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游記是N年前的,但記錄了當時的心情,還是放上來吧。
麗江之旅後,本來在電腦上寫了非常詳細的游記,記錄了整個過程以及我的心情。可是硬盤的損壞,把一切都毀得干干淨淨,包括我去三亞時的一些沒有留存下來的照片。令我非常懊惱,那幾天的心情都非常的不好。
現在為了旅行日記的完整,想重新整理收錄一下。翻開日記本一看,原來,去麗江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那時的我,還和大學時的男朋友在一起,那是我們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行,卻也成了最後一次。他是異常的興奮,而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了預感,倒是挺平靜的,也許也是因為放假前工作的繁重吧。
記得當時買的是中轉機票――為了省錢,是先到昆明,然後再從昆明轉機去的麗江,往返好像也就是不到2800元這樣子。由於時間接不上,還在昆明住了一晚130標間的招待所。不過,就衝第二天早上的那碗10元錢的江氏兄弟過橋米線,還是值得的。為了趕飛機,我們起了個大早,都沒什麼人,據說中午、晚上的時候人非常多。
45分鐘的飛機就可以到達麗江了。非常簡陋的一個機場,基本上都是游客,也就是為了游客而設的一個航空港,跟三亞的鳳凰機場差不多。坐25元大概20分鐘的機場至大研鎮的中巴就到了。當我走在古城的小巷裡,看著小橋流水和熙熙攘攘的游人,竟覺得有點虛無。直到靠著地圖,找到預先訂好的青年旅館,放下行囊,才有了雙腳落地的感覺。終於,離開了那個熟悉的城市,來到了這裡――傳說中適合發呆的地方。
住宿的地方非常便宜,一個標間才70元,還有免費的電熱毯。稍事休息,我們一行四人決定出去填肚子,順便四處溜達。基本上,麗江的特色小吃。。。我都不太感冒。。。倒是飯後溜達的時候,買了一塊羊毛坎肩,大大的坎肩包裹著我,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說不出的舒服。在麗江的午後,都是它陪著我走過四方街、走過萬古樓、走過三清殿、走過木府、走過牌坊、走過那綿長的青花石子路。
黑水譚公園離古城大約8分鐘的車程,實際上,在古城裡也可以看到玉龍雪山,但在黑水譚看到的玉龍雪山,因著湖景的襯托,煞是好看。照出來的照片大家都覺得很漂亮,嘻嘻,在現場的時候,實際就跟大二那年看流星雨一樣,開始的時候都看傻了,然後就是一邊拍照一邊大呼小叫,再後來,看多了,也就沒事人一樣了―――審美疲勞。
最舒心的時候,是晚上在WELL BISVOS(井卓)喝咖啡。推開玻璃木趟門,女主人和幾個朋友圍著火爐在烤火聊天,我們是唯一的客人。一杯摩卡,一片吐司,看著窗外漸暗的燈火和打烊的人們,店內仍洋溢著淡淡的玫瑰香和咖啡的濃郁,點點燭光融合著牆上昏黃的光冕,透著一種溫柔的曖昧。那一刻,有點明白,為什麼商業化了的麗江仍舊吸引了那麼多人,放棄工作,放棄原來的生活來到這裡。
那天的凌晨,當我穿著羽絨,一個人在住處的天台,仰望漫天的繁星,環視被寂靜包圍的古城以及被古城包圍的我,哪裡是天,哪裡是地,是燈火抑或星光?無從分辯。LONELY 和 ALONE的區別,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又蹦出來了。實際,現在的我,很享受那種一個人的感覺,自由,沒有拘束,可以靜,也可以鬧――只要我願意。也許,暫時我還不能去包容另一個人,暫時還不能。
