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侶游記之陸-天坑地縫

作者: 廣州丁滿

導讀2009年12月3日 武隆:陽光照不透,空氣依舊鮮 溜溜的武隆青青的水 喜歡臥鋪搖搖晃晃的感覺,因此它是我出行的首選,只是票太難買。很多人乘臥鋪睡不著,可我就是不同,開車時睡得香,停站時反而會醒。晨6點,至涪陵,天已亮,便不睡,吃早餐。涪陵到武隆段有烏江相伴,雖然鐵路不如國道那麼景色綺麗,但我也抱著能看多少就是多少的心態。穿過一條隧道後,寬闊的 ...

2009年12月3日

武隆:陽光照不透,空氣依舊鮮

溜溜的武隆青青的水

喜歡臥鋪搖搖晃晃的感覺,因此它是我出行的首選,只是票太難買。很多人乘臥鋪睡不著,可我就是不同,開車時睡得香,停站時反而會醒。晨6點,至涪陵,天已亮,便不睡,吃早餐。涪陵到武隆段有烏江相伴,雖然鐵路不如國道那麼景色綺麗,但我也抱著能看多少就是多少的心態。穿過一條隧道後,寬闊的烏江突然在腳下流過,豁然開朗——老天給我第一幕場景竟然就是橫跨烏江,沒有心理准備,感覺似乎不是真的。

烏江洶湧卻碧綠的急流、破敗卻典雅的古鎮、雄渾卻清秀的峽谷讓人向往已久,可惜隨著沿江13級水電站的開發,很多美景正不斷消失。不過在我見到它的那一刻,依然心存敬仰。那美玉般的江水,環繞著高山峻嶺。山上不時夾雜著具有濃郁山區氣息的建築,有一種人從自然的感覺。突然間,樓房逐漸增多,層層疊疊地鋪滿烏江兩岸。喇叭聲、建樓聲、叫賣聲交織在一起,打破了大山的寧靜。武隆到了,這個堪稱西南地區進步最快的城市,有如山城重慶的微縮版:新建高層住宅依次排開,數座宏偉大橋跨江而就,只不過這裡山更高,江更狹,水更綠。受地形限制,縣城溜溜的排成一線,南北相望不足三裡,但火車從城西進城到城中的火車站卻要跑上十幾分鐘。得益於此立體地形,幾乎有半數的武隆居民住上了“江景房”,令人羨慕不已。溜溜的武隆青青的水,旅游新城的最好寫證。

登三樓望遠

武隆是我本次旅程中唯一沒在網上預訂酒店的城市,攜程和E龍選擇不多,房價也不具優勢。先前在一些攻略上發現有家本地連鎖經濟型酒店,位於老城中心的橋頭,價格實在,於是前往。縣城不大,沒開空調的公交中巴也要1.5元,感覺稍貴。

還沒過橋,就已看到對岸酒店大大的招牌,看來是沒找錯地方。雖說是連鎖,但衛生、設施條件比任何一家大型連鎖酒店的房間都要糟些。幸好床上用品還算干淨,正對烏江側對大橋的江景房要價98元,懶得講價就住下了。我們雖住三樓,但視野絕對開闊,這也是山城立體地形所造就的。橋頭高架烏江兩岸,酒店靠江一側的道路比橋面低近20米,而處於枯水期的烏江又比岸邊低10米左右,也就是說我們的房間已有近12層的高度!登三樓,對岸新城、曲折烏江、遠處往仙女山的盤山公路盡收眼底;近處舊大橋為雄偉的拱跨,傲立江上,橋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如此景致,若換至廣州,房價定能飆升至3萬以上!

