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六日游之三

作者: yeyihong

導讀6月1日多雲: 七點吃完早餐從酒店出了門,近八點到達世博園5號門,游客已在等候區排成長龍。一小時後開園,不一會兒前面就傳來中國館預約卷發放完畢的消息。入園後直奔日本館,到達時隊已排過4小時的標志以外,改排韓國館。遠觀韓國館由幾個碩大的韓文字母連接而成;近看外牆,則在彩色的牆面上無數凹凸有致的韓文字母作為裝飾。韓國館的外立面同樣是用合成樹 ...

6月1日多雲:

七點吃完早餐從酒店出了門,近八點到達世博園5號門,游客已在等候區排成長龍。一小時後開園,不一會兒前面就傳來中國館預約卷發放完畢的消息。入園後直奔日本館,到達時隊已排過4小時的標志以外,改排韓國館。遠觀韓國館由幾個碩大的韓文字母連接而成;近看外牆,則在彩色的牆面上無數凹凸有致的韓文字母作為裝飾。韓國館的外立面同樣是用合成樹脂做成,據說展後也會做成環保袋發放給上海市民。韓國館的隊也不短,好在排入展館一層後就有節目可看了。先是朝鮮族歌舞,男的帽子上有一個長長的飄帶,隨著音樂和舞姿擺動,女的手持折扇有些像中國的扇子舞,其間還有一場朝鮮古典服飾表演,款式有些像中國唐朝的風格,王者的帽式又有些像秦、漢,一塊木板前後珠簾。



隊伍的中間還不時有台機器供人娛樂,攝像頭采集觀眾的圖像,顯示屏前有個大球,拍打大球,顯示屏上的人像就會變形,或長、或扁、或扭曲,也算消除人們排隊時煩躁的一種消遣吧。韓國館的二層通過各種高科技的手段演繹了韓國城市的各個圖景,包括韓食、韓服、韓國音樂,其中最熟悉的大概還是韓食。韓國管中給我印像最深的是二層一部卡通劇。劇中的人物時而是卡通形像,時而是真人形像,片子宣傳的助人為樂、堅強不屈精神原已為人們所共識,但以此種方式演繹讓人感覺不那麼說教。

韓國館出來已近11點,天氣有些熱,只想吃冷飲。A區有家伊利的冷飲店,專賣索非蜜斯法式軟冰激凌,這款冰激凌在街上好像沒有賣的,本人比較偏愛巧克力口味的,選了一個,味道還行,不很甜,15元價格小貴,後來聽說E片區買一送一,差別太大啦。

這時是園內人最多的時候,還是采取看小館的戰略。轉到亞洲聯合一館,馬爾代夫館都是些旅游勝地的圖片,印像最深的是展台上那已被翻爛了的旅游地介紹。蒙古館我比較喜歡,中間是一個帶有裂紋的大蛋,其中展示的是在蒙古國發現的恐龍骨和恐龍蛋化石,印像最深的是一張畫在牛皮上的成吉思汗像,可見蒙古原為中國的一部分。孟加拉館匆匆帶過。



再看日本館,隊伍比開園時反而短了,下決心排。隊伍停停走走,長時間的站立,趕緊腰都快斷了,近兩個小時才進入日本館。日本館是一個會呼吸的紫蠶寶寶,三只小觸角伸向天空,樣子還是蠻可愛的。一進門每人發個帶有聯接字樣的扇子,我去的時候還不太熱,設想現在大熱天如果有人暑中送扇一定會受到歡迎。日本館中給人印像最深的大概就算會拉小提琴的機器人了,盡管音色談不上優美,但是揉弦、拉弓還真像那麼回事兒。我猜想如果機械人手指如此靈活,照顧老人或病人也一定行。至於昆曲和能劇結合所演繹的保護朱鹮故事,個人認為並不出色,我倒更希望看到用日本歌舞伎的方式來表達。傳自中國的西陣織堪稱日本國寶級絲織藝術,想想我還有個產自西陣織的錢包那,原來還真沒想到對日本人來說它是如此珍貴的禮物。再有就是能看到豐田開發的i-REAL,一款節能實現了人類自由移動願望的個人移動交通工具。看著它在舞台上靈便的行走,設想著滿街跑著這樣的機器會是什麼樣子。



