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建游之福州1.聚春園的佛跳牆

作者: luckyong

導讀 四,福建游之福州 聚春園的佛跳牆 都說到福州不吃佛跳牆就等於到北京不吃北京烤鴨。福州最正宗的佛跳牆就在聚春園 福州的聚春園大酒店,前身為“三友齋”,創辦於清代同治四年,即1865年。1905年,“閩廚第一人”鄭春發承接“三友齋”,改店名為“聚春園”,生意更為興隆火爆。“聚多冠蓋,春滿壺觴”即為昔日盛況的寫照。 閩菜狀元“佛跳牆”,是聚春園的傳 ...

四,福建游之福州

聚春園的佛跳牆

都說到福州不吃佛跳牆就等於到北京不吃北京烤鴨。福州最正宗的佛跳牆就在聚春園 福州的聚春園大酒店,前身為“三友齋”,創辦於清代同治四年,即1865年。1905年,“閩廚第一人”鄭春發承接“三友齋”,改店名為“聚春園”,生意更為興隆火爆。“聚多冠蓋,春滿壺觴”即為昔日盛況的寫照。

閩菜狀元“佛跳牆”,是聚春園的傳統首席菜肴。“佛跳牆”選用魚翅、海參、干貝、鮑魚、筍尖、鴿蛋等20多種原料和配料煨制而成,選料精細,刀工講究,烹制嚴格。此菜品嘗起來,醇香濃郁,爛而不腐,味中有味,使人唇齒留香,余味無窮。“佛跳牆”還作為國宴的主菜,多次招待過外國元首和貴賓。“佛跳牆”的得名還有一則故事。據說當年有幾位秀才燕集聚春園,名廚鄭春發便把早先學做的一壇菜端出來,請秀才們品嘗。壇蓋一開,滿堂葷香,秀才們無不拍手稱奇,於是便趁興吟詩作賦。其中有句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大家齊聲叫好,遂引用詩句之意,命此菜名為“佛跳牆”。

到福州正是午飯時間,久聞佛跳牆的大名,民以食為天,正好先去聚春園吧。聚春園離我們住的如家溫泉店不太遠,我們決定走著去。有二以前出差時就去過,他跟無雙說那裡是門庭若市,坐無虛席,無雙還擔心要訂座呢。走到東街口就到了,這棟具有中式宮殿屋頂的建築在四周高樓大廈叢中,顯得有點落寞了。令無雙不解的是二樓的洋餐廳的廣告是如此搶眼奪目,蓋過正宗的聚春園的招牌。要知道‘佛跳牆’是我國非物質的世界文化遺產,在這遺產的出生地,我們看到的倒是洋快餐的廣告而不是我們自已的廣告,實在難以接受。上了三樓,是典型的中式裝修的大中餐廳,穿中式服飾的服務生彬彬有禮。拿了菜譜當然首選佛跳牆,正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沒記錯的話價錢是:每盅288, 488 ,688,1288 等等以88為結尾的吉祥數字,而且前面的數字還在遞增。無雙只是退休人員想還是能省就省,不過是久聞佛跳牆的大名來嘗嘗,那就來個淺嘗則止就行了。那就來一盅688的與有二分享好了。‘阿姨,一盅只有一人的分量啊’有二是個痛快人,他說‘那就來兩盅吧’無雙小算盤一打,還說淺嘗就過一千大洋啊,心想只求嘗過,不求一定要最好,配料中最貴的就是魚翅,魚翅像粉絲,而且也不環保,‘佛跳牆’最講究的是制作工藝,料不同但制作的工藝應相同。無雙不顧有二的反對,跟服務生說‘來兩盅288的好了’再點一些其他菜加上服務費這頓飯錢也過800.‘佛跳牆’上來了,果然滿堂香,醇香濃郁,爛而不腐,味中有味,使人唇齒留香,余味無窮。有二是贊不絕口,無雙是廣東人,口味偏清淡也僅僅是淺嘗罷了。這時,無雙留意到,從12:30到14:30若大個大堂餐廳只有寥寥無幾的包括我們在內4桌人,而其中三桌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或比我們還老的老人。這可是中午的吃飯時間,和有二說的坐無虛席實在是反差太大了。我們走下二樓,那裡的洋快餐餐廳,雖然不能說座無虛席,但上座率也超過五成,見座中,或是情侶竊竊私語,或是小孩,年輕人歡歌笑語,充滿了生氣。無雙不由感嘆;世界文化遺產還是要靠年輕人傳承,如果’佛跳牆‘沒有年輕的食客,沒有普及老百姓,又怎能發揚光大呢。

2.鼓山,湧泉寺


精選遊記: 福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