坐市區到機場的大巴去往機場。飛機原計劃5點起飛,但最後推遲到6點半,不過最終趕上了最後一班從成都飛往上海的飛機。不過飛機也晚點了,回到溫馨的家中已經夜裡兩點了。

寫完這篇游記終於為我的西藏旅程圓滿地劃上了句號。雖然還有很多地方沒去比如納木措,比如阿裡,雖然旅途中也受了不少苦,比如高原反應,比如長途跋涉,但去過了,也經歷過了至少對自己而言不會再有遺憾了。當然,如果能有機會再去的話,也許我還會去的。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