巴基斯坦館的外形是按莫臥兒王朝的建築瑰寶——拉合爾古堡1:1的比例“復制”而成,土黃色的建築充滿東方色彩。內部圓形、方形、菱形、多邊形、星形等各種圖形的紋飾,體現出濃厚的伊斯蘭風格。最有意思的是在二樓還展出了像征著中巴友誼的“金芒果”的照片,1968年8月的落款讓人想起了文化大革命那個瘋狂的年代。巴基斯坦館的一樓有近一半是餐廳,選了一款肉醬卷餅配魚排,再來一杯奶茶。肉醬卷餅味道還好,魚排也中規中矩,奶茶原以為是鹹的,結果是甜的,而且個人感覺太甜了些,也算嘗嘗巴基斯坦風味吧。

看看旁邊的以色列館人不很多,排隊二十來分鐘就進去了。以色列館名為“海貝殼”,我個人認為其實更像一個陰陽兩半的心髒,白色的石材寓意著以色列人的堅強,藍色的代表了以色列人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水的渴望。中國人真是太多了,原來種植了綠色果樹供游客等候的“低語花園”中已是人頭攢動,全無低語,原來設想道路兩旁有繁茂的樹木覆蓋,游客可在長凳上休息,現在也不見了長凳。“光之廳”的展品是一幅巨大的壁畫,據說是由3名猶太藝術家花了3個星期共同創作完成的,從耶路撒冷到埃拉特,表達了獨特的以色列“城市靈魂”。很不幸以色列館的點睛之處神秘“膠囊”我無從體驗,不過以色列人在水科技、太陽能、人造衛星及微型攝像機方面所創造的業績早有所聞。“創新廳”中150個帶支架的燈球,發出微微的藍光。每個燈球都是一個互動屏幕,游客兩人一組,通過互動屏幕同以色列成人及孩子們用希伯來文和中文交流。四周環形的幕牆隨著解說展示以色列在農業灌溉技術、植物與食品、醫學、太陽能與綠色能源、通訊等領域的創新與技術突破。據說以色列館開館時還鬧了個小笑話,剪彩的貴賓將紅色的安全圍擋線當彩帶剪了,大概以色列人沒有經歷過這種官場吧。

要說最人性化要數阿聯酋館了,展館周圍用阿拉伯沙石砌成的圍礅為排隊的游客提供了歇腳的地方。阿聯酋館也是我最喜歡的館之一,金色的沙丘富有動感,正午的陽光下金光燦爛,夕陽下靜靜的展示了大漠的遙遠和寂靜。坐在石墩上觀看阿聯酋男子小合唱,很是有趣。只見他們分成兩隊,每人手中拿支小棍,你隊唱來,我隊唱去,此起彼伏,小棍隨之飛舞,中間還有一個帶眼鏡的貌似指揮的先生,大家唱得都很投入。



看著演出時間飛速過去,很快就入館了。館中主要看三部電影,開場電影的主角是小男孩萊西德和他的父親。通過一捧珍珠的故事介紹了阿聯酋如何從一個靠打撈海底珍珠謀生的國家,在發現和利用油氣資源後,一躍進入最富裕最發達國家的行列。第二個電影廳是立體的,觀眾隨便找個位置坐下,音樂家、廚師、畫家、飛機工程師、賽車手、男性、女性不同職業的人們出現在幾何形狀的多個屏幕裡,面對面地向你介紹他們的生活和所在行業的發展。第三個廳這個叫萊西德小男孩和一個中國小女孩一起,帶領大家飛躍式地游覽世界上首座“零碳城”、帆船酒店、棕櫚島、迪拜塔,超大屏幕、環繞立體聲、幻影和特效給觀眾一個視覺上的盛宴。在網上世博進入阿聯酋館,回答問題後將打印的結果投入阿聯酋館的收集箱就有可能獲得免費飛阿聯酋的機票,可惜到上海後我怎麼也找不到我的那張紙了,我可是全對呦。



天色漸晚,印度館排隊的人已不多,排隊進入這個布滿彩色紋路的花球。印度館內最出色的要數表演,我那天正好遇到幾位師傅展示“最純在的瑜伽”,據說瑜珈師們都是印度館特意從印度瑜珈自然療法協會邀請來的,他們做的一些動作確實難度很大,一般練瑜伽的還真是做不來。展館的兩側都是賣印度商品的,其中一角還有個印度餐館,買了炸咖喱角,咖喱味還行,面皮有些厚,感覺印度食品比較粗糙,而且衛生環境和習慣一般。



卡塔爾館有個沙漠城堡的外形,土黃色的建築,伴隨著棕櫚樹,館中內容不多。
阿曼館唯一讓人想起的是辛巴達航海記。
土庫曼斯坦館在夜色中亮麗一片,反正不排隊,進入看看。漢血寶馬的雕塑、地毯和獵槍,個人感覺一般般,如果白天排隊觀看有些不值。

第三日參觀到此結束,當日世博園入園人數為31.11萬人。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