震騰的大橋

趕著前往天坑地縫,放下行李灌好熱水,便步行至新城的客運站乘車。過舊大橋時,每當載重車駛過,橋面便上下震動數寸,竟有被拋起的感覺——一度以為大橋要垮,但見過往行人無動於衷,繼續慢悠悠地散步。我雖相信早期建橋的用料十足,但時過境遷,現在交通流量如此之大,汽車載重如此之強,若不加維護,難保十足安全。中國常常就是這樣,沒事兒大家都不以為意,僥幸心理,出了事就到處突擊檢查,後悔莫及。哎,這些功夫如果能早些做不就不用死人了嘛。深知反映上去也只是不了了之,寄望有權有識的武隆人能讀此文,加以重視,給老百姓一個安心的回復。

多付錢,早下車

雖然行前做了許多功課,知道現在去天坑地縫要在位於仙女山鎮的游客中心換乘環保車,但始終搞不清游客中心與仙女山鎮的具體位置。我說去仙女山鎮游客中心,售票員看我是來旅游的,就熱情地跟我說,是去天生橋的吧,9.5元/人。還以為淡季能直入景區,但在面包車於盤山公路上繞了無數個圈後,我發現:游客中心還沒到仙女山鎮呢,司機在中心大門外放下我們說“去天坑在這裡買票”,接著繼續開車把買8元車票的乘客送入鎮。我的媽呀,多付了車費卻還早下車,不知售票員是真不清楚還是想忽悠我這3塊錢。提醒後來者,到客運站買票,直接說去仙女山鎮,8元/人,上車後跟司機說在游客中心下即可!

淡季

我們不喜歡旺季,到處是游客,也擔心非常淡的情況——景區內空無一人,治安首先成問題,而且沒有游客,兩個光杆導游憑什麼進去啊。來到游客中心,卻沒有看到游客,只有空空蕩蕩的大廳以及幾位聊天的工作人員。外面停著一溜旅游大巴,似乎一切都是靜止的。正納悶間,站在上車點的檢票員突然向我們招手。他們很熱情,見導游證便邀我們上車——原來躲在大巴群中還有一輛19座依維柯的尾氣管正冒著熱氣。剛好有幾名散客正准備往天坑,我們得以搭上便車。幸虧有他們,不然我們不知要等多久才有辦法進入景區呢。

老謀深算

天坑開發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大多數人知悉它還是因為老謀子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天福客棧這個奇妙的外景地,當時就看得讓人震撼。哪來的窮山惡水,詭異懸壁,冒出數十個全副武裝的黑衣人,扯索呼嘯而至,盡滅官驛之兵。雖然其時講述的是凌晨光景,大家正緊張地看兩批人如何廝殺,都沒留意周邊朦朧在晨霧中的美麗景色,但在看過影片之後,好事者們就開始搜尋這令人難忘的地方。人們都知道老謀子選點要求高,武隆天坑能作為其唯一的外景地,定有過人之處。因此,這裡一竄而紅,媒體報道不斷,游客駱繹不絕,最終還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世界自然遺產,把比它更早開發的廣西樂業天坑,比它更大更壯觀的奉節小寨天坑甩在身後。老謀子果真深算,一出電影還可弄個創收點,想必當初武隆也是無償奉送這外景地,或者有一筆龐大的酬謝金。天坑賺了名,老謀子賺了利,游客賺了見識,百利無弊。

壯麗天龍

在天坑景區門外看不出任何端倪,這與西南群山沒什麼區別呀。往裡走,遙見欄杆,欄後無物,薄霧蒸騰,如有森森然大坑張著口等我們。懷著興奮緊張的心情趨前,哇,足足二百米高的天龍橋橫亙眼前!橋面與我們所在位置幾乎等高,故在外無法察覺,不該說此天生橋有多高,應該說這坑有多深。乘電梯直下100米,還得走著長長的台階才來到天坑底部。不過走此路一點也不覺乏味,移步換景,每一個角度看天橋天坑都是精彩。天龍橋頂部平坦,內有兩個穿洞,極像內有橋墩的人工橋。巨大石壁上千溝萬壑,壯麗神奇,更增添其雄偉氣勢。