麗江附近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束河古鎮――實際就是暫時沒那麼商業化的“大研鎮”,再來,就是玉龍雪山了。對於我這種沒見過雪,也沒有攀登高峰的興趣的人來說,玉龍雪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如果是對雪山有濃厚興趣的,梅裡雪山是不錯的選擇。個人認為,犛牛坪不值得去,那個地方商業化得非常厲害,景色也一般,路程也比較遠。80元的雪山的保護費(如果有學生證可以打折哦),直接去白水河看看,吃午飯,然後上玉龍就好了。從山腳買好纜車票,就會有巴士將旅客送上半山的纜車站,再從那裡坐纜車上山。越往山上去,越能感覺到雪山的那種神聖和威嚴。以至於坐在纜車上的我,竟有點忐忑,踏上她的身體,是否對她的冒瀆。我們都沒有說話,萬籟俱寂,也許就是這樣吧。這座北半球最南的雪山,是一個神跡。試過在愷愷白雪中看到遍地鮮花嗎?這裡可以看到。垂直植被的變化真是讓人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神奇。走下纜車,終於親密地接觸到它。從遠處從背面從山腳,直到現在的直面,連我這個對山並不太感興趣的人,都被她的那種神聖所折服。突然在想,如果,我終於克服生理障礙,站在西藏的布達拉宮前,會不會因感動而落淚呢。下山前,一杯暖暖的阿華田讓我通體舒暢,倒是同行的兩個男生覺得有點不太舒服,呵呵,原來高原反應還是比較喜歡“眷顧”男生。
回到麗江古城,其余幾個人都倒頭大睡。我倒是覺得無比精神。於是披著坎肩,到樓下的海子書店,買了本旅行記事本,坐在橘紅的沙發上,點一杯果紅,寫寫游記,發發呆,翻翻書店裡隨便顧客閱讀的書,愜意得很。窗外的院子裡有個畫架,是方便喜歡的朋友去寫生的。我到那裡去坐了坐,可以看見書店裡人們的表情,很有趣。
晚上的時候在尼雅對面的CAFÉ坐,女主人莎莎坐在吧台前寫著什麼,我看了下牆上貼著的照片,應該是聖誕節時候的了,還有就是在西藏和梅裡雪山的PP。走過狹長的樓梯上了二樓,五六張小桌,二樓是中空的,木欄杆圍著,悄無聲色地分隔了幾個小天地,兩幅民國時代風格的廣告畫,四五盞宮燈,窗外一串紅燈籠,牆上雜亂地貼著一些照片和海報。稍稍的凌亂,也許就是這樣,讓人能夠放松下來,舒服地攪著面前的卡布奇諾,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
為了能夠這樣舒服的過上幾天,我們沒有去香格裡拉和虎跳峽。而在這裡的幾天,就是徘徊在古城那大大小小的巷子裡,尋找那還未被吞噬的原色古香,在獅子山上俯視古城發呆或是睡個午覺。麗江的商業化確實是很嚴重,它不同於西街,西街依仗的是漓江的山水,這條傍山而存的小街,以至於陽朔這個小鎮,並不是那麼古老,實際,她是年輕的,嫵媚的,充滿活力的,當然,這是她的魅力所在,是一種現代文明與自然山水的較完美的結合。而麗江有著那麼深厚的文化底蘊,她的文字、她的納西古樂、她的獨特的城邦建築特色卻在那些商鋪和酒吧間漸漸消失。不是不失望的,以至於當時的我,寫下了不願再去麗江的文字。可是啊,現在的我,又開始想念那裡的藍天白雲,還有沒去成的香格裡拉。人,總是這麼的矛盾呢。。。
麗江是個需要時間的地方,去那裡是奢侈的,而如果沒有8天以上的時間,那麼勸你不必去。
在麗江,我選擇了獨自一人,兩年過去了,還是覺得這個決定沒有錯。當時的我,受到很多人包括我的父母的質疑。而在那裡靜下心來思考,所做出的這個決定,是那麼清晰和強烈,唯一覺得內疚的是,沒能等到回廣州就告訴了他我的決定。也許,對他,麗江是個夢魘般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