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建游之福州
鼓山.湧泉寺
鼓山別名“石鼓”,位於福州東南郊,閩江北岸,海拔969米,延袤數十裡是天然的屏障。據傳因山頂有一巨石,其形似鼓而得名。鼓山名勝眾多,自古以來就為福州第一勝境。
我們慕名而來到了鼓山的山門,雨淋淋下個不停,怎麼上?有三個方案可選:一是坐纜車,二是坐交通車,三是登山。無雙見雨越下越大,而且沒有停的意思,說坐車吧。有二不知何來豪氣說下雨算什麼,登山吧!於是我們一人一把傘冒雨去登2000多級的台階。這時一條健身登山路,每隔100個台階便有明顯的標志。雨還在下,才登5,600個台階,我們已經分不出身上的水那些是汗那些是雨水。有二是個豪氣漢子越是難就越是干勁十足,他干脆赤膊上陣,引得無雙哈哈大笑。也許我們的決心感動了老天爺,過了半山亭不久,雨慢慢變成霧,漸漸地霧也化開,路邊的樹木也清晰起來。雨過天晴,空氣特別清新,登上了2000多級的台階,鼓山上岩秀谷幽。兩邊填著紅漆的摩崖石刻上起北宋,下延當代,前後延續千年。 湧泉寺位於鼓山山腰,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建築奇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法堂、圓通殿、鐘樓、鼓樓、藏經閣等構成完整建築隊群,是鼓山主體建築。寺院規模宏大,殿堂壯偉兩座精美高大的陶制塔至今已有九百年歷史。寺東有深遽幽靜的靈源洞,還有摩崖石刻三百多處,其中南宋朱熹所書“壽”字石刻,徑寬三米,長四米,為福州摩崖石刻第一大字,刻在喝水岩下。
無雙不是虔誠的教徒,但是無雙從內心充滿對宗教的尊重與敬畏。每到宗教聖地,總會聊表寸心。無雙的宗教的概念是不分東西南北,不分教派。無論是羅馬的大教堂,巴黎聖母院還是新疆的大清真寺,道教的武當山,佛教的五台山等等,無雙都是抱著崇敬的心情去參觀的。無雙以為宗教才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精髓,不信,你看在世界遺產目錄中幾乎包攬了全世界的宗教聖地。‘存在就是合理的’不懂宗教的無雙認為各宗教和平共處之時便是世界大同之日。當然這種觀點又會被有二認為是無雙的奇思異想的無稽之談。
我們順著路走出湧泉寺的山門,一處高大的石牌坊聳立在山門口。在出山門這邊刻的是‘回頭是岸’在進山門這邊刻的是‘萬福來朝’.
‘回頭是岸’為佛家勸人改過向善的常用語。佛教常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其中‘苦海’一詞,於佛教中泛指各種苦難之世界,亦即生死輪回之三界六道。眾生沈淪於三界之苦惱中,渺無邊際,猶如沉沒於大海而難以出離,故以苦海為喻。‘回頭’是表示醒悟、悔改。‘回頭是岸’比喻對於我們芸芸眾生來說是拋棄妄念,一心向善;對作惡的人,就要悔悟向善,即能得救。出山門見‘回頭是岸’令人忍不住回頭望望,在那參天古樹的後邊藏著湧泉寺的殿宇,佛主啊,普度眾生!
我們決定還是步行下山,這回走的是登山古道。同樣是2000多個石階,感覺上好走多了。雨後愈發顯得山青了,走在幽幽的山路上,穿過青松翠柏,聆聽鳥唱蟲鳴,感覺真好。調皮的小松鼠在樹梢上竄來竄去,好像考驗有二的耐心和攝影技術。盡管有二跟著小松鼠上串下跳,忙得滿頭大汗,氣喘噓噓,但留在他的照相機上只有他自已才能辨認出那模模糊糊的一團是小松鼠。很快就到半山腰,登上‘瞭望台’極目遠眺。福州全景盡收眼底,閔江緩緩流淌,山上朦朧迷離的霧,時而湧動時而飄渺,一縷陽光撒向福州城,整個福州城生動起來了,天時地利,人傑地靈啊。這時,無雙這才覺得了山門上刻的‘萬福來朝’真的是有點意思了。