天龍橋後便是天龍天坑,其勝景不在自然,而在客棧——在下台階時就已看到那陌生又熟悉的天福官驛。在天坑中僭建此物是否合適,眾說紛紜。個人認為官驛對自然環境固然有影響,但也不能忽略人文因素。天坑全國多得是,因地制宜弄個小名堂,只要不與周邊環境對比太大,未嘗不可,因此我支持老謀子的“詭計”。《黃金甲》上映至今已逾三年,官驛維護不佳,破敗陳舊,無特別觀賞之處,來此也只是圓“原來如此”的夢罷了。

威武青龍

除電影效應外,武隆天坑能從中國眾多天坑中脫穎而出,我看並不在其“坑”,而在其“橋”。景區內的天龍天坑、神鷹天坑面積不大,崖壁也不算太高,精彩處只在夾著它倆的那三座天生橋。這裡號稱擁有全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而看三座橋的文字介紹牌,更是狂妄自大:天龍橋橋寬世界第一,橋高世界第二,僅次於旁邊的青龍橋;青龍橋橋高世界第一,橋厚世界第二,僅次於旁邊的黑龍橋(編者注:由於當時沒有把這些措詞拍下來,後來也沒法在網上查到,僅憑本人回憶寫出)……天,感覺就像“富人俱樂部”,自己與自己比,絲毫不把別的天生橋放在眼內。

在三座天生橋中,我最喜歡青龍橋。雖然它沒有天龍橋那麼規整,但站在神鷹天坑望去,高大的半環狀山壁三面對峙,蒼勁有力。橋頂嵌一三角巨石,上端尖嘴突出,如鷹頭。再配以山壁、橋洞,活脫脫恰似振翅欲飛的威武神鷹,力拔山兮氣蓋世,非常形像。神鷹天坑因此得名。

幽深黑龍

穿過神鷹天坑後,便是黑龍橋。由於橋厚曲折,橋洞幽深昏暗。流水滑過岩壁,留下黑黑水痕,極像悶干的淤血。走在其中,仿佛暗處會突然跳出幾名吊索黑衣人,恐懼感油然而生。疾步穿越,眼前豁然明亮,一湖平靜如鏡,水碧綠如玉,三橋兩坑到此終結。漫步於峽谷之中,時遇吃草之羊,悠閑自得;兩邊山野青翠蔥郁,空氣清新;前至小村,炊煙頓起,飯香滿溢,好一個世外桃源!

免費專車

爬了好陡的一段坡,氣喘吁吁地來到4號停車場。山下從天坑中彙流的小溪已壯大成河,搖搖晃晃地奔向遠方。我知道,它還會再次深入地底,從龍水峽地縫的溶洞中噴薄而出——那裡就是我們下一個目的地。停車場的工作人員很友好,見我倆是導游,馬上調來一台金龍大巴,捎上兩名換班的工作人員直奔地縫景區。兩個蹭玩的,還享受免費專車,看來回去得搞份好攻略,嚴重地推薦一下。

地縫深淵

10分鐘車程,地縫到。它比天坑還懸乎,老遠往去,山突然凹了下去,但沒料到它這麼深。靠著欄杆向下一瞥,嘩,即使沒有恐高的我心都毛了:峽谷兩側較緩,但中部深切,目光到處只見在100深處有一溪流,跌入地縫,不見其底,只聞其聲——是怒吼!進入地縫本來無路,我們要通過好陡的地下通道至一平台,再乘電梯繼續往下。還以為電梯到底了吧,誰知這裡才是深切地縫的上部!長長的台階一路往下,不見盡頭。兩壁怪石崢嶸,老樹藤蘿盤繞。雖時值正午,但谷底光線昏暗。沿路不聞人語,只有腳下轟轟似悶雷的流水聲。偶爾探頭下望深淵,見急流受制於石縫之間,跌宕起伏,激起千層泡沫。地縫中有一段須原路返回,此處是景區最狹窄的部分,氧負離子含量超高,空氣純淨,伴以清涼水霧,灑在臉上,頓時精神百倍。來回走一趟亦不覺乏味,甚有強身健體之感。

猙獰暗河

沿景區環形游道往瀑布方向走,愈近愈聞咆哮水聲,在地縫中無法消散,震耳欲聾。數十米寬的瀑布水簾,擦棧道而過,水霧蒸騰至半空,充斥著整個峽谷。到處都是濕漉漉的,揚起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穿過瀑布,猙獰大洞攔在眼前。洞壁蕨類橫生,洞內森然詭秘,一條暗河從洞中流出,指示牌曰來自天生三橋。我倆沒帶手電,沿輔道進洞百米,光線殆盡。前雖有路通至暗河突出處,但湍急轟隆的流水,不見五指的漆黑已使我恐懼得裹足不前。真欽佩探洞前人的膽量,在迷宮似的,充滿未知危險的暗洞中來回穿梭。沒有他們,我們就永遠無法體驗這大自然的神奇景觀。

攔車回城

返回“地面”,見停車場孤零零的停著一輛包車。這回有些麻煩,沒有散客,工作人員說要等好久才會有車。幸虧縣城往火爐鎮、桐梓鎮的公路經過地縫景區大門,這還是我從天坑到地縫時發現的。覺得應該會有班車途經,於是走上公路攔車。果然,不出15分鐘,一輛面包車駛了過來,6元/人到縣城,方便快捷,還不用繞回游客中心轉車。建議群驢日後先游天坑,後游地縫,這樣省時省錢。

38元吃撐兩人

回到縣城,沒到4點。旅途至此“大頭”景點已全部游完,接下來就是休閑度假或參觀免費的城內景點了。在房間看了會電視,天色漸暗,出門找吃。掐指一算,自三天前樂山午飯之後,我竟然粒米未進,也難怪今天很有吃米飯的欲望。向老城中心走去,沿路擺開很多火鍋小店。奇怪的是餐桌上不見菜肴,眾人圍坐只為打牌。難道沒到吃飯時間,店裡就做娛樂生意?武隆的人休閑得有點雷,比成都過之而不及。

不想嗜辣,不入火鍋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炒店,見鋪面干淨似新開張,便進。伙計穿褐色夾克,戴高度眼鏡,文質彬彬,疑似學校教師;另有一對年輕男女在裡屋炒菜,貌似夫妻,這種搭配好搞笑。看菜牌,有些傻眼,便宜的是!點了三菜一湯陸續呈上:15元招牌碗碗羊肉,口口是肉;10元香菇肉片湯,下料暴多;6元肉沫茄子,壘得小山似的;5元糖醋白菜,造工特別;每人1元米飯,任吃到飽。沒料到它量這麼多,大快朵頤之余,還撐得肚子發脹。之前路經招聘欄,見很多基層工種月收入800-1500,看似比廣州低些,但用這裡的物價一衝,無奈承認,在廣州打工很狗!

印像武隆

飯後慢慢散步回酒店。此時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老城更加熱鬧。在路旁的小廣場,聚集了好多臉上寫滿幸福的叔叔阿姨,或唱歌跳舞,或聊天說事,或遛狗耍貓。他們的小孩子也另有精彩,攀上爬下,嘻哈打鬧。小縣城的感覺比大城市更貼近生活氣息,雖沒有先進時尚的意識,但勝在自然安逸。受地形限制,武隆最繁華的也就是那一兩條路,所有車、人都需要在此通過,因而人氣旺盛。大小店鋪劣質音響播出的音樂聲不絕於耳,加上烏江上震徹天地的船笛聲、大街上此起彼伏的喇叭聲,各種聲音被擠壓在高山河谷之間交叉回響,奏起一幕生動、原始的山城夜曲。後來我站在窗旁許久,默默地看著被彩燈裝飾的舊大橋上車水馬龍的熱鬧氣像、對岸高層住宅豪華氣派的超大陽台,以及縣城後山通往天坑地縫公路上若隱若現的點點燈光……一座本來躲在山中無人識的閨縣,隨著旅游的開發,逐步發展成一座充滿活力的新興城市。市政設施上去了,人們的生活好了,讓人欣慰。但願這種發展不要變成浮躁,不要變成某些人謀財的專利。老百姓很簡單,生活應該要改善,但容易滿足,只求安穩,不要逼他上梁就是了。


精選遊記: